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北宋县令庶女 > 第14章 怪不得

北宋县令庶女 第14章 怪不得

作者:苏西坡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0 20:21:49 来源:文学城

好不容易等人吃完,孙妈妈趁在两人准备起身之前道:“家祠已经点了香火,还请各位小娘、哥儿姑娘去家祠祭告先祖。”

许兰舒睁大眼睛疑惑道:“那为什么大哥哥不用拜祖先?”

孙妈妈笑着道:“大郎学业重,他心意到了就好。”

谁还没有心意了?许兰舒还想说什么,却被姚小娘拉了拉手,“走罢。”

不过是祭祖,跟着人群在蒲团上磕个头,费不了多少功夫。

此处许栀和与许应樟是插不上话的。两人并排走着,进了家祠后,先由婆子点燃香,他们接过,按照小娘、哥儿和姑娘的顺序依次敬香。

许县令调任峨桥县不久,家祠算不上大,祖宗牌位前面供着果子和片糕。

轮到许栀和、许兰舒和许玉颜一道敬香的时候,孙妈妈特意让许玉颜站在中间,然后道:“嫡庶尊卑有序,不要乱了套。”

许栀和:“……”

明眼人都瞧得出来,这是在针对许栀和。

天可怜见,她明明什么出格的行为都没有,平白要受此敲打。

看来小舅和小舅母来得这一趟,当真是把大娘子气得狠了。

许栀和将三炷香插上后,见孙妈妈又带人在许府外桐花巷设了路祭,等香彻底烧着了,众人才纷纷散开。

十月中旬已经是遍地飞霜的时节。晚间在外面站了一会儿,手脚就冷得发麻。

许栀和没有兴致继续在外头闲逛,回了西屋,点上炉子翻着书。

书的旁边有标注。字迹遒劲有力,笔走龙蛇,已然颇有风骨。千百年后,必然是一幅名家珍藏。

不过这大抵不是陈允渡的字……虽然了解下来,陈允渡聪颖好学,博识广记,但这样洒脱随性的字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积淀。

许栀和看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准备熄灯睡觉。

外头,参加完喜宴的许县令和大娘子吕氏携手回来,内院外院还没歇下的婆子纷纷赶到门口迎接。

吕氏一进家门,立刻撇开喝得酩酊大醉的许县令,拉着孙妈妈的手自顾自回到了正院。

孙妈妈被吕氏拉着,不明所以,观她面色,说高兴也不高兴,喜悦只淡淡一层,更深地,还是一股愁绪。

吕氏用热水洗了手,一边拿帕子擦手一边对孙妈妈道:“去把玉颜喊过来。”

孙妈妈面露迟疑:“大娘子,现在这个点,四姑娘怕是已经睡下了。”

吕氏怔了一下,旋即狠心道:“睡醒了也叫桃枝把她喊醒,是大事。”

看来当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否则吕氏也不会扰了四姑娘的梦。

她正准备出门去,又听到吕氏压低声音,“记得,莫要吵醒了别院的人。”

孙妈妈“哎”了一声,领命去了四姑娘的屋子。

许玉颜被人唤醒,自然是极其不情愿的。她被桃枝和奶娘押着穿好衣裳,梳好头发,一走进正院,便是抱怨:“娘,到底是什么大事?不能明日再说?”

吕氏将她拉到自己的身边,紧张道:“前几日我对你说,要你让邓家郎君来见我一面,怎地没了下文?”

许玉颜怔了怔,脸飞快染上一层薄红,心底的埋怨顿时烟消云散,只剩下浓浓的委屈,“娘,邓郎听闻你要见他,不肯来。”

吕氏追问:“不肯来?为什么不肯来?”

许玉颜抿了抿唇,“邓郎说,他得知我是峨桥县县令的嫡女,自称配不上我……虽然家中母家经营生意,舅舅在朝中做官,可终究不是他自己的本事,他怕与我在一处,会委屈了我,想着等自己功名在身,再来上门提亲。”

可是她根本不在意邓郎是否有功名傍身,她从始至终想要的,只是他这个人。

无关功名,无关身份。

吕氏听罢,倒是觉得有些意外:“他能这般想,倒是叫我对他有了几分认可。”

许玉颜霎时间急了,“娘!”

吕氏见她急得眼眶泛红,心底低低一叹,而后附耳在许玉颜的耳边轻声道:“今日我去吃酒,黄池县的县令夫人也在,她家次子刚好到了婚配年纪,正询问我的意思呢!”

黄池县的县令夫人一共两个儿子,长子二十三,已经成家,次子十七,正是议亲的年纪。

许玉颜听懂了吕氏的意思,立刻抗拒道:“母亲,你是知道我的。今生今世,我非邓郎不嫁!”

“你这孩子,且听我把话说完,”吕氏示意她稍安勿躁,继续道,“黄池县的县令夫人,交谈下来,倒是个极好相处的性子,兄长中了举,正待三年后进京赶考,大儿媳妇也是官宦人家的闺秀,学习着操持府上事务……你若嫁过去了,上有好说话的婆母、上进的兄长,管家的嫂嫂,下有满院子的下人、花不完的用度……不必等邓家郎君起势,就能过上享清福的好日子。”

许玉颜……动心了一瞬间。

可是旁人再好,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心中只有邓郎,他人是万万进不了她的心的。

吕氏见她神情挣扎,而后又变得慢慢坚定,心中大概有了数。

女儿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既然春心萌动,喜欢上了一个郎君,便不会轻易更改。

只是她心底多多少少有些可惜。这样好的姻缘啊!

她抚摸着许玉颜的长发,将她紧紧搂在怀中,“我知道你的心思,邓家郎君那番话,还算他有些识礼,晓得不可高攀……只是在你口中千好万好,也总得叫母亲见过,才能放心。”

许玉颜含糊道:“娘,我知道了。”

事实上,她现在也联系不上邓家郎君。日日去河边桥上望,却日日不见人。

她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告诉邓家郎君,母亲不嫌弃他家无官身,两人有机会能走到最后。

吕氏见许玉颜听进去了,心中大感松快。

女儿虽然固执,却总还是听她话的。

两人就着晃动的烛火又说了一会儿话,吕氏留下许玉颜,母女两个洗漱过后,一道躺在床上。

许玉颜生了困意,吕氏心底有很多话想跟女儿倾诉,比如长子落榜后宣州知州立刻派人上门退亲的耻辱,又比如大女儿嫁给明州通判嫡次子后日日受到婆母的“训斥”,只因为许宜锦的出身不如长房儿媳妇。

还有,就是眼下黄池县令嫡次子的事情。

要是邓家郎君是个可堪托付的人倒也罢了,怕就怕人非良人,把眼前上好的良人弄丢了。

可是望着许玉颜困顿的脸庞,吕氏压下了这些囤积在她心底的心事,拍着她的背温柔的低声哄着:“乖,睡吧。”

拍打节奏和缓,许玉颜睡了过去。

吕氏心中想着事,久久不能入眠。

外头清冷的月光洒在地面上,映着院子里干枯的枝丫,萧索又落寞。她望着熟睡的小女女儿,越想越是心酸。

她想将最好的一切都给她们,可是人生在世,总是不能顺遂着她的心意。

大女儿许宜锦的婚事是她托了父亲和兄长的交情才弄到的,定亲的时候人人道贺,说二姑娘嫁了高门,必然前程似锦,可是谁又知道,每每亲家见面,通判夫人的瞧不上只差明写在脸上。

只见几面尚且如此,宜锦在婆家,可该怎么熬啊。

因此在小女儿的婚事上,吕氏并不挑高门,只愿意两人门当户对,家人好相处好说话,一道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就是她心底的愿望。

如果一切都按照她希冀的方向还好,只是玉颜大了有主见。邓家郎君像是一道灰沉沉的时候雾,她看不清……

夜半,许玉颜醒来解手,见吕氏坐在床上望着月光,忍不住有些担忧地唤道:“娘。”

吕氏脸颊有些湿润,她一摸,才发现自己落了泪。

她慌忙拿起床边的帕子擦干眼泪,回头看向许玉颜的时候,眼眶红通通的。

许玉颜心底不安。

娘……是因为她执意要和邓郎在一起才这般伤心的吗?

吕氏不忍女儿担忧,忍住哽咽轻声道:“是不是娘吵醒你了?”

许玉颜摇了摇头,眸光水润润地看着她,犹豫片刻,轻声问道:“娘,你为什么伤心?”

吕氏道:“娘担心你姐姐……还有这桩婚事,你不愿意,你父亲心里却舍不得,除了你,家中还有待字闺中的两个女儿。”她顿了顿,补充了完整,“只怕,会便宜了那两个丫头。”

许玉颜恍然,她抱着吕氏安抚道:“娘不必觉得可惜,就算真让给了他们也无妨,邓郎家中世代读书,学风渊源,日后金榜题名,你与我都跟着享福。”

吕氏望着她天真烂漫的脸。这么多年,许玉颜在她的呵护下,向来都是无忧无虑的,即便知道了她亲生姐姐过得并不像想象中的幸福,也丝毫不改变对未来、对婚姻的无限期待。

许玉颜不知道吕氏望向她的那一眼中有多少复杂的情绪,只当吕氏在为良缘会落在家中另外两个庶女身上而感到惋惜,想了想,还是凑近了吕氏的耳畔。

“娘不用担心。三……许栀和是个没福气的,今日我出门,看见她买吃食点心,送去给书斋的伙计。”

吕氏的身边如炸响了一声惊雷,她紧紧拉着许玉颜的手,“真的?你真看仔细了?”

许玉颜道:“真真切切,娘若是不信,不如问我身边的桃枝……她一向老实本分,总不会跟着我一道欺瞒娘吧。”

桃枝是孙妈妈的亲生女儿,刚满十岁就被送到了四姑娘房中,成了院子里的大丫鬟。

但凡她院子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桃枝都会第一时间去告诉孙妈妈。

许玉颜想,即便她现在沉默着不说,第二日一早,娘也能从孙妈妈那里得到消息。

吕氏得到许玉颜的保证,怔了怔,旋即笑了……怪不得。

若不是和书斋的伙计有私情,平日里一向缩在西屋不愿意动弹的三丫头,又怎会请了安就迫不及待往书斋跑。

“我就说呢,三丫头从前也不爱亲自去跑书斋,原来是这个缘故。”吕氏嘴角微弯,“也好,也好,她啊,天生就没有享福的命。”

许玉颜跟吕氏说完这件事,心底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魏县尉那件事,爹爹和娘亲轮番上阵,也没能说服许栀和。

今日看见她和书斋伙计站在一处,她心底产生了一丝隐秘的共情,一种心上有良人的共情。有了自己的钟爱之人,又怎么能接受所谓“天造地设”。

可是看娘的反应,并不和她一个想法。

“娘准备怎么做?”顿了顿,她追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