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她听专辑《Encore》(注1)。
《Think of Me》(注2)使她微笑着潸然泪下。真是一首悲伤的歌。
我递手帕给她,她犹豫一下,道谢后接了。
这是个机会。于是我说:“你知道的,我是你的医生,有义务倾听你所有的不愉快。”
她看了我片刻,问:“之前的医生说我的病很重,你认为呢?”
“病人病得重是医生需要特别努力的另一种说法。”
“谢谢你。你是好人也是好医生。”她停顿,面露愧疚,“抱歉,我终归会让你失望。我不是病了只是厌倦了,这不是医生能治的。如果我治不好,请记得,都是我的错。”
她的话让人心痛。我冲动地说:“如果你不信医生就不用把我当医生,当一个关心你的朋友吧。医生治疗痛苦,而朋友可以分担痛苦。”
她很吃惊,立刻把手帕放到秋千上,起身走去了溪边。我缓缓跟去,她不再理我。
越急于突破她的心防,越可能失去她的信任。我害怕接到L说终止治疗的电话。』
她很想告诉当时的父亲不用担心,因为后面的记录表明治疗并未终止。然而她内心却有个细小的声音,幽怨地说如果LX从此以后就拒绝让父亲治疗就好了,他的失踪就不会发生。
「10月22日,LX,31岁,女性,疑似反应性MDD
患者今天第一次主动开口道早安,告知了姓名并讲述了上大学前的一些经历。这是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认为已与患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患者在上大学前个性开朗、活泼。而不愿讲述大学之后的经历,说明此后发生的某事是导致患者抑郁的心因性刺激,甚至可能导致PTSD,再由PTSD引发抑郁。
如果能知晓并消除心因,患者有望彻底好转。
目前患者对人生依然非常消极。」
——————————
『她在秋千旁加了一张花园椅请我坐。
默契地听了一阵音乐,我冒险问她名字。
她说自己叫WY。
“很美的名字。”我由衷称赞。
“这是教会取的,我是孤儿。”她神情无悲无喜。
她说自己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基督教会门口,襁褓上别着张纸条,写着她姓Y,生日是2月1日。
教会将她寄在一户李姓教友家抚养。李家条件一般,但对她非常疼爱。她和大4岁的哥哥相伴着快乐长大,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起上教堂,一起弹吉他,唱歌。可惜她8岁时李太太患癌去世,13岁时李先生也患癌去世,剩下她与哥哥相依为命。哥哥高中毕业后放弃升学去打工补贴家用,一直把她送进了本地最好的大学。
讲到这里,治疗时间到了。我对她说,很期待下次来继续听后面的故事。
她却说:“医生,我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那个令她的父亲,也令她同情的女病人姓Y名WY,她记在了心里。它们是揭开父亲失踪之迷的重要线索。
「10月26日,LX,31岁,女性,疑似反应性MDD
患者今天通过演奏来发泄负面情绪,家属称患者食量偶尔有所增加,这些迹象表明抑郁在减轻。
虽然患者依旧不愿讨论病情,但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倾述,发泄本身也是一种心理疏导。
心因仍未找到。需要继续引导患者袒露自己的想法,不排除采用适当的情绪刺激。」
——————————
『我去的时候她在用木吉他弹奏《Over the Rainbow》,一遍接一遍。
没有眼泪,然而乐声令人心碎。
我很想知道这首曲子的意义。
她说:“它失去意义了,医生。一切都是我的错。”
P.S. 我庆幸是用密写法记录的这些。因为第二天我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表明诊所被潜入过,办公桌、档案柜里的笔记和资料都被翻动了。没有财物丢失,说明闯入者不是图财,而是窥探。这只可能与她有关。
有人对她严密控制,L就是那人的得力手下。在她画中陷入黑暗的也可能是那人。
我该如何驱散包围她的黑暗?或者,我应该帮她脱离黑暗?』
她感觉到父亲对YWY的同情在不断滋长,也因为诊所被两次潜入察觉到了危机。
即使隔着时空,她也不免深深地忧虑起来。
「10月29日,LX,31岁,女性,疑似反应性MDD
家属说患者入睡困难不再是每晚发生,体重暂时停止下降。
患者现在谈话量明显增加,更加愿意谈过往经历,偶尔会倾诉烦恼和表达伤感情绪,这种对不良情绪的自我抒发说明治疗的第二阶段基本完成,可以逐渐转入第三阶段——一方面引导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另一方面寻找导致患者发病的心因,去除不良刺激因素。」
——————————
『今天我们赤足踏进小溪,将一个个水仙花球栽在泥里。
溪水潺潺,她的神情有难得的轻松。
她说:“我爸妈都爱养花,家里不大,花盆就挤满了每个窗台。我们总是早早开始养水仙准备过年。”说起那些愉快的回忆,她眼里了有光,但很快又归于黯淡。
“我妻子也喜欢水仙,可惜……她过世得太早。”
她看着我,眼睛里含着同情。
“我相信她如果在天有灵,一定很挂念我过得好不好,就像你的养父母和哥哥挂念你一样。”我趁机说。
她手中的花球嗵地落进水里。
“你怎么知道?”
“很抱歉我做了点调查,知道你哥哥也过世了。”我解释道:“如果不能尽量了解你经历过的痛苦,我就无法给予你恰当的帮助来摆脱它们。”
知道了她的名字、大学和专业,我立刻托M调查了她进入大学后的情况。
13年前,也就是她大学一年级时,她哥哥因斗殴致人重伤而入狱。她随后申请休学,从此在熟人视线中消失。5年后,她哥哥离出狱还有几天,却突然在监房自缢身亡。而据L所言,她就在那年第一次企图自杀。
她自杀是因为哥哥的死吗?他的死有什么隐情?她休学后为什么去向成迷?是不是自此成了别墅主人的掌中之物?她身上谜雾重重。
“你还知道了什么?”她看向我的目光还有语气都变得冰冷。
我坦然注视她,“作为你的医生和朋友,我担心的是对你曾经的痛苦和现在的痛苦知道的远远不够,所以希望你来告诉我。”
她沉默了一会儿,抬头望向围墙,然后第一次在我面前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悲伤。
“医生,我的痛苦是每天醒来都发现自己活在一个醒不来的噩梦里。”
“我们的生命和意识都是自由。如果你想醒来,我一定可以帮你醒来!”我确实打算这么做。
她看着我,眼神有点犹疑。
那丝犹疑让我看到了希望。
P.S. L深夜来电警告,要我即刻停止调查她。我拜托的M是可靠且有能力的人,但仍然被他们发现了。控制她的人拥有可怕的强大势力。』
第一册笔记本还剩下几页,但是不再有LX的诊疗记录。她又打开第二册笔记。她发现父亲开始和YWY有了秘密。
「11月02日,LX,31岁,女性,反应性MDD
患者偶尔有现实解体和强迫症状。
通过患者自述以及对患者的观察,确定致病心因是至亲的亡故,因而确诊为反应性MDD。
患者主动要求药物治疗和量表测试。
处方:dextromethorphan(30ml)和Bupropion(75mg)同服,一日2次。」
——————————
『L说她今天心情很差,并说每当这时她就会不停地叠纸蝶。
树下,一只只白色纸蝶被她慢慢丢到小陶盆里烧成灰烬。她微笑着注视袅袅青烟飘向天空,眼中却带着忧伤。
这是一场祭奠。
我问:“你希望这些蝴蝶去往何方?”
“去往它们永远飞不到的地方,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这是《绿野仙踪》里的歌。我想起第三次诊疗时,它令她流下眼泪,还有第十次,她反复弹奏它。
M告诉我,她曾是大学音乐剧团的主唱,休学前在排演《歌剧魅影》,那应该是她听到《Think of Me》会落泪的原因。但《Over the Rainbow》更可能与她哥哥有关。他入狱前在一家酒店做酒吧驻场吉他手。她的心因一定牵涉他的死。
“那么,彩虹之上的人会向这些蝴蝶打听你的消息。如果知道你没能好好活着,他们会伤心难过。”
“是吗?”
她沉默许久,突然问:“医生,如果我愿意接受你的治疗,能摆脱噩梦吗?”她的眼睛里难得地闪过一抹光。
“肯定可以。”是的,我必须帮她离开这个噩梦。
“谢谢你,医生!还有,这个送给你。”她将一只纸蝶托在手心递给我,“我相信你能听懂它想说的话。”
回到诊所我拆开纸蝶,发现她用铅笔写着一个人名和一句话:“香港明心安养院,请确认我母亲是否安好。”』
这页密写又给了她一条线索。现在她知道了LX,也就是YWY的生母十四年前住过的安养院。
她飞快地翻页,想知道YWY的母亲怎样了。
注1:《意犹未尽》,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的专辑,主要收录其音乐剧时期的作品。
注2:《想起我》,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歌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密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