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135章 引咎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135章 引咎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9:04:11 来源:文学城

荀恭祖的死讯次日便传遍朝中。

孟元礼的车驾驶入东府城,紫袍金带的尚书左仆射斥退了府前守兵,未经通传便闯入庐陵公府,在府中僚佐一片目瞪口呆中,径直跨进沧海堂。

成肃正坐在堂首与徐崇朝交谈,后者垂眸敛衽,不时颔首,看上去宛然慈父教子的情景。

孟元礼不由得心神一晃,认出是徐崇朝来,心头的惶惑愤恨更甚。

对上成肃略显诧异的目光,他怒道:“成肃,你到底要做什么!”

成肃不紧不慢地起身,迎上前道:“孟公这是怎么了?”

“你做了什么心里清楚!”孟元礼气急反笑,“荀康祖只那么一个阿弟,你怎么狠心杀他?”

“原来孟公是为荀恭祖而来,”成肃顿了顿,道,“他干犯军法,动摇军心,我只不过是明正典刑。”

“好一个明正典刑!你是扬州刺史做久了,连共创大业的兄弟都忘了吗?”

“孟公此言差矣,荀恭祖不肯救历阳,便是在金陵身上插刀,犯的是祸国殃民的大错。纵然患难情重,又怎比得上社稷安危?”

孟元礼大怒:“你口口声声社稷安危,如今硬要拉着朝廷留在这火坑,到底谁才在祸国殃民?”

“第下慎言!”徐崇朝赫然拦在二人中间,朝孟元礼深深一拜。

孟元礼自觉失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看着成肃说不出话来。

成肃面上也不好看。他虽与孟元礼几番争执,到底都还是就事论事,如今孟元礼劈头盖脸一顿痛斥,也让他眸光渐冷。

他二人较劲,谁也不肯先说一句话,徐崇朝进退两难,只得唤堂中侍从:“还不快请孟公上座?”

孟元礼一抖袍袖,被小厮请到客位。

徐崇朝松了一口气,朝小厮使了个眼色,那小厮悄然退下,闪身出了沧海堂。

徐崇朝刚收回目光,便听孟元礼叹道:“徐郎,你来说句公道话。我难道不是为了大魏着想?暂避锋芒以求东山再起,又有什么错?”

徐崇朝望了望成肃。对方负手背对着二人,宽阔的肩膀遮住了堂外大半风光。

檐上鸟雀啁啾,徐崇朝垂眸不语。

成肃亦默然良久,长叹道:“孟公——”

他言犹未尽,眼前便闪出个窈窕身影,明艳的石榴裙随着紧促的步伐摆动,一时间让人挪不开眼。

成之染花骨朵般抛入沧海堂,气息丝毫未乱,抿唇向孟元礼行礼。

孟元礼许久未见她女子装扮,似是一愣,脸上浮现一丝苦笑:“我时常忘记,你原是与如燕一般年纪。”

而孟如燕早已嫁为人妇,成之染还在军中摸爬滚打。

成之染问道:“二娘如今可还好?”

“好,好得很,”孟元礼目光柔和了许多,思索道,“年初她还说,要我张罗着为你做媒。”

成之染笑了笑,道:“谢过孟公好意,只是匈奴未灭,无以为家。”

“是啊,匈奴未灭……”孟元礼长叹一声,“汉家却要亡国了!”

成肃闻言,神色微动,却不言语。

孟元礼起身拂衣,向他长揖道:“大魏不能倾覆于此,请成公奉送乘舆渡江!”

这些话他说了无数次,望着成肃仿佛凝固的背影,心也渐渐冷下来。

他素来知道成肃固执,当初倡言伐齐,满朝皆持异议,可成肃力排众议,愣是将大军开到广固。那时他站在成肃一边,自是赞同他勇毅果决,如今二人分庭抗礼,他只恨对方冥顽不灵。

可是,若成肃不松口,谁敢离开金陵?

见成肃半晌不吭声,成之染对孟元礼道:“第下与我父共创大业,忠肝义胆实所共鉴。可如今朝中府中人情危骇,个个如惊弓之鸟,正是仰赖天子不动如山,才不至于作鸟兽散。天子一旦迁动,这一盘散沙便土崩瓦解,又岂能共济江北!纵使侥幸渡江,不过丧家之犬穷途末路罢了。”

成肃闻言亦轻叹一声,回身扶孟元礼入座,目光也变得深远:“孟公,当初你我京门举义,百余人便敢攻拔军府,二千人便能收复京都。而今精甲万余人,如何竟不肯与妖贼一战?此战若胜,则万事无忧。倘若兵败,我自当血溅御前,不负平生报国之志,岂能不战而退、忍辱偷生!”

“成公!”孟元礼悲愤不已,眼眶已泛红,“成公何至于此?”

成肃一挥袍袖,决然道:“我意已决,孟公不必再言!”

这番话掷地有声,孟元礼瘫坐一旁,眸中隐忍有光,脸上神色莫辨。良久,他看看成肃,又看看成之染,颤颤一笑:“你父女俱贪,拿天下人的命作赌注,亡国破家时,勿谓言之不预。”

徐崇朝一惊,见成肃面色铁青,忙劝道:“孟公——”

孟元礼抬手止住他,站起身来,嘴唇发抖,胸口一起一伏,竟是在极力压制自己的情绪:“成大郎君,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后悔当初赞同你北伐,以至于妖贼乘虚而入,江郎李公命丧敌手。我不忍坐视金陵沦陷,做妖贼刀下之鬼。还请阁下赐我一死,全我个体面!”

成肃缓缓转过头,眸中积聚的怒火大盛:“你好歹打完这一仗,再死也不迟!”

孟元礼凄然一笑,也不搭言,扭头便拂袖而去。

成肃紧盯着他的背影,盛怒中夹杂着难言的悲哀,眼神一点一点冷下去,直至淡漠中透露着冰凉。堂中死一般沉寂,侍从目睹这一切,识趣地屏息不语。

天色阴沉着,朦胧日光隐在灰蒙蒙的云层中,使堂中愈加昏暗。绛紫官袍失掉了往日光泽,显得凝重而逼仄。

“我做错了吗?”

成肃伫立良久,兀地说道。他依然冷漠而严厉,可不知怎的,成之染从这句话里听到了沉重的哀伤。

孟元礼有句话说得没错,固守金陵,确是以天下生民为赌注。

她缄默无言。

“义父与孟公自是不同,是非对错,又有谁说得清楚?”徐崇朝默然良久,上前道,“张灵佑是义父手下败将,正因不敢与义父争锋,这才趁大军北讨之机作乱。他得知大军凯旋,心中必有所忌惮。若义父不战而退,则声威俱损,势同匹夫,纵然一时保全身家性命,可日后上至公卿下至士卒,还有谁肯听义父号令?”

成肃半晌不吭声,拍了拍他的肩膀,眸光中露出欣慰之意。

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数息之间,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这雨水蒸腾着暑气,一阵又一阵打在树梢头,窗棂上,石阶前,耳畔仿佛只余下雨点砸落的声音。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庭中雾茫茫一片,汇聚了千万条细流,整个天地都喧哗不安。

直到入夜后,雨声才渐次停歇。成之染梦中醒来,在榻上拥着锦被,丝丝袅袅的凉气令人浑身冰冷。

清寂夜色中,不知何处传来低微窸窣的声音,仿佛遥远天际的压抑哭声。

————

平明时分,绣衣使者打马入宫门,百官衙署,诸城卫戍,似乎被昨日雨水浇透,隐约有凄清的气息流淌不绝。东府往来佐吏行色匆匆,一派人人自危之状,到处笼罩着不安的气氛。

成肃负手立于沧海堂阶前,目光远眺,神色莫辨。

尚书左仆射兼丹阳尹、固始县公孟元礼,夜中于郡府服毒,留绝命书一封,自陈不能守土尽责之罪,引咎自尽以谢天下。

成之染闻讯惊惋不已,可望见成肃岿然不动的身影,顿时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那奏事佐吏刚退下,前院又飞身进来个兵士,道:“今上召第下入宫,使者正在府门等候。”

成雍站在他身后,只觉得眼前一黑。昨日孟元礼与成肃不欢而散,他如今一死,无疑将所有矛头都指向成肃。

成肃垂眸道:“知道了。”脚下却一动不动。

兵士为难道:“宫中似乎是急事……”

成肃瞥了他一眼,那兵士连忙住嘴,不声不响地退下。

成之染正要上前,庭中又一阵骚动,廊下冲出一名军吏,步履踉跄地跪倒在阶前,顿首道:“第下,新亭急报!昨日江水大涨,妖贼已过历阳!”

成肃闻言变色,忙让人备车入宫。他目光在庭中扫过,落在徐崇朝身上:“阿蛮随我一起。”

徐崇朝应声跟上。

成雍焦急道:“阿兄,这、这——”

成肃回头瞪了他一眼:“天塌下来还有我顶着,你慌什么!”

成雍俯首称是,眼前紫衣晃过,成肃已匆匆离去。众人都惊疑不定,连庭中仆役都停下手头活计,一个个面面相觑。

“都愣着作甚?各做各的去!”成之染语气颇不耐,目光一扫,庭中人便少了一大半。

成雍还站在庭中,皱紧眉头狠狠一跺脚:“祸不单行,祸不单行!”

孟元礼死讯已令人惊骇,张灵佑又要兵临城下,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成之染劝道:“阿叔,我阿父岂会在宫中久留?他回来定要与诸位将军商议。”

这话提醒了成雍,他连忙吩咐手下将东府将佐叫到前堂。众人小半个时辰才到齐,一个个面色沉沉,不知是因为孟元礼,还是因为张灵佑,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成雍自不能代替成肃发号施令,正四顾茫然,成之染蹙眉上前,道:“阿叔,孟二郎领丹阳府兵戍守石头戍,城防大事,可绕不过他。”

军府长史萧玘与司马阮序对视一眼,齐齐将目光投向成雍。丹阳府兵都在孟元策手中不假,可他兄长刚刚忧愤自杀,他怕是不会给东府什么好脸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