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奔袭 > 第1章 楔子

奔袭 第1章 楔子

作者:奔驰G6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21:36:33 来源:文学城

【楔子】举国同殇

大绥元寿六年,冬,帝都长安。

漫天黑云蔽日,似穹庐压城,八街九陌皆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尚冠街最北端,侯府正在大办丧事。

全长安的百姓都知道,这侯府,是元寿三年,刚及弱冠的征西将军萧峣率西征军自河西凯旋时,绥武帝为奖赏他,特意下令修建的一座奢豪宅邸。

那一日,夕阳西下,斜晖洒在长安城的青砖黛瓦之上,为这座古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全城的百姓早已将此事传为佳话,那座位于尚冠街的巍峨府邸,便是为征西将军萧峣所建。这座宅邸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皇家的奢华与精致,门前的石狮昂首挺胸,仿佛在诉说着主人的荣耀与威严。

当萧峣的西征军踏着夕阳的余晖,浩浩荡荡地返回长安时,整个城市都沸腾了。欢呼声、锣鼓声此起彼伏,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喜悦与骄傲的气息。然而,在这股欢腾的浪潮中,萧峣却显得格外冷静。

他骑着战马,身着铠甲,缓缓地来到那座新建的府邸前。这座府邸,比他想象中的更加宏伟。他望着这座宅邸,心中五味杂陈。这不仅仅是一座府邸,更是武帝对他打通河西走廊的肯定,是他多年征战沙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见证。

武帝的目光扫过萧峣,意外地发现他并未表现出预期的喜悦和兴奋,眉宇间反而透露出一丝隐隐的不安。

这种反应让武帝感到十分惊讶,随后,萧峣铿锵有力地说出那句流传千载的励志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萧峣的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自绥建立以来,近百年受匈奴侵扰,国家边疆不宁,无数百姓生命财产不保,虽人人对匈奴痛恨不已,却少有人像萧峣这样将歼灭匈奴归为己任。

武帝听到这句话后,原本可能产生的恼怒瞬间烟消云散。他深深地被萧峣对国家的忠诚和诛灭匈奴的决心所打动,对这位年轻的将领产生了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征西侯府屹立于长安城之中,庄重而威严。武帝亲题的“征西侯府”牌匾悬挂在大门之上,金色的字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宅邸主人的尊贵与显赫。门旁,两只高大威武的石狮静立,目光如炬,仿佛守护着这座宅邸的安宁。门前,训练有素、铠甲护身的侍卫笔直站立,他们的目光坚定,身姿挺拔,无不昭示着这座侯府的威严与庄重。

尽管这三年间,萧峣因征战沙场而鲜少回到这座侯府,但武帝御赐的侍女奴仆们却尽职尽责,从未有丝毫懈怠。他们日日清扫,夜夜巡查,确保这座宅邸始终如新,整洁如初。无论是庭院中的花草,还是屋内的陈设,都保持着三年前的原貌,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了一般。

然而现在,这座原本庄严肃穆的侯府却被一片浓重的悲戚所笼罩。

整个侯府都换上了一片素白的装饰,雪白的绸缎、纯净的纸花、以及盛开的白色花朵,无不诉说着这里的不幸。仿佛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然降临,将整个侯府都裹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哀愁。这种氛围让每一个踏入侯府的人都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沉重与悲痛,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侯府大门口以往那四个写着扁隶体黑字的侯府大红灯笼,一律换成了白绢制的素灯,连那两只石狮颈脖上也套了白绢素花。两排全身素缟的仆从手举高高的招魂幡,从大门口一直延伸到街口,幡旗底部的惨白绢条被北风烈烈吹着,听起来像在簌簌地落雪,又像苍天在嗟叹。

天色渐渐破晓,随着第一缕晨光透过云层洒落,侯府大门口素灯里的蜡烛终于完成了它们一夜的守护,静静地熄灭了。它们曾经在黑暗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为这悲伤的侯府带来一丝温暖和安宁。

随着蜡烛的熄灭,院子里的仆从们也开始有序地行动起来。

侯府的中心建筑“凯旋堂”正中是一间大厅,两边对称排着八间厢房。此时,这间大厅正是一个肃穆的灵堂。大厅正中摆着一口金丝楠木黑漆棺材,头面上一个正楷的“奠”字。大厅正面悬挂着武帝亲题的挽联,上首是:“长夜奔袭破匈奴,乃少年英雄,沙场肱骨”,下首是:“勇冠三军荡漠北,正封狼居胥,古都云愁”,左右墙壁上更是挂着朝中文武百官的挽联不计其数。

偌大的灵堂里,只见香烟袅袅,不闻一丝声响。

一个全身素缟的纤瘦男子带着一个约莫两三岁的小男孩低头垂眸跪在灵柩左侧。

按绥朝礼制,灵柩左侧本应是逝者子嗣妻女跪拜行礼的位置,年轻男子在这里无疑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

他无声无息、无悲无喜,仿佛灵魂已经超脱尘世之外。

小男孩年龄还太小,感受不到生离死别的悲伤,在这样庄严肃穆的场合不哭也不闹,只是偶尔偷偷往门外一排排站立的人群瞄一眼。

门外响起哀乐时,小男孩疑惑地抬头看向年轻男子。男子并没有抬眼看向他,只是轻轻捏了捏他的小手,小男孩便立刻垂首安静下来。

与萧峣熟识的人已经认出了这个小男孩,他就是传言中萧峣的儿子——萧暮雨。

看起来年轻男子和萧暮雨关系十分亲近,但是他究竟是何人?和萧峣又是什么关系?却鲜少有人知晓。

他的气质很干净,混合了正气、大气和书卷气,给人一种坦荡光明的感觉,他模样清隽,身形卓然,处处透露着一种非凡的气质,看起来并非普通的侍从或亲卫。

但他却被绥武帝陈濯和大司马大将军柳枫允许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他和萧峣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

萧峣年仅二十三岁,未曾婚配,但却有一个儿子,这个孩子的母亲是谁,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如今却又出现一个身份成谜的男子,于是,人们开始将视线转向更深的层次。或许这位男子是萧峣的挚友,他们的情谊深厚,以至于在萧峣去世后,他愿意以亲人之身陪伴在萧峣的灵柩旁。又或者,他是萧峣生前未公开的亲人,一直默默支持着萧峣,如今在萧峣离世后,他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悲痛和哀思。

然而,这些猜测都只是人们的臆想,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这位男子自己知道。他的出现,无疑为萧峣的葬礼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让人们更加好奇这位神秘男子的真实身份和背景。

卯时三刻,太常寺少卿身着庄重的官服,站在萧峣的灵柩前,主持这场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

哀乐低回,似乎在诉说着这位少年英雄萧峣的英勇事迹和无尽哀思。随着仪式的推进,人们的悲伤之情愈发深沉。

仪式结束后,萧峣的灵柩被小心翼翼地抬上皇家御用的辒(wēn)辌(liáng)车。这辒辌车以其精致的工艺和庄严的外观,彰显着逝者的尊贵身份。随着车轮缓缓滚动,灵柩开始驶离长安城,向着位于西北方的殇陵进发。

长安城西的厨城门缓缓打开,仿佛在为这位英雄送行。街道上,人们默默肃立,目送着辊辌车渐行渐远。在这庄严而悲痛的时刻,人们心中的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殇陵,这座位于长安西北的陵墓,将成为萧峣最后的归宿。在这里,他将长眠于地下,与世长辞。然而,他抗击匈奴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激励后世的不朽传奇。

殇陵本是武帝陈濯为自己修建的陵寝,自东向西与高祖远陵、和帝庆陵、哀帝明陵连绵横亘百里,北面远依九纵山,南面遥屏余雪山。

武帝为萧峣陵寝选址殇陵东约两里处,是为殇陵的陪葬陵之一。萧峣墓底部南北长约三十丈,宽约十七丈,高近六丈,占地面积近九亩。武帝哀其英年早逝,且战功卓著,将其陵墓修成祁连山的形状,以表彰其打通河西走廊的赫赫功绩。

四匹纯白的西域战马,象征着纯洁与高贵,它们肩并肩,步伐稳健,载着辒辌车上的棺椁缓缓前行。

一出长安城的厨城门,官道两侧的铁甲军整齐排列,他们的面容肃穆,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悲戚。这些将士们,曾是萧峣征战西域的异姓兄弟,他们在战斗中同生共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辒辌车所过之处,将士们尽管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内心如巨浪翻滚的悲愤仍旧难以掩饰。他们的目光紧随着车撵,望向西北的殇陵。那些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凛冽的北风中,眼眶通红,手中的矛戟随着北风发出阵阵呜鸣,仿佛是在替他们敬爱的将军释放着内心的哀音。

城门楼上,武帝站在高处,眼见承载着萧峣的辒辌车渐行渐远,内心的悲恸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无法抑制。他紧紧抓住柳皇后和大司马的手,仿佛能从他们的存在中获得一丝微弱的慰藉。

柳皇后,本名柳菀,与萧峣的关系非比寻常,是萧峣的嫡亲姨母。被绥武帝宠幸后,她时常把萧峣召至宫中亲自教导。而自幼便拥有超乎常人的骑射天赋的萧峣,也令绥武帝喜爱有加。因此,萧峣对于柳皇后而言,几乎等同于大半个儿子。

当得知外甥突然离世,柳皇后心痛得无法言喻。她在人后不知流下了多少泪水,每一个夜晚都在默默地思念和悲痛中度过。然而,尽管她心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仍然坚定地支撑着武帝,给予他最大的慰藉。

城门楼上,柳皇后看着渐行渐远的辒辌车,手腕上传来武帝的悲戚与伤恸。她明白,此刻她不仅是武帝的伴侣,更是他精神上的支柱。她暗暗地将自己寸寸断裂的肝肠勉力连接起来,坚定地撑起自己的脊柱,拼尽全力去给予武帝最大的支持。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勇敢,仿佛在说:“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在你身边,与你共同面对一切。”

大司马大将军柳枫,身为萧峣的嫡亲娘舅,与萧峣的关系深厚而特殊。自萧峣年少起,柳枫便亲自教导他骑马射箭、排兵布阵,甚至上阵杀敌时也总带着他。这种深厚的师徒情谊和亲情让柳枫对萧峣的期望与关怀远远超过了普通的长辈。

萧峣的成长,无疑也凝聚了柳枫的心血与期望。在柳枫的悉心教导下,萧峣不仅继承了柳枫的勇毅与智慧,更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胆识。刚过十八岁,他便已能独自带兵上阵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面对至亲的亡故,这位半生坚强勇毅的大将军却仿佛一夜间苍老了许多。他虽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但面对亲人的离世,却感受到了无尽的悲凉和无助。那些昔日并肩作战的英勇将士的离去,或许也曾让他感到痛苦,但这一次,却是最为深刻和难以承受的。

正值壮年的柳枫,此刻却两鬓斑白,显露出岁月无情的风霜。他那曾经魁梧挺拔的脊背,也因悲痛而显得佝偻无力。这位大司马大将军,用他的一生为国家、为家族、为萧峣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此刻,他所能做的,或许只是默默地承受这无尽的悲痛和思念。

骁骑侯萧峣,这位传奇英雄的身世背后,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过往。他是柳菀及柳枫的胞妹柳絮儿与人私自结合所生。

然而,幸运的是,大绥民风开化,私定终身者众多,嫡庶之分亦不似后世那般严苛,这使得萧峣的出身并没有给他带来过多负面影响。

自幼年起,萧峣便在姨母柳菀和舅舅柳枫的关爱与教导下成长。柳菀对萧峣视如己出,悉心照料;而柳枫作为大司马大将军,更是亲自传授萧峣武艺和兵法。

在这样的环境下,萧峣没有养成骄奢淫逸、纨绔膏粱的性子,反而磨砺出了一副自信刚毅、洒脱沉稳的傲骨忠魂。

此刻,城门楼上,大绥朝三个身份尊贵、傲睨万物的人物——绥武帝陈濯、柳皇后柳菀、大司马大将军柳枫,他们共同沉浸在无言的悲戚之中。他们遥望着曾经承载着他们众多期冀的至亲之人——骁骑侯萧峣的灵柩,在视线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

这一幕,无疑是他们心中无法磨灭的悲痛和惋惜。

开新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