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246章 新年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246章 新年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正月初一的正旦朝会,是大魏一年到头最为隆盛的节庆之一,朝中大小官吏皆入宫朝拜。

前一日除夕,宣阳门外便鼓乐大作,逶迤仪仗绵延铺设到殿前。成之染一宿没合眼,盛装登车,随成肃一道入朝。

夜漏未尽,群臣会集,庭燎起火,在礼官导引下从大司马门入谒,在玉阶之下各自就位。漏尽时分,天子出场,钟鼓大作,百官拜伏,按照官阶高低依次向天子献礼拜贺。

成肃身为太尉,尚能向天子奉觞敬酒,成之染资历不足,上殿之后只好眼巴巴看着,心中止不住艳羡。

这一套仪礼颇为繁复,待到平明散会时,她又累又困,腹中饥饿,抬头却见风雪漫天,将朱紫成群吹得凌乱。

成肃已须发花白,白雪浸染,更现出老态。他徐徐走下台阶,不小心脚下一滑,便一个踉跄。

成之染连忙将人扶住。

“我老了,不中用了。”成肃瞥了她一眼,唏嘘道。

过了这个年,他已经五十有二。膝下儿女成行,最小的九郎念远还在牙牙学语,长女却已自立门户,他们如朝日东升,个个都欣欣向荣,唯独他这个父亲,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

纵然身居高位,自诩老当益壮,终究难以与日月为敌。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他这个年纪,还有什么事能看不开。

成之染闻言,心里也一酸,望着父亲斑驳白发,这些天来的别扭消散了许多。

平直官道上,父女二人并肩而行。成肃倏忽谈起了英年早逝的三弟,又想起驻守京门的二弟,这些年离合聚散,如今只有女儿在身旁。

风雪之中,这是唯一的慰藉。

然而这条路走到尽头,高耸的宣阳门城楼下,他还是问道:“王家七郎并不在意你冒犯之举,你以为如何?”

王愆不在意?

成之染吃惊不已,他那般高华清贵的公子,被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一箭,连王恕都动了脾气。如此戏弄恐吓的手段,他居然不在意?

“若王郎如此宽宏大量,是我配不上他。”成之染认真回答。

这话与以往不同,态度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硬。成肃心中稍稍宽慰些,思量着话里有戏,竟没有追问。

二人回到东府城,年节的忙碌才刚刚开始。太尉府宾客盈门,一连数日,府中往来人群络绎不绝,众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徐府一家长幼,也由主母钟氏带着,前来太尉府拜年。

这些日子,钟氏风闻成肃看上了琅邪王愆,她虽知长子心事,却无法再开口向成家求亲。她向温老夫人问安,见后宅女眷仍是桓夫人张罗,不由得好奇,问起成之染去向。

温老夫人道:“许是前院人太多,夫人竟没有看到,狸奴这孩子,与她父亲一道呢。”

前院的成之染也已是焦头烂额。她父亲这样煊赫的高官,亲朋故吏络绎不绝,她在纷乱人群中望见徐崇朝,也唯有颔首致意而已。

徐崇朝不免心思烦乱。

自从他母亲托了钟长统前来说亲,在成肃面前算是挑明了心思,平常时候还能默契地对此事避而不谈,可如今成之染在侧,他对上成肃,说话总是止不住紧张。

毕竟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初识男女之事,食髓知味,年少更不加节制。他年前隔三岔五留宿在镇**府,此时一碰到成之染目光,便面红心跳,心虚地不敢乱看,生怕被成肃发现端倪。

成肃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异样。府中早已备下厚礼,让徐家人欢欢喜喜地带回去。

这一番情景入目,成之染倏忽想起幼时尚在京门,随父亲到镇北将军徐宝应府上拜访,也是这般忙乱而热闹。那个长街纵马的琅邪王早已化为枯骨,叱咤风云的镇北将军也魂断江涛,寒灯残梦中漂浮不定的帷幕悄然落下,懵懂无知的幼童随她血战沙场,一同玩闹的少女还在闺中待嫁,而牵马入府朝她走来的少年,暗夜星辉般的双眸,如今依旧望着她。

唯有当年的种种情形,恍如昨日。

她将徐家人送出大门,隔着漫天飞雪,向徐崇朝投去一瞥,又朝徐娴娘挥了挥手。

徐娴娘越发寡言少语,与陈郡谢氏定下婚事,待到谢鸾除服便可以完婚。只是这桩朝思暮想的婚事,似乎并未为她眉间增添少许喜色。

成之染倚门而望,心中忽有些感慨。谢三郎这轮明月,终究是被她摘下,送给了娴娘。

只是这一切,是否都尽如人意?

她来不及细思,接踵而至的人群简直要将太尉府门槛踏破。当朝袁皇后次兄袁攸之翩然而至。

成之染许久不曾见他。当年北伐独孤氏之时,袁攸之还在成肃帐下听命,大军折返击退张灵佑,他受命去往番禺就任广州刺史之职,在任数年,广营贿货,家财丰积,终因贪墨过甚而被御史弹劾,罢官还都。

成之染初时还有些诧异,想着袁攸之勋贵名家,何至于如此不堪,但眼见大车小车财礼停到太尉府门前,才知道传言不虚。

礼多人不怪,成之染将他迎接入府,待重新将人送出门时,袁攸之满面春风,已得了成肃许诺,不日便要来太尉府重任咨议参军了。

四方辐辏,门庭若市。炙手可热的当朝太尉,吸引了满朝文武瞩目。来来往往的人群无不满脸笑意,车马轻肥,莺歌燕舞,端的是显贵人家气派。

然而这热闹,终究是属于太尉的。成之染又住了几日,忍不住思念她远在城西的清幽宅邸,向祖母和父亲好说歹说,总算是被准许回府了。

成肃亲自到府库中拣择了几样礼物,命管事收拾起来,临别前送给成之染。

成之染笑了笑,随口道:“阿父还是留着罢,将来好当作嫁妆呢。”

成肃难得缓和了语气,道:“一码归一码,我不曾去你那宅子,这些物事只算个彩头,祝贺你乔迁之喜。”

成之染将礼物收下,回去摆了一屋子。最合她心意的是一盒香料,饶是她不喜熏香,闻到那清甜味道,仍不免爱不释手。

那香气令人安定舒缓,阿喜念着她数日劳顿,面有惫懒之色,当晚就在内室燃上了。一大早起来,却见成之染坐在榻上,望着帐外香炉,呆呆地若有所思。

阿喜问:“女郎这是怎么了?可是这香气闻不惯?”

成之染摇头,思索了一番,道:“这味道似曾相识。”

她托着腮帮,却想不出一二,叹气道:“罢了,若是什么要紧事,总会想起来。”

过了初七人日,镇**府中逐渐热闹起来。去岁成之染开府不久,天子将西州城防务交给她,她手下三千人马便屯驻于此。年前成之染发令,准许军中将士回乡探亲,人一下子走掉了大半。

军主石阿牛和陈午都是京门人,在家中待了些时日,便迫不及待地回来了,吵吵闹闹地议论着家长里短新鲜事。两人家中都是妻儿老小好几口,也都有几个正是猫嫌狗厌的年纪,彼此都苦恼得很。

成之染到营中一转,正听到他们大倒苦水,不由得笑出声来。

二人连忙站起来行礼。

成之染摆手:“二位军主不必多礼。”

石阿牛挠了挠脑袋,嘿嘿一笑。他已近而立之年,借着镇**府的东风,一路从队主拔擢为军主,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见到成之染也格外亲切。

陈午笑道:“将军来得正好,方才石郎君还说,他这次回家,孩子都快不认得他了。”

西征李氏,旋即入蜀,连年征战在外,风餐露宿,形容顿改。稚子年幼,认不出也是情理之中。可思及此事,仍不免令人心酸。

成之染道:“大兵之后,军中困顿。如今海内安定,足以息甲经年。再苦一阵子,待到收复北地之日,便是衣锦还乡之时。”

随她一道的萧群玉看出她神思不属,待四下无人时方才问道:“女郎此话当真?”

成之染颔首:“自然当真。只是连年征战,军中虽未有怨言,我看在眼里,心中不安。我军需要养精蓄锐,增补兵源,壮大兵力,将来才能在对敌之时,立于不败之地。”

萧群玉颔首:“单凭京门旧部,确实难以为继。”

成之染叹道:“前几日何尚书到东府拜访,说起京畿检廓户籍,清理出大批流民荫户,先前推行的土断,成效颇丰。太尉对此也了然于心。可是我虽为镇国将军,却不能每日随八座议事,朝中之事,也不能尽皆知悉。”

萧群玉道:“随八座议事,须得是尚书省的长官。”

成之染苦笑:“是啊,我还差得远呢。”

萧群玉笑而不语。

成之染道:“长史莫不是笑话我?既得陇,又望蜀,说的便是我了罢。”

“得陇望蜀,没什么不好,”萧群玉道,“若皇帝开恩,也未尝不可。”

成之染笑笑:“今上已为我破例一回,凡事又岂能只仰仗天恩。”

“那女郎的意思是……”

成之染思忖一番,道:“若能到中书门下行走就好了。”

萧群玉道:“中书门下侍奉禁中,只恐不便。”

成之染颔首,忽笑道:“可惜国朝只准许男子为官,若是中朝有女官,岂不是便宜?”

她似是玩笑,又道:“如此一来,长史便可以成为真正的女尚书。”

萧群玉一笑,粲然如春水梨花,半晌二人默然良久,心中俱是叹息。

世间岂会有第二个镇**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