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长安不见春 > 第9章 第八卷·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长安不见春 第9章 第八卷·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作者:云书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23 20:12:22 来源:文学城

“父母兄长在上,女儿离家数载,甚以为怀,今渐有所成……”

谢杳猛地放下笔,将刚写好的信团成一团,扔到一边。

棠梨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

疾风骤雨席卷而来,砰的一声,毫无预兆地将窗子吹开,桌案上的信纸如风吹麦浪般上下浮动,像是要随风起舞。

棠梨快步走过去,打算将窗子关好,她不经意瞥见远处的人影,定睛一看,欣喜地喊道:“小姐,太子殿下来了!”

谢杳闻言起身,往窗外一望,待确认来人是谁后,小跑了出去。

元序见谢杳出来,连忙上前去迎,默默将伞面向她倾斜,确保她不会被雨水淋到。

“怎么这么着急?淋到雨该着凉了。”元序抬手拢了拢谢杳的斗篷。

谢杳狡黠地笑着摇头,指了指头顶上的伞,“淋不到。”

“你兄长的信。”元序从衣衫中掏出一封信。

谢杳接过信笺,上面还留有余温,长安城这般瓢泼的大雨,竟一点也没打到信上。

“兄长祝我生辰吉乐。”谢杳面露喜色,又陡然一变,语气低沉,“信上说,我的及笄礼,他们来不了了。”

元序从袖中掏出一个月牙形的玉佩,在谢杳的眼前一晃,少女面露惊喜之色,缓缓展颜。

“这是姑姑给你的生辰礼,夜光石做的。”元序暗暗松了口气,幸亏他多问了姑姑一句,这才想到这个折中之法,使她不至于太过难过。

“昭昭可想出宫?”元序轻声问道。

“殿下为何突然这么问?”谢杳恍然发觉,自己竟不知从何时起习惯了在宫里的生活。

元序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没再出声。

* * *

朔光十五年雨水节气清晨,福公公携圣旨来到安乐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谢氏有女谢杳,毓质淑慎,才德兼行,有安正之美。今贺其及笄,特赐金步摇一双,金镯一对,绫罗绸缎百匹。即日出宫,暂居谢府,待择良辰完婚,钦此!”福公公笑意盈盈,“太子妃,接旨吧。”

“臣女谢杳接旨,谢陛下隆恩。”谢杳接下圣旨,福公公虚扶起她,向她道贺。

“福公公,可否容我陪太后娘娘用完早膳再出宫。”谢杳言辞恳切。

福公公轻轻点头,施礼离开。

慈宁宫内,太后拄着下巴,面色不悦。

“皇祖母多少吃一点吧,明日谢杳就不能陪您一同用膳了。”谢杳柔声劝道。

太后抬眸,眼中满是不舍,她拉着谢杳走到妆奁旁,拿出一只红翡玉镯,给谢杳戴上,制止住谢杳推拒的动作,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是阿序母亲留下的。”

谢杳愣怔在原地,垂眸盯着腕上的镯子。

“杳杳,皇祖母愿你前路顺遂,平宁无忧。”太后笑中带泪,轻抚过谢杳的脸颊。

“谢杳拜别皇祖母,谢皇祖母这些时日的照料,您要好好保重。”

谢杳眸光闪烁,跪地叩首,缓缓起身走出殿外。

踏出慈宁宫宫门的那一刻,她回头望向这片方寸间的天地,心中感叹:其实,她一早就知道自己不会在宫中待太久,可逝者如斯,转眼已是两载春秋,这里承载了她太多的回忆,难以忘记。

谢杳闭目凝神,整理好情绪。这座宫城不知不觉间困住了很多人,如今能够离开,本是幸事,何故伤怀?人生在世,难免别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人生何处不相逢,只要怀着这样一份心愿,就总有再相见的那一日。

承天门前,一辆装饰华贵的马车停在门边,似是在等人。

“苏侍卫?”棠梨眼尖,率先认出了驾车的人。

谢杳展颜,脚步轻快地上了马车。

“殿下果然在!”

元序望着眉目含笑的谢杳,也不自觉露出了笑容,“皇祖母命我来送你。”

“哦。”

元序忍俊不禁,“纵使皇祖母不说,我也会来送你。只是那样的话,父皇又要派好几倍的耳目来监视你了。”

谢杳叹了口气,“我这及笄礼是不是办不成了?”

元序狡黠地摇了摇头,谢杳看出了他的不对劲,几番逼问,他都守口如瓶,愣是一路憋到了谢府。

谢杳掀开车帷,待看清府门口的人时,三步并作两步跑下车,扬声喊道:“阿娘!”

母女二人都激动万分,紧紧握住对方的手,问长问短。元序识趣地跟在谢杳身后,没有出声打扰。

“殿下。”高燕余光一瞥,认出了元序,向他施礼。

“将军。”元序回以晚辈礼。

高燕闻言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之意,“这称呼还真是很久没有人叫过了。”

“您是江宁侯夫人,亦是大晟的飞燕将军。这一点,江南的百姓不会忘,大晟朝堂也不会忘。”元序目光诚挚,语气坚定。

高燕眼波流转,心下感叹:不愧是太子,此等气度,天下难寻。这长辈之交牵出的一纸诏书,倒是为昭昭择了个好姻缘。

“我们快进去吧。”谢杳出声提醒。

谢府内里焕然一新,一看就是被人精心布置过的,正厅内谢弈月和顾怀川相对而坐,见来人纷纷起身。

“昭昭先去换衣服吧。”高燕拍了拍谢杳的肩膀。

谢杳会意,向众人见完礼,快步走向厢房。待她再出来时,换了一身藕粉色镶银丝的苏缎长裙,上面绣着桃花纹样,华贵非常。

“今日,小女谢杳行及笄之礼,诚邀各位见证,高燕在此代江宁侯府谢过诸位。”

高燕居于主位,扬声致辞。顾怀川与谢弈月对坐在左右两侧,太子和定远侯府的小侯爷陆琼宇分别站在顾怀川、谢弈月的身后。

谢杳仪态端庄,稳步走进正厅,她环视厅内,瞪大了眼睛:阿宇?他竟也来了长安!

谢弈月见状,唇角微扬,向谢杳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分神。

谢杳心领神会,收回目光,待走到厅内正中,停了下来,向在座的各位一一施礼。

谢弈月起身,走到谢杳面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寿考惟祺,以介景福。”

谢杳双膝跪地,微微低头,待姑姑为她梳头加笄。然后转而望向母亲,稽首叩拜。

陆琼宇上前,将醩酒递给谢弈月。

“甘醩惟厚,嘉荐令芳。拜寿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谢杳复行拜礼,接过谢弈月手中的醩酒,轻轻一斜,撒在地上少许,以作祭酒,又象征性地抿了一口,起身再拜。

高燕脸上堆满了笑,“小女谢杳笄礼已成,多谢诸位见证。”言罢,她向参礼者一一作揖,以表谢意。

“夫人客气了。”顾怀川起身,向高燕施礼,“怀川不便多留,就先行告辞了。”

“今日多谢太傅。”高燕用余光瞥了眼谢弈月,见她不动声色,也不好出言相留,“太傅请便。”

“孤随太傅一道。”元序趁机走上前。

谢杳闻言微愣,忙开口说道:“阿娘,我去送一送他们。”

高燕颔首,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顾怀川唇角微扬,快走了几步,拉开与元序的距离,方便他们二人说话。

“殿下怎么也急着走?”谢杳有些疑惑。

“我和老师一样,不便多留。”

“太子殿下也怕被冠以结交世家之名?”谢杳的语气抑扬顿挫,颇有调侃之意。

“怕。怕殃及池鱼,伤了昭昭。”元序神色认真。

谢杳微怔,没再作声。

“愿昭昭,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元序牵起谢杳的手腕,抬眸看向她,“这就是孤给你的生辰礼。”

红翡玉镯在日光的照耀下显得无比清透,红玉艳而不妖,翡色清丽淡雅,与谢杳极为相衬。

“殿下,该回去了。”顾怀川出言提醒。

“凡事留心。”元序松开谢杳的手腕,转身上了马车。

谢杳伫立在原地,直到马车消失在视线之中,她垂眸凝望着腕上的玉镯,心念微动。

注视了全程的陆琼宇敛了情绪,走到她跟前,轻声唤她,“阿杳。”

谢杳回神,见来人是陆琼宇,扬唇一笑,“阿宇,好久不见。”

“是啊!自江宁分别,已有三载,当真是很久了。”陆琼宇心中酸楚,努力维持着面上的笑意。

“边走边说?”

陆琼宇颔首,与谢杳并肩往回走。

“你怎么会来长安?”谢杳侧头望向陆琼宇。

“圣上召我入京,拜大理寺少卿。”陆琼宇直言相告。

“大理寺少卿?”谢杳闻言一惊,将声音压低,“你年纪尚轻,且出身行伍,怎会拜大理寺少卿?”

陆琼宇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圣上缘何如此。

“事出反常必有妖,你还是小心为妙。”谢杳眉头微蹙,神情严肃。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谢杳忍俊不禁,明明是她叮嘱陆琼宇,却反倒成了他安慰她。

“阿杳这些年如何?”陆琼宇试探着问道。

“非好非坏,这日子都一样。”谢杳神情淡然,对过往的险难只字不提。

“不管如何,我来了,你今后便不用再一个人面对了。”陆琼宇神情认真,望向她。

谢杳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不甚在意地点了点头。

这一年的雨水节气,长安难得没有下雨,艳阳高照,带来和煦的暖意。冷清了许久的谢府,终于热闹起来,这份喜悦延续了一整日。

黄昏将至,谢弈月见时辰差不多,换了身衣裳,准备离开。

“姑姑,夜色已深,行路小心。”谢杳帮谢弈月戴好帷帽,叮嘱道。

“昭昭放心。”谢弈月敛了神色,出言提醒,“昭昭,你如今的处境,实在堪忧。”

谢杳蹙眉,拽了拽谢弈月的衣袖,示意她噤声。

“罢了,姑姑相信你应对得了。”言罢,谢弈月摇身一跃,跳上屋顶,消失于沉沉夜色之中。

谢弈月刚离开,高燕就出现在门口。

“阿娘。”谢杳笑着跑过去迎。

“你姑姑走了?”

“嗯。”

高燕挽着谢杳走到桌边坐下,她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女儿,“我们昭昭生得真好看,越发落落大方了。”

“阿娘,你这不只是在夸我吧?”谢杳俏皮地眨了眨眼。

母女俩相视一笑,笑声爽朗,响彻屋内。

“昭昭一个人在长安,受苦了。”高燕紧紧握住谢杳的手,心疼地望着她。

谢杳忍住心中的委屈,仍旧笑着,摇了摇头。

“这玉镯成色不错。”高燕注意到谢杳手上的玉镯。

“啊……这镯子……”谢杳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是太子殿下送的?”高燕见状,心下了然,“昭昭可是心悦太子殿下?”

谢杳低头,避而不答。

高燕又问,“那昭昭觉得太子殿下这个人如何?”

“殿下温润如玉,端方有礼,是谦谦君子。”

谢杳想了想,又补充道:“他宽以待人,心怀天下,是个贤德的好储君。”

“殿下确实很好,阿娘也觉得这样端方干净的人,很是难得。”

高燕顿了顿,继续说道:“可是昭昭,你可有想过,太子是未来的国君,太子妃便是翌日的皇后,中宫之位,你可否能担得起?”

谢杳轻轻摇头,“女儿从未想过要做皇后。”

高燕叹了口气,她本不愿让谢杳早慧,可身在局中,她便不能不告诉谢杳实情,“你可知你父兄未能北上的真正原因?”

“圣上忌惮,江宁侯府阖家北上,恐有灭族之灾。”谢杳对答如流。

高燕望着谢杳,心中感叹:昭昭真的长大了,或许她早已能独当风雨,倒是自己与夫君狭隘了。

“阿娘?”谢杳久不见回应,出声唤道。

“昭昭所说的只是最微末的一个原因。”高燕神情严肃,“江宁侯府绝非贪生怕死之辈,个人生死不足重,可万千百姓之生死,却重于泰山。如今江南局势动荡,你父兄脱不开身,也不能脱身。”

谢杳心头一震,“怎会如此?”

高燕难掩愁容,“去岁江南水患,朝廷赈灾拖延数日,至饿殍遍地。江南的赋税本就繁重,今岁又加征了赋税,百姓苦不堪言。我与你阿爹将所有的俸禄用在其中,也只能勉强护住江宁一城的百姓,不知能撑到几时。沿海一带,东夷流寇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不容乐观。”

谢杳蓦地起身,她走到妆奁旁,将贵重的首饰全都拿了出来,用布包好,抱到桌上。

“阿娘,这些你都带回去,江宁侯府必须撑住。”谢杳将东西塞到母亲怀中,“江南乃大晟之仓廪,不可倾颓。沿海若失,国之不存,民将焉附。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力,哪怕只有一城的百姓,我们也要护。”

高燕万分不忍,眼中含泪,不愿接下。

“阿娘!”谢杳眼眶通红,“只要我在长安一日,圣上便不会轻易对江宁侯府下手,这样江宁侯府便有一日之机,便能多护江南百姓一日。”

高燕郑重地点了点头,面带不舍地望着谢杳,“阿娘亦不能多留,明日便要启程回去了,你自己要多保重。”

“阿娘不必担心,您明日还要赶路,早些歇息吧。”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谢杳茕茕孑立,倚在檐上,眸中美景沉入无边黑暗,总是不如白日令人欣喜。

宵禁将至,街上灯火通明,挤满了归家的人潮。其中不乏形单影只的人,也有三两结对、并肩而行的人,怎么看都是一片安宁祥和。

晚风拂过,阵阵凉意袭来,谢杳拢了拢衣衫,腕上的镯子不小心磕到檐上的瓦片,发出清脆的响声。

她用手轻轻拨弄玉镯,从红玉转到翡玉,再转到红翡交接之处,停了下来。

“愿昭昭,岁岁不独往,年年胜今昔。纵世事难平,亦不萦于心;纵四方难往,亦不辍于行。”

她莫名想起初到长安时,太子给她过生辰那日说的话,

谢杳循着星斗,找到参宿,她目视南方——那个故乡的方向,在心中无声念道:“我就再等一等,等到下一个春天,等到一切安定之时,再回去吧。”

繁星闪烁,默默收容了她的心愿,沉入万家灯火,最终,消弭于阑珊夜色。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苏幕遮·燎沉香》北宋·周邦彦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何处不相逢。”——《醒世恒言》明末·冯梦龙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敬尔威仪,淑慎尔德。寿考惟祺,以介景福。”“甘醩惟厚,嘉荐令芳。拜寿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仪礼·士冠礼》

“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镜花缘》清·李汝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八卷·久作长安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