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抱香归 > 第27章 皇帝的思考(5)

抱香归 第27章 皇帝的思考(5)

作者:拜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0 21:10:04 来源:文学城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傅步履蹒跚地站了出来,目光如炬,直视着殿中那十几名涉案官员。

“赵珉!张致远!吕知衍......”太傅一字一顿报出了这十几人的名字,声音浑厚而震怒,“你等身为朝廷命官,却为贪墨蝇营狗苟之事玷污天子御用之地,置朝廷脸面于何处?!”

十几人被这雷霆之声震得匍匐在地,连头也不敢抬。

太傅喘了口气,目光越发凌厉,声音悲愤:“我等身为士人,当以清正廉洁为己任。你们却枉顾天理,欺上瞒下,可知这是何等大逆不道之罪?你等不仅丢了朝廷的脸,更丢了读书人的脸!枉为士子!枉为人臣!”

“陛下!”太傅跪地,声音洪亮而苍老,“臣恳请陛下严惩此案中的罪官!为朝廷立威,为百姓除害!”

此言一出,众人面色大变。

吕知衍等人连连抬头看向太傅,目中满是哀求之意,然而太傅却目光如刀,不带一丝怜悯。

他的声音愈发激昂,像一道直击灵魂的钟声:“陛下,朝堂若被贪腐玷污,如何能再有公信?臣年迈无能,今日为清理门户而来,愿与这些污秽之徒划清界限!”

翰林院修撰吕知衍面如灰色,今日早朝之前,他曾多次送信去太傅府上,恳请恩师像帮当年的探花郎一样帮自己一次。

此话掷地有声,震得大殿内一片死寂。

那些与十几人同流合污未出现在名单上的官员冷汗涔涔,不敢稍动分毫。

太傅转向皇帝,颤声道:“陛下!臣恳请陛下秉公严惩,昭示天下,让世人知晓我朝律法威严、廉洁为先!若陛下今日姑息,朝廷清誉将荡然无存!”

皇帝目光深沉,静静看着跪地的太傅。

他从这位老人苍老的身躯中,看到了一个真正忠诚的臣子。

他沉吟片刻,最终道:“太傅所言极是。此案涉事官员,今日即革职查办,严惩不贷。”

他一番话掷地有声,瞬间点燃了整个殿堂的气氛。许多官员低头不语,却难掩心中惶恐。

赵怀书站在殿侧,眼睁睁看着太傅撑着老迈的身躯为皇帝开路,内心却充满复杂的情感。

皇帝目光深沉,盯着跪地不起的太傅,沉吟片刻后缓缓开口:“给太傅看座!”

“国之根本,在于清明。此案涉事官员,即日起革职查办,严惩不贷。”

这一道旨意,如惊雷炸响,彻底震动了朝堂,那些心存侥幸的官员瞬间面如死灰。

皇帝最后扫视一眼众臣,声音低沉而不容置疑:“空缺之职,年后再议。”

然而,当那十几个官职的空缺被提及时,群臣的心思瞬间活络起来。

左相李衡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臣虽知此案恶劣,必须从严处置,但数十个官职同时空缺,朝廷运转难免失衡。臣斗胆建议,是否先补充其中紧要之职,以免误了朝政。”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些隐隐有些势力的官员纷纷低声附和,目光中透着期盼。

这些空缺,仿佛是一块新鲜出炉的肥肉,人人都想分一口。

皇帝目光掠过李衡,淡淡道:“左相所言有理,然朝廷百官并非一两人缺位就不可运转。此事不急,待过年之后再行定夺。”

语调平缓,却带着压迫感,令群臣不敢轻易反驳。

但右相徐勉却不甘沉默,刚刚革职的十几人中,大半都是他的人,他拱手而出,语气恳切:“陛下,朝廷人手本就紧张,这数十空职若久悬未决,恐生他弊。还请陛下三思。”

皇帝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似乎对这不依不饶的逼问略感不耐。

就在气氛一触即发之时,一道苍老却坚定的声音自殿中响起。

“陛下,”太傅再次站了起来出列,目光中透着睿智与沉稳,“左相、右相此言未免操之过急。此案刚落,百官心思尚未定,若此时仓促补缺,只怕会引来更多争端。”

右相闻言,微微一怔,还欲辩驳,但太傅并未给他机会,转向皇帝,继续道:“陛下,年关将至,外地各府官员总会有上书入京述职之人。那些在地方兢兢业业的清廉之士,不是正该趁此机会被提拔重用吗?如今朝中空缺甚多,不如静待一段时日,让陛下从容甄选贤才。”

这番话既是替皇帝缓解压力,又将争议巧妙引向年后的朝议,为皇帝争取了主动权。

皇帝闻言,眸光微微一亮,点头道:“太傅所言极是。朝廷用人,当以德才兼备者为先,岂能仓促决断?诸位爱卿不必再议,年后再作调动。”

李衡虽有不甘,却也知此事已成定局,只得退回原位。

其他官员也随之散去心思,不敢再行争辩。

太傅却没有立刻退下,而是再次上前,躬身道:“陛下,臣有一言相劝。”

皇帝颔首示意。

太傅抬眼,目光沉沉:“此案乃贪腐之祸,而贪腐之源,在于律法不严,规矩不明。臣以为,此案查处仅是治标,若欲治本,还需陛下定一套更为清晰严明的法度,方可杜绝此类祸患。”

皇帝闻言,面色如常,心中却暗暗思索。

他深知太傅所言有理,但要重新制定更严苛的律法,势必动摇朝堂固有的秩序。

这步棋如何走,他必须谨慎再谨慎。

片刻后,皇帝缓缓开口:“太傅忠言逆耳,所言有理,朕心甚慰。此事非一朝一夕可成,但朕会记在心上,来日再议。”

太傅闻言,神情略显欣慰,拱手道:“陛下圣明。”

随着皇帝的决策定下,这场暗流涌动的朝议终于告一段落。

然而,金銮殿内的气氛依旧凝重,仿佛那严冬的寒意,压得人喘不过气。

“退朝!”

“去,扶着太傅!”皇帝站起来,对着旁边的内侍道,又转头看下面百官,“黄鸿言扶着你爹一点。”

“是!”右仆射黄鸿言上前扶起太傅。

皇帝挥袖离开,留下满朝文武各怀心思地跪拜谢恩。

退朝之后,太傅在黄鸿言的搀扶下缓缓离去。他的身影愈发佝偻,却仍透着令人敬畏的坚毅。赵怀书目送恩师离去,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晓,太傅的每一次出言,都是在为皇帝铺路,也是在用他那早已衰老的身躯,替这天下挡下一**风浪。

*

朝散后,宫内一片肃杀之气,步履匆匆的太监传递着一纸纸人事调令。

赵怀书慢慢步出大殿,目光投向远处的宫墙。

他知道,皇帝的一刀,终于劈开了那些盘踞朝堂多年的势力。

尽管还未触及根本,却已足够震慑人心。

太傅站在殿门之外,双手笼在袖中,整个人显得格外单薄。

赵怀书站在远处,眼中的光亮微微一黯,嘴唇动了动,却始终没开口。

“赵大人!”耳畔传来熟悉的呼唤声,赵怀书回过神,看见太傅正倚着侍从站在殿门外看着他。

“老师。”他快步走上前,扶住太傅。

太傅喘息片刻,握住赵怀书的手,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显允,陛下终归是要推行新法的。他信你,也在试探你。你要谨记,身在此中,莫负陛下的托付,也莫要自弃。”

“学生谨记。”他低头应下,眼神温顺干净。

“怀书,这案子做得不错。”太傅忽然开口,语气虽平淡,却透着隐隐的骄傲。

赵怀书微微一震,低声道:“学生不过尽力而为。”

太傅未答,只是抬起手,用袖口轻掸他肩头积雪,那动作缓慢而沉重,仿佛承载了岁月无尽的风霜。

他没有说话,目光远眺那座高耸入云的紫宸殿,眼中似有万千思绪流转,却未曾言明。

赵怀书看着老师满是皱纹的脸,心中一片酸楚。他知道,今日老师冒死上朝,不仅是为了大局,更是为了他。

冬日寒风吹过,赵怀书的身影伫立在大殿外,眼角微湿,冷冽中透着一股隐忍的倔强。

太傅轻轻摇了摇头,寒风吹过,卷起了廊下的落雪,四周归于沉寂。

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光辉,映出他佝偻的背影,在漫长的宫道中显得越发孤独,将两人的身影映在地面上,交错着,却又孤立成各自的方向。

*

夜幕低垂,大雪纷飞,宫墙内只余寒风作响,清冷的月光洒在赵怀书身上,将他单薄的身影拉得细长,面色平静,可那眼底压抑的情绪却难以掩盖。

风中飘来一丝梅香,是宫内残梅枝头最后的顽强,却因这夜寒显得愈发冷寂。

那年冬天,北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连下数日,将京城的街道掩得无比苍白。

正是在这场风雪中,太傅在御前连跪七日,为赵怀书一家请命。

那是天子脚下,冰封寒彻的七日。

丹陛之下,大雪漫天,风雪中伫立的身影像一座冰雕,无声地承受着漫天的冷冽。

他的双膝深陷雪中,身上的朝服早已湿透,凝结成一层薄冰,每一丝呼吸都带着鲜红的血迹。

当时,赵怀书就被关押在大理寺的冷牢中,唯有一道小窗,让他能窥见外头飘落的飞雪。

他在寒夜中听着远处钟声,一下一下,敲得人心底发颤。

后来听到牢卒的窃窃私语,他才知道,恩师跪在宫门外,跪了整整七日。

宫墙之内,多少人对他的执着冷笑。即便如此,太傅仍然不肯起身。

有人劝他:“太傅,这赵家已是案定之事,何必劳心费神,自毁名节?”

他只回了一句:“名节何足道?若我再沉默,他人何以抬头?!”

到了第七天,太傅已连跪的力气都没有了。他满头的白发披散,眼眶深陷,声如游丝地向走来的内侍恳求:“求陛下开恩,只留赵怀书一命……就一命……”

这一跪,换得了赵怀书的苟活,却也耗尽了太傅的大半精力。

从那以后,他的背更弯了,身体愈发衰弱,却始终未言半句后悔。

他想起牢门打开的那一刻,太傅披着一身雪霜走进来,那苍老的面容上竟带着一丝虚弱的笑意。

“显允。”当时太傅用几乎嘶哑的声音说道,满怀愧疚,“从今以后,你的人生不再属于你自己。”

赵怀书回想至此,鼻尖一酸,喉头微微一哽,想到那瘦削的身影,在雪地中显得格外单薄,却挺直如松柏,仿佛能承受世间一切风雪。

黑夜寂静,他低低唤了一声:“老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