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蝉光今天觉醒了吗 > 第98章 上元宫宴

蝉光今天觉醒了吗 第98章 上元宫宴

作者:有星有星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5 09:35:04 来源:文学城

明家众人见陈籍来后,明新微不再闹着退婚,倒以为她收了心,虽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婚事倒是按部就班推进。

陈家来明家下聘这日,明新微正在高苓的门前投递拜帖。

上次在国子监,她给太后香囊时,知晓她手边有个亲信叫做“高苓”,稍作打听,找到了他在宫外安置的府邸。他既然上次见过自己,又是太后身边红人,那么由他牵线搭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门子在寒风中向她行了一礼:“小郎君,宫中事忙,我家主人已经连着几十日没回来家中,你若有急事,在此处可等不来他。” 说罢,便要进门内取暖。

“诶,等等——” 明新微忙拉住对方,问道,“那你可有法子联系上你家主人。”

“这——宫规森严,我们哪有法子。” 门子装作为难的样子,打量了眼前的小郎君几眼,见其身上的灰毛大氅倒是打理得光亮,眼珠子一转,又道,“这接近年关了,天气又冷,就算我们想送双毛毡鞋垫进去,也是不容易。”

明新微心下明了,从袖中摸出一个钱袋递过去:“是啊,今年当真冷得很,不如买些羊羔酒,暖暖身子。高官人当值辛苦,若是你们心疼住家,想要捎带些小物给他,可否将我这份手书,也一并捎进去?”

她又故作洒脱道:“嗐,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就是上次在国子监碰见了高官人,他说起在替太后寻摸一味异香,我碰巧从番邦商人那里得了些线索,所以便巴巴赶来告知他,一应详情,他看了手书便知晓。”

这话纯属诓人了,后宫所用香料,或各地上贡或统一采买,哪里要她一个白身在民间寻摸?但她偏偏说得信誓旦旦,煞有其事,门子难免有些拿不准,万一呢?要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香呢?

明新微哥俩好的拍拍门子的肩膀,将手书交给他,又从怀里摸出一只珠花:“这个也一并给高官人吧,他懂的。”

门子握着珠花,在北风中有些凌乱,喂,说清楚啊!懂?懂什么?

*

进入腊月,整个汴京城充满了年节的快活气氛,匠人开始在宣德楼前搭彩门、山棚,为来年的元宵节做准备。

明家上下也喜气洋洋,每日拜帖如雪花片一样飞来,给明二哥说亲的官媒人一波接一波,简直将门槛都快踩塌,明家三婶也是忙得上蹿下跳,一面琢磨着把女儿送去陈家做小,一面又不甘心,同官媒人打得火热,想着或许能捉一个潜力贵婿,鸡犬升天。

同个屋檐下住着,大家的悲喜并不相通,譬如福云心里便颇为不平稳,忍不住问她家女郎道:“女郎,咱们是打定主意,明年二月出嫁,去陈家好好过日子了吗?”

所谓“正不娶、腊不订”,正月里不能娶亲,婚期便定在了明年二月初。

明新微正在读一本前朝的《育马要术》,里面提到了回交法,现在似已失传,她一面琢磨,一面回答道:“何以见得?”

“女郎你都不再同主君提退婚的事了,那不是默认了吗?”

还要如何说?空说无益,话不投机半句多,再说下去,只能自找不痛快,禁足家中罢了,况且,她也早歇了让家人理解支持她的心思。

她翻过一页书页,慢声道:“人生自如孤舟,或停泊靠岸,或逆风而行,那都是自己的事情,若非要求岸上的人为你喝彩,那多半缘木求鱼,只能一退千里,困于泥潭。”

“听不懂。” 福云面带忧色,叹一口气,瞅了瞅自家女郎手中的书,问道,“那您现在是在干什么呢?”

“等。”

“等?等什么?” 福云问。

“一个消息。”

这消息自然是太后的消息。

为今之计,上上策,是写好马政疏议,说服太后,拿了旨意去黎州。中策则是白身离京,游历调查,采察风物,韬光养晦。下下策,就是迫不得已,嫁入陈家,另寻机会。

福云似懂非懂,但主动道:“那有什么事情,是福云可以帮忙的吗?”

明新微摩挲了一下书页:“还真有。”

对于“下策”,她觉得虽不至于一定会发生,但未雨绸缪,知己知彼总是好的。之前他在陈籍面前提到柳折枝,纯粹是以前听来的风言风语,随口诈他的,但当时他的脸色却有些不自然,虽未必真有什么大问题,但万一呢?

老话说得好,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

于是她便简单地提了一下这事,福云听得两眼放光,拍着胸脯道:“没问题!”

替自家女郎打探未来姑爷的红颜知己,那可是她福云义不容辞的事情。

在福云忙着“义不容辞”的时候,明新微等的消息也来了。

元宵佳节,太后于后宫设宴,邀请各命妇官眷,一同赏月同乐,明新微以前从未受邀,今年却赫然在列。

没脑子的人看来,只当她即将嫁给陈籍,沾了他的光。但只有她心底知道,应当是高苓将她的手书传给太后了。

当然明家上下并不这么觉得,明大娘子笑得眼角眯起褶子:“祖宗保佑,当真是妻凭夫贵,此番你去,还应处处小心,不可多行一步路,拿不准的话少说,免得祸从口出。”

明新微没应声,敷衍一笑,心想,此去定然是要逆流独行,口出狂言的。

上元月夜,官家在宣德楼城楼上露面,与民同乐,而官眷则再宫中由太后赐宴。

明新微的位子不甚起眼,离殿门很近,右手边坐的竟是开封府钱七郎的内眷,这位娘子颇为话多,唠唠叨叨问东问西,她实在不堪其烦,只得埋头猛吃。

对方见她态度疏离,暗骂道:“神气什么,不过是手脚快些,捡了漏罢了,若是等陈相公调回东京了再议亲,哪有你们那等门户的戏唱。”

明新微充耳不闻,只是将案上的蚕丝饭、盐豉汤、酒酿圆子一一吃过。说实话,很是一般,是凉了后再回温的口感,不够新鲜爽利,当然这夜宴的重头戏也不在吃上,无人在意。

她搁下调羹,擦擦嘴角,心中哂笑,转身同这位钻营的娘子道:“很多事情,就像这宫宴上的吃食一样。”

“你什么意思?”

明新微摇摇头,不再言语,免得祸从口出,只在心中想:

很多事情,就像这宫宴上的吃食一样,徒有其名,众人打得头破血流,汲汲营营为了那一口,等到真正吃到嘴里,才会知道,也不过如此。但既然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说不好吃呢?倘若你不要了,别人拿走了可怎么办?于是再难受,也不能离席。可叹啊。

一般这类宴会,上位者都是负责起宴,举杯同贺一句便离开,剩下的便是交游吹捧,拉帮结派,明新微冷眼看着,不感兴趣。好在不多时,便有小内侍附耳过来,邀她移步。明新微点点头,面不改色,只作出门更衣,没有惊动旁人,却不知宴会上有的是人留意她的动向,她刚一离席,便有官眷吩咐身旁的女使跟上去打探。

明新微跟着小内侍一路回环曲折,来到一湖心亭,四围冷寂,唯独暖阁内地龙旺烧,灯火高照,太后已换过了礼服,着一身玄色常服,在灯下看一卷手书,明新微进来行礼时,眼睛也没离开书卷,只是叫人给她赐座。

若是要谈论朝政,这“赐座”是相当大的殊荣了。要知晓当初太祖玩了一手阴的,把宰相的座位撤掉后,宋朝的官吏便再也没有人能同当权者“坐而论道”了,都是站着唾沫横飞的。

但她毕竟不是朝臣,只是官眷,想到此处,明新微利落地答谢坐了下来。

借着落座的空档,她飞快地瞥了一眼太后手中的手书,如若她没看错,是她关于互市和马政的疏议没错,但太后并没有提马政,反而放下手书,闲话家常般问道:“宴上还吃得习惯吗?”

“回大娘娘,若说实话,不如州桥夜市里随意一间甜水铺子好吃。”明新微直言道。

因为赐座,两人位置也近,她注意到太后的礼冠尚未换下,抿得规整的鬓角夹杂了几缕银发,眼角细纹隐隐,眼底也有疲态。

太后的态度向来随和,听了这话,又问道:“哦?州桥夜市?哪个州桥?”

“南御街东侧的州桥,在一路往龙津桥去的路上。平日里要闹到三更,今日想必更是通宵达旦。”明新微答道。

太后似是陷入回忆,半晌才点点头,脸上露出几丝怀念的神色:“是,是那儿啊。说起来,几十年前,我刚到汴京之时,还去吃过那里的熝肉,那时觉得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人老了,身体不行了,再也吃不出当年的畅快了。”

刘太后出身微末,跟着第一任丈夫来的汴京,后来被赵恒看上,便被丈夫献了上去,也曾有过一段在汴京民间生活的时光,如今年过半百,那段时日确实算是年代久远了。

“大娘娘若想故地重游,白龙鱼服便是,州桥夜市在这上元五夕都彻夜长开,要吃熝肉,我知道一家小摊,叫做曹老汉手作的,最是地道,比正店里做的还要入味三分。”

太后见她说得兴起,不觉笑了,却仍旧摇摇头道:“还是不去了,太医诫我忌口油辛腻辣之物,我是没这口福了,倒是你啊,可以替我去多吃几口。”

“大娘娘身体不适?” 明新微问。

刘太后摆摆手:“老毛病了,想的事情多了,便没胃口。”

“大娘娘有烦心之事?不妨说给辛明听听。”

双方都知晓见面是为的什么,她没兜圈子,寒暄过后,自称了“辛明”。

文是半年前写的了,刚整理放到草稿箱的时候看到这段:

“很多事情,就像这宫宴上的吃食一样,徒有其名,众人打得头破血流,汲汲营营为了那一口,等到真正吃到嘴里,才会知道,也不过如此。但既然已经付出了那么多,怎么能说不好吃呢?倘若你不要了,别人拿走了可怎么办?于是再难受,也不能离席。”

蛮感慨的。文里是在讽刺和陈家的世俗婚姻,但我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当时的那个我也是在写名企空心人吧,一路按照世俗的标准卷过去,忽然觉得很没意思,想裸辞去修道。我妈听了,叫嚷起来阻止:别人听了你的工作,哪个不羡慕,巴拉巴拉,你居然要辞职???

名和利放不下,也是人生的痛苦之一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8章 上元宫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