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是一年春季,正是书堂小憩时分,鸦雀无闻,院落中竹柏丛生,杂花满院,一并连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
桐花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巢穴低得可以随手拿到。
这边宝钗、宝琴在池边弄水看鱼,晏弦思过来一瞧,不动声色装作没看见似的离开了,嘴里嘟囔道:“鱼有什么好看的?”
宝钗忽见文竹立于桃树下,手里拿着一枝桃花,似在赏花,便远远喊道:“文姐姐。”
文竹不妨,回身望去,温柔一笑,走近前来,自与宝钗、宝琴一处,她看着池中的鱼,笑道:“要是这里有钓竿就好了。”
“姐姐善作画,方才是想着画桃花么?”宝钗笑问道。
文竹点头笑道:“正是呢,我正想着怎么将这花儿永远留存下来,思来想去唯有画下来才好。”一面说,一面把花枝给了宝钗。
宝钗忽笑道:“适才想了一谜,请教姐姐,‘无人不道看花回’,打《论语》一句。”
文竹想了半日,并没结果,反叹道:“此等句子,我最怕入耳,如把‘看花回’改做‘看花来’就好了。这个‘回’字,好似一本戏唱完,吹打送客,人影散乱,又有何余味?若换个‘来’字,就如大家才去游玩,兴致方豪,正不知何等陶情。”
此话一出,宝钗、宝琴俱是心中郁闷,宝钗在手中玩了一回,掐下桃花的花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
她回头向文竹笑道:“这下不用钓竿也能钓上鱼来了。”
宝琴掬起一捧清水,鱼儿轻啄她的手,文竹对宝钗笑道:“我如今不这么想了,你只把这枝桃花拿着,我在这儿现场描一幅就够了。”
“文姐姐不是想钓鱼么,怎么又要给我画幅画呢?”
“你若在这戏鱼,我哪还有什么鱼可钓,都不咬我的钩了。”
宝琴看着鱼儿出了一回神,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不远处传来几声猫叫,倒吓了一跳,池中的鱼也沉入水底,宝琴回过神来,拉着宝钗忙问道:“怎么了?”
却见晏弦思手里抱着一只花猫,宝钗大惊,忙站起身道:“好兄弟,你这会子做什么来?”
晏弦思笑道:“我方才在廊檐下,看见猫儿狗儿打起架来,便把猫儿抱走了。”
宝琴躲在宝钗的身后,宝钗知她怕猫,便向晏弦思笑道:“既如此,还请晏兄弟莫将猫儿放到这里,这里的鱼,不作猫儿食。”
晏弦思听得明白,并不恼,抱着猫儿兀自走了,不知又在何处,找何人玩耍。
大约一刻钟,却听到了鸟的哀鸣声,那只花猫捕着了一只漂亮的桐花凤,而那可怜的桐花凤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
文竹忙把猫儿抱走,宝钗将血淋淋的小鸟捧起,却是不知所措,宝琴想起来曾经喂养并观赏那些小鸟张口的样子。
桐花凤本惧怕鸢和蛇,却将巢穴筑的很低。
她冷冷地看着晏弦思,肯定地道:“你故意的。”
晏弦思愣了愣,忙道:“琴妹妹,我……”
“琴儿,先别管他了,这鸟该怎么办?”宝钗问道。
宝琴怜惜地看着那只桐花凤,她伸出一只手接过,用手指轻轻抚摸,那只小鸟不住地发出哀鸣,它的翅膀被咬掉,羽毛也掉了许多。
活着也是徒增痛苦。
她紧紧攥着那只鸟,猛地摔到草丛里,众人俱是一惊。
“已经……死掉了。”
晏弦思一看,乐了,笑道:“你还不如烤了吃掉呢。”
他还未说完,便感觉到一阵寒意,连接下来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
晏弦思感到懊恼,他怎么也想不到,那样乖巧听话的一个人,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而他自己,竟还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反打趣起来。
“这是怎么了?”
宝钗一看,原来是她母亲王雪柳和丫鬟秋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