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99章 峰回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99章 峰回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大河东流,惊涛拍岸。滚滚浊浪仿佛天际云海倾泻而下,隐隐如鼙鼓大作,雷鸣阵阵。

正是春水浩荡的时节,从彭城远道而来的数万水师,离开巨野之侧青鱼城入河,溯流而上,迤逦相继,缓缓西行。

中军楼船里,成襄远临窗南望,褪去衣甲的军士正在河滩上拉纤。河水汹涌澎湃,使得纤绳如同活物般挣扎,向前的每一步都蕴含千钧之力。

号子声整齐响亮传入他耳中,成襄远似乎看到众人额角青筋暴起,脸庞因用力而扭曲,与湍急河水艰难较量。

此情此景,恍如昨日。只是他并非身处于三峡险道,与他一道西上的,也并非阿姊。

也不知阿姊如今可好。

成襄远不由得暗叹。

案前的成肃似有所感,倏忽向他投来一瞥。

在旁禀报军情的钟长统见状一顿,成肃却道:“接着说。”

“北岸胡骑有增无减,昼夜与我军随行。午前军后又有一艘大舰被冲到北岸,船上将士被胡虏杀死,那艘船也被搬空了。”钟长统痛惜不已,连声咒骂了两句。

“慕容氏欺人太甚,”成肃眸光冷厉,恨恨道,“我明明遣使向他示好,他却如此心狠手辣。”

长史王恕道:“先前军中派将士上岸追击,他见我人多势众,拍马便跑了,我军上了船,他又跟上来。如此反复,竟也拿他没办法。”

“慕容颂包藏祸心,只怕背后也会出黑手,”成肃皱起了眉头,问道,“下游守军可有消息来?”

王恕道:“董将军从青鱼城传讯,胡虏亦屡番侵扰,不过青鱼城守备森严,敌兵都无功而返。”

“慕容颂……”成肃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沉吟道,“到洛阳还有数百里之遥,被胡虏如此牵掣,如何了得!总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他正与诸将佐商议,外间通传道:“太尉,潼关有信使前来。”

“潼关”二字如同迸裂的火星,霎时间令众人紧张起来。军中时常收到洛阳音信,从潼关来的,委实不算多。

窗边成襄远闻言,登时兴奋道:“是镇**中派来的吗?”

成肃也紧盯着传讯的军士,让对方不由得有些支吾。

“来使说,是宁朔将军。”

听闻是沈星桥来使,成襄远有些失落,成肃的眉头皱得更紧,吩咐道:“宣。”

那信使入内,将沈星桥书信呈给成肃。王恕将信函接过,拆开读给成肃听。

诸将佐渐渐变了神色,成襄远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见成肃眸光沉沉,不由得急道:“父亲!”

成肃耐心听王恕读完,气急反笑,道:“他想让我从河上为他运粮?”

信使跪倒在下首,听对方语气不太对,声音便有些颤抖:“潼关粮草告急,望太尉相助!”

成肃不轻不重地笑了两声,问道:“这是沈星桥的意思,还是他受人之托?”

前锋诸将之间的情形,那信使并不详解,一时间难以回答。

成肃沉默了一瞬,连连说了几个“好”字。

诸将佐不敢搭话,却见成肃赫然从座中起身,大步到北侧窗前,招呼那信使道:“你过来。”

信使哪敢不从命,硬着头皮跟上去。

成肃一把将窗户推开,指着北岸上络绎相随的胡骑,道:“金陵出师前,我早已告诫前锋,攻克洛阳后不要急于进兵!如今你好好看看,岸上如此形势,我如何能分身相助!”

他声色俱厉,骇得那信使脸色发白,战战兢兢地不敢吭声。

成襄远焦急万分,拉开成肃道:“可是父亲不出兵运粮,前锋该如何是好!”

成肃冷哼一声:“腿长在她自己身上,何去何从,让她自己来定!”

那信使得了成肃的答复,片刻也不敢多待,当即快马加鞭往回赶。

成肃见人走远了,还没有消气,一拍几案,道:“置我于如此境地,如今才知道后悔了?”

诸将佐面面相觑,低头不语。

“父亲——”

成襄远急于分辩,成肃却抬手止住他,道:“杀不了慕容胡虏,我也顾不得她了。”

————

自从派使者到下游求援,桓不识和沈星桥忧心忡忡,日夜翘首以盼。偏生他们瞒着成之染,心中再焦急难耐,也不敢让成之染知晓。

那信使风餐露宿,昼夜兼行,终于到达潼关营垒时,桓不识惊得出帐相迎。

可是信使带回的消息,让二人大失所望。

信使不敢描摹成肃的神态,干巴巴转述了他的话,二人都听出怨怒之气。

这下子,是真的把太尉惹恼了。

好在成之染亲自到弘农郡中征粮,此时并不在营帐。他二人面面相觑,枯坐了半天,沈星桥抿唇道:“倘若不能攻破潼关,我亦无颜面见太尉。”

桓不识连连叹息,良久道:“但愿镇国那边诸事顺遂。”

沈星桥数算了时日,道:“弘农郡可否济事,如今也该有消息了。”

果然,日暮时分,轻骑疾驰到辕门,说中兵参军桓不为押运粮草回来了,明日便能到军中。

众将士为之一振,近日来粮草匮乏,他们两顿饭合成一顿,挨了不少饿,反而不如军马,还能到郊野吃草。

桓不为如期而至,与军吏清点了粮草数目,交代给桓不识。

桓不识喜忧参半,喜的是成之染当真征收到了军粮,忧的是,送来的这些,恐怕也支撑不了太久。

桓不为道:“这只是弘农县的,女郎去往陕城了。弘农郡所辖七县,倘若都能如此,杂几杂八加起来,也足以对付不少时日。”

他急着回去复命,桓不识却将他拉到大帐里,细细盘问起郡中情形。

“这一番费了好大功夫。女郎从狱中将宇文氏弘农太守提出来,连同郡府的大小佐吏,都问了个遍,县里的豪族大姓、尊长耆旧,也都拜访了一通。她那般勋贵之女,竟如此礼贤下士,苦口婆心地劝说,倒也难得了。”

桓不为口中情形,桓不识颇有些难以想象,他见惯了成之染杀伐决断的模样,一时间瞠目结舌。

沈星桥问道:“那些人可曾为难她?”

“起初确有些防备,不过也算不得为难。女郎跟他们许诺,将来战事结束,定然加倍补偿百姓的损失。她是荡清河洛的镇国大将军,待人又如此亲和款恰,乡里都愿意献出自家的余粮。”

桓不识沉默不语。沈星桥又问:“她几时能回来?”

桓不为难得笑了笑:“我岂会知晓?”

他并未在大营久留,次日便折返弘农郡,去追寻成之染的踪迹。

山河表里,城邑错落,成之染带领众人一路行进,回溯当初从洛阳出兵西进的故道,每逢县邑便小住征粮,陆陆续续地运回潼关大营。初夏时节,已临近河南郡界,新安关城一带山势崎岖,林木幽深,溪流辗转,杳无人烟。

近世百年战乱,洛阳几经焚掠,有许多百姓结伴逃入山中避乱自保。成之染率领众人入山渐深,险峻的山岩之间,不时有流民修筑的坞壁高踞其上。山坡上种着庄稼,还不到成熟的季节,或疏或密,绿油油一团一簇。

坞壁的百姓颇为警觉,众人走近时都已经躲到壁垒中。这些坞壁大都是据险一方,易守难攻,成之染每每派人上前说明来意,坞中百姓鲜少与山外通闻,并不知两国战事,听闻大魏人马业已收复河南诸郡,又惊又喜,避世已久的老者甚至感激涕零,问起外间情形,莫不唏嘘怅惘。

这一行收获颇丰。山间百姓得知大军兵临潼关,收复关中指日可待,恨不能箪食壶浆随军西去,更不遗余力,将粮谷献给大军。

成之染与众人满载而归,回到潼关大营时,正值樱桃红熟之际,留守的军士在营中惫懒,纷纷到附近山间采摘樱桃。

成之染在马上望见,徐徐勒马止步。

放风的军士也看到了她,登时大惊失色,不敢在她眼皮底下逃窜,只得战战兢兢地出来受罚。

“打起精神来,畏畏缩缩像什么样子,”成之染微微一笑,道,“如今有一件大事要做,还不赶快回军中听令?”

采摘樱桃的军士如蒙大赦,赶忙结伴成群一溜烟跑回大营。

宗寄罗笑道:“他们偷奸耍滑,为何放过了?”

“他们有闲心偷奸耍滑,反倒是见得军中和顺。看来之前粮草运回来,诸军心里有了底。这也好,往后有的是奔忙之事。”

成之染未到辕门,主将归来的消息已传遍大营。桓不识和沈星桥等候多时,一别月余,军中已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候,两下里相逢一笑,齐齐松了一口气。

待诸军安定,桓不识道:“近来宇文胡虏仍固守潼关,派兵在蒲坂城一带周旋。节下归来,有何打算?”

成之染言简意赅:“伐木造船。”

桓不识一愣。

“这潼关不打也罢,”成之染压低了声音,“我要乘船自河入渭,溯流直抵长安城下。”

桓不识震惊不已,见沈星桥也是一副意外之色,登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半晌,他问成之染:“此话当真?”

潼关距离长安,尚有数百里之遥。沿途渭水一带,必有重兵把守。

成之染只是笑了笑。

徐崇朝对桓不识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军机,望将军守口如瓶。”

桓不识当即想请示成肃,可记起求援使者被临窗大骂,心里便七上八下。他不禁迟疑,踌躇道:“此事果真能成?”

“将军信我,”成之染面露笑意,“诸军只管准备,听我号令,万无一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