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奔袭 > 第2章 第一章

奔袭 第2章 第一章

作者:奔驰G6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21:36:33 来源:文学城

【第一章】

匈奴——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夏后氏的后裔,始祖叫淳维。

先秦时期,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游牧部落割据着。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时大时小,别散分离。

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

游牧部落日常除去放牧,就是到阴山以南抢掠日常所需生活物资。草原上牛羊肉虽多,但除此之外,什么都缺。

他们擅长骑马射箭,民风剽悍。他们的骑兵所到之处,蹂躏庄稼,劫夺财产,杀掠吏民,抢掠人口,把汉人掳为奴隶。

为应对草原骑兵,当时北方的秦国、赵国、燕国都开始修建长城。

长城防线虽然挡不住万人以上的大规模入侵,但是对付数百、数千的小部落入侵还是卓有成效的。

面对这种情况,草原上的各游牧部落为了掠夺更多物资,不得不联合起来一起行动,雪球越滚越大,部落联盟形成的匈奴政权也逐渐成型。

秦统一六国后,匈奴头曼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落,建立起匈奴政权。

始皇帝曾派大将蒙恬率秦军北逐匈奴,夺取阴山以南。但匈奴趁楚绥相争之际又夺走。

绥朝初期,国势衰微,百业待兴,根本无力与匈奴抗争。

每逢绥朝新君登基,匈奴就来求亲。为求得北方的暂时安定,新生的绥朝政权只得委曲求全,实行和亲政策,选择适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每每和亲,都要赠送大量金银以示友好。除此之外,每年还要奉送大量的丝织品、粮食、美酒等物品。

除此之外,绥朝还被迫开放边境关口的贸易市场,允许匈奴与绥朝通商。

即便如此,绥朝仍无法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无法换取北方的安宁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

绥武帝对匈奴人的痛恨始于幼年时期,当年仅六岁的陈濯得知姐姐硕德公主要被送往匈奴和亲时,他拎着正在练习的木剑就跑到绥顺帝面前。

“父皇,为何要让皇姐嫁给匈奴人?”稚气未脱的男孩无法理解,身份尊贵的绥朝公主为何必须嫁给野蛮的匈奴人。

绥顺帝沉思片刻,满脸无奈地摸了摸陈濯的头,“濯儿,匈奴人经常到我大绥边境侵扰百姓,我们需要一个稍微稳定的边境。”

男孩似懂非懂地望着父亲,“那我们的士兵为什么不能保护边境百姓?”

顺帝没办法跟一个五岁的孩子讲国势衰微、军备有亏,也没办法告诉他常年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众需要休养生息,更无从说起建立不久的帝国经不起战争磋磨的道理,只是拉着他稚嫩的小手平和地说道:“濯儿,你一定要努力练习骑射,将来好保护姐姐和百姓。”

陈濯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父皇请放心,将来我一定要把匈奴赶走,让他们再也不能欺负我们大绥的子民!”

透过陈濯的目光,顺帝仿佛看到,在不远的未来,大绥西北边境稳固、百姓安居的和平景象已然实现。

儿时向父亲许下的豪言壮语犹在,武帝自继承大统后,一刻也不敢忘。

到了绥武帝时期,绥朝经历了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的恢复也为大规模战争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元初元年,武帝即位第十三年,绥朝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向西北进兵征伐漠北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柳枫独自统领绥军主力骑兵三万,在雁门之战中将骑兵的“迅速机动,及时补防,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取得了自绥朝成立以来,与匈奴对战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未央宫前殿,一片肃静。

金色的阳光洒在汉白玉的台阶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宫殿的檐角高高翘起,仿佛欲与天公试比高。大殿内,龙柱矗立,气势磅礴。武帝端坐于龙椅之上,脸上带着满意的微笑,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众将。

柳枫身着铠甲,英姿飒爽。他的身后,是一众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官们,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骄傲与期待。

宣旨官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宣布着柳枫及其将官们的封赏。

柳枫听得心潮澎湃,他知道这是自己征战场的回报,也是武帝对他们忠诚与勇气的认可。

武帝看着他们,眼中满是赞赏。他开口道:“尔等皆为朕之肱骨之臣,国家之栋梁。今日封赏,实乃尔等应得。望尔等今后继续为国家效力,守土开疆,再创辉煌!”

柳枫和众将官齐声应诺,誓言将继续为国家和武帝效忠。他们的声音在未央宫内回荡,久久不息。

柳枫知道,武帝要的不仅仅是被动抵御匈奴的入侵,而是主动出击荡平漠北。而下一个目标,便是夺回阴山以南地区。

阴山以南被黄河滋润的这片土地,对整个绥朝都是不容有失的国家防御安全底线,现在它却在匈奴人手里。

阴山,确切地说应该叫阴山山脉,由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西起阿拉善高原,东至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底,从西向东走向的山峰组成,西起阿拉善高原,东至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从西向东包括狼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绵延两千四百余里。

阴山山脉南北坡度非常不对称,北坡缓而南坡陡,落差近千米。是温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亦为农牧分界线。阴山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山北降水少,以牧业为主;山南湿润,又有黄河之水灌溉,农牧皆宜。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套”即河套盆地,便是阴山之南的“河南地”。

也正因此,阴山长期成为中原农耕民族和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两方势力反复争夺拉锯的战场。

绥武帝即位后,为彻底解决匈奴给汉人造成的威胁,他大力推崇勇武思潮,并在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优化,大大激励了军队勇猛作战的能力,提升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受尚武思想的影响,绥朝从国君到士兵,莫不以勇武为荣。

“射”和“御”是绥朝人首练的武技,主要用于长距离的攻击,是军事活动的重要手段。国人以“射”术和“御”术的高低为荣辱,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要想出仕入相,为国家所重用,首先必须练好这两门科目。

萧峣自幼就展现出对武艺的非凡天赋和浓厚兴趣。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射”和“御”这两项技能尤为倾心,他深知这两项技能不仅是贵族子弟的必修课,更是战场上决胜的关键。因此,他投入了比其他人多出数倍的努力去刻苦练习。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萧峣就已经在靶场开始了他的射箭练习。他手持长弓,目光如炬,每一箭都精准地射向靶心。他不知疲倦地反复练习,直到夜幕降临,繁星点点。萧峣不仅专注于技巧的练习,还深入研究箭矢的制造、风的影响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力求在每一次射箭中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在“御”的方面,萧峣同样不遗余力。他驾驭着骏马,在广阔的草原上飞驰,不断挑战自己的速度和平衡能力。他用心去感受马的呼吸和节奏,努力与马建立起深厚的默契。萧峣知道,御马之道不仅仅在于技巧,更在于与马的沟通和理解。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萧峣终于成为了掌握这两项技能的同辈贵族少年中的佼佼者。他的箭法精准无比,能够在百步之外射中靶心;他的御马之术更是炉火纯青,能够驾驭烈马如飞。

元初三年,绥武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举行秋狝。

上林苑纵横三百六十九万亩,内有离宫七十所,可以容纳千乘万骑。苑中包罗了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就是后人所说的“八水绕长安”。

绥武帝尚武,自幼喜于骑射。但成长于宫禁之中的他,却又鲜少有将骑射功夫实际应用的机会。

即位初期,武帝喜欢在秋天的夜晚乔装打扮,溜到宫外夜猎。一次在长安郊外发现秦代遗留的一座宫苑位置极好,遂在此基础上建成上林苑。

上林苑中冈峦起伏笼众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差,八条河流流注苑内,更有灵昆、积草、牛首、荆池、东、西破池等诸多天然和人工开凿的池沼,自然地貌极富变化,恢宏而壮丽。由于苑内山水咸备、林木繁茂,其间孕育了无数各类禽兽鱼鳖,更有绥武帝命人豢养的珍禽猛兽不计其数,形成了理想的狩猎和练兵场所。

自上林苑建成起,柳枫便时常跟随武帝到上林苑狩猎。

而上林苑内的建章宫,正是武帝训练期门郎的地方。

柳枫所率建章营骑是武帝最信任的侍卫军,这些军士被允许手执利刃在皇帝身边守卫。武帝狩猎时,上林苑守卫负责将珍禽猛兽驱赶到皇帝的狩猎范围之内,建章营骑则负责保护皇帝不被猛兽所伤。

后来,武帝发现降附的匈奴兵在骑射对抗上比汉人骑兵更迅捷更剽悍,便从建章营骑中选拔出最为出色的武士,与匈奴兵混编成胡骑营,由柳枫负责专门训练。

上林苑中那些非常凶猛的野兽,被绥代士兵们用来进行作战练习。长时间的军事演练,使得汉族部队的军事战斗实力大幅度地增强。

胡骑营的规模也渐渐壮大起来,成为骑兵部队精英中的精英,在之后对战匈奴的时候屡建奇功。

每年的春秋时分,绥武帝以及他的大批朝臣就会一起到上林苑中进行狩猎活动。在这些固定的狩猎季节,绥武帝在这些狩猎场所常常一待就是好几天。

萧峣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对骑射技艺的热爱与追求。上林苑,这个广袤的自然空间,成为了他磨砺技艺、追寻梦想的圣地。每当阳光洒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萧峣便会策马扬鞭,与风共舞,与箭共鸣。

而建章宫中,那些诚心归附的匈奴兵更是为他带来了无尽的新鲜感与挑战。这些勇士们,他们的骑射技艺精湛,如行云流水,让萧峣叹为观止。他虚心向这些匈奴兵学习,不断汲取他们的技艺精髓,他的骑射技艺也因此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在与匈奴兵的对抗和协同作战练习中,萧峣不仅学到了他们的骑射技术,更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作战风格和特点。他逐渐发现,匈奴人作战的优势在于远距离的骑射,他们的箭矢如同草原上的疾风,凌厉而迅猛;而他们的弱点则在于近距离的对抗,由于缺少重装甲的保护和近身搏斗的技巧,他们往往会在这一环节吃亏。

这种发现让萧峣深受启发。他开始思考如何将中原的战术与匈奴的骑射优势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作战概念。他相信,只要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避免各自的弱点,就一定能够打造出无敌的军队。

除了与匈奴兵的训练,萧峣还常常独自深入山林,观察猛兽的捕猎技巧。他隐匿在丛林中,如同一只敏锐的猎豹,静静地观察着那些猛兽的一举一动。他看到了它们的敏捷、狡猾和力量,也看到了它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些观察让萧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本质,也为他的骑射技艺和作战理念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萧峣的努力和坚持没有白费。他逐渐将这种全新的作战概念融入到自己的训练中,并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完善。他的骑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的作战理念也越来越成熟。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位真正的骑射高手和出色的将领。

萧峣此时虽未及十六岁,却因其出众的骑射技艺和坚毅的性格,被武帝特许加入秋狝的队伍。这一决定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未来潜力的期待。

柳枫对于萧峣的加入并未过分担忧。他深知萧峣的才华和实力,因此只点了一小队精锐骑兵随行护卫,确保萧峣在秋狝中的安全。

为了准备这场盛大的秋狝活动,上林苑已久未开放狩猎区域。苑中的草木已经生长得郁郁葱葱,各种野兽也在其中繁衍生息,为秋狝提供了绝佳的狩猎环境。

萧峣心怀激动,他知道这将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骑射技艺,还能与众多优秀的将士们共同切磋交流。他早早地来到上林苑,准备投入到这场激动人心的狩猎活动中去。

围猎即将开始,狩猎队伍早已按照身份、级别井然有序地列成方阵。方阵的前几排是即将参与狩猎的皇子、亲王、郡王、大臣之子以及年轻将官,他们各自带着自信与期待,准备在这场盛大的围猎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人群中,身高已与成年人无异的萧峣格外引人注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