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97章 欢宴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97章 欢宴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面对成肃的邀约,李劝星并未拒绝。两人约定在金陵以南的方山脚下。李劝星自姑孰去往京门,正路过此地。

成肃此行也并未大张旗鼓,成之染决意同去,他拒绝不得,除此之外,只跟徐崇朝和几名心腹僚佐商议了一番。

待众人散去,沈星桥独独留下,屏退了侍从,对成肃道:“第下此去,是为了与李卫军冰释前嫌?”

成肃看着他,淡淡道:“冤家宜解不宜结。”

“第下难道以为,李卫军甘居人后吗?”

成肃默然良久,问道:“你是何计较?”

沈星桥郑重一拜,道:“若论征战沙场,攻城略地,李卫军自知不如第下。他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引得朝中清流显贵争相辐辏。长此以往,局势将不利于第下。李卫军不甘雌伏,何不借此机会永绝后患!”

成肃听他说完,视线移向紧闭的屋门。门上不知何时出现了人影,那人沉默地站在门外,半晌,终于动了动。

门外传来成之染的声音:“阿父。”

成肃让她进屋来,沈星桥迎着她的目光,并没有丝毫躲闪。

夏夜沉沉,蛙声依稀。成之染缓缓步入堂中,拱手道:“阿父与李公,同起于京门,有克复之功。李公有何过,竟至于刀兵相见?”

“女郎!”沈星桥难得强硬道,“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此等大事,焉能妇人之仁?”

成之染侧首看他:“沈郎君,我父与李公,不过权势相争罢了,何必用这些手段谋取性命!若此事做成,我父还有何颜面自立于世?”

沈星桥还想争辩,被成肃挥手止住:“好了,吵什么!天子脚下,我还能行凶不成?”

成之染稍稍放下心,道:“阿父自然是明白人。荆州刺史尚未走马上任,倘若有个三长两短,朝廷定会乱成一锅粥,西州局势也难以预料。”

成肃点了点头,对沈星桥道:“此事不必再提。明日你随我赴会,万不可表露分毫。”

沈星桥默然良久,道:“是。”

————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方山脚下满眼青翠。成肃一行在长亭中等候,日光如烙铁般灼痛双颊,连道旁林木都耷拉着叶子。

正是暑热难耐的时节,这时候赶路,想来李劝星也多吃些苦头。

众人正等得不耐烦,忽然听到哒哒马蹄声响起,不远处官道上尘土飞扬,一队人马从林间迤逦而出,为首那人一袭鹊灰色衣袍,装束得颇为低调,唯有那一条堪称奢华的錾金玉带,彰显出此人不同寻常的身份。

正是李劝星。

成之染上次见到他,还是海寇袭破豫州前,与李临风一道去姑孰劝谏。

想起这桩事,成之染心里还是发堵。她满腔热血前去,非但与李劝星落得难堪,而且后来才知道被父亲暗中利用。

成肃倒是面色如常,这些陈年往事似乎已不能勾起他心绪。他调整好神色,热情洋溢地将李劝星请到长亭。

亭中已备下美酒佳肴,两人仿佛久别重逢的故友,充满了欢天喜地的气象。

两人的随从都守在亭外,徐崇朝和李劝星长子李明时分坐两侧,成之染亲自上手,青梅煮酒,为两位长辈斟满。

李劝星不愧是混迹清流的人物,举杯痛饮,谈天说地,竟然比成肃还热络三分。

在成之染印象里,李劝星可不是这样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她不动声色地观察,终于在二人酒酣耳热之际,李劝星抛出了正题。

“成公,朝廷派我驻守荆州,世人皆以为荣升,我是有苦说不出啊。”

成肃笑了笑,道:“李公难道担心路远?”

“路途虽远,倒也算不得什么,”李劝星摇头,道,“只是荆州地处边陲要地,北有胡虏,西有叛贼,而编户齐民才不到十万,更没有多少军资器械,如何能长治久安?”

成之染不由得瞥了他一眼。她三叔接手荆州时,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如今他治理得政通人和,李劝星反倒挑剔毛病来了。

“办法总归是有的。”

成之染突然出声,连成肃都意外地看着她。

见成肃无意阻拦,李劝星笑道:“不知大娘子有何高见?”

“荆州守扼西土,北来流民多徙居此地,倚仗豪族,不交钱粮,不服徭役。若第下将流民纳入编户,州府自然富庶。”

李劝星始料未及,沉吟了半晌,道:“兹事体大,岂是我等所能定夺的?”

成之染直直看着他,道:“第下为一州守宰,有何不可?”

李劝星只是摇头。

成之染敛眉不语。

“小女妄言,李公莫放在心上,”成肃仍面不改色,道,“若依李公之见,又当如何?”

李劝星正色道:“交广富庶,足以取用。”

李劝星已都督西土四州,看这话里的意思,竟是要将交广二州收入囊中。

日头不知何时被浓云遮蔽,长亭外骏马嘶鸣,百无聊赖地抖动着尾鬃。

成肃依旧笑了笑:“荆州为西土腹心,若李公需要,区区交广又算得什么?李公若不便开口,明日我就向今上建言,为李公加封都督交广二州。”

李劝星也笑起来:“成公果然是个爽快人。”

成肃呷了一口酒,道:“凡事好商量。”

李劝星闻言,想了想,道:“钱道穷驻守寻阳,我手下缺个司马,一直不得人。如今丹阳尹卫承,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亭外吹来一丝幽幽的凉风。成肃道:“卫尹可舍得离京?”

“世家子弟,累居清显,总是在京中也腻烦。”

成肃缓缓点了点头,手指扣在杯盏上,不知在想些什么。

李劝星等着他答话,却听成之染冷不丁开口:“李公以丹阳尹为司马,不如阿父以司马为丹阳尹。”

李劝星挑眉看她,露出一丝玩味的神色。

“这倒是个好主意,”成肃道,“何知己通达政事,定能不负所望。”

李劝星略一沉吟,道:“何司马掌贰府州之事,纪纲众务,通判列曹,贵府如何能少了他?”

“那又有何妨?”成之染笑道,“他有这本事,治理丹阳也不在话下。”

李劝星点了点头:“好、好!”

他话音刚落,霎时间雷声大作,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亭外的随从纷纷到檐下避雨,乱哄哄挤到一处,望着外头噼里啪啦的雨水发愁。

成肃向李劝星举杯,两人杯盏一碰,俱是笑呵呵地一饮而尽。

李劝星侧首,望着亭外天地间升腾的水雾,低低地叹了一声,道:“令弟身子可见好?”

成肃道:“劳李公挂心,还是老样子。”

李劝星眸光微动,感慨道:“当年我与江郎、令弟追讨庾氏,经年日久,出生入死,如今回想起来,仿佛是昨日之事。”

更何况江岚业已作古,时移事易,徒增感伤。

成之染一时惘然,望着两人嘴唇翕动,脑海中却空落落只剩下雨声。

那时候,谁能料想到今日?

李劝星问道:“听说今上要以令弟为豫州刺史?”

“他卧病在床,难当此任,早已谢绝了。”

李劝星略一沉吟,道:“如我没记错,令弟还未有子嗣罢?”

成肃沉重地点了点头:“成婚数载,一无所出。他远在荆州,家中也鞭长莫及。”

“可曾有侍妾?”

“并未听说。”

李劝星若有所思:“雍州女子,果真与江南不同。”

听他议论她叔母,成之染不满:“第下这是何意?”

“似成氏这般人家,新妇三年无子,合该为夫婿纳妾,”李劝星道,“若非新妇悍妒,三郎君何至于此?”

成之染似笑非笑:“第下堂堂七尺男儿,竟也似长舌之妇议论旁人家事。”

李劝星脸上挂不住,碍于成肃在一旁,又不好发作,于是沉声道:“我岂是搬弄是非之徒?只不过宗氏要与我家结亲,我看三郎君如此境地,这婚事不结也罢。”

成之染暗中一惊,将宗氏上上下下想了一通,一时间也不知这是哪门子婚事。

李明时一直默不作声,此时终于开口,低声道:“阿父——”

见他这般反应,成之染讶然:“是宗十三娘?”

可是,她一直与宗寄罗书信往来,也时不时为对方和柳元宝捎信。若确有此事,宗寄罗怕是不答应。

李劝星看了长子一眼,道:“年纪还是算相当,不过那女郎似有些悍勇。”

这话算得上中肯,成之染张了张口,意欲为宗寄罗辩驳,却发现无话可说。

李劝星不知想起了什么,目光又落在成之染身上,问道:“大娘子也没定人家罢?”

成之染登时谨慎起来,却听李劝星又道:“我儿也尚未婚配,大娘子意下如何?”

徐崇朝席间只顾着添酒夹菜,闷葫芦似的一句话也没说,闻言终于看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成之染。

成之染咋舌。李明时就坐在近前,早已窘迫得无地自容。她疑心李劝星已经喝醉了,要不然这种话如何能说得出口?

成肃瞥了李劝星一眼,心里拿不准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示好?还是试探?

他旋即笑了起来,催促成之染:“狸奴,李公问你话呢。”

成之染干笑一声,对李劝星道:“第下,我可不是什么温婉贤淑的大家闺秀。”

李劝星不依不挠:“似这等条条框框,在大娘子身上都不作数。”

雨声渐歇,隐约间山外惊雷,邈远得如同清梦。成之染正襟危坐,正色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她说得掷地有声,仿佛千军万马呼啸而至,让李劝星愣了愣。半晌,他捻须大笑,道:“成公,生女当如此!”

长亭下一阵欢笑,李劝星再也没提及此事。风驱急雨,云压轻雷,一池草色,一片蛙声。

两下里就此别过,李劝星一骑绝尘,径自向京门而去。远望着玄衣猎猎,成肃长叹一声,一言不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