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87章 故国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87章 故国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古都洛阳,是前朝数代三百年建都之地。中原倾覆百余年,四方胡人如走马灯一般,你方唱罢我登场,相继成为洛阳城主宰。南军只有两次曾夺回洛阳,其一是庾昌若北伐,其二是贺楼骞兵败。

而如今,正是第三次。

诸军将士自东阳门列队入城。这是巍巍洛阳城东侧三座城门中最中间的一座,进城的大道,与位居中轴的铜驼大街相连。

数百年乱世纷争,洛阳城几度焚毁,如今在战乱中废弃多年,城垣倾颓,坊市萧条。唯有宫城依稀可见旧日巍峨殿阙,大都是前朝所建,如今也正是宇文纵这位刺史的驻地。

诸军将刺史府闲杂人等驱散,成之染在一处便殿安顿下来。她吩咐桓不识加固城防,派沈星桥带兵清剿城中上下残余的乱军,又让元破寒率军到城北邙山驻扎,以防北岸慕容氏渡河来袭。

待上下安排妥当,她斜倚凭几,身形隐没在巨大的阴影之中,长睫微动,神色却令人看不分明。

徐崇朝以为她累了,旁人也不来打搅。门外人来人往奔忙不止,殿中却一片平静,是数月征伐以来难得的静谧。

成之染卸下腰间长刀,往案上一放,唤道:“岑郎。”

岑汝生上前:“节下有何吩咐?”

“会稽王如今在彭城,你修书一封,派使者带去,请会稽王前来洛阳修谒山陵。”

岑汝生应下,他写得一手好文章,这样的文辞,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成之染又让宗寄罗过来,道:“我军不会在洛阳久留,我打算等宗将军肃清河南诸郡,就到洛阳来,到时候我上请天子,让他做河南太守,代行司州之事。如何?”

“自是极好的,”宗寄罗笑道,“我写信给他,也好早做准备。”

成之染颔首准允。交代完这两件事,她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徐崇朝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径自问道:“我军已夺取洛阳,如何向太尉回禀?”

成之染蹙眉,苦笑一声:“据实回禀。”她看了看徐崇朝,道:“既然你如此关切,这战报就由你来写。只说战事,其他不必提。”

徐崇朝虽有疑虑,还是答应了。

成之染长出了一口气,道:“太尉大军要等到水道打通才能来。据沈将军所言,石门水口似乎颇为艰难,但也不能就此罢休,待到此间安稳,就让沈将军继续带兵去开挖。至于钟将军一路,已许久没有消息,不过如今看来,还是他那边最有希望。”

不过,这些如今都显得不那么重要。诸军跋涉数千里,鞍马劳顿,北风又紧,如今是时候休整一番了。

夜里下了场冷雨,天明时满城迷蒙,湿冷的水汽在日出前消散无迹,唯独余下清冷的寒意,一层层将这座故城浸透。

成之染率领军府佐吏视察城垣防务,打马二十里来到北邙。

苍茫山岭屹立于天地之间,千百年沧桑都化作清光一片。幽静日光映照着枯冷山林,映入颇通灵性的白马眼中,战马轻轻嘶鸣,鼻孔中喷出阵阵白雾,四蹄稳健地登上高冈。

邙山一带北临大河孟津渡,浩浩汤汤,奔流无极。慕容氏治下城池营垒隔河相对,如同楔入血脉的骨钉,望之令人生畏。

成之染伫立良久,久到身形都要被冷风吹得僵硬。宗寄罗催促了几声,她方才回神。

宗寄罗问她:“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若北岸慕容氏严防死守,我军如何才能登岸。”

宗寄罗面露难色:“怕是不容易。”

“也未必无计可施。”成之染收回目光,却见元破寒遥指着山间平旷之地,正在与众人说些什么。

他所指之处,高大的封土巍峨耸立,于千秋风露中凄惶哀损。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1)

滚滚邙山,不知埋葬了多少王公贵族,太平岁月里拔地而起的高高封土,终究在百年兵乱中化为狼藉,帝王将相的哀荣富贵,统统被摸金校尉盗掘一空,至于寄予长生厚望的累累尸骨,也一并沦为狐鼠狼獾的玩物。

众人跋涉向前,成之染拨开枯败丛生的荆棘,断碑残碣上的文字业已模糊不清,然而那高大的础石和厚重的碑体,依稀让人窥见墓主往日的箫鼓繁华。

眼前这座高大的土丘,俨然是某位显赫人物的坟墓,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向丘顶,众人爬上去,丘顶竟然修了座小庙。庙宇的牌匾陈旧不堪,“狐仙庙”三个大字却是新近描画的,殿中供奉的,也是个面容古怪,不知名的所谓狐仙。

成之染顿觉荒谬。

小庙旁栽了几个枣树,鲜红的枣子落了一地。她摘了几颗一尝,味道倒是酸甜可口。若不是近来兴兵,城中百姓定然时常到这小庙拜谒,这枣子,说不定早就被百姓摘光。

然而正赶上这番世道,来到狐仙庙的竟成了他们。

随行将佐还围在树下打枣,成之染已沿着封土背后的石阶往下走。她突然停下了脚步,问道:“你们可听到兵戈之声?”

跟在她身旁的徐望朝纳闷:“怎会有兵戈之声?”

他朝着成之染走了几步,眸中突然闪现出光亮:“当真有,你们听——”

随着他战靴凿凿踏在石阶上,这一条坡道之间倏忽回荡起萧瑟争鸣的声响,如同金戈铁马,隐隐动地而来。

众人纷纷在挤到坡道上,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中,无数道铮铮异响交错其间,恍然让人如同身处于古战场,在胡马北风聒碎的依稀光影中匆匆一瞥。

“想来这陵寝中安葬的,定是位马革裹尸的功臣战将。”成之染一叹,又移步到那座倾颓的石碑前,以草茎为香烛,躬身拜了三拜。

徐望朝亦步亦趋,随她一道拜祭。

成之染不由得看他,道:“二郎何意?”

徐望朝微微红了脸,道:“将来我也想要这么大的封土。”

成之染一笑:“你这才几岁,说这些还早着呢。”

然而她话虽如此,抬眸望着小丘上随风簌簌的枣树,心中已无尽惘然:“落尽陵上枣,哀哀催人老。”

桓不识笑道:“节下可别说这话,让我们这些老家伙脸往哪搁?”

成之染摇了摇头,听闻诸将佐闲言笑语,只是静静地骑着马,山川风物自眼前悠悠晃过,她已登上城北的高冈。

从此地向南俯瞰,洛阳城尽收眼底。旧都的萧条里坊宛若棋盘,齐整的街巷遍植槐树,只是如今这时节业已枯败,平林漠漠,点缀着红墙灰瓦的市井人家。

众人纵马回城,从城北金墉城下呼啸而过,又经过城西承明门、阊阖门、西阳门,在西明门外止步。西明门外有高台平乐观,前朝末年的昏君喜欢在此间阅兵耀武取乐,巍巍高台历经百年风雨,早已不见了旧时台榭,唯有瓦砾残柱间荒草连天,与旷野绵延不尽。

众人在台上远眺,望见城西一大片蜿蜒军垒。

成之染眺望良久,问道:“那是何处?”

裴子初道:“胡人唤作破虏垒。”

成之染疑惑:“为何是胡人?”

“那军垒有些年头了,小时候听我祖父说,当年南下的胡人逐鹿中原,曾经在那里打过一场倾国之战。两下里二十万大军混战,战线绵延十余里。经此一战,得胜的那一支胡虏也乘势一统北地。”

成之染思忖,这大概是北周贺楼氏之前的霸主。

裴子初颔首:“是颜士稚那时候的事。”

桓不识道:“此间征战不休,若非雄才霸主英略,实难一统。”

成之染侧首:“不试试,怎会知不能?”

众人迤逦打马南行,沈星桥与她并驾,道:“节下虽有远虑,可胡虏势众,调兵遣将动辄数以万计。王师固然强干,到底落了下风。迁延之间,不能长久。”

“将军所言甚是。单凭江南人马,纵使能打下关中,也难以安稳立足。我乃仁义之师,招降纳叛,怀柔远人,方可自立。”

“节下光明磊落,可人心难测,终是祸端。”

成之染不由得看了他一眼:“将军,此话怎讲?”

“那位颍川荀氏的坞主,听闻我军将西上,似乎并不想离开洛阳。”沈星桥微微放轻了声音,目光望着眼前的平直官道,面容似有些冷峻。

荀敬德?

成之染眸光微动,未置可否。

沈星桥亦不多言,一行人来到城南,从正南的宣阳门入城。宣阳门向北,与宫城南门遥遥相对。这条宏阔的城中主路名为铜驼街,两侧安放了各种铜铸兽像,朝廷官署林立于街旁,只因在战乱中废弃多年,大都已倾颓萧条。

洛阳的遗老遗少许多年不见王师,一早簇拥到道旁张望。一行人披坚执锐,百姓初时还有些惶遽,好奇打量的目光又夹杂着酸涩欣悦。待看清为首年轻将领的容颜,那目光旋即被震惊充斥。

众人一路上走走停停,每每被成群结队的百姓拦下,哀戚陈诉,群情浩荡。成之染打马欲行,近前忽而传来响亮的童声:“将军不要走!”

成之染望去,只见稚童骑在祖父肩上,朝她高喊道:“将军不要再走了!若将军走了,胡人又要回来了!”

成之染心中一窒,唇角牵起浅淡的涟漪:“大魏的将士既然来了,便不会离开。小郎君,你放心。”

那稚童被她闪灼的目光攫住心神,祖父教他说的话忘了个干干净净。他只是呆呆地望着眼前闪闪发光的将军,不曾见祖父早已热泪盈眶。

成之染许多年以后回想,她少时许下许多诺言,飘摇尘世中早已灰飞烟灭,好在这一次,她并未食言。

注:(1)出自唐王建《北邙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7章 故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