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47章 窃香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47章 窃香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薄暮时分,人声寂寂。徐崇朝来到镇国将军府时,成之染正斜倚凭几,漫不经心地把玩香篆。

徐崇朝闻到这异香,脚下便一顿。他也觉得这香气似曾相识,可仿佛隔了一层纱,再也摸不清踪迹。

成之染撩起眼皮,瞥了他一眼,道:“如今这时节,人多眼杂,徐郎还敢来?”

徐崇朝脸颊发烫,紧挨着她坐下,道:“许久没见你,便过来看看。”

成之染笑了笑:“前日在东府,不是才见了?”

“那怎能一样?”徐崇朝没好意思说,他那时面对成肃,根本不敢多看她。他缓缓搂过她的腰,在耳畔低语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室暖香浓,月色绮丽,清光入户,照亮了锦屏鸳鸯。青灯暗影幢幢,成之染突然发恨,在对方颈侧咬了一口。

徐崇朝反而笑了,以为她有不得意,垂首连声哄着。

成之染低低地出了一口气,探手抚摸着小腹,指尖湿滑,两人的汗水杂糅,滚烫如火。

她一时出神,道:“若将来我有了孩子,定然要出生在太平盛世,平顺康乐,永世无忧。”

徐崇朝心中一动,悄悄握住她的手,问道:“何时才是你口中太平盛世?”

成之染只是望着他,轻轻吻了吻他的侧颊,并没有回答。

————

次日一大早,徐崇朝匆匆离去,街巷间空空荡荡,唯有清寒凛冽,更显得锦衾香暖,令人留恋。他虽不舍,却耽误不得,快马加鞭赶到太尉府,正赶上当值。

成肃已入宫议事,主簿桓不识见了徐崇朝,热络地拉着他嘘寒问暖,三言两语间,说起他族中有位适龄的侄女待字闺中,如何如何温柔端庄云云。

徐崇朝吓了一跳,连忙婉言回绝。

松滋县侯钟长统为徐家说亲未果之事,桓不识有所耳闻,他不由得面露同情,忍了忍,问道:“徐郎中意怎样的女子?”

徐崇朝想说又不能说,支支吾吾红了脸,摇头道:“主簿莫拿我玩笑了。”

桓不识劝道:“徐郎年少有为,家中得有个贤内助,至于其他,岂能处处尽如人意?”

徐崇朝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门外忽有军士来传信,他如蒙大赦,连忙迎上去。

“启禀郎君,是冀州来的书信。”

冀州刺史赵兹方镇守北境东阳城,年节也无法回京,于是遣使者送来了拜帖,向成肃问好。

徐崇朝数年不曾见到姊夫,也挂心长姊徐端娘近况,因此与那使者攀谈许久,连成肃回府都险些未曾察觉。

成肃拍了拍他的肩膀,径自往书斋上首一坐,看得出宫中和顺,并没有什么事足以让太尉烦恼。

徐崇朝亲自将拜帖呈上,成肃正要接过时,一抹淡淡的香气从鼻端飘过。

他动作微不可察地一顿,目光在徐崇朝脸上扫了扫,落在对方齐整的领口上。

徐崇朝平日在太尉府中总是一身常服,今日这身雀蓝窄袖袍衫簇新利落,成肃从未注意过。

徐崇朝察觉他的迟疑,疑惑地抬起了头。成肃笑了笑,道:“这衣裳不错。”

徐崇朝纳闷,这袍衫虽是年前新制,他也不是没穿过,前几日留在成之染府中浆洗,今早才换上,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这疑虑一闪而过,却见成肃旋即又谈笑如常,谢过了赵兹方的好意,还亲笔写了回帖。

司马顾岳不由得诧异。要知道成肃大字不识几个,更苦于书写,平日军府文章都是他们这一帮僚佐代写,如今为了冀州刺史的回帖竟亲自上手,多少还是有些与众不同的情分。

徐崇朝心中欢喜,听闻使者说,他长姊连同小辈已一道回京探亲,便按捺不住,向成肃请辞回家去了。

成肃端坐在堂首,待众人散去,眸中便陡然一暗。

“春酲香贵重,世间难求,袁攸之都只送了两盒。”他仿佛喟然而叹,声音也显得邈远。

曹方遂和常宁听到了,对视一眼,不敢言语。

成肃闭上了眼睛,半晌,终于开口道:“去打探打探,徐郎昨夜往何处去了。”

常宁忍不住道:“太尉——”

成肃抬手,却并不睁眼,言语中夹杂着几分沉重:“都不必说了。”

————

镇国将军府,草木扶疏,残雪未消。成之染揣着手炉,在廊下站了一会儿,阿喜过来道:“女郎,萧长史已在后堂。”

成之染缓缓出了垂花门,赵小五和叶吉祥已等候多时,她随口问道:“雍州可有消息来?”

自从元破寒和岑汝生走后,她便一直数算着日子,隔三岔五问一问雍州音讯。然而山河邈远,一时半会儿也等不到什么。

她谈笑入内,萧群玉听闻动静,问道:“女郎怎想起雍州音信?”

成之染笑道:“昨日常参,听说与关中连年征战的徒何氏,从岭北征发胡汉百姓十万人,去岁营建了新都。那胡虏之主,据说叫做徒何乌维的,自诩为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给那新都起名为‘统万’,真是可笑至极。”

徒何远在关外,与大魏相隔万里,鲜有消息到金陵。萧群玉听得新奇,又不禁感慨:“关外尚能征发十万人,徒何氏也不容小觑。”

“能与宇文盛打得有来有往,这徒何乌维确实不简单,”成之染颔首,想到江南的情形,叹道,“话又说回来,北地吏民富盛,着实令人羡慕。”

萧群玉道:“大魏在江南立国百年,自然比不得北地历代繁滋。年来朝廷厉行土断,从北来流民和大族荫户中检括人口,也算是卓有成效。”

成之染端坐堂首,以手支颐,苦笑道:“只能如此了。兵不在多而在精,若为北伐考量,如今还是苦练为上。”

萧群玉道:“单凭金陵,恐怕难以为继。”

“宇文氏之周与贺楼氏之周,虽实属两脉,却到底根深蒂固,”成之染思忖一番,道,“北伐关中,须得齐心协力才行。大江下游州郡自不必说,荆州、雍州、梁州、益州,连同冀州,勿要各尽其力,一个都少不得。”

梁州刺史张天锡和益州刺史董荣,原本就是东府派驻的守将,自不会违令不从。冀州刺史赵兹方,想来也不会违令。

可是荆州和雍州……

成之染倏忽想起了李劝星,当初她父亲意图让李氏伐蜀,李氏尚且不肯听从,更何况挥师北上,转战千里。

不知会稽王和岑获嘉,心中有没有这盘棋。

二人在堂中商讨许久,有通传来报,东府送来了口信。

听闻是家事,萧群玉便要告退,成之染摆摆手道:“有什么事不能让长史知晓?”

那送信小厮如实转述:“过几日上元春宴,女郎定是要以太平侯身份参加的。太尉这次要带着大郎君和徐郎,三郎君便托付给女郎了。”

成之染闻言一笑:“这是要作甚?”

上元春宴这样的盛会,她父亲带长子昭远前去便罢了,再加上义子和次子,总让人说不出哪里古怪。

小厮把话带到就走了。成之染轻叩着几案,忽而笑了笑,对萧群玉道:“我那阿弟今年正是十五成童之时,父亲带他去见见场面呢。”

萧群玉知道她说的是成昭远,沉吟道:“年岁不小了,寻常公侯之家已立为世子。”

成之染勾唇不语,盯着面前的虚空,半晌道:“是啊,立为世子。”

萧群玉侧首看她,道:“他与那位三郎君,太尉更中意哪个?”

昭远和襄远,自是不同的。成之染从过往回忆里检视,却似乎是襄远更受人宠爱。

“长史不曾见过我三弟,他啊……”她不由得笑道,“可惜如今十三岁,还尚未长成,要不然京中总要称赞一句‘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萧群玉不禁失笑,道:“原来是谢鸾和王愆一般的人物。”

成之染眼中满是自豪:“岂止,岂止。”

萧群玉虽然好奇,一时半会儿却没机会亲眼见到。她稍稍留了心,归家时遇到了前来拜望的叔父萧璞,便了无痕迹地提了一句。

新年伊始,萧璞从三吴回京述职。数年前他亦曾在成肃军府为官,对成家内宅情形略知一二,后来听闻成肃西征李劝星之时,仍将成襄远带在身边,心中便有些犯嘀咕。

成肃身居高位,庐陵郡公世子的人选,是家事,但又绝不仅仅只是家事。他发妻已逝,诸子均非嫡出,谁来做下一任庐陵郡公,还不是全凭私心?

萧璞不由得叹气。也怪不得他多想,当年大司马庾昌若与临川公主结为伉俪,公主一无所出,庾昌若病危之际,兄弟相争,叔侄反目,历经好一番波折,世子之位落到了幼子庾慎终手中,数十年后又掀起血雨腥风。

倘若接替其位的是公主之子,后来的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

萧璞暗自摇头,笑自己思虑过甚。不过这件事在他心中划了一道痕,到了上元春宴,煌煌灯影中,他的目光不由得频频飘向成襄远。

成襄远初次参加春宴,眸中洋溢着喜色,严整的新衣在身,更衬得面如冠玉,整个人光彩夺目,甫一登上宣阳门城楼,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谁人不爱潇洒明艳的少年。

众人乍见之下,只觉他眼生,纷纷四下询问,才知道竟是太尉府的贵公子,不由得啧啧称奇,暗自羡慕成肃竟生出如此出众的小郎。

有命妇贵女见过襄远生母容楚楚,惊艳之余又多了几分轻飘飘的可惜,可惜他生母上不得台面,要不然,众人便知晓这美貌的来源。

被那么多人瞧着,成襄远稍有些羞涩。接连有达官显贵上前与他寒暄,成襄远不怎么认得,应答虽从容有礼,心中却难免紧张。

他下意识往长姊身旁挪了挪。

成之染笑着看了他一眼,低声道:“好你个三郎,整场的风头,都被你占了。”

相较之下,跟在成肃身边的昭远,境遇便冷淡了许多。他亦穿越众人视线望着成襄远,唇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眸中却平静无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