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王文茵先将30斤干米线送去了文家庄,又为文老夫人做了窝篮拉肠,得了赏银后便带队前往朱仙镇拓展业务去了。
先前用同等斤两的早籼米置换鲜米粉的那十七户农民已经提前得了通知,今后静缘庵的米粉作坊不再供应鲜米粉,取而代之的是干米线。干米线可长期保存,无须每日送货,一次多买几斤搁家里,想吃的时候随时取用,方便快捷,省时还不麻烦,农户没有不愿意的。
不过相应的置换价格也做了调整,不再是一斤籼米换一斤鲜米粉,而是3斤籼米换1斤干米线。
张二嫂拨着算盘皱眉道:“若是这17家农户用3斤籼米换1斤干米线,那咱们顶多只能赚1斤干米线的钱呀。要按咱们48文钱一斤干米线的售价,至少也得6斤籼米才能换1斤干米线不是?”
王文茵点头:“婶子算的没错,48文钱一斤是对外的价格,乡里乡亲的咱们少赚一点也没啥问题,反正量不大。”
“小娘子真是仁善,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乡亲们吃亏。”张二嫂又补了一句:“只是不知道乡亲们领不领情。”
王文茵坦然道:“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乡亲们领情。”
张二嫂仔细想了想,恍然大悟:“我懂了,咱们卖给乡亲们的米线比卖到朱仙镇上要便宜一半,大家就会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自然不会来给咱们捣乱,还会替咱们说好话,宣扬好名声,是也不是?”
王文茵笑起来:“婶子真七窍玲珑心,一点就通。”
“跟着小娘子久了,我也变聪明了,嘿嘿。”张二嫂也学会了商业互吹。
这一路说说笑笑的就到了朱仙镇,这日恰逢镇上的赶集日,人流比平日多了一倍还不止。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或用肩担、或用车推,大筐小箩带着各自家中的农副产品来集市上售卖,再顺便采购点生活必需品回去。
集市设在距离城门不远处的一片空场地上,最外面都是买卖牲口的,往里走便多了许多菜农,卖的都是自家种的纯天然有机蔬菜,卖相虽然差点意思,胜在新鲜有机,菜叶子上还蘸着晨间的霜露呢。最中心的区域则是以卖吃食为主,水引、索饼、馎饦、拉条、索粉、水滑面、刀削面、拨心面应有尽有,唯独没有米粉和米线。
王文茵她们到达的时候,集市上已经人满为患。卖吃食的区域早已没了空闲的摊位,辗转老半天,最后在靠近城门东北角卖杂粮米面的摊位旁找到一处还算不错的空隙。
北宋朝的小贩在集市上做买卖须先在街道司【注1】注册登记交税,北宋的商税主要是“过税”和“住税”两种。“过税”是对经过收税点的过往商贩收取的税,税率2%;而“住税”则是对店铺与城镇摊贩收取的税,税率3%。【注2】
王文茵他们带了94斤干米线来售卖,其中4斤是用来做免费试吃营销的,余下90斤干米线按每斤48文售价,一共交了住税130文。
摆好摊位,支起用粗麻布做的“望子”【注3】,上书“静缘庵米线”五字招牌,生上炉子,待水开后下米线,生意这就开锣了。
李三毛是哑巴,王文茵还只是十岁的孩子,这招揽顾客的重任就落在了张二嫂身上。张二嫂天生一张和气生财脸,先前因为饥饿面色发黄,这段日子跟着王文茵吃饱睡好,气色日渐红润,扯开嗓子叫卖,那叫一个自信敞亮。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免费试吃猪油拌米粉,都来尝一尝咯。”
这一声叫唤立刻吸引了过路的赶集客们,猪油拌米粉是从未听过的新鲜吃食,人群一下就围了过来。
“大娘子,您这儿卖的是什么吃食?”
“米线,就是用大米做的汤饼。”张二嫂将竹筒做的简易碗里备好的猪油拌粉分发给围观群众:“免费的,大伙儿先尝尝味儿,好吃就买,不好吃反正也不要钱。”
一听是免费的,众人纷纷伸手要了一份,不吃白不吃,尝一口看看是啥味儿。结果,尝过味儿的人眼睛瞬间就亮了,这口感跟寻常的汤饼全然不同,甚至比寻常的汤饼更滑溜爽口。
王文茵适时将草绳捆缚的一包包干米线展示给众人看:“大伙儿吃的便是这干米线,买回去放热水里汆烫片刻,再拌上猪油调料就能吃,方便又美味,营养又健康。”
“小娘子,这干米线卖几个钱?”
“1斤48文钱。”王文茵特地强调:“1斤干米线泡水后变成三斤湿米线,能做六七碗猪油拌粉呢,是不是很合算呀?”
“合算,合算。”有人已经迫不及待掏出了铜钱:“小娘子,给我三斤。”
“得嘞,三斤米线收您144文钱。”
“我要两斤。”
“好的,没问题,96文。”
……
这才半天功夫,90斤干米线一售而空,王文茵有些后悔米线带少了。
“哎呀,早知道生意这么好,咱们就应该多做一点米线,囤他个几百斤再来卖。”张二嫂精神亢奋,第一次出来做买卖,小半天就卖空了,这谁受得了啊。
王文茵心想,要是张二嫂看到后世的人直播带货,一秒清空,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不用急,来日方长。”王文茵故作云淡风轻道:“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竞争对手,这干米线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仿制出来的,咱们还能再卖一阵子呢。”
“那倒是。”张二嫂喜滋滋道:“十七道工序呢,咋能说模仿就模仿的,除非他们像小娘子这般聪慧,还能自个儿设计饸饹床子榨米线。”
王文茵被她夸得冷汗都出来了,嗐,这可不是我自己发明的啊,但说实话你们又不会信,算了,将错就错吧,反正也没违背历史规律不是。
“咱们这就收摊吧。”王文茵摸了摸袋子里沉甸甸的铜钱,“顺道再买些早籼米带回去,剩下的粮食已经不够用了。”
张二嫂哎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将炉子灭了,再同李三毛一起把摊位收拢放到轱辘车上,三人推着轱辘车往城门方向走去。途中看到有农民出来卖自家产的早籼米,便以600文一石的价格买了5石回去。
第二日出摊又带了94斤干米线,原以为这日不是赶集日,人流比较少,须得多卖几个时辰,不想摊子才刚支起来,炉子还没烧上呢,就呼啦啦围上来一拨人,着实把王文茵她们吓了一跳。问了才知道,原来是昨日品尝过猪油拌粉的人帮他们做了宣传,说是有一家名为静缘庵米粉的摊子,卖的是大米做的汤饼,口感是前所未有的爽滑,今日寻了半天总算找着了,可不能再错过。
“小娘子这是打哪儿过来的?”顾客甲要了一份免费试吃的米线,乐呵呵道。
“丰收村静缘庵。”
“丰收村呀,离这儿有点远呢。”顾客乙道。
“可不嘛。”张二嫂忙不迭给新来的客人送上试吃的猪油拌粉。
顾客甲边吃边道:“小娘子以后每天都来咱们朱仙镇卖米线吗?”
王文茵眯起眼笑:“我们大老远赶来,一次也带不了太多米线,大家若是喜欢这米线,也可以来我们丰收村的静缘庵采买,还能给打折。”
“啥叫打折?”
“就是便宜点。”
“哟,那是挺好,就是路太远,怕是有点麻烦。”
……
一拨一拨的新客和昨日买过的回头客来了又去,轱辘车上带来的干米线很快就见了底。
“想不到今日生意居然比昨日更好了。”张二嫂喜上眉梢,玩笑道:“照这势头咱们是不是可以先考虑在朱仙镇立足啊?”
王文茵歪着头一本正经想了想:“倒也不是不行。”
张二嫂瞪眼:“小娘子当真?”
王文茵抿嘴一笑,“朱仙镇可作为咱们进军汴京城的一块跳板,先定下这个小目标吧。”
“朱仙镇繁华,离咱们丰收村又近,来回一趟也方便,小娘子若是喜欢便在此处住下吧,这米线我每日按时送来售卖就是。”张二嫂觉得静缘庵的环境实在太委屈王文茵这样世家出身的小娘子了。
王文茵拍拍她的胳膊:“咱们得一起来,我不是说了嘛,咱们是合伙人,苟富贵,勿相忘。”
张二嫂是典型的泪失禁体制,一句话又差点把她给惹哭了:“小娘子,我……”
王文茵见状赶紧转换话题:“咱们这就收摊,再去米粮铺买点早籼米回去吧。”
“哎,好。”张二嫂破涕为笑,立刻动手收拾摊子。
这边刚说要去买米,那边就看见先前光顾过的那家米粮铺的老板找了过来。
“哎呀,王小娘子,米线还有剩的吗?”米粮铺周老板喘着气跑来,一看发现轱辘车上已经空了,有些失望道:“已经没了啊……适才人太多,没赶上,哎。”
王文茵很意外:“周老板先前来过吗?”
“来了啊。”周老板抬起手背擦去鬓角的汗:“我听人说这边有卖一种新鲜吃食叫米线的,特地过来看了看,没想到居然是王小娘子你们,真是巧啊。”
“早知道周老板喜欢,就该先留出一份来的。”王文茵客套道:“今日虽没了,明日咱们再来的时候必定先给周老板送一份去。”
“那感情好。”周老板很受用:“小娘子可还要买点米粮回去?”
【注1】街道司:宋朝的城市管理者同样会遭遇今天相同的问题:商贩侵街,影响市容交通。为此,宋朝政府设立了相当于现在城管的“街道司”。街道司虽然也有维持城市的卫生、整修与日常秩序的职责,但绝不会成天驱逐小商贩,闹得鸡犬不宁。(参考文献百度文章《律法保护,税收合理:宋朝小贩的幸福生活》)
【注2】宋代的商税有两种:对经过收税点的过往商贩收取的税称“过税”,税率2%;对店铺与城镇摊贩收取的税为“住税”,税率3%。另外,对于少数特定商品,政府要收取10%的实物作为抽税,但应税商品在抽税后不再征收过税和住税。表面上看,过税税率较低,但由于相同货物可以在不同关卡重复收税,因此实际过税往往高于住税。(参考文献百度文章《律法保护,税收合理:宋朝小贩的幸福生活》)
【注3】望子是统称,招牌这两个字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以前叫做望子。《东京梦华录》第八卷里提到“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挂在专门卖酒的铺子外的望子叫酒望,挂在饭店外的叫幌子、挂在栈房外叫店招。这些望子多用竹竿高挂在门前,使远近都能看清,也有做成木牌立在门外的(明代以前坐地式招牌较为常见)。《清明上河图》中,坐地式招牌比望子多,但没有匾额。望子也分颜色:黄色的是药铺或医馆、红色幌子是汉人饭店、蓝色幌子是回族饭店等等。将商铺名制成匾额或牌匾是明朝的事儿。有些商铺没钱做匾额,继续使用望子,有些商铺有匾额,但也继续挂望子。(参考文献来自百度知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米线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