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90章 昭灼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90章 昭灼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北地的冬日漫长而寒寂,朔风呼啸而至,夹杂着凛冽烟尘。守城的军士裹紧了冬衣,忽而望见城西破虏垒外有异动。

桓不识正在城中巡视,闻讯顿生战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斥候回禀,来人似乎并不是宇文氏人马,而自称凉州来使,求见镇国大将军。

桓不识不敢怠慢,赶忙将消息告诉成之染。

凉州酋帅屈脱末去岁曾遣使上表,愿意与大魏共灭关中,时隔一年又殷勤往来,看样子是拿定了这个主意。

成之染接见来使,那一行十余人俱是武人装束,乍然看去都穿戴汉家衣冠,然而为首那使者上前摘了皮弁,登时让众人一惊。

他前额头顶已剃光,只留下两鬓与脑后的头发,看上去颇有些古怪。黝黑的脸上颧骨突出,目光如同鹰隼一般,带着难以磨灭的莽荒不驯。

饶是成之染看了,心中也直犯嘀咕,平心而论,这人相貌生得并不差,只是再好的底子,都无法填补扑面而来的奇异之感。

那使者开口,声音比众人意想中年轻许多。他汉话流利,自述奉国主屈脱末之命,前来与大魏修既往之好,共谋灭周大业。

凉州阻遏于关陇西陲,杂胡林立,成之染倒也不指望屈脱末出兵东西夹击,只要他不与宇文氏同心,安安稳稳地守土自重,便已足够了。

她更加好奇,这使者一行如何能取道关中,从宇文氏眼皮子底下跑到洛阳来。

那使者闻言一振,痛陈一路而来的坎坷不易。徒何氏战火早已蔓延到关中,渭水之畔满目疮痍,盗贼蜂起,饥民流散,哀鸿遍野,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宇文氏官守自顾不暇,他们这行人顺理成章地钻了空子,磕磕绊绊地掩人耳目,终于来到了洛阳。

他口中所说的关中,如今已如同人间炼狱,众人都半信半疑。

成之染不动声色,设宴款待了来使,又以符节为证,许诺上请天子,晋封屈脱末为平西将军,以待后效。

屈脱末使者得偿所愿,欢欢喜喜地打道回府。

成之染伫立城头,望着一行人疾驰而去,眸中寂寂,良久不语。

诸将佐却因这一行到访,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倘若关中大乱,宇文氏首尾不能相顾,大军此行叩关,岂非轻而易举?

宗寄罗暗中松了一口气,却见元破寒仍是心思沉沉的模样,忍不住问道:“若凉州使者所言不虚,于我军而言,岂不是好事?”

元破寒微微摇头,道:“遭逢战乱,实乃生民之难。我军乃仁义之师,所经之地不与百姓争利。可胡虏相争,素来酷烈,苦了关中百姓不得安宁。”

成之染闻言,侧首道:“元郎果然是菩萨心肠。”

元破寒只是望着她,问道:“女郎似有心事,又是因何而起?”

成之染默然不应。

待回到中军,徐崇朝问她:“元郎既有疑问,为何不告诉他?”

阶前残雪皑皑,清辉艳艳,幽冷萦骨。成之染自嘲道:“我那些心思,怎比得元郎光明磊落?”

“你想坐山观虎斗?”

“未尝不想,却是不能,”成之染看了他一眼,道,“徒何乌维来势汹汹,到底是不入流的蛮夷酋帅罢了。宇文盛声言承继贺楼氏国统,自诩为正朔所在,王师岂能坐视不理?倘若当真被徒何乌维灭了国,那可真是个笑话。”

宇文氏必须败在南军手中,徒何乌维也好,屈脱末也罢,谁也不能比她先到长安。

徐崇朝深以为然,旋即明白她心中思虑,沉吟道:“只怕听闻王师叩关,徒何乌维便会作壁上观,以待渔翁之利。”

“徒何乌维,徒何乌维!”成之染长叹一声,“我已与宇文氏交手,自忖绝不会落在下风。可那徒何氏,将来定然是我军劲敌。”

千里之外的统万城中,徒何乌维冷不丁打了个喷嚏,跪在殿中启事的小臣登时噤声,垂首不敢言语。

徒何乌维神思缥缈,望着虚空之中怔然良久,沉声道:“你方才说,魏军已攻下洛阳?”

小臣称是。

徒何乌维闭目不语,半晌道:“不必将宇文绎逼得太紧。长安,还有好一场大戏看呢。”

————

长安,未央宫。

风雪夜中的柏梁台阒寂无声,高耸着,如同屹立千年的神像。在漫长无垠的岁月里,它曾俯瞰上林苑中草长莺飞,也曾远眺昆明池上烟波浩荡,曾在烈火中灰飞烟灭,又在世人仰望中拔地重生。

绮楼珠阁,金窗玉户。空旷的殿中不曾点灯,也无人侍奉。宇文绎亲自燃起了灯烛,灯火扑朔,明灭不定,层层叠叠的纱帘随风闪动,发出窸窸窣窣的轻响。

他坐在殿中,手中紧握着几根细长的竹棍,目光专注而深邃。宫灯里流淌出金黄色的光,照亮了眼前一方小小的皮影戏台。

精心雕刻的小人身着战甲,手持兵刃,如同真正的将士一般,或冲锋陷阵,或策马扬鞭,每一次交锋都伴随着细微的竹棍敲击声,仿佛下一刻就要跃出幕布,随千军万马浩荡奔流。

烛光跳动,如同一只只璀璨的眼睛。有人悄无声息地望着他,帝王的面容在长久注视中有些拘谨和局促。

殿中回荡着他低沉的嗓音,红袍的皮影小人高呼道:“殿下为天子之弟,受天子重托,不能休戚与共,却要拥兵自重。九泉之下,以何等面目去见先帝!”

与它对阵的白袍小人仰翻在地,不是被对方挑落马前,而是操纵它的那只手颓然落下。

宇文绎抬头,那目光好似在啼哭,又好似大笑。

“霜娘,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还不肯罢休?”

贺楼霜微微垂眸,道:“陛下,只是太原王一人而已。龙生九子,岂能个个尽如人意?”

宇文绎枯笑两声:“洛阳已沦落敌手,河南王生死未卜,朝廷之危,有如累卵。我是相信他,才让他率军阻击南军。他岂能背叛我?他怎敢背叛我!”

那红袍小人也被狠狠扔到地上,彩绘的头脸依旧朝着他,上扬的嘴唇仿佛流露出朦胧的讥笑。

“冯翊王已出关讨伐叛军,旬日之内也该有消息回来。陛下若心中有气,待太原王成擒之后,再当面问个究竟。”

宇文绎以手掩面,委顿不起。殿外依稀风雪扑打着窗棂,犹如啜泣,令他心内戚戚,空空的没有着落。

一声又一声老鸦怪叫,自四面八方席卷而来,仿佛盘桓在柏梁台上,如同飘荡在重重雪幕间的一缕幽魂。

冒雪而来的内侍连滚带爬地闯进殿内,身上的落雪在烛光下融化,滴滴答答拖拉了一路。

宇文绎不满地皱眉,正要出言喝斥,那内侍凄惶的声音刺痛了他的耳膜。

“启禀陛下!新平王谋反,率兵朝长安杀来了!”

上首许久没动静,那内侍径自禀报一通,大着胆子抬起头,却见宇文绎瘫坐在地,半晌都一动不动。

还是一旁贺楼霜开口:“陛下——”

“宇文纥……朕的好兄弟!”宇文绎喃喃,沉闷的窒息之感攀援上他的喉咙,让他的嗓音不由自主地颤抖,“他莫不是疯魔了!徒何乌维在岭北,他岂能离开安定城!”

“安定城屯兵数万,来势汹汹,不可小觑。朝中精兵良将都已随冯翊王出关,委实难以匹敌,”贺楼霜劝道,“如今之计,不如急令冯翊王回师勤王。”

宇文绎红了眼眶:“那东线又该如何?”

“太原王远在关外,新平王却是腹心之疾。孰轻孰重,陛下自当明辨。”

宇文绎仍在犹豫。

贺楼霜又道:“冯翊王远道奔袭,若有差池,则长安危殆。如今京师空虚,唯有卫将军麾下可以一用。请陛下派卫将军出城拒战,务必将叛军拖住,以待冯翊王大军回援。”

宇文绎思前想后,终究别无他法,叹息道:“罢了,便依你所言。”

长夜未央,经冬的第一声惊雷击中了殿外的一株柏树。天明之后宇文绎听到这消息,胸口一阵针扎般的疼痛。

这也许是某种不详的征兆。

乾宁十二年的元日,在一片人心惶惶之中降临长安。

一年一度的正旦朝会,照例在未央宫前殿举行。宇文绎为新的一年改元崇庆。

这是他的第一个年号,对于开始不久的帝王生涯而言,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宇文绎把酒临轩,群臣次第相贺。

右卫将军贺楼察上前祝酒,极尽恭维之能事。

宇文绎垂眸不语,当听到“天命昭灼”的字眼,不由得攥紧了酒盏。

贺楼察浑然不觉,依旧长篇大论地铺陈着。他不仅是宇文绎东宫旧属,更是平定宇文绍之乱的功臣,如今身居显位,颇为自得,正滔滔不绝之时,殿中忽而暗淡了三分。

殿外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惊慌如细浪席卷而来,宇文绎甚至不知道它的来由。然而天色一点点变暗,众人才恍然。

竟然是日食。

宇文绎不可避免地想起了上一次天狗食日,算起来不过是一年多以前,他那垂垂老矣的父亲惊悸大病,宛如被渐次侵蚀的日影,在一片荒芜中走到此生尽头。

而他正值壮年,本该是如日中天,可国势倾颓,内忧外患,天垂异象,岂非哀怜?

叫嚷纷纷中,端坐的帝王潸然泪下。巍巍冕旒将他的面容隐没,泪珠自颊边滚落,打湿了前襟金丝绣线。

人生何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