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县令庶女 > 第15章 邓家郎君

北宋县令庶女 第15章 邓家郎君

作者:苏西坡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4 18:59:37 来源:文学城

吕氏望着自己的女儿,斟酌着词句,“她把家里的东西送给旁人,便知道是个守不住财的……也不必与你父兄说,随她去。”

纵使自己女儿和黄池县县令嫡次子无缘,她也不想眼睁睁看着许栀和得到顺遂良缘。

三丫头自己毁了自己的前途,还瞒着全家人,这可就怪不得她这个当嫡母的了。

吕氏悄悄在许玉颜提点:“玉颜,以后你也是要当当家大娘子的……这一点,你要学得会。”

许玉颜怔了怔,才问:“什么?学什么?”

“若是有你看不惯的人犯错,莫去惊扰。”吕氏嗓音压得很低,说得有些迟钝,但只一瞬,又坚定地把后半句说了完整,“必要时候,你甚至需要推波助澜一把,彻底断绝她翻身的可能性。”

别给对手翻身的机会。

这些手段心机,吕氏本来不想教给许玉颜,她太单纯,也太天真……可如果以后邓家郎君当真能高中,这些豪门大族后宅的手段,不学也是不成的。

放任许玉颜这般天真下去,她只会在后宅中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许玉颜立刻瞪大了眼睛。

*

另一边姚小娘的院子中。

田妈妈将隔壁院子的耳目消息复述给姚小娘听,姚小娘听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娘子,黄池县的县令有意娶咱们许家的姑娘……你也是时候给我们六姑娘早做打算了。”田妈妈说完,提醒道。

姚小娘看着自己的指甲。冬日花卉少,她没有挑到合适的鲜花汁子染上颜色,秋日染的橘红已经褪色。

“慌张什么。”姚小娘面色沉沉,“许玉颜一心扑在‘邓郎’身上,她成不了事,至于三丫头……”

三丫头在府上没有爹爹的关心,也没有亲生的小娘,且才出了魏县尉和张家郎君这桩事,怕是官人见到她都觉得厌烦,更别提给她挑一门称心如意的婚事了。

她向来没有把许栀和放在心上。

她不说,田妈妈也懂她要表达的意思,顺着姚小娘的话往后说:“老爷自然是向着我们六姑娘的……不过娘子也不得不防,自打四姑娘和邓家那厮说了大娘子要见他,那胆小的懦夫立刻转变了风向,变得支支吾吾,已经快五天不曾露面。”

姚小娘眯了眯眼睛,“这可不成,四姑娘一定要和邓郎长长久久,才能有我舒姐儿的出头之日。”

田妈妈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油灯芯子快要烧完,她往里面添了些油。

室内登时亮堂了不少。

姚小娘道:“我记得邓家那厮,还欠着赌坊的债……刘平不是和赌坊有些交情吗,叫他好生催一催,不要坏了账。”

刘平,是姚小娘田庄的管事人,人有些本事,只是后来犯了事,拖欠别人银子,被打得半死不活,姚小娘赌了一把,命人将他救起。刘平倒是难得知恩图报,立刻举头发誓,当牛做马也要报答姚小娘的恩情。

田妈妈心领神会,立刻点了点头,退出去吩咐人办事去了。

姚小娘望着晃动的火苗,保养得宜的面庞上笑意浅淡。床上的许县令酒醉沉沉,翻了一个身,嘴里嘟囔着什么。

*

第二日一早,许栀和照例去给吕氏请安。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吕氏好像多看了她一眼……但并不真切。

等人都坐下,吕氏端起手边的茶水浅浅饮了一口,才对众人道:“天也越来越冷了,以后隔五日来一次即可,不必天天跑这一趟。”

这是以前就有的规矩,众人纷纷点头示意知晓,并谢大娘子体恤。

吕氏道:“行了,你们都各自回去吧。”

许栀和混在人群中离开,许应樟走在她旁边,唤了声,“三姐姐。”

“嗯?”

许栀和停下脚步偏头望他。

许应樟看着许栀和,想起自己小娘这么多年做的事情,不禁有些耳热。

“听说三姐姐昨日去了书斋,带回来不少书,其中有范参知的《岳阳楼记》?”

他心底波澜起伏,从前他知道杜小娘的做法,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遇到了难处,却不得不向着从前不被他当作一回事的“三姐姐”低头。

“对啊。”许栀和点了点头,反应过来许应樟询问的用意,“你是不是想来借书?”

许应樟脸蛋泛着薄红颔首。

许栀和望着他,像是在细细的打量。这段时间,她明显感受到许应樟的出现频次越来越高。

如果没记错时间转机,应当是他进过西屋之后出现这样变化的……难道是看上了她买回来的书?

许栀和对许应樟的情感很复杂……许应樟虽然没有直接出手,却在无形当中享受着杜小娘压榨她获得的银钱。但是上个月一两银子的月例破天荒地到手超过七百文,许栀和便猜到了许应樟示好的心意。

若说这么多年下来毫无隔阂,自然不可能。

但伸手不打笑脸人,许栀和想了想,“你跟我到西屋去看看……不过不能全部借走,我还没有看完。”

许应樟笑了一声:“姐姐放心,我知道分寸。”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西屋门口,许应樟懂事的站在外面。

许栀和见他站在门口止步,微怔。片刻后,招呼他进来:“没事,方梨,把门拉开。”

许应樟犹豫了一瞬。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许栀和又允许他进来,但是既然姐姐这么说了,他按照做便是。

除了那一本《岳阳楼记》,许栀和将其他陈允渡送来的书垒成一堆,道:“这些我还没看,暂时借不了你。这些诗集文章,还有字帖,你若是喜欢,尽可以挑选。”

许应樟微笑着应了声好,然后低头,认真在书堆中挑选。

许栀和的书算不上多,但是在许府算得上有些收藏。许应樟拿了四本,外加一本《多宝塔碑》的后人摹本。

“谢谢姐姐,我必然好生保管。”他道。

许栀和颔首,“嗯,你且慢慢看。”

许应樟走出西屋的时候,院中奴仆来来往往,没有人在意这边。

他抱着书回去,杜小娘坐在屋中,默默等着他。

许应松已经睡下了,杜小娘一个人坐在桌前,见他进门,又瞥了一眼他怀中抱着的书。

“站着。”

他脚步一顿,朝着杜小娘见礼。

后者望着他,“你和三丫头说话去了?”

许应樟没有隐瞒,“是,我借了几本书。”

杜小娘瞪他,“你若是要借书,不如去问问你大哥哥。你和你大哥哥打好关系,日后好处少不了。”

况且从前他们院子怎么对待许栀和的,大家心知肚明,哪能刚松手了这个月的月例,就能和那边打好关系?

许栀和能是真心为了他好?杜小娘打心眼底不信。

“啪——”

许应樟将从许栀和那里借来的书稳妥地放置在桌上,抬眸望向杜小娘。

杜小娘被他忽而变得凌厉的眉眼吓了一跳。

“……怎么了?”

“娘以后少说这样的话……兄长,看不上我。”许应樟语气淡淡,没有喜怒,“反倒是三姐姐,不计前嫌,二话不说要我自行挑选。”

以前他去找大哥许应棣,许应棣一脸嘲讽,左推右拒,一本舍不得拿给他。

许应樟自讨无趣,便不愿再找许应棣借书。

而今日找许栀和,也只是想试一试能否可行。从一开始,就没觉得自己能够成功的。

杜小娘愣了一刹,立刻反应过来,吕氏和许应棣都是眼高于顶的,岂会给他们母子两个好脸色。

“……娘知道了。”杜小娘有些自责地点头,踌躇着开口道,“以后,我每月多给一百文,这样买书够不够?”

自然是不够的。

杜小娘不通笔墨,只一心盼着儿子能够学有所成,自然不知道外头纸墨贵价。

许应樟没有直说够还是不够,只道:“多谢娘亲。”

杜小娘松了一口气,院子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七哥儿正是要长身体的时候,实在没有多的拿了。

……

西屋。

许应樟走后,许栀和将书重新整理归纳了一番。

方梨站在旁边帮不上什么忙,望着许栀和指尖掠过一本本书,突然道:“姑娘有没有发现,五哥儿找姑娘变得频繁了?”

许栀和自然有所感觉。

前两日她病了,许应樟前来探望她,自此之后,态度渐渐好转。

方梨看她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立刻明白姑娘心底有数,顿时放下心来。

见她不抗拒,方梨眼睛咕噜一转,道:“也好。五哥儿从前虽然对姑娘淡淡的,却不像四姑娘和六姑娘一般没大没小。”说完,她顿了顿,“……姑娘没有亲生的兄弟,现在和五哥儿交好,日后也多了份保障。”

许栀和望着方梨,伸手在她脑门上轻轻一叩。

借书的时候她脑海中想过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等以后许应樟金榜题名,也好在后面跟着沾光。但是真见到了许应樟,却又想不起这么许多……从前在许府她最孤立无援的时候没有伸过来的一双手,现在她眼瞅着日子越来越好,哪里还会将“保障”寄希望于他人?

许栀和深信不疑,在未来,她就是自己的保障。

方梨被敲了一下,发出“哎哟”一声,呼完,立刻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安静地看着许栀和铺开笔纸。

这是姑娘练字的讯号。

许栀和摒弃了杂念,沉下心来,将毛笔浸入墨汁,刮去多余墨水后,在纸上专心练字。

……

时光如梭,转眼间大半个月过去。

天一冷,外面的地上铺了一层霜,树下落在门前的缸子里、石阶上。来往的奴仆穿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冻得发红的脸庞,顶着朔风与寒霜,步履匆匆。

外头的响动传入了西屋。

今日无须请安,许栀和便缩在床上不肯起,披着薄毯盖在肩头,随手翻着一本书册。

方梨手里缠着线团,站在窗户边上朝外张望着。

一个靛蓝色衣装的男子被奴仆簇拥着走到了正堂,方梨觉得那人身形有些眼熟,但是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男子走了没一会儿,闻风而动的姚小娘也在妈妈婆子的搀扶下走到了正堂门口。孙妈妈一反常态拦住了她,不许她进去。

方梨走回许栀和身边,道:“姑娘不想去看看?”

许栀和无所谓地耸了耸鼻子,将脑袋偏向另一边,“姚小娘都碰壁了,我去了能做什么……等等,那男子长得什么模样?”

方梨放下手中的线团,伸手比划了一番,“背影瞧着比老爷高半个头,高瘦高瘦的,白色幞头……模样打扮像个读书人。”

许栀和的手指微微一顿,旋即轻声道:“许玉颜。”

“四姑娘?”方梨没理解许栀和的意思,怔了怔,才反应过来,“姑娘是说,是说这个郎君是我们那日见到的和四姑娘在一起的男子?”

许栀和没有说得过分绝对,“**不离十。”

吕氏和黄池县县令夫人见面的事情家中多少传出了风声,若真是县令夫人过来,他们这些小辈都需要去堂前见礼,隆重对待,免得叫人觉得许家上下不知礼数。

而今日吕氏单独召见,走得正门,且不让姚小娘进去围观,定然是许玉颜的私事。

方梨更加好奇了,索性将针线箩筐拎到窗户边,一边勾着线一边探头探脑地张望外面的动静。

“姚小娘站在正堂门口不肯走呢。”

“孙妈妈出来了,叫姚小娘先回去。”

“两人吵起来了。”

“姚小娘扶着后腰,回去了。”

……

方梨事无巨细地实时播报外面发生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