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78章 知己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78章 知己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偌大的何府门庭若市。

何知己手握大权,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宾客盈门,往来不绝。他又是个喜好热闹的性子,遇到脾性相投的客人,说起话来便滔滔不绝。

成之染到时,何知己正与宾客畅谈。领路的小厮想进去通禀,被成之染止住。

“仆射还忙着,不必打扰,我等等便是。”

她负手在廊下踱步,庭中人来人往,服色各异的佐吏抱着书卷簿册,络绎不绝地在庭中穿行。也有许多到访之人在檐下等候,神色焦急又殷殷期待。尚书左仆射统领尚书台诸事,上至军国要务,下至庶民生计,无不经略其手。旁人所求的,自然也层出不穷。

成之染打量着众人神色,悄悄对随行而来的萧群玉道:“何仆射如今果然炙手可热,整日里在尚书省奔忙不说,回府之后还有这么多人等着见他。”

萧群玉笑道:“何仆射诸事通达,也只有他能如此游刃有余。听说他处理政事时,一边听着属下汇报,一边批复报来的文书,还能跟旁人对答如流。耳中所听,手中所写,口中所言,丝毫不相干,却有条不紊。”

成之染感慨:“这功夫,我是做不得。”

萧群玉颔首。她少时名满京都,时人号称“女尚书”,可后来见到何知己处事,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样的能臣,换做谁都要敬佩三分。

成之染忽有些烦闷。此番成肃要亲征关陇,一旦他离开,朝中重任便统统压到了何知己身上。她固然相信何知己的本领,可对方比成肃还要年长三岁,年近甲子,早已过了年富力强的时候。

天有不测风云,倘若这一根独木倒下,纵然接替他的人是孟元策,恐怕也难以令人安心。

毕竟,孟元策与何知己之间,还相去甚远。

她不暇细思,小厮已过来回禀,主君有请。

她今日出门,并未穿官服,毕竟以她如今的身份,大张旗鼓地拜访新任尚书左仆射,多少是有些张扬轻狂。乌黑的长发高高挽起,一身朴实无华的黑衣,正是宣武军中兵士惯常的模样。

在廊下的众人见这小郎君被召,登时投来了复杂的目光,艳羡者有之,好奇者有之,不满者有之,一道道目光有如实质,毫不掩饰地落在成之染身上。

成之染对此视若无睹,施施然来到了后堂。何知己正在此等候。

见到她这身打扮,何知己稍稍怔愣,他已许多年不见成之染这般模样。当年偷偷挤在义军中掩人耳目的小卒,早已在刀光剑影中登上一军统帅之位,可如今眼前似曾相识的身影,却让他恍然回到了十几年前,他刚刚被江岚举荐到成肃手下的时候。

“何郎君!”成之染甫一开口,神色便有些黯然。西征关陇的伟业,她父亲并不放心交给她,一想到这里,她心中郁郁难平。

何知己对此看得分明,劝慰道:“女郎天资卓绝,是大魏第一流的人物,但毕竟太过年轻。这一场西征旷日持久,若没有太尉坐镇,只怕会生出许多麻烦。”

成之染默然无语。她特地前来拜访何知己,当然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数月以来她午夜梦回,时常想起临盆那一日,痛到极处时陷入的深沉梦魇。

那个在苍茫梦境里蓦然回望的女子,和她情真意切说出的那句话,始终在心头萦绕不绝。

不要做第二个庾昌若。

庾昌若亦曾北伐关陇,然而兵临长安后便黯然东归,平白使百年失地得而复失。不过最使他背负数十年骂名的,还要数弄权挟私,意欲倾覆大魏社稷。

李劝星临终之前也恨恨不平,声言她父亲将会成为下一个庾昌若。

起初她尚且可以不信,可事到如今,诸多种种,却使她不得不有所怀疑。

成之染稳了稳心神,道:“何郎君,太尉准备请会稽王一同出征,到洛阳拜祭国朝列祖列宗陵寝。郎君可知道?”

何知己似是讶然,看样子还不知道,他旋即明白,成肃这样的安排,是对会稽王留在京都心存疑虑。

他略一沉吟,道:“会稽王不理政事,自荆州归来便杜门不出,留在金陵也并无大碍。”

“话虽如此,可太尉那样的性子,到底还是不放心。”

何知己长叹一声,半晌道:“他去了,又能如何呢?”

成肃拿定的主意,旁人是动摇不得的。何知己对此心知肚明。

成之染打量他神色,道:“依我之见,这未必是件坏事。一来洛阳毕竟是旧都,由亲王镇守,于大魏而言意味深远。况且光复关陇之地,与金陵相去万里,往来多所不便,若能以洛阳为陪都,关陇之间也可以如臂使指。”

何知己思忖一番,问道:“太尉是何计较?”

“太尉啊……”成之染不由得一笑,“或许他只是想让会稽王前往洛阳,远离金陵这是非之地。”

二人对视无言,堂中青烟袅袅,倏忽一阵清风穿堂而过,氤氲的郁闷之气也消散许多。

半晌,何知己沉吟:“只是不知会稽王可会愿意。”

成之染理了理袖口,垂眸道:“当初是我去荆州劝他回金陵,如今也该是我再去相劝。”

何知己只是望着她,手捻着须髯,陷入沉思。

成之染起身告别,临行前忽而想起一事,轻笑道:“听说郎君平日在府中,每逢用膳之时总要与门人宾客共餐,膳食也极为豪奢,这可是真的?”

问话之人虽是成之染,可那一瞬间,何知己仿佛看到了成肃的模样。他一直都知道,从前的主君多疑猜忍,见不得旁人结党营私。

何知己并不否认,花白的须发在日影之中明灭不定。

“我家原本贫贱,承蒙太尉拔擢,才有今日。可往日过惯了苦日子,如今已这把年纪,总想着尽力找补回来。朝野之中许是对何某颇有微词,可何某问心无愧,分毫不曾有负于朝廷。”

果然是何知己,也唯有他,能让成肃以身家性命相托付。

成之染粲然一笑:“何郎君,我信你。”

何知己被这笑容晃了眼,直到成之染离去多时,眼前仍浮荡着对方了然又专注的神情。脑海中回想起成之染所言种种,他不由得长叹一声,遥望着层层云翳遮蔽的似火骄阳,心中亦纷乱不平。

成之染是如何规劝会稽王的,何知己并不知晓,而且此生都不曾知晓。然而才不过数日,累月不朝的会稽王突然出现在朝会,向天子慷慨陈词,请求随前锋出征,远赴旧都洛阳修葺先祖山陵。

百年前中原大乱,旧都洛阳沦陷于胡虏之手。乱军纵兵大掠,屠戮士民,发掘帝陵,焚毁宫庙,煌煌大都,毁于一旦。数十年前庾昌若北伐曾收复洛阳,可惜往复之间亦不能长久。而自承平三年宇文氏攻占洛阳,旧都再度蒙尘,至今已有十余年。

天子念及往事,感伤不已,慨然应允会稽王的请求,并以此为契机大赦天下,敬告祖先。

满朝文武称颂天恩,成之染于众人之间昂首,望见天子凝眉之间的顾虑和哀愁。这神情转瞬即逝,朝臣对会稽王请缨之举不无动容,会稽王将这些溢美之词置于脑后,与人群之外的成之染遥遥一望。

成之染勾唇颔首。她将背负起前锋重任,护卫会稽王收复洛阳,一切才刚刚开始。

听闻大赦天下的消息,最为欢喜的便是徐崇朝。他二姊丽娘母子流放到岭南,至今快要三年了,终于可以离开那瘴疠之地,回到金陵与家人团聚。

他派人到徐宅报喜,跟随那信使回来的,竟是徐望朝。

徐望朝满心欢喜,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他家中知道这喜讯,上上下下都一片欢腾。

不过徐望朝的欢喜也并非全然为此。

他拉着兄长的手臂,兴奋道:“母亲知道二姊能回来,很高兴,我借机求她让我随阿兄出征,她也答应了!”

徐崇朝有些意外:“此去关中路远,往来少说要一年半载。你不在家中照看,作甚要出征?”

“阿兄从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徐望朝反驳道,“光复故土,建功立业,阿兄去得,难道我就去不得?”

徐崇朝无言以对,先前徐望朝与他一道伐蜀,那时才刚满十五岁,披坚执锐在马上冲杀,竟是毫无胆怯和惧意。若假以时日,他这个二弟,定然能成为勇冠三军的猛将。

二人交谈间已走到后宅,乳母抱着小洛宛站在廊下,成之染捏了捏婴儿的小脸,惹得小洛宛咯咯直笑。

徐望朝心头一热,凑上前去将婴孩抱起,她那双眼睛纯净无瑕,如黑曜石般,好奇地望着他,又咧嘴笑了起来。

徐望朝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将出征的打算告诉成之染。

成之染闻言一笑,道:“那二郎想去谁的麾下?”

徐望朝看了看徐崇朝,到底不想在兄长手下约束,支吾道:“还请阿嫂收留我。”

徐崇朝无奈,对他道:“大赦的旨意下来,二娘很快就能回家了。你这时候走,可就见不到二姊了。”

徐望朝犹豫了一番,道:“我想见二姊,可更想让二姊见到一个有出息的阿弟。等到我将来得胜还朝,再见到二姊,那该有多好!”

他说着说着便笑了,亮闪闪的双眸满是希冀的光彩,让人再也说不出劝阻的话。

成之染笑道:“你若是愿意,就到我手下骑兵曹去罢。”

“我愿意!”徐望朝一口答应,笑得愈加灿烂。

小洛宛在他怀里玩得困乏,迷迷糊糊就要睡着了。成之染让乳母将孩子抱走,就军中诸事,细细叮嘱了徐望朝一番。

徐望朝认真记下,临了时问道:“这次去讨伐关中,听说大郎君要留守东府。那三郎君呢?他可会留在金陵?”

成之染微微一笑:“这几日我正要去拜会太尉,你与我一道,自然知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