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抱香归 > 第44章 关奉使(2)

抱香归 第44章 关奉使(2)

作者:拜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8 21:53:06 来源:文学城

司察司的小吏们行色匆匆,私下里,关宁的名字屡次被提及。

“若是知道关御笔奉命出使,那些朝臣怕是要跳脚了。”司察司的一位小太监低声议论道。

“跳脚又能如何?关御笔是陛下亲自提拔的人,他们说得再多,也不过是徒增笑柄。”另一人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

“但江南不比其他地方,水路难走,地方势力又强,关御笔这趟怕是要费不少力气。”

“她是陛下的人,自然有陛下的算计,我们做下属的,只需尽力配合即可。”

这番话让议论的人纷纷噤声,继续埋头处理手中的事务。

天色刚刚泛亮,长安城的西市已然热闹起来。

街巷中的脚夫挑着粮担来来往往,步履匆匆,太仓院司农寺的衙役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司农寺内,一群小吏围着账簿忙碌,调拨粮草的主簿皱眉看着桌案上的统计表,眼中透着焦虑。

“含嘉仓今年的存粮不多,江南赈灾又急,边境刚运走的二十万石粮食,怎么补齐?”主簿将账簿摔在桌上,声音略显急躁。

一旁的老吏咳嗽了一声,不紧不慢道:“削俸禄的圣旨下了半年,太仓积攒了一些余粮,陛下刚下令从这里调拨,凑一凑数便够了。”

“太仓的粮草调拨手续繁琐,耽误了启程时间怎么办?”主簿忍不住抱怨。

“皇上亲自下旨,谁敢怠慢?”老吏笑了一声。

“太仓将粮全都赈出去了,官员的俸禄怎办?”一年轻小吏凑头问道,“如是有哪个地方出现灾情,这要如何是好?”

“慎言!”老吏严肃地撇了眼,“前几天不是刚给官员发了禄米,这禄米啊,都是半年一发。再等上几月等春稻收了,太仓就有粮了。”

小吏被凶地垂下了脑袋,还是规规矩矩地听完。

洛阳含嘉仓外,一队队人马正在将装好的粮草搬运至马车上,负责清点的仓部司官员站在一旁,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担粮食。

“这边担子少了一石,快点补回去!”他的声音在仓外回荡,几名工人手忙脚乱地调整重量,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听说赈灾奉使的名单还没定?”一个小吏压低声音问旁边的同伴,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

“估摸着还是老臣们轮流坐庄,哪能轮到什么新面孔?”另一个小吏低声道,“不过话说回来,这几日含嘉仓连夜出粮,太仓那边又在赶着调拨,看来皇上是下了决心。”

“只是不知道奉使人选会是谁。”

“听天由命吧,我们这些人做下属的,谁去都一样忙。”

“希望这粮可以送到灾民手里。”

含嘉仓外,天色渐晚,负责粮草调拨的队伍终于将最后一批粮食装车。

负责押运的军官松了口气,转身朝身后的官员抱拳道:“一切准备妥当,明日启程南下。”

“好。”那人点了点头,神色间却难掩疲惫,“这趟赈灾事关重大,务必万无一失。”

说罢,他转身离开,朝遥远新都望了一眼。

*

左相府书房内,几位亲信围着桌案议论纷纷。

“奉使的事,陛下一直没有透露风声,不太寻常。”李博坐在下座,目光微沉。

“奉使虽无品级,但代表皇上的意思,恐怕寒门或司察司出身的官员更得陛下信任。”

“会不会是司察司那边的人?”一位心腹小心翼翼地问道。

“司察司的人?”李博冷笑一声,“江南是我徐家的地盘,就算是司察司插手,也掀不起什么浪来。”

“可若是陛下执意要司察司的介入呢?”

然而左相却始终未开口,只是微微眯着眼,看着窗外的青松树。

有一心腹低声道:“臣倒觉未必。此次江南赈灾,重在统筹与问责,陛下或许会选一名稳重之人,而非寒门新进。”

“相爷,您怎么看?”有人忍不住问道。

左相轻轻摇头:“皇上的心思,岂是我们能轻易猜透的?奉使一职,关键不在谁担任,而在于陛下真正的意图。”

另一边,右相府内的气氛则紧张了许多。

“陛下突然设奉使,必然用心良苦。这人若不是李衡举荐的,便可能是司察司或者那些寒门的人,想借此一举拔高他们的声望。”

“若寒门官员出任奉使,他们必会借机清算江南世家的积弊,冲击我等的根基。”

“但奉使的事陛下没有任何风声,按理来说,该轮不到左相的人。”

“但若陛下当真执意如此呢?”

“此事还要看陛下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右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无妨,奉使一职虽重要,但江南也有我徐家的布局,哪怕是江南是他徐家的天下,我也让他翻不起什么浪,这次必要将他徐家...”

*

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神情淡然,目光从朝堂上的百官身上一一扫过。

“昨日户部与司农寺的折子,已然呈上。”他开口,语气如往常一般平静,“朕看过,江南灾情严重,赈灾一事刻不容缓。”

“然则奉使人选,诸卿可有举荐之人?”皇帝话锋一转,目光在殿中扫过,语调仍旧不疾不徐,却透着一丝威严。

大殿内顿时一片静默,官员们低垂着头,没有人率先开口。

“左相,”皇帝将目光落在左相身上,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你以为如何?”

左相抬头,恭谨地拱手道:“陛下,奉使一职事关重大,臣以为人选须得深谙地方事务,又能体恤民情之人方可胜任。”

“嗯。”皇帝微微颔首,“右相呢?”

右相上前一步,神色间带着几分从容:“臣赞同左相之言。江南灾情复杂,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若人选稍有不当,恐难以胜任。”

“那依你二人之见,此人当如何选定?”皇帝微微倚靠在龙椅上,声音冷静。

两人皆垂眸不语,像是在思索什么,又像在等待对方先行发声。

皇帝低笑一声,声音轻缓,却让众人心头一凛。

殿内的气氛瞬间紧绷了起来,百官面面相觑,不少人露出迟疑的神色。

“既然如此,”皇帝轻拍龙案,语调一转,“朕就定下奉使人选。”

这话一出,朝堂内一片哗然,许多大臣目光交错,带着些许试探和不安,官员们的目光纷纷投向皇帝,想要从他的神情中窥探出什么。

皇帝微微一笑,目光落向侧旁的御前掌笔们,语气淡然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关宁!”

“朕命你为此次赈灾奉使。”

这话犹如一颗巨石投进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关宁闻言,从容地放下手中的笔,从殿中一侧走入中央,起身拱手,朗声道:“臣领旨。”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落在每一个人耳中。

众人的目光聚集在这这朝堂中唯一的女子身上。

群臣却无法保持冷静,议论声顿时响起。

“陛下,这……关大人虽才干出众,但女子为奉使,实在不合礼制啊!”

“是啊,江南一地局势复杂,女子若为奉使,恐难以服众!”

“请陛下三思!”

“女子为奉使?此等事关民生之职,岂可轻率!”

“陛下三思啊,女子入仕已是不同寻常,何况江南之事非同小可!”

“陛下,这等人选恐难服众,还请陛下慎重!”

反对声此起彼伏,右相徐勉率先出列,拱手进言:“陛下,江南一地灾情复杂,地方势力盘根错节,恐怕非适当人选难以应对。臣并非质疑关大人的能力,只是以为另择人选更妥。”

声音此起彼伏,朝堂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皇帝听着众人的反对,脸上没有半分动容。

他抬手一挥,众人的声音顿时止住。

“关宁,你觉得自己可能胜任?”他看向站在侧旁的关宁,目光深沉。

这一问,满朝文武皆目光汇聚于关宁,带着探究与质疑。

关宁跪地俯首,语气坚定而从容:“臣虽为女子,但自入宫为官以来,谨守本职,未敢有一丝懈怠。今日蒙陛下恩信,得此重任,臣必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她顿了顿,又继续道:“若有差池,甘受廷杖三十,并自请罢官,还请陛下成全!”

她的语声掷地有声,回荡在大殿之内。

“廷杖三十”这四个字落下,群臣脸上皆露出复杂的神色。

这并非轻罚,而是几乎要置人于死地的重惩。

关宁的果敢与坚韧,让反对之声一时竟无从发出。

朝堂内一片寂静。

皇帝微微一笑,转头看向群臣:“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面面相觑,许多人低头不语,显然是不敢再说什么。

皇帝目光一凛,语调一转:“既如此,朕问你们,谁人适合?”

群臣顿时噤声。

谁敢贸然举荐?这等大事,若举荐之人失职,日后追责恐难逃干系。

左相始终没有开口,只是微微垂眸,眼中带着深意。

右相则紧握袖中的手,脸上保持着平静,却暗自咬牙。

见无人再言,皇帝朗声道:“既然如此,关宁便为奉使,明日启程。”

“臣,领旨!”关宁伏地叩首,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群臣低头称是,早朝随即散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