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滨一边清点材料,一边问大家:“你们想吃点什么?附近有值得推荐的吗?大学城应该不缺好吃的吧。”
空气陷入一片沉默之中。
这次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志愿者们大多是大二、大三的老生,已经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上,熟悉了江晚滨作为专任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
大家谁也不想当出头鸟。生怕江老师的温柔和善坚持不了太久,会突然变成不近人情的江老师。
孟樱和陈序本来不好意思掺合,打算大家定哪,她们就跟着去哪,没有什么特别意见。可是大家都不说话,怕江晚滨尴尬,孟樱开了口。
孟樱试探性地问:“我记得学校后面那条街新开了一家融合菜餐厅,叫“橘见餐厅”,味道挺贴本地人口味的,价格也不贵,大家要不要试试看?”
“好啊好啊”
“我也听过这家店,大众点评上评分挺高呢”
“她家的莓果蛋糕,小红薯都说好吃”
有了孟樱开头,大家逐渐活跃起来。平时像陀螺一样忙着上课、试讲,大家都有些疲惫,正好趁着这次机会短暂地放松一下。
“好,那就这了,我看导航也不远,东西就先放我车后备箱,正好大家从北门一起走过去吧”,江晚滨一锤定音。
落地窗外的暖色灯光在透明玻璃上晕染出光晕,靠窗位置的同学们走了一路,心里的紧张感散去大半,谦让一番后挨个儿落座。由于不是商务宴请,大家也不太讲究坐次顺序。
不出意外,还是孟樱和陈序一左一右挨着江老师坐。
实在是大二大三的学弟学妹们还要上江晚滨的课,不太好意思离老师太近。
她们又想着孟樱和陈序不是本校学生,不用被江老师认真管理一番,顿时升起一股羡慕之情。
这边,江晚滨自然地接过服务员递来的菜单,顺便礼貌道谢。
孟樱用余光看向江晚滨,明明像十寸相册大小的菜单册,在江老师指节分明的大手里,反而显得小巧了。孟樱心里这样想。
江晚滨大致扫了眼,询问同学们的意见:“大家有没有什么想吃的?都有忌口吗?”
“没有没有,我们吃什么都行!”
“在新城呆久了,大家的口味也都差不多……”
“嘿嘿,江老师看着点就行!”
最后还是江晚滨按照人数+2点了菜和汤,顺便给同学们每人点了份莓果蛋糕。
店家很会做生意,特意多送江晚滨一壶西瓜汁和一份莓果蛋糕。
江晚滨私下爱吃甜品面包,还是第一次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吃网红蛋糕。她握着银质餐叉的手指微微用力,将蛋糕切开,露出里面草莓酱、蓝莓酱以及伯爵红茶奶油的夹心。
“还不错,大家也尝尝看。”江晚滨尝了下,继续保持着一贯的淡人语气。
看江晚滨动筷,大家也跟着吃起蛋糕和陆陆续续上桌的菜肴。
为了缓解气氛,孟樱提起新的话题:“江老师觉得我适合直接就业吗?还是继续考研更好呢?“
陈序用纸巾擦了擦沾上酱汁的嘴角,补充道,“我姐总说现在就业环境不如她刚毕业那时候了,现在当老师竞争的压力太大了!辛辛苦苦备考又准备这那的,还不一定能进面呢!”
陈序的话引来大多数同学的共鸣。
“这主要看你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江晚滨放下杯子,沾了口红印记的杯子里,饮料还剩三分之一,“先不用长远地详细去想一辈子的事,那变数太大了!你对近十年有哪些大致的想法?模棱两可的也算。”
孟樱睫毛微动,她支起脸认真思考起来,浅粉的指甲在暖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映得她的脸更加光白如瓷。
“想帮助到别人,更多的人。“孟樱组织好语言,“我想用专业的知识帮到更多有困难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来访者’”。
孟樱侧边头发别着的卡通小狗发夹不知何时滑到耳际,露出泛红的耳尖。
包厢里响起善意的赞同声。
江晚滨端起杯子抿了一口,继续说道:“我不能干涉你的选择结果,但在我看来,实习期学习一些实践经验,就是很充实的一段经历了!大四试试看研究生考试,对于你想要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经历过的都是经验,临近毕业事情也很多,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尽力就好!”
孟樱看向江晚滨像星辰一般深邃的眼睛,认真点了点头。
趁着江晚滨柔声开导的间隙,一个男生鼓起勇气说,“江老师,我也有个问题!我同学的期中论文忘记交了,什么时间方便给您送去呢?”
江晚滨愣了一下,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学生。如果大家都不按时交作业,她怎么汇总发给教秘存档呢?无规矩不成方圆,江晚滨直截了当地说:“谁没交直接下节课说明,同学的事同学自己负责,显着你了?”
男生不敢继续多言。这时,他旁边的同学也发出疑问:“江老师,我想考研去学特教,家里人不太赞成,可是我真的喜欢这个行业,所以想听听您的意见。”
话题转向专业讨论时,江晚滨注意到孟樱悄悄将椅子往自己这边挪了半寸。女孩身上飘来淡淡的柑橘香,混着自己身上的雪松香气,降低了餐厅熏香的味道。
“特殊儿童更需要情绪稳定的引导者,”江晚滨目光直视学生,“你得想好,除了有视听障碍的小朋友,更多的是感统失调、有攻击倾向的幼儿,他们可能一个幼儿需要配备三四个老师。还有,家长的需求,要沟通好,也需要专门的语言技巧。”
这位同学谢谢完江老师,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包厢顶灯在孟樱墨色的头发上投下细碎光影,孟樱正低头搅动自己碗里的海鲜浓汤。
刚回复完学生疑问的江晚滨转头,看见孟樱睫毛在鼻梁投下颤动的阴影。汤匙碰触碗沿的叮咚声里,似乎有什么柔软的东西在胸腔轻轻拱动。
七点半的夜风卷着柏油路上的梧桐叶,江晚滨将志愿者最终版的名单对折成整齐的方块塞进挎包——这也是学生处给她们加平时分的核对证据。
“到寝室了,都在群里报个平安。”江晚滨摇下车窗,夜风立刻灌进来卷走空调的暖意。
“好的好的”
“江老师放心吧,您开车也注意安全呀~”
直到所有的学生都走远了,孟樱和陈序才“嗖”的一声钻进江晚滨的后排车座里。
陈序记得,孟樱反反复复念叨:别被同学们看到,她不想觉得自己被特殊对待,更不想江老师陷入闲言蜚语的各种非议之中。
江晚滨径直开车回了教学楼,她得把后备箱的各种材料搬回三楼办公室,还要把各类资料统一放进她的文件夹里,方便下次有领导来检查,让她不至于手忙脚乱太过狼狈。
“江老师,您一个人爬上爬下的太累啦,我们也帮忙吧!三个人肯定能更快点,我们跟着您走。”孟樱建议道。
“是啊是啊,江老师,这教学楼都没开灯,咱们一起还能做个伴呢!”陈序赶紧补充,“万一电梯不好使了,爬楼梯还得个人打手电筒照亮呢!”
江晚滨本想着秋风萧瑟,不便麻烦两个孩子跟自己折腾,自己走两三趟也就拿完了。奈何孟樱和陈序真诚无比,江晚滨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她们的想法。
“江老师当年读研时,是不是也这么来回搬运易拉宝、收集整理材料?”孟樱怀抱着一叠文件,在三楼转角处突然发问。
“嗯,有时候还要去外地开会,带的东西更多,也更费精力,因为要认真准备……”江晚滨的思绪突然飘到四年前,闪现出自己在京华市的点点滴滴。
再三确认物品无误后,江晚滨放心带着孟樱和陈序下楼,驱车开启去陈慕家的导航。车里播放着莫文蔚的《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像小猫一样的孟樱就着歌声整理活动现场的照片:“江老师,请问您需要活动的各类照片吗?今天我忙里偷闲拍了一些,存在百度网盘里啦,如果以后您有需要,麻烦您问我要~”
江晚滨看着眼前方一段段红色的拥挤路段,一边透过后视镜回复孟樱,“好,小孟真是心思细腻呀,辛苦你了!”
孟樱不好意思地应了一声“不麻烦的”。
到达陈慕家中,江晚滨建议孟樱和陈序早早洗漱,“今天真是累坏你们了!你们早点洗个澡,互相按摩按摩大腿小腿和肩膀,有利于恢复,免得第二天腰酸背痛、腿没劲儿。”
陈序闻言,赶紧去卫生间准备洗漱用品。
江晚滨的手机屏幕亮了又亮,而江晚滨正在阳台对着自己的电脑核对签到表,仿佛浑然不知。
孟樱指了指手机的位置,轻声说道:“江老师,您的手机……有人找……”
江晚滨在电脑触板滑动的手指停了下来,她拿起手机认真地看了微信名称,想了许久,任由屏幕展示电话超时未接通。
孟樱恰到好处地选择去厨房冲杯姜茶,给江晚滨留出一块自我空间。
江晚滨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回拨过去。
"又在加班?"江母挑剔的目光扫过她身后的环境,“上次跟你说的,妈妈同事家的侄子,他的条件很不错了,在国企上班,工作稳定收入也高,你要不要去见见……”
“有学生在,”江晚滨生硬地打断,瞥见孟樱端着姜茶站在厨房的身影。
孟樱用口型连带着手势比划着"抱歉",赤脚踏过地板,要去上楼。
江晚滨转头示意孟樱,自己带了耳机,孟樱不用避讳,可以从客厅回卧室。
江母突然眯起眼睛:“学生……你去学生家里借住了?”
江晚滨不语。
“充电宝,”孟樱将口袋里的设备放在客厅茶几上,指尖还沾着马克杯残存的热气,“您手机电量不足了。”
江晚滨回头看了一眼,手机屏幕扫到窗外,是一排排黄色建筑的高楼,旁边还有小型的公园。
“晚滨,是你们学校旁边的保利和光吗?妈妈坐车来的时候好像看见了……”
“不是,不是学生家,是我朋友家,我帮着照顾她儿子。刚才是她妹妹,我们隔壁学校的学生,不是我教的,别瞎猜了。”
江母还想继续刚才相亲的话题,江晚滨说了几句“忙着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进行教学评级”“下个月给学生们上实训课的材料还没准备好”工作上的事,就匆匆挂了电话。
看着微信里,她和“岁月静好”的聊天通话时间记录,江晚滨莫名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紧接着,学校大群里通知,要选派老师去隔壁江城市学习先进教学经验,为提高新城师范大学的整体素质贡献力量。
等了一会儿,群里还没人回答。江晚滨直接私信系主任周老师:我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