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60章 弹铗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60章 弹铗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成之染次日便收到成肃写给会稽王的书信,是军府主簿桓不识亲自送来的。

“桓郎君大驾光临,当真令寒舍蓬荜生辉。”成之染望着对方,笑了笑。

桓不识一惊,拱手一拜:“太平侯是何玩笑话?在下愧不敢当。”

“桓郎君乃是长辈,何必跟我客气,”成之染拿起那信函,端详了一阵,脸上笑容依旧淡淡的,“阁下随我叔父在荆州多年,个中情分,更不是旁人能比。”

桓不识听她提起成誉,黯然一叹,道:“女郎说的是。近日太尉为荆州忧心,我亦时常想起彭城忠武公。倘若他还在,荆扬之间,又何至于此?”

成之染叹道:“乾宁初年,彭城忠武公接手的荆州,久经战乱,士民流散,是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然而他交还朝廷的,是一个强大富庶的西州。他定然希望这份强大富庶能永远如此。李氏之乱,江陵生变,幸而并未酿成大祸。如今又岂能因会稽王而再起波澜?”

桓不识颔首:“女郎的心思,我自然懂得。”

成之染敛眉垂首,正襟一拜,道:“我不在金陵,还望阁下好生规劝太尉,切莫意气用事。”

桓不识上前将她扶起,慨然道:“定不负女郎所托。”

天阴欲雨,桓不识不欲久留,急着回东府复命。成之染挽留不得,于是亲自将他送出府门。

归家的行人匆匆从街上走过,路过镇国将军府门前,忍不住投来一瞥,便看见这府邸之主负手而立,远望着空天密布的云层,眸光熠熠,神色莫辨。

黑漆小门闭合,那身影隐入深宅,再也见不着踪迹。

徐崇朝回到府中时,倾盆大雨已收敛声势,如鼙鼓渐歇,只余下一派空蒙,从繁茂枝叶间断断续续地滴落。

他一路穿行,在后堂阶前止步。

成之染正端坐于堂首,手执绢帕,细细擦拭着一柄宝剑。

他缓步上前,认出这是天子钦赐的佩剑,名为“太平”。

利刃折射出迷蒙光影,成之染凝眸注视良久,终于抬头道:“我父亲写给会稽王的书信,情真意切,大义凛然,写得好极了。想来是顾岳的手笔。”

那信函就放在几案一角,徐崇朝看了一眼,道:“丈人已准我告假,倒是你,此去月余,不能朝参,天子若问起,该如何解释?”

成之染轻轻将宝剑放下,道:“我人都走了,还管朝中这些事?有我父在金陵善后,何必劳我等操心?”

是了,成肃既然答应让她去,自然会替她在天子面前遮掩。

徐崇朝仍有些不放心:“倘若丈人反悔了怎么办?”

成之染一笑:“那更该早些离开。”

夜里又电闪雷鸣,雨骤风狂,如同千军万马奔腾直下,天亮前却又戛然而止,云散雨收,碧霄如洗。金光四射的朝阳照在大江之上,灿若云锦,璀璨夺目。东府城头镶上了金边,亮堂堂地看得人心中欢喜。

成肃翻看了尚书省呈报的奏议,于案牍之间抬头,突然让人将桓不识叫来,问道:“昨日你去镇国府,她可说几时动身去江陵?”

桓不识答不上来,赶忙派人去镇国将军府打听。军士回来禀报:“今日一大早,太平侯便带了数十名亲从,在劳歌渡登船了。”

“人已经走了?”桓不识大惊,再看向成肃,见对方蹙起眉头,不由得心中咯噔。

不料成肃神色变幻,气急反笑,狠狠一敲几案道:“走得这样急,是怕我反悔不成?”

桓不识替成之染解释了几句,成肃也没心思听,又问那军士:“她可留了什么话?”

军士道:“镇国府萧长史说,太平侯登船之际,弹铗高歌,说什么‘客路逢秋,致君无忧’。小人不知是什么意思。”

成肃将这句呢喃几遍,神色不明地笑了起来:“好一个‘致君无忧’!桓主簿,她所说的‘君’,总不会是我罢?”

桓不识不敢搭言。

“罢了罢了,随她去罢!”成肃摇头一叹,望着庭前日影,许久闭上了眼睛。

————

船行江上,洪波涌起。

成之染暗自思忖,或许是近来疏于打熬筋骨的缘故,搭乘这轻舟小艇,竟有些晕船,吃食进了肚子里,时常难受得吐出来,虽有徐崇朝照料着,这一路依旧颇为辛苦。

抵达江陵城,已是秋风萧瑟的时节。成之染此行,军府佐吏只带了宗寄罗和岑汝生二人,二人俱是随同伐蜀的战将,重回故地,心绪万千。

他们一行扮作寻常百姓,三五成群地进了城。会稽王军府司马唤作顾岱,正是吴郡顾岳的兄长。成之染循着记忆,径自找上了顾宅。

她并未通禀姓名,只是让赵小五递过一枚竹简。

竹简上单单一个“岳”字。

那门房瞅了半天,见面前之人气度不凡,思前想后还是将竹简送了进去。顾岱正在内宅品茶,听闻外间送进来这么个物事,也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他直觉此事不简单,于是吩咐小厮将客人迎到正堂。两下一碰面,他惊得从座上赫然起身,仍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这、这、这——”

成之染一笑:“暌违数年,顾司马还记得我。”

顾岱当然记得她。当年他在南康郡公江岚治下担任太守,因海寇覆没江州,仓皇之下变节投敌,后来被朝廷免了官。好在成肃看在他兄弟顾岳的情面上,劝服中朝重新起用了他。顾岱辗转做到了荆州司马,对成肃很是感激。

成之染曾与他有数面之缘,如今见这位顾司马一脸富态,便知他这几年还算得顺遂。

顾岱请数人上座,对一行来历摸不着头脑。

成之染道:“顾司马久在江陵,当真不知道金陵音讯?”

顾岱愈加疑惑了。

成之染示意他将侍从屏退,轻叹一声,道:“会稽王近来可好?”

会稽王这荆州刺史做得四平八稳,于政事一途自然没有什么波浪,若说有什么让他烦心的,还要数苏弘度之事。

顾岱特意提起苏弘度,见成之染移来目光,暗道自己猜对了,言语之间更加小心谨慎。

苏弘度于大司马门前滥杀兵卫,被褫夺王号废为庶人,会稽王惶恐不已,上书向天子陈词,请求辞去荆州刺史一职,以惩教子无方之罪。他这请求并未被准允,反而是苏弘度被执送而来,远在金陵的成肃也修书劝说他好生训诫。

苏弘度如今被幽禁府中,外人轻易不得见,连顾岱这位军府司马都从未见过。

成之染听他言语之间,对会稽王生子如此颇为遗憾,不由得轻轻笑道:“会稽王只顾着家难,为一个儿子头疼,却不知将要大难临头了。”

顾岱微微张大了眼睛,半晌道:“太平侯之意,下官不明白。”

成之染打量着对方斑白须发,道:“若我没记错,阁下已到不惑之年了罢?”

顾岱颔首道:“承蒙太平侯挂怀,虚长了年纪。”

“阁下家中有几个孩子?”

顾岱道:“今岁新得一子,如今膝下已五子三女。”

“儿女绕膝,富贵满堂,阁下为自己想不通,总该为儿女思量。”

顾岱迟疑半晌:“太平侯果然是为会稽王而来的?”

成之染笑而不语。

顾岳“哎呀”一声,扼腕道:“我就知道这事还没完!会稽王世子虽然是金枝玉叶,杀人偿命的事怎么能就这么过去?会稽王还是狠不下心来,难不成太尉要将世子抓回去?”

成之染收敛了笑意,正色道:“我远来至此,拜会阁下,诚心诚意,更无芥蒂。事到如今,不妨让阁下知道,东府有西征之意,愿阁下早做打算。”

顾岱面露震恐,犹自问道:“西征,是要征哪个?”

成之染似笑非笑地望着他。

顾岱于堂中环视一周,成之染随行之人都紧盯着他,那目光由不得人躲避。他变了神色,对成之染道:“会稽王体国忠贞,广结善缘,只为太尉匡复社稷,有大功于天下,因此从不以帝胤骄人。至于世子失德,会稽王诚心逊位,为世子赎罪,若是有哪里做的不妥,太尉指出来便是,又何苦大动干戈?”

“此事虽因苏弘度而起,如今却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成之染摇头,道,“太尉平素杀伐果决,唯独对会稽王多有宽贷。否则今日到此的不是我,而是东府的数万大军。”

顾岱倒吸了一口凉气,道:“太平侯,所来为何?”

成之染勾唇:“请阁下帮我一个忙。”

顾岱正纠结之间,便听她说道:“让我见会稽王。”

顾岱一下子回过神来,连忙劝道:“这太危险了。太平侯来意,会稽王不可能不知道。若是……若是被扣押,两下里反目成仇,岂不是让太尉为难?”

成之染道:“我既然敢来,自然有办法全身而退。刀山火海都闯过来了,阁下不信我?”

顾岱皱紧了眉头,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对劲,于是又问道:“太平侯想见会稽王,何须我引见?”

只要她走到刺史府门前,会稽王没有不见的道理。

成之染站起身来,朝对方遥遥一拜,道:“因为我还要恳请阁下,答应我两件事。”

顾岱道:“太平侯尽管直言。”

“第一件,让南郡太守裴善渊来见我。”

顾岱虽不解其意,仍一口应下。

“第二件,便是把守荆州刺史府。”

顾岱大惊失色,颤巍巍地站起来,支吾道:“这——下官、下官如何能——”

成之染面带笑意:“司马掌军政,做这些怕是不难罢。若阁下不肯,不如将我等缉捕,送给会稽王发落。”

顾岱伫立良久,早已面白如纸。众人盯着他纠结了半天,终于听他咬牙道:“好,我答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