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宝玉要上进番外 > 第1章 第一章

宝玉要上进番外 第1章 第一章

作者:南山阁中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3 19:40:00 来源:文学城

我叫林海,出身于姑苏林家,祖上是列侯,爵位到了父亲那里本是没有了的,但因为圣上隆恩,父亲争命,多袭了一代。

按道理来说,我们家已是四代的侯爵,又一直以诗书传家,可以算得上世家大族了。可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林家子嗣不丰,代代单传,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总会拿这件事当说头。

父亲并不在意这些,他说林家的儿郎一个顶十个,但母亲却不这么想,她是个很要强的,受不了那些太太们的闲言碎语,前前后后抬了不少好生养的女子进门,但始终还是没能生出个弟弟妹妹来。

于是母亲对我也越来越严格,她常常在我耳边念叨: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没有叔伯兄弟帮衬,唯有自己努力,才能撑起林家门楣。

我三岁上学堂,十岁就拜了名儒顾老为师,从早到晚天天捧着个书,白天跟着夫子读书,晚上还要面对母亲的查问,寻常男孩子玩的蹴鞠、投壶、骑马,我都没玩过。

好在父亲并没有逼我读书,反而时常偷偷带我逃学,去城西庄子爬树掏鸟蛋,到城南巷子里看市井杂耍。后来被母亲发现,一向温和的她竟然跟父亲大吵一架。从那以后,每次出门,跟着我的小厮总有七八个之多,去了哪里都会向母亲报备。

那时候是真的累啊,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稍微偷一会儿懒,身边的小厮就会被打板子,阿福阿禄阿忠挨得打最多,但一句疼都不说。就这样,等我中了举,认识更多人后,我开始有些叛逆,总是跟她对着干,功课也不好好做了,字也不练了,成日里跟着襄阳侯家的小公子斗蛐蛐。

那天玩的晚了些,母亲派来的婆子应该等了很久吧。哼,我偏要大摇大摆的走进去,好好气她一气。

穿过垂花门,走完一段游廊,一路上连个人影子都没看见。我正奇怪呢,抬头就看见父亲站在房门前。。。。

我从未见过父亲生过气,那次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时至今日,我都还记得父亲手里的藤条换了一根又一根,母亲在一旁揪着帕子呜呜地哭。

最后父亲问我知错了没有,可惜那时年少气盛,说了些自甘堕落的话,没注意到他失望的眼神,只听到一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好,既然你想过那样的生活,为父替你争一争。”

我在床上养了整整四个月,父亲再没来看过。倒是母亲,一改往日严厉的姿态,对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躺的时间长了,我也想了很多,其实斗蛐蛐太没意思了,吵得我耳朵疼;春艳楼里姑娘们身上的气味也难闻得很。

等我能下床了,一定去给父亲母亲认个错,好好读书,再也不出去鬼混了。

可还没等我好起来,就听见了父亲要去西北打仗的消息。

这怎么可能呢,林家早就弃武从文,父亲更是连兵器都未曾拿过,西北鞑靼粗鲁凶悍,战场上刀剑不长眼,这一去只怕凶多吉少。

母亲不知哭了多少个黑夜,可圣旨已下,只能尽力打理行李。

就这样,父亲与一众武将跟着还是三皇子的老圣上赶往了西北,临走前在我房里坐了好半天,一句话也没说。

我知道那晚是我做的不对,也盼着父亲能说些什么,哪怕训斥几句也是好的。

父亲走了,奇怪的是连带着家里也安静了许多。父亲本就是个安静的人,平日里除了处理公务,就是呆在花房里读书练字,养花除草。家里乍一少了人,就好像变了不少。

而我也要去师傅府上读书,家里就剩下母亲,每日清早去请安,离去时看见那孤寂的身影,我也理会了母亲的意思,家里始终是人太少了。

我又开始过上了从前的生活,只是没了旁人的督促罢了,这么多年,我早就习惯了独自一人,面对母亲,我又说不出的愧疚,只能拼命地读书。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过年父亲也没有回来。我开始学着父亲的样子,迎送往来宾客,招待亲友旧故。

母亲除了处理家务外,最喜欢的就是给父亲写信,唠叨些家长里短的事,又让我把平日做的功课一起寄过去。可父亲却什么也没说,送回来的信里也没提到我,连一句责骂都没有。

我看着手里的信,心里很是自落,父亲还是对我很失望的吧?

就这么过了一年,我最近都很用功,春闱将近,若能一举得中,也不辜负了母亲这么多年的谆谆教导,还有父亲。

西北那一战打得时间太久了,朝中钱粮吃紧,再加上几位皇子生怕三皇子获得军功、占得先机,于是朝野上下都在吵吵着要撤兵,又有人说皇帝要知罪云云。

母亲越来越沉默,她开始拜佛拜道,一天到晚都在小佛堂里呆着。

子不语怪力乱神,我虽然不信这些,但我也知道母亲是在担心父亲,病急乱投医了。

就在朝中乱哄哄的时候,西北终于传来捷报,三皇子大获全胜,共斩首五万,捕获其牛羊器械无数,将鞑靼驱逐至三千里外,我朝大获全胜。

消息一出,举国欢腾,母亲也终于出了小佛堂,开始准备父亲回家的事宜,沉寂了一两年的府里突然热闹起来。

离军队班师回朝的日子越近,我心里越是激动,这种感觉甚至比春闱中榜都比不上。

那天队伍班师,我一早就向老师请了假,陪着母亲在家里等着,母亲一遍遍地问着下人,热水准备好了没有、父亲爱吃的几道菜都做了吗?还有后花园桂花树下埋着的那坛酒......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可是一直等到夕阳西下,府门口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连忙差人去外面打听消息,可是小厮们去了一波又一波,一个回来的都没有,母亲也开始着急,一直在正屋等着。

最后等来的却是一份嘉奖圣旨,还有父亲战死的消息,我跪着接旨,大脑一片空白,来不及等我确定,母亲已经晕了过去。

一时间府里乱作一团,第二日白幡高挂,三皇子带头,亲自来府中吊唁,与我说了好些话,言语中有些栽培的意思,后面陆陆续续的就开始有将军大臣上门拜访,因是为国捐躯的缘故,父亲的丧仪格外隆重。

后来我才得知,原本战事还是要继续拖下去的,还是父亲亲率八百铁骑做诱饵,诱敌深入包围圈......

本来这件事是轮不着父亲的,我想到了父亲走时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给我争个前程,这就是他为我争个前程吗,用命换来的?

从那以后,母亲与我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了,虽然跟以前一样,但是好像隔了一层什么东西,她又继续回到那个小佛堂里,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许只有好好读书,整个功名出来,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吧。

守孝三年,我不能参加可靠,家里的爵位也被收回,但是宅子并未被收回去,我们母子还是在里面住着。父亲的去世,一时间让我看透了这世态炎凉,毕竟我那时才是个普普通通的举人而已,又有这么大一个家产在,不说旁人,就连族人也想来分一杯羹。

所以对于老丈人把爱女许配给我的事,我是十分感激的,贾家本是八公之首,一门双国公,而且都手握实权,深受皇帝新任,即便根基不深,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高攀了的。

至于那位小姐,我也是打听过了的,年纪比我还要小几岁,却是荣国公夫妻俩的掌上明珠,也读过书,管家理事针线女红样样来的。

母亲也是满意的,她说要等到我中了进士,再上门提亲去,这样咱们家也不会显得身价低,女方家也有面子。

经过三年的苦读,最终我中了,而且是一甲第三名--探花,骑马游街的时候忽然有一个香囊落入怀中,抬头望去,却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姐,旁边站着的青年男子正是我熟悉的荣国府的二公子,心里也猜到了几分,挺好的,是个漂亮媳妇。

父亲当年的话直到我当了父亲之后才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看着怀里那小小的、粉粉的一团,我整个人都是呆住的,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虽然夫人还很遗憾,没能生下男孩儿,但是这是我的孩儿啊,我的第一个孩子啊。

每一代林家人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多多繁衍后代,就连我也不例外,但是似乎就好像有个魔咒一般,每一代都是单传,夫人也好似有点魔怔了,整日烧香拜佛,寻找好生养的女人。其实我心里也清楚,看看岳父岳母二子四女,大舅兄二子一女,二舅兄三子二女,也许林家人命中注定如此。

好在玉儿从小就聪明伶俐,丝毫不逊于男儿,我与夫人亲自教养,也不至于膝下空虚。

生活似乎就这么过下去也不错,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朝堂上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往往下面暗流涌动,我被陛下点为巡盐御史,实则就是查清盐务,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刀尖上行走,短短一年,我费的心神比任何时候都多。

尽管我小心再小心,还是出现了意外,二哥儿没了,夫人伤心欲绝,一病也去了。我努力说服我自己,这些都是意外,但是我不能再让其他家人出现意外,为了保护玉儿,我把她送去了京城,还把部分财产转移过去。

有时候我都在想,为什么皇帝会点我做这份苦差事呢,看着正在读书的玉儿,我明白了,因为我没有牵挂。

怎么会没有牵挂呢,我的妻儿,我的家,这就是我的牵挂啊,随着调查的深入,我越来越心惊,当初英明的三皇子不复存在,现在的皇帝只是想着捞钱让自己好好享受而已。

而太子似乎不错,至少表面上看上去一副大义凌然的样子,所以我打算助他一臂之力,把那个账本交了上去,果然不出我所料,老皇帝羞愧难当,索性就把这一个烂摊子交了出去。

新皇帝跟他老子一样,想要我做一个孤臣,做手里的一把利刃,一把用完就可以丢弃的刀而已。

不,不能这么做,我的孩子怎么办,我开始考虑后事,我宝贝女儿的将来,似乎岳母的提议就很不错,宝玉,二舅兄的嫡子,那个衔玉而生的孩子,会对我的玉儿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