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96章 病归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96章 病归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这封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家书,是成誉亲笔所写,信中并未详谈自己的病情。然而他在信中说,要辞去荆州刺史之职,回京养病……

成肃皱紧了眉头,翻来覆去地翻看这封信,生怕自己识字少,会错了兄弟的意。

他喊那军使过来,问道:“三郎君可交代什么了?”

军使道:“县公嘱咐小的将家书送到,还有封奏疏,午前已送到宫中。”

成肃一颗心坠到了谷底。

成誉是什么人物?而立之年便出任荆州刺史,身担重任,驻守一方,何等的风光荣耀。若不是病重难行,他岂会离开荆州?

似这等大事,成肃不敢向母亲隐瞒。温老夫人闻言险些一口气没上来,强忍着没落泪,瞪大眼睛道:“让他回,让他回!荆州不是个养人的地方!”

既然已到了不得不回京的地步,成誉的病情可想而知,众人都心知肚明,可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成誉上表辞去荆州刺史之职,也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仿佛一只穿云箭,惊起林中鸟。成之染不关心这些,荆州不荆州有什么要紧,她只想阿叔回来。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成誉抵京那一日,骄阳似火,酷暑难消。堂堂荆州刺史卸任,称得上轻车简从。

成之染随成肃在府外迎接,见侍从将成誉从车上搀扶下来,那高大的身躯似不如往日挺拔,行动之间更显出几分单薄。

饶是成誉强打精神,脸上的病容无论如何都遮掩不住。

兄弟二人相顾无言,半晌,成肃开口道:“母亲盼着你回来。”

成誉入门向温老夫人问安,一见他双颊苍白,躬身行礼的动作也颇有些勉强,温老夫人一把扶住他,登时就老泪纵横:“我儿受苦了!”

成誉笑了笑:“是孩儿不孝,让阿母担忧。”

他这一笑,眸中平添了许多神采。可笑容牵动憔悴之色,成之染竟窥见几分经年痼疾的痕迹。

温老夫人擦了擦眼泪,道:“说这些作甚。”

随同成誉一道回京的,除了府中的女眷和部下,还有元破寒和岑汝生。两人在外院等候,都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成之染见到他们,颇有些意外。听元破寒一解释,才知道年节过后,二人又相约回到江陵,岑汝生打算到成誉手下做事,元破寒则准备取道江陵东下,回成肃帐下复命。

可是没想到,两人到江陵之时,成誉已一病不起。偌大的荆州军府庶务纷繁,成誉内宅也唯有宗纫秋一人支撑,两人便留在江陵听命,忙前忙后地张罗着,整日里盼着成誉早日好转。

然而成誉的病情每况愈下,终于到了不得不告病辞官的地步。他手下两员大将,扬武将军桓不识和广武将军刘和意护送他东归,元破寒和岑汝生也随之而来。

一提起成誉的病情,元破寒眼眶通红,道:“老天爷如此不公,县公这样的好人,竟要遭受这些罪!他在荆州这些年爱民如子,一直是百姓称颂的好官,往后谁还能像他这样!”

岑汝生也道:“去岁才收回白帝城,正是对蜀地用兵之机,县公这一病,又有何人能平蜀?”

成之染黯然,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元破寒听见了,闷声道:“县公他肋下有伤,伤及脏腑,不知为何又旧伤复发,一病就不可收拾。”

听他的语气,似乎并不知道旧伤的来历。成之染心口闷痛,只觉得一颗心一阵一阵地往下坠,一直坠落到幽深冷寂的沉渊。

她一路跑回后宅,日头正高悬,天地间仿佛巨大的蒸笼,她汗流浃背,内里却一片寒凉。

成誉在住处歇下,宗纫秋服侍他躺好,却听侍女进来道:“夫人,大娘子求见。”

宗纫秋望向成誉,成誉缓缓睁开眼,道:“让她进来罢。”

成之染得了通传,急匆匆来到里间,见成誉这副模样,不由得膝盖一软,在榻前长跪不起。

她眼中噙满泪水,拼命咬着嘴唇不敢哭,生怕自己一旦哭出来,又引得成誉伤心。

成誉枯笑,想安慰说他没事,可这话自己也不信。他这副病容,怎么看都不像没事的样子。

于是他想了想,道:“我过几日入朝,向今上复命。狸奴,我在荆州八年,可还圆满?”

怎么不圆满呢?他初到荆州时,庾氏之乱才刚刚平定,荆州之境盗贼蜂起,关中敌寇虎视眈眈,成誉以而立之年当此大任,善于为治,刑政明理,士庶爱敬。如今荆州兵强马壮,胡人不敢南下,蜀中不敢东出,保境安民,守宰一方,莫过于此。

成之染咬了咬牙,一抹眼泪道:“不圆满!怎么能圆满?你还没平蜀,要回去平蜀!”

宗纫秋在一旁静静地听着,闻言侧首看了成之染一眼,又看看成誉,沉默地低下了头。

成誉浅浅地笑笑:“狸奴,不要哭。”

“我才不会哭!”

成誉依旧还笑着,声音渐渐低落下去:“平蜀啊……好,好……”

成之染还想再说些什么,抬头却见成誉闭上了眼睛,她心中一紧,腾地站起身来。宗纫秋上前,比了个嘘声,轻声道:“你阿叔一路劳顿,这会儿累了。让他歇息罢。”

成誉呼吸平缓,看上去像是睡熟了。成之染点了点头,含泪向宗纫秋一礼:“叔母……”

宗纫秋眸中泛起泪光,凝重地握住她的手,再也没说什么。

————

成誉先前已上表辞官,如今回京,照例该入宫谢恩。

然而从东府城折腾到宫城,再加上觐见那一套繁文缛节,成誉的身子很难吃得消。成肃打心眼里不想让他进宫,天子也体恤,传话让成誉安心养病。

但成誉执意要去。

众人都没辙,提心吊胆地将人送进宫,又小心翼翼地接回来。成肃并没有同行,只是让成之染随行照应。

成之染将成誉送回住处,见对方面色如常,这才稍稍放下心。

成誉道:“你阿父可在府中?我有话要说。”

成之染将成肃找来,成誉早已让侍从退下,宗纫秋也不见踪影。

成之染替二人关上门,又回到里屋。成肃要赶她,成誉道:“无妨。”

他慢慢讲起此行见闻,说一会儿话,就要停下来歇一歇。成之染为他奉上温水,成誉润了润喉咙,缓缓道:“今上问我,谁能接替。”

接替……自然是接替荆州刺史。

近日来朝中纷纷攘攘,大都因此事而起。

成肃默然不语。他心里清楚得很,荆州重任,须得重臣。

“朝中无人可用,”成誉道,“唯有李劝星。”

这道理,成肃何尝不明白。可就这样轻易将荆州拱手让人,他还是难以咽下这口气。

成誉道:“今上大概也是这么想。他说,尚书左仆射谢让、丹阳尹卫承,都在举荐李劝星。李公许是朝望所归罢。”

成肃叹道:“时也,命也。”

“阿兄,我对不住你。”

成肃望着榻上面容惨淡的成誉,挤出一丝笑容,道:“这有什么?别瞎想,养好身子再说。”

成誉动了动嘴唇,被成肃拦下。

“牛首山鸟兽最多,这几年一直想跟你一起去打猎,可惜没机会。正好这次回来了,等养好了伤,咱们一起去。”

成誉听他这样说,眸中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成之染也道:“我也去。”

成誉淡淡笑了笑,点头道:“好,那就一起去。”

————

乾宁八年五月,后将军李劝星擢升为卫将军,以荆州刺史之职移镇江陵。尘埃落定时,朝野上下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成誉在病榻之上听闻这消息,只是平静地问成之染:“药可煎好了?”

侍奉汤药这活计,原本是宗纫秋亲手操持。回到金陵后,温老夫人不忍心使唤新妇,于是让成之染在榻前侍奉。

为此她不无伤感地对桓夫人道:“三郎无子,如今病倒了,也没人伺候。我这老婆子如何能安心!”

桓夫人安慰道:“好端端的,谁能想到出了这回事!过了这阵子,等三郎痊愈,以后自然会好的。”

然而成誉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连天子派来的御医,对他的病势也说不出所以然,只得一副药一副药将养着,成誉也毫无怨言,任凭那汤药再苦再难喝,也服服帖帖地一饮而尽。

成之染望着他微微皱起的眉头,心中也苦涩难言。她收了药盏,到窗前一看,雨水正淅淅沥沥,天地间都被绵绵细雨浇透。粘腻而湿热,让人透不过气来。

成肃晚间又来看望成誉,对他道:“李劝星不日将西上赴任,临走前,他要到京门拜祭先人。”

李劝星父母双亡,都葬在京门,此去荆州有数千里之遥,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来。临行前辞墓,也算是告慰先祖。

成誉不知想到了什么,眸光微动,道:“这倒是合情合理。当年我去荆州时,就是从京门离开的,这么多年了,不知还能不能回去看一看。”

成肃听他说这丧气话,一时间沉默。若回京门看一看……以成誉如今的病况,他定然折腾不起。

成誉大概也知晓,于是收起那一点叹惋,道:“阿兄,你该去见见。”

成之染不由得侧首看他,除了李劝星,还能去见谁?

果然,成肃没好气道:“见他作甚?”

成誉道:“同朝为官,又有同乡之谊。如今不尴不尬的,不好。”

成肃想了想,摇头道:“他那个性子,我是看不惯。”

成誉闭了闭眼睛,道:“两虎相争,不能长久。”

他略一迟疑,再睁开双眼之时,眸中闪过一道冷光。他还想再说些什么,窗外倏忽间轻雷隐动。

成之染心中一动,生怕他说出那个可怕的字眼,连忙上前拉住他的手:“阿叔!”

目光中满是恳求。

成誉不说了。

时辰已不早,宗纫秋进来服侍成誉歇息。成之染跟着成肃出去,衣摆和裙角粘嗒嗒地垂落,让人浑身不自在。

两人并肩走在回廊下,绵密的雨声遮掩了许多情绪。

成肃目光沉沉地望着她,问道:“你知道你阿叔要说什么?”

“我知道,”成之染提高了声音,“阿父去见李公罢!冤家宜解不宜结。”

成誉想说的肯定不是这个。

成肃心中笃定,然而心思绕了绕,终究颔首道:“去就去,许久不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