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魏冯太后传 > 第13章 第 13 章

北魏冯太后传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梧凰万万岁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05 19:20:40 来源:文学城

12.崔家变故。

那天李奕和冯雪说崔浩的行事,冯雪就觉得不妥,她不是没有劝过崔侍中,但崔侍中出身百年大家,士族骄女,怎么听得进去那些话,冯雪不敢再劝,只是悄悄称病,不肯再去崔侍中处读书。

崔侍中当然恼怒,一气之下就把冯雪发配到了藏书楼,用崔侍中的原话来说就是,“我是从藏书楼收的你,那么也把你退回藏书楼。”

冯雪不骄不躁,倒真的在藏书楼里安营扎寨下来。

那些不如她,想要奚落她的人反而不知道从何处开口了。

吴甜儿来找过冯雪一次。

那是个还算凉爽的午后,夏天的午后本来都是极为闷热的,可碰巧那天中午下了点小雨,而后才出了太阳。

吴甜儿来了,她开门见山,“我来看看你过得多不好。”

冯雪有点莫名,“我从没主动得罪过你,为什么你总咬着我不放。”

吴甜儿咬牙,“我想要的东西,你总是能得到。”

冯雪终于正眼看她,眼睛里带着鄙夷,“上次藏书楼的事,我本来以为你是一时犯错,从来没追究过你,现在看来,是你心不正,我瞧不起你,你走吧,别让我再看见你。”

吴甜儿先是恼怒,而后不知想到什么,又高兴起来了,

放狠话,“你现在也虎落平阳了,好好享受这一切吧,我拭目以待。”

冯雪不肯再理吴甜儿了,她觉得这个人现在不太正常。

*

晋朝夺得曹家天下后,中原发生八王之乱,匈奴、鲜卑、氐、羯、羌这五个胡人部族,趁机南下侵吞中原。

神州日沉,西晋国力衰微无法抵挡胡族,大批士族遂东迁,建立东晋。

胡人则在北方建立前燕、后燕、南凉、西秦、北魏等多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

自此汉人和胡人在南方北方对峙。

鲜卑族早年是游牧民族,以放牧打猎为生,居住在北地的沙漠和草原中。

到了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这一代,他一生南征北战,平定了除了柔然和吐蕃以外的北方地区,武功足以彪炳史书,皇帝当然要写下史书记述鲜卑拓跋氏的历史,供后人瞻仰。

崔浩是三朝重臣兼老臣,德高望重,首当其冲地承接了修国史这样的巨大任务。

门下郎官拿着拓跋氏从前的史料,“司徒,修国史是如实记载,还是为亲者隐,为那里遮一遮羞,将真实历史稍稍改动,美化一番,。”

郎官眼睛往皇宫看,那里显然指的是皇宫里的皇室中人。

崔浩皱眉,“如果将历史美化,那还是真正的历史吗?亏你还是一个专修史的郎官,难道不知道?写史,要以事实为依据,绝不能为了其它外物进行改变,这样做,不就是失去了历史的真义吗?”

郎官冷汗沉沉,可是先前几个皇帝可是极为不堪呢,他们有人抢夺自己的姨母做妻子,有的皇子杀掉自己的父亲,这都是极为不堪的事情,这怎么能记到史书里呢?

这也太不妥当了,这不是要拓跋氏的先祖遗臭万年吗?

郎官面露犹豫。

崔浩一槌定音,“如实写下来即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皇上为什么要修史?正因为史书是鲜卑后人吸取前人的教训,不再犯前人错误的重要途径。做史官要知大礼,轻小节,你怎能违背皇上修史书的本意,你踏实做事,少胡思乱想,休要再说那些微末之事。”

郎官只能依从崔浩的意见来写,他心中纵有千万种波澜,也不敢再言说了。

高允看到了,觉得非常的不妥,但是崔浩是修国史的主官,又是朝廷的司徒。

高允自己人微言轻,知道自己说了崔浩也不会改变心意,索性去找了太子。

太子也是无可奈何,“崔浩是三朝元老,深得父皇的倚重,对于大魏有着莫大的功劳,他不过修一个史书,我怎么能因为这样的小事,去找父亲提意见?这样的话,崔浩恐怕会记恨我,父亲也会对我不满。况且崔浩这样写史书也有他的道理,父亲未必不能接受啊。”

高音无奈只能离开。

高允在心中暗叹,崔大人功劳虽大,但行事恣肆,恐怕就要祸不远矣。

崔浩之弟崔恬将女儿许配给太原王氏的王慧龙,崔浩在魏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慧龙和妻子成婚后自然要拜见崔浩。

王慧龙颇忐忑,去崔家的路上问妻子,“不知道,伯父会怎么看我?”

太原王氏从前势力冠绝世家,但太原王氏如今势力远不及清河崔氏,妻子嫁到王家是低嫁了,王慧龙要去拜见崔浩当然心中惴惴,害怕崔浩难为他。

崔嫣掩唇轻笑,“伯父不会难为你的。”

王慧龙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崔嫣但笑不语,只是用手点了点王慧龙的鼻子。

太原王家世代遗传齇鼻,在江东太原王家就有“齇王”的美名。

而伯父最喜欢出身士族高门的后辈了。

果然,崔浩一见王慧龙时,一眼就看到他的齇鼻,哈哈大笑说:“的确是太原王家的嫡系男儿,真是天生贵种!”

在崔家做客的人很多,崔浩有心显摆自己高贵的侄女婿,对着朝中的鲜卑贵族连连称赞王慧龙长得俊美。

长孙嵩和身边的鲜卑贵族互相看了几眼,都没做声。

汉人是天生贵种,那我们鲜卑人是什么,难道是狗娘养的么?

这个王慧龙也不过是被南朝赶跑了,到我们魏国来寻活路的。扯什么天生贵种!

长孙嵩从崔浩家离开,直接递了牌子,就进宫面圣,见了皇上就直说,“王慧龙是从南朝归降的,崔浩说他是天生贵种,那我们是什么?崔浩将魏国置于何地?”

皇上的神情不辨喜怒,只是淡淡地挥了挥手,“朕知道了,无事的话,你就先走吧。”

长孙嵩本来怒气冲冲来的,指望皇上好好收拾一顿崔浩,杀一杀那个老匹夫的锐气,让他一天天非要在魏国搞什么规定氏族的高下。

但皇上此刻无波无澜,反而让长孙嵩心里吓了一大跳,他心里明白得很,若是皇上狠狠地责罚崔浩,罚过之后,这件事就过去了。

但皇上这么平静,反而有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崔浩怕是要不好了。

长孙嵩这个来得时候气势汹汹的小老头,此时像个鹌鹑一样,蹑手蹑脚地走了。

崔府。

崔浩的表弟卢玄听闻了此事,特意来劝阻他说:“你在鲜卑人这里,讲究什么士族贵贱,这是行不通的,你一味地抬高清河崔氏的名望,已经得罪了很多鲜卑贵族,大家只是看在你得皇上宠信的份上不和你计较。我们这些汉人高门早就失去了从前的地位,现在全都仰仗着你的荣光才能在魏国有立足之地。哥,你都六十多岁了,你要想好了啊,先帝晚年如此暴烈,你都能谨慎侍奉,不出差错,可如今你怎么能如此固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样的例子可从来不少。”

崔浩不以为然,“皇上信重我,全是因为我的智谋才略,现下柔然和吐蕃仍然对魏国虎视眈眈,皇上怎么会因为这种小事就对我不满?皇上前一阵子还到我府上来,向我请教出征柔然的事呢,我当时正吃饭,皇上都没试毒就吃了那饭菜,可见皇上对我的信任,阿玄,你怎么年纪越大,就越胆怯,你也太多虑了。”

卢玄叹气,“但愿是我多虑了,可现在咱们家烈火烹油,鲜花锦簇,风头太过,我总觉得心中不安。”

崔浩带领众郎官修好了史书,直接将史书的梗概写成奏疏呈给皇帝,请皇上酌情提出意见,他们好做删改。

傍晚,皇上吃了一剂寒食散,饮了一盅热酒,身体燥热,敞开衣襟,整个人熏熏然。

随意翻开一道折子,听内侍给自己念折子。

拓跋氏先祖抢夺姨母做自己的妻子,儿子杀父亲,后人不可以不引以为戒……

皇上双目赤红,一脚就将念书的小内侍踢到地上,“你念的什么狗屁东西?”

小内侍顾不得身上的伤,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脑袋垂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这是崔大人接上来的国史序章。”

皇上怒火上涌,几乎失去理智,“来人,将崔浩和那些修书的郎官给我抓起来,通通下狱。”

太子从内侍那里听说了皇上发怒,马上就乘车到高允的家。

两人一见面,太子就屏退身边的下人,拉着高允进了内室,“父皇已经知道了崔浩修的书,为此大怒,要将所有参与修书的人灭族。这样吧,我带着你先到父皇面前,你把所有的罪责都放到崔浩身上,他反正已经是必死之身,不在乎这一点半点的罪名,你只是个侍郎,可千万要怜爱自己的羽毛,不要沾上罪责。这可是杀九族的大罪啊,不止你自己会死,你的家人也都会连坐而被处死的。”

高允点头,想要叩头谢恩,“太子大恩,臣永世不忘。”

太子制止了高允的行为,只是焦急地拉着高允往外走。

这时候,时间就是命,先到皇宫一步,高允的命兴许就能保下来了。

皇宫之内,永安殿。

皇上已经散尽寒食散的药效,整个人已经冷静下来,听说太子来见了,挥手示意让太子进来。

太子带着高允连忙给皇上行礼,“父皇万岁,儿子来给父皇请安了。”

皇上点了点头,说:“请安你自己来就行了,带着他干什么?”

皇上脸上没什么表情,淡淡地,看到高允也没让人把他拖下去杀了。

太子凑近皇上,谨慎地说,“此次修史书,高允也在其中负责了一部分,但他并不赞同崔浩的想法,之前还为此找过儿子,儿子当时不以为意。直到儿子听说这次修国史的人都被抓起来了,他们或许都是罪有应得,但高允这个人确实是无辜的,请父皇明察秋毫。”

太子拽了一下高允,看向皇帝道,“那国史都是崔浩写的,确凿无误。”

皇上看向高允,“你呢?你怎么说?”

皇上的声音不辨喜怒,很是平静。

高允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修国史的人中很多人和他一样,都不赞成崔浩的做法,他若将错误都归到他们身上,这实在是亏心。

皇上挑了挑眉,不耐烦道,“高允,真像太子说的那样,都是崔浩和其他人之错?”

皇上步步紧逼。

高允心一横,“《太祖记》是邓渊等人所写,《先帝记》和《今记》是臣与崔浩一同写的,崔浩政事繁忙,只是总揽全局而已。陛下,大家确实参与了此书的编撰,这件事情我身为臣子不敢欺瞒皇上。太子之所以想要帮助臣,也不过为了臣曾经为他讲学,怜悯臣。如果陛下想要杀臣的话,臣毫无怨言,但请陛下缩小处罚的范围,臣等绝无冒犯皇族之心,愿以死明志!”

皇上听见高允没有马上摘清自己和国史的关系,反而是为其他人开脱罪责,有心测一测高允的忠心,于是做出极其愤怒的样子,对着高允道;“你不害怕我吗?就凭你的错处,朕可以杀你九族。”

高允跪在地上,“陛下是万民之主,臣一家老小的荣辱都由您做主,但是,比臣一家人的性命更重要的是,臣子不能够欺瞒君主,这是为臣子的,坚决不能做的事情。”

皇上不再面无表情了,反而叹了一大口气,显露出些许疲态,“安能有此忠臣啊,若人人皆如高允,我大魏未必不能千代万代,太子你要惜福啊,重用高允这样的忠臣良将,远离奸佞小人,将那些抓捕的郎官都放了吧?灭崔浩全族已经够了。”

太子叩首连连称是。

*

掖庭的牢狱中。

冯雪带了一壶咸奶茶和满满一食盒崔侍中喜欢的饭菜来看她。

崔家犯了大忌讳,皇上连崔家的女眷都不肯饶恕,崔侍中也被送进大牢,择日斩首。

没人会在这个时候来看一向高傲的崔侍中,崔侍中骄傲了一辈子,也不愿意被人奚落。

“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崔侍中身上脏污,她一向是个喜欢洁净的人,若不是山穷水尽,是不会这样乌糟糟坐在沾着泥水粪水的稻草上的。

冯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嘴唇颤动,良久才憋出一句,“师父……”

崔侍中竖起来的刺都落下去了,她帮过好些人,可现在出了事,没人来看她,人人都怕沾上她。

冯雪拿了干净的手帕递给崔侍中。

崔侍中擦干净手,吃了冯雪给的饭菜,她知道这是断头饭,吃得很慢,像是要体会尽所有的滋味。

冯雪等她吃完,跪在地上,给崔侍中磕了三个头,“徒儿不孝,负了师父。”

崔侍中眼眶红了,“在这宫中,时时刻刻,如履薄冰,没有人是赢家,你要小心啊。”

时间到了,牢头将冯雪请了出去。

崔侍中不肯看冯雪离开,刻意背过身去。

她透过小小的木窗,看见天空和飞鸟。

一滴眼泪从她的眼角滑落。

感谢观看,我觉得我越写越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变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