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91章 玉玦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91章 玉玦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千里之外的洛阳,日轮隐没,如墨云骤聚,天地间一片阴霾。城中百姓惊慌失措,纷纷闭门塞户,叩拜祈福。

军中敲响了战鼓,成之染持刀出外,传令诸军戒严,以防不测之变。

诸将佐驻足仰望,目光紧锁,神色凝重,直待天光转亮,才隐隐松了一口气。

桓不识收回目光,却见成之染发笑,诧异道:“节下笑什么?”

成之染收敛了笑意,道:“前些日子潼关外好生热闹,宇文氏兄弟相争,正应了天象所示,关中大势已去。”

桓不识道:“区区胡虏,何以应承天象?”

成之染不以为然:“宇文氏鄙陋,关中却是龙脉之余。他德不配位,自然要遭报应的。”

桓不识思忖一番,琢磨过这个道理来,竟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成之染负手而立,北风吹动额角碎发,凛冽如霜。

“这几日石门水口,还没有动静?”她问道。

沈星桥屯驻石门,久久不归,不能不令人揪心。

岑汝生道:“天寒地冻,举止艰难。”

成之染目光沉沉,脸上的神色让人看不分明。

通传的军士站在门外探头探脑,成之染望见,招手将人叫过来,问他何事。

军士道:“钟将军有消息了。”

成之染唤使者上前,得知东线巨野泽入河水道终于贯通,众人闻言都为之一振。

成之染问道:“太尉可知道了?”

使者道:“钟将军也已向彭城回禀。”

成之染点了点头:“实乃大功一件。”

她吩咐军士带使者下去休整,人一走,诸将佐登时议论纷纷。宗寄罗问她:“石门水道至今仍停滞不前,太尉怕不是要从巨野入河?此行虽辗转,若一切顺利,月余便到洛阳了。”

成之染略一沉吟:“东路数百里被慕容氏牵制,只怕太尉未必愿意惹这些麻烦。”

“那……还是要等石门水口了?”

成之染微微颔首,却侧首看她,似是一笑:“我想太尉会等他,但我等的不是他。”

宗寄罗被说糊涂了,任凭她怎么问,成之染都不肯再说。

众人都散去,成之染难得清静,亲自执笔为钟长统写回书。

徐崇朝仍旧坐在她侧旁,见她一笔一画,神情颇为专注。

军中诸事简朴,驻守洛阳城的河南王宇文纵却不尽然,这座中军所在的便殿,笔墨用度都十分讲究。

徐崇朝望着她的侧颜,恍惚间仿佛如同在金陵一般,然而峥嵘铁甲映射出凛凛寒光,无疑昭示着那一刻失神不过是旧乡残梦。

成之染不知何时停笔,忽而抬眸对上了他的目光。

徐崇朝略一怔愣,听到她问道:“你是不是有话要问我?”

徐崇朝回想了许久,他似乎确实有话对她说,可话到嘴边,又不免迟疑。

成之染耐心等着他开口,不慌不忙地取出将军大印,盖在那纸上。

“你在等……金陵的音讯?”

成之染似是一笑,算是默认了。

徐崇朝没来由生出一丝紧张,又问道:“是天子旨意?”

成之染目光一顿,眸中荡过难言的怅惘:“有些事,天子亦不能决。”

徐崇朝隐隐觉出已接近那个答案,但还是问道:“天子不能决,旁人又何足取信?”

成之染轻叹一声,反问道:“倘若那人是何仆射呢?”

徐崇朝默然良久,道:“何仆射,岂会违逆太尉?”

“他与太尉,终究不同,”成之染盯着面前的字纸,忽而轻笑了一声,“我等他,求的是心安。”

钟长统来使前脚刚踏上归途,叶吉祥后脚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洛阳,与他一道前来的,还有战前归降的宇文氏旧臣李驷容。

李驷容的出现出人意料,然而成之染一时顾不得他。她屏退旁人,问叶吉祥道:“何仆射意下如何?”

叶吉祥道:“我到了金陵,将女郎的信当面交给何仆射。他读完了信,一句话都没有说。我等了几日,何仆射唤我过去,让我将这枚玉佩转交女郎。”

说罢,他将玉佩呈上。

是一枚卷曲龙形的玉玦。首尾皆龙头,张口露齿,仿佛在云雷之中游曳。

玉质滑腻,入手寒凉。成之染摩挲着玉佩上那道缺口,面色也逐渐平静下来。半晌道:“往来奔波,鞍马劳顿,你下去好生歇息。”

叶吉祥提醒她道:“那位李郎君?”

成之染这才想起李驷容,问道:“他怎么来了?”

“萧长史说他不肯在后方碌碌无为,执意要请命从征,就让我带他前来。”叶吉祥心里打鼓,见成之染并无异议,一颗心才落回肚子里。说罢,他一拍脑门,不由得扬起了声音:“金陵有件大事,萧长史特地嘱托我,务要原原本本地转告女郎。”

成之染颔首。

叶吉祥笑道:“因克复洛阳,去年底天子降诏,以太尉为相国,封十郡为梁国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王上。”

成之染陡然一惊,目光中并非叶吉祥所料想的欣喜,反而寻不到半分欣喜的影子。

相国也好,国公也罢,种种尊荣都比不上九锡殊礼,贵盛无匹。国朝自南渡以来,唯有一个庾慎终挟威自重,逼迫天子授九锡之礼,而后行篡逆之举。

她父亲,如何能到了这般境地!

见成之染面色有异,叶吉祥连忙解释道:“可太尉坚辞不受,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成之染稍稍缓和了神色,道:“北伐未遂,功业未建,纵然天子垂恩,受之难免有愧。太尉做的是。”

叶吉祥不敢多言,呈上萧群玉写给她的信,便脚底抹油般退出殿外。

成之染静坐良久,方才拆信来看,寥寥数纸,说的是加九锡之事,与叶吉祥所言并无二致。只是在信的末尾,蝇头小楷笔锋渐缓,执笔之人似有颇多思量。

落笔成文,唯有短短一句:“梁公之议,恐非上意,然亦不能详。”

“好一个‘亦不能详’……”成之染喃喃低语,凝神良久,忽而瞥见案头玉玦,顿时眸光一暗。

她高声唤军士进门,召集诸将佐来此议事。众人来时便望见她扶刀而立的身影,不知在堂首站了多久。

她虽未开口,眉间已阴云密布,周身弥漫着低压,让众人都不免惊讶。

徐崇朝瞥见案上的玉玦,不由得多看了两眼,心中隐隐不安。

成之染猝然开口,问岑汝生道:“军中还有多少粮草?”

岑汝生道:“可供三军一月有余。”

成之染颔首:“足够了。”

桓不识诧异:“节下这是——”

“派人去石门告诉沈将军,水口不必再挖,即刻率人马返回洛阳。”

桓不识越发不解,劝道:“巨野故道虽已挖通,那条路毕竟凶险,石门水口仍不可偏废。想必太尉也在等沈将军的音信。”

“可我等不得,”成之染瞥他一眼,道,“传令诸军,整装待发,十日后,合兵西进。”

众人都大吃一惊,桓不识高呼:“使不得!前锋要在洛阳城等候太尉大军!”

“桓将军!”成之染喝道,“宇文氏内外交困,不堪一击,我军将士万余人,已足以荡平关中。停驻洛阳,本就是为了休整人马,如今天时转暖,正是用兵之际。太尉舟师浩繁,几时能到洛阳?再等下去,只会平白消磨了三军斗志。”

桓不识抗辩:“可那是太尉之命,节下岂能抗命不遵啊!”

“我是奉天子之命,持节都督前锋诸军。纵然天子有命,将在外有所不受,更何况太尉!”成之染音声慷慨,说出来的话更让人心惊。

桓不识怔然,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反倒是元破寒扬声赞同:“洛阳到潼关,不过五百里,多少双眼睛盯着洛阳的动静。我军在此地久留不出,只怕让敌军看轻,倘若再派援军来,更会置洛阳于险境。”

桓不识扼腕:“元中郎本是关中人,自然急着回故乡,可节下总要为太尉考量!”

桓不为清咳了一声,为成之染开解道:“既有会稽王车驾亲临,又有宗将军率兵驻守,洛阳自不会有差。”

桓不识气不打一处来。

成之染负手上前,唇角噙着一丝笑意,道:“将军可曾想过,南军入关,最险要之处不在关中,而在河上。太尉自巨野入河西上,舟师浩荡,威名远播,慕容氏才不敢轻举妄动,也免了前锋诸军后顾之忧。倘或与太尉一同入关,千里河防,哪个能挑起大梁?”

众人琢磨过这个道理来,震惊于成之染口无遮拦,堂而皇之地拿太尉当作挡箭牌。若换作旁人,那是万万不敢的。

成之染了无歉意,见众人不语,于是传令到石门,让沈星桥率军回来。

桓不识眉头紧锁,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荀敬德见他愁眉苦脸,上前劝慰了一番,试探道:“将军若不能安心,在下愿与将军一道留守洛阳。”

桓不识苦闷不已,瞥了他一眼,也不知有没有把这话听进去。

荀敬德暗中留意他那边动静。

过了没几日,派往石门的使者早早返回,随他同来的,还有沈星桥和数骑随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