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陛下今天火葬场了吗 > 第5章 思帝乡

陛下今天火葬场了吗 第5章 思帝乡

作者:杳杳云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3 23:23:45 来源:文学城

005

听到这,郑兰漪满脸掩饰不住的惊讶:

“你为何不自己去,你难道不想讨陛下欢心,同陛下重修旧好吗?”

芊芊说:“我做这样的事,不是他所期待的。他期待的是你。”

郑兰漪却不以为然:“如果娘娘是来当说客的,请回。”

她声音冷清:“我与他,各自嫁娶,早已互不相干整整七年,我还与他兄长育有一子,于情于理,我都该为夫守寡,抚养孩子长大。

他一继位就要我改弦易张,做那朝秦暮楚、水性杨花之辈,届时名节尽毁,遗臭万年,又有谁来替我正名。”

芊芊索性摊牌:“娘子名节为重,我万万不敢逼迫娘子,便与娘子直言罢。我有一婢子,她的亲人在大觉寺为僧。今日,我不为别的,正是为他的性命而来。”

“娘子若能替我,向他求情,保住那一干僧人的性命,凡有所求,芊芊无有不应。”她观察郑兰漪神色:

“想必娘子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与亡夫的孩子吧。”

“我的这个法子,定能助娘子达成所愿。”

郑兰漪看着发丝,半晌,终是曲起手指,收了起来,忍不住流露出好奇:

“好歹是夫妻一场,陛下如此待你,你心中就没有半点怨恨?”

“人生苦短,恨来恨去的做什么?太麻烦了。我这个人,一向最怕麻烦。如今我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护好我想护的人。”

郑兰漪脸色有几分古怪,像是不能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一个不相干的人,也值得娘娘为此奔走,就没想过,我将娘娘拒之门外,甚至激怒陛下,令陛下为我杀人呢?”

“郑娘子是当母亲的人,一个母亲,定然是不愿身负血债,祸及子女的。”

郑兰漪沉默好久,看了芊芊一眼,不由得赞叹她洞察人心的能力。

“不错。为了与知还的孩子,我只能……”郑兰漪苦笑,又说,“娘娘这样大度,倒是出乎臣妇的意料。”

竟能在发生了这一桩桩一件件后,不撒泼不抱怨,情绪稳定,劝和夫君与别的女人。

“若说我对你无半分嫉妒,想来你也是不信的,”芊芊笑笑,眼里有明媚的生机,焕发出惊人的神采,“只是又有什么用呢?事实已成定局,无论如何,只能接受。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中原有一首诗这么写。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近日读到,只觉诗中女子的豁达和开朗深深感染了她。

曾几何时,也有过那样纯粹的愿望——要是能够嫁给心上的郎君,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即使被无情地休弃,也绝不后悔。

“这段感情里我们相互爱过,即便他的那一份是假的,是我的一厢情愿……可只要留给我的记忆是真的就够了。我没有遗憾。”

“要说有,便是那个孩子……”

郑兰漪眸光微动。

同为人母,只当是说得她联想到了自身,芊芊也没多想,为了安她的心还是选择将心底里的筹谋说出:

“我与他缘分已尽。若是有所顾虑……郑娘子,不必介意我的存在。我择日便会离开,永生永世不再踏入这个伤心地。”

“你想走?”

“嗯。这座邺城终归不如大山里自由自在。”

郑兰漪迟疑片刻,似乎想说,一进宫门深似海。哪能走的那么容易?况且,宫中守卫森严如铁桶一般,除非求得圣旨,否则插翅也难逃。

却没有多问,而是带着点惆怅地微微叹息:“你还有能回去的家,真好。”

家。是啊,她还有一个家。

有阿母在家里等着她。

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芊芊胸中畅快,脸上也有了几分血色,不再那般病态,起身朝她十分认真地行了个礼:

“郑娘子……对不起。”

身着淡蓝色长裙的女子,银饰素净,头颅微弯,语气温软。

一双眼眸既明且清,如同月光下的玉石,坦荡干净得让人不敢直视。

那一刻郑兰漪突然明白,为何谢净生要同她纠缠至此,甚至留下她的性命,任由其活到今日了。

-

“你,去见过兰漪?”

“是。”

“是你让她去放的灯。”

芊芊望了眼昏迷不醒的郑兰漪。

对方浑身湿透,肤色苍白到几乎透明,气若游丝地倚靠在宫女怀中。

湿润的长发挽在颈间,皮肤惨白,那颗泪痣点缀在眼下,使她看上去随时都会碎裂。

没有血色的嘴唇因为寒冷而轻颤着,愈发楚楚可怜。

“是,但我不知她会落水。”

芊芊眼中一片坦荡。她只教她放一盏水灯,在皇帝的必经之路上。

而后面见圣颜,诉说衷情,顺理成章地吐露心中的期盼。

昔日爱人仍对自己怀有一丝善意,谢不归自然会答应她的请求。

二人关系缓和,大觉寺之难迎刃而解。最不济,也能保住翠羽阿兄的一条性命。

水到渠成的一个计划,却没想到会败在郑兰漪落水上面。

是她自作主张,以此提高事情成功的几率?还是……有谁加害?

宫女白露搂着自家娘子,仇恨地看着芊芊,说:

“陛下,近日郑娘子总觉得身子乏力,时常头昏,岂能去水边这般危险的地方,定是戚妃有意为之,想要谋害郑娘子!”

“娘子刚出月子,身子最是虚弱碰不得水。却溺水受了寒,往后落下病根,子嗣艰难可如何是好!还请陛下严惩!”

她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要知道皇家最重的就是子嗣,郑娘子被害成这样,将来若是不能生育……人人屏住呼吸,都觉得戚妃此番必然逃不过一顿重责。

听着这些指责,芊芊勾着脑袋,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光线勾勒出她苍白的侧脸,她轻声地说:

“虽是我提议令她放灯,为陛下消灾除厄,可我也没想到她会落水。况且腿长在郑娘子身上,她若是不愿,难道我还能拽着她到水边,逼迫她去放灯不成。”

“你!”

“先带你家娘子下去救治,”皇帝一声令下,那宫女再也不敢多话,连忙招呼着人将郑兰漪送回在水阁。

“你让她放灯。”待到池子边只剩了他们二人,和廖廖几个宫女太监,谢不归声音压低,落在耳边清冷感更甚,“为何自己不去?”

“陛下。这种事我做了,只会惹你厌烦,不是吗。”

芊芊抬起眼笑笑,那笑容像一张假面严丝合缝贴合在脸上,仿佛真的接受了如今的身份,不过是后宫中一个可有可无的嫔妃:

“陛下知道我这个人最是小气,吃力不讨好的事绝不会做。我若付出什么,一定要看见回报。哪一天我不给了,不是我变了心,就是有人不值得了。”

谢不归眼神徒然变得锐利起来,瞳孔极黑,如刀片般落在她身上像是要把她剖开来看个清楚:

“朕的发,是你给她的。”

他脸上的表情让人看不出到底是什么情绪,过了好久才说:

“你身上,如何会有此物。”

芊芊不语。

结发为夫妻还是他教她的习俗,说是只要将头发用红绳系在一起,夫妇二人便能如同缠绕起来的青丝那般情丝绵长,两两不相忘。

可她当初那样珍藏起来的东西,于旁人却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眼就遗忘。

“自然是陛下给我的。”她自己往后退了好几步,站在波光粼粼的池水边远远地看着他,如一段虚无缥缈的风,“难不成还能是我从陛下身上偷来的吗?”

“祝芊芊。”

“陛下怕我取走你的头发,是再给你下一次情蛊?”巫蛊之术,向来是需要一些媒介的,比如人的鲜血,指甲,毛发,而要用上述此物的巫蛊之术往往十分阴邪,多用来害人,也不怪他会有如此怀疑。

她的眼睛往下垂着,睫毛上坠着一滴小小的泪,像是一粒珍珠,让人想要抓在手里,“可惜,我没有。若是我有,我一定献与陛下,叫陛下心愿得偿,也好解那千万僧人的性命之危。”

谢不归看着她脸和耳朵都被阳光照着,显出细小的绒毛来,他仔细地看着那些细小的绒毛,白皙清瘦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过了不知多久,男子薄薄的眼皮朝上掀起,黑眼珠盯着她一字一句说:

“这样下作的手段一次就够了。”

“下作……”咀嚼着这两个字,她鼻子一酸忍不住,想抽泣,却只憋着声音,好久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声哽咽:

“难道陛下就一点错都没有吗?”

“陛下若是一点都不喜欢我,当初何必来招惹我?何必这样地听从情蛊摆布,待我这样的好?”

“当初,我跌下来摔死干你何事?这个滥好人你就非做不可吗?若我那时便摔死,也不必经历后来种种,你也不必为着曾与我这样下作的人纠缠而犯恶心。”

突然间,万般情绪涌上心头。讲话没有道理,也顾不上讲道理,“换个郎君救下我,我照样能与他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天底下好看又武艺高强的人不止你谢不归一个,我祝芊芊也不是非你不可的。”

眼眶发红,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

谢不归听到这句话,眼眸微微垂落下来,睫毛在鼻梁投下浓密的剪影。

“如果那样,我的孩子,或许也能好好地活着。”

芊芊视线落在他们之间那空地上,错落的光影婆娑晃动,脑子里各种念头在翻滚叫嚣,头疼得像是要裂开。

有一个念头最是尖锐,逐渐地占据了她的脑海——

你会落到今日这般境地,全是咎由自取。

是你自不量力,企图摘下一轮不属于你的明月。

“你知道吗?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她长大了,她好爱笑也好会撒娇。她会对我说,娘亲我爱你,然后瞪着大眼睛等着我跟她说,我也好爱你。她会笑得眼睛都眯起来。”

女子声音呢喃,在场众人无不露出疑惑的神色,戚妃口中的这个“她”是在说谁?

唯有晓得内情的景福,知道帝王曾在微时与妻孕育一女,若是仔细算来那可是大魏朝的嫡长公主!

可怜刚出生便夭折了,连封号都不曾有。按照大魏习俗,夭折了的孩子是不能立碑的,避免留下永久的标记。

如今也不知埋骨何处,想到这里景福忍不住朝着身旁看去。

他看到帝王垂在身侧的修长的手在发抖,每一次轻微的抖动都像是在诉说着什么情绪。定睛再看时却又如常了,倒像是他眼花看错了。

那女声轻轻的:

“你去看过她吗,她的墓就在宫外十里,我抱着她的尸体唱着我们南照的歌,把她放进墓地。”

“南照人都是将孩子放在树上而不是埋进地里,因为孩子太小,灵魂弱小,埋在地下出不来,那么黑,她一个人孤伶伶在那里,肯定会害怕,她会想娘亲,想得一直哭一直哭。”

说到这里她心都要碎了,单薄的身子在池水边摇摇欲坠,所有人都沉默着,为这巨大的阴影般笼罩在头顶的悲怆。

天地都安静了,像是在为了某个生命默哀。

这是一个母亲失去孩子的痛,世间再无别的痛苦能胜过如此了。

一阵秋风吹过来,吹动女子鬓发耳垂间的银饰发出响声,一声比一声急促、清脆。

像是细雨轻打在芭蕉叶上,又像是冷幽幽的招魂铃音。

“再过几天,她就要过百日了。在我们家乡,百日宴上,孩子要与母亲一同接受圣水的洗礼。可是娘没用……”

“祈福的圣水如今变成了这冰冷刺骨的秋水。”

清柔孱弱的声音刚落下。

女子转过身毫不犹豫跳进了荷花池中。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全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思帝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