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帮我踢下凳子,谢谢 > 第179章 十里长街,送别先生(大结局)

“咚!”

清早,圣京还在渡过黎明后第一抹光亮的笼罩,城楼上敲响了丧钟。

“咚!”

第二声钟响,东街一处宅院,挂起了白绫。

“咚!”

第三声钟响结束,报信的小童跌跌撞撞推开了一栋宅院的门。

……

院中或坐或站围在棋盘边的一群少年转头看过来。

童子白着脸,颤抖着声音,一字一顿地说:“石先生——去了……”

“啪!”的一声,夹在指尖的棋子落在棋盘上。

众人立直了脊梁,看着童子没有说话,但是安静下来后先听到的,是远方传来的丧钟。

“钟响……几声了?”元锦楼有些踟躇地问,不知道在问谁。

坐在对面的是老对头书无雁,掌心的扇不知何时早已收起,眉眼间的迷茫比元锦楼只多不少。

“好像是……九声。”

九声丧钟,总不能是皇帝没了吧?现在整个圣京能受得起九声钟的……只有国师。

有且仅有……

裴渡海问童子:“先生何时去的?”

童子定了定神,道:“听闻是昨夜。”

房菲:“怎么去的?”

童子道:“尚未知晓,但是听报丧的人口吻,疑是自缢。”

院中一时寂静,众人沉默不语。

一片枯叶从枝头败落,打着旋儿落在水面上,荡起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许久后,在童子感知到院中气氛开始颤抖时,房菲上前一步,“走吧,换衣服,入京。”

书无雁和元锦楼站起来对视一眼,书无雁道:“带上国子监学子,入京送别先生。”

几个少年隐隐有了成熟青年的模样,眉眼间已经越发沉稳,身量拉长,有了顶天立地之姿。

冬风乍起,吹拂过圣京的山川,将彩衣换做凋零的枯黄,吹进千里之外的江南,一群青年骑着马从锦城出来,行色匆匆地纵马疾驰。

“驾——”

打头的两个青年,穿衣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但是脸上是同样的凝重。

方清平眉头紧皱,信鹰飞了一夜,不知京中如今情形如何?东家可否无恙?自大周入了秋,便心下难安,偏偏东家不让他入京。近日北齐连夺南方四个州,已经和镇南军对上了,北齐南国公用兵如神,大周已然是救无可救。

石氏忠烈,人尽皆知,东家何去何从?

百里禾穗自是知道方清平如今担忧的是什么,相比之下,百里禾穗知道的更多一些,比如就算那位当真是躲不过这死局,他一定会让自己的死带来利益最大化,整个大周都得给他陪葬,景氏将迎来百姓暴动,北齐进入圣京,如入无人之境。

只是不知,如今那位,已经做到了哪一步?

相比圣京的静默,江南的奔袭,西南道,显得金戈铁马,刀光剑影。

景如欣站在城墙上,看着下方对峙的两方人马。

北齐突袭,夺下西南两座城。他带兵及时赶到,这才将他们堵在河岸。但是根据得到的消息,北齐此次出兵的人数,已达百万之众,镇南军一共八十万,还得防着南疆趁火打劫,能调动的兵力不多,如今城中只有三十万,可是河岸另一头,驻扎了足足八十万。

这他妈要怎么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城中粮草物资都不够,硬碰硬没好处,他可不能保证他能在那位南国公手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景如欣深吸一口气,身后有匆忙的脚步声传来,回头看到一个小兵脚步踉跄,步伐飞快地奔来,几步外单膝跪地。

“报!王爷,京中飞鹰传信,国师于昨夜去世,今早城楼已敲丧钟。”

景如欣倒抽一口冷气,一时有些恍惚。

小兵说完,整个城楼上听见这话的人不在乎合不合规矩,纷纷转头看向景如欣,脸上没有丝毫情绪,但是这种注视,令人毛骨悚然。

整个大周,下至七岁,上至七十岁,众人皆知,左都石氏,是帝王的眼中钉肉中刺,石家那位“先生”,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在鬼门关走过。

石家主带着学生游学几年,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从底层走来,到百姓中去。这大周,有多少百姓承石先生开蒙之恩?!

数以百万。

这大周,有多少百姓承国师救命之恩?

数以十万。

这大周,有多少学子认石氏清流之名?

所有。

石荒不过而立,享年三十,说他病逝都没人会信,说他自缢……找死吗?

城楼上的消息,以景如欣做梦都不敢想的速度,从战场传到城里,百姓齐聚城楼下,他们不在乎战争输赢与否,他们要将士开门,他们要入京!

城中内乱,对面的军营中一位手中拿着羽扇的谋士在营帐中走来走去,下巴胡子都被他揪掉了两根。

谋士突然停下脚步,看向一旁坐着嗑瓜子的某人,气不打一处来。

“镇南军陈兵潇河跟咱们打了三场了,夏取良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鸫吐开嘴皮子上黏上的瓜子壳,面无表情道:“我怎么知道?这不得看君上什么时候松口吗?”

谋士翻了个白眼,转身在桌案上坐下,一脸烦躁,“这仗打的好好的,君上突然把主帅叫走了,这是效仿东周不成?这叫什么事儿?”

鸫不赞同地拧眉,“咱们又不是东周那群残兵弱将,公爷不在不也拿下一座城了吗?”

“那接着往前打呀!”谋士道,“主帅不在,你告诉我,咱俩谁有这个本事从镇南军手里渡过潇河?”

鸫沉默了。

但是转头想起什么,鸫离开座位到后面去,再回来时手上拿着张羊皮卷,摊在桌上,抬手招了招谋士。

谋士走过来,等鸫展开手上羊皮卷,谋士看着上面熟悉的名字和纵横交错的图,一时之间陷入了沉思。

“这是……东周那边的布防图?你哪翻出来的?”

鸫没有说话,“现在对面是镇南军,镇南军那位靖王用兵挺活的,只能做个参考,不一定准确。”

谋士恍惚道:“那起码也有个参考啊……”

这可不仅仅是一份军事布防图,还是一份地形图,极其详细的地形图,连每一条巷子都极尽详细的那种。

“这种东西……你怎么拿到手的?”谋士看了许久,还是没忍住,问道。

鸫摇了摇头,“公爷拿到手的,不是我。”那位赠的,这能说嘛?不能。还得藏好了,不能被任何人知道来源。

谋士晃动羽扇的速度猛地增快,脸上是挡不住的喜悦,“我去把他们叫来,商量一下攻城的事。”

说完就转身出去了。

同样的一只信鹰,从圣京再次飞出,入夜时分到达了左都。

正在左都仍在和全州的北齐军队负隅顽抗时,左都城门突然打开,北齐军队长驱直入,没受到任何阻拦,只是整个左都,一夜之间挂满了白幡。左都一户高门大院,聚集了大半个左都的百姓,自发地开始布置灵堂,挂起白绫。

看在北齐军队眼里,这种动员能力极强,所有人都无声无息做同一件事的场面,无端地让人后背发凉。

入驻左都的北齐军将领骑马来到这户宅院门前,仰头看向顶上匾额——“石府?”

左都、石、满城素缟……似乎只能是那一位?!

北齐将领咽了口唾沫,回到驻地后信手匆匆写就一封书信,道:“快!在最短时间内将这封信送到公爷手上。”

要是他没记错,公爷和君上最大的矛盾,就是那位能不能活?而据他所知,公爷力保那位,似是身为推崇,君上已然松口。公爷此次回都城,便是同君上商议那位的职权?!

可看现在这情况……

……

圣京,距离国师去世三日后

……

“梆!梆!梆!”

三声利器敲击木头的声音在辰时初响彻长街。

引路的鸡冠血洒落在门槛前,身穿黄袍的道士脚踏七星步,手上高举桃木剑,剑尖上插着燃烧着的黄符,一下又一下敲打在一具金丝楠木棺材上,细碎急促得念着足足写了三十页纸的成就——这三十页便是一个人的生平。

“……功德无量此生尽,鬼门关前递路引,望乡台上莫回头……”随着先生最后一句念完,所有人都听见了先生突然高亢起来的一句喊叫:

“石荒!上路——”

“呜……”

唢呐声响,一声震天,响彻整条长街。

门口是几位老者,骑着高头大马,一身白衣,神情肃穆。

今日,圣京石家,要带家主的棺木回左都,他们在路上不会停留,将一路直达左都,在左都停灵三日后,再行安葬。

棺木运出大门,大头的是符阳扈,眼眶通红,但是脚下步伐稳健。

没有人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哭。

棺木送到马匹拉着的板车上,罩上摆布,车上加装着防水的顶,四面透风,但是垂着白纱。

符阳扈坐上车,手上握着细竹竿,对着门口孤零零站着符管家点了下头。

符管家深吸一口气,双手交握,躬身长揖到底,喊了一声:

“恭送家主——”

随着锣鼓唢呐埙钹(bó)木鱼齐齐奏响,空荡的巷道上蔓延出满目悲凉。

二十几位老人,男男女女都上了年纪,神情冷肃地骑着马将棺材带出巷子,却在巷道口顿了一下。

巷道寂静,街道两旁却站满了人。

符阳扈抬头看去,两旁的楼宇上挂出了长长的白幡,两旁肃穆的人们皆身着白衣,静静地凝望着从巷道走出的丧队。

林叔一声令下,“走。”

符阳扈拉着缰绳,将情绪埋在心底,竹竿轻挥,挂着白绫的马匹带着棺木走上了长街。

明明全是人,但是他们的行走没有任何阻碍,明明全是人,但是两侧万籁俱寂,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

“先生啊……”

两侧的人群里,不知道是哪位老人先哭喊出声,整个场面便一发不可收拾。

符阳扈镇定着眉眼走着,余光瞥见一位妇人带着身旁的孩子冲着他们跪了下来。

“先生,一路走好——”

一声哭喊带着无边的悲怆,响彻在长街,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跟着跪下的身影,跟着高喊的一声:

“先生,一路走好——”

“先生,一路走好——”

“先生,一路走好……”

符阳扈听着响彻长街的送别声,泪水盈满眼眶,深呼吸,压住心口的酸涩。

他得送家主回家,他得看清路,他不能哭……

但是同在马上一身白衣的医女便没了顾忌,那一声声一路走好,那一句句先生敲响在心口,攥着缰绳的手在颤抖,马背上的人紧咬着唇已然泣不成声。

他是谁?

他是石荒,是世代清流,左都石氏的最后一任家主;是大周年纪最小的一品太傅;是肃清正源,被百姓誉为在世青天的石太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师千岁;是南地所有学子的启蒙、名义之师……

世人受苦,他改律法、斩奸佞、同进退;

世人受难,他捐钱粮、赠衣食、共患难;

世人愚昧,他教文字、育学识、请名师;

世人无知,他清山河、正社稷、救百姓……

盖那些居心叵测之人的有心算无心,多番中伤,如今整个圣京的百姓都知道,国师多灾多难,但凡出府必遭刺杀,但凡回府必在养伤。可他斩杀贪官污佞、著书修典、灭邪-教、治水患……的桩桩件件,却也同样在他们扼制不住的时候传遍了底层老百姓之间。

敢问这样一个官员,这样一个人,凭什么得不到百姓拥戴?!凭什么不受民众爱戴?

就是石府的人上街买菜,那卖菜的认出来了都能偷摸给对方多塞一把菜呢,何况是做了不知多少实事的当事人?

“白鹿书院学子书无雁/白鹿书院元锦楼/裴渡海/曲幽河……恭送石先生……先生,一路走好——”

少年的高声送别在长街上响起,一群白衣学子对着行至眼前的棺木长揖下拜。

身后跟着的少年们眉眼肃穆,同样抬手作揖,长揖到底,却是异口同声高喊道:

“国子监学子,送别祭酒,先生,一路走好——”

纷纷扬扬的纸钱洒了满街,两侧楼宇上百姓自发地抬手撒着,那满天的冥币好似一场寒冬的大雪,覆了路过的丧队一头一身。

如何不令人动容?

“主子——”身后徒然传来一声小姑娘的哭喊。

队伍停在路中央,回头看去,一道小小的,鹅黄色的身影从巷道里冲出来,随即被一位老人按住。

“我要主子……”

是桑芽……

符管家抱住哭喊的小姑娘,没让她再前行一步,但是此时此刻,老人家一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

那是他一手养大的孩子,他看着他长大成人、看着他加官进爵、看着他殚精竭虑、看着他华发早生、看着他病骨支离、看着他溘然长逝……他又何尝舍得,他又何尝……不心痛!

林叔回过头,吐出一口气,道:“走——”

队伍继续前行,哀乐带起的泪水淹了十里长街,圣京满城素缟,万人空巷。

走到城楼下时,中门大开,守门的兵卒紧握长枪,单膝跪地,沉默不语。谢寒江一身素衣带着一队同样白衣的禁卫军守在两侧,棺木走近时,众人齐声下跪,无敢直视者。

待到车队走过城楼,谢寒江起身翻身上马,高声道:

“列队,送国师回家!”

众将士翻身上马,马背上都插着白幡,穿过城楼,跟上了石府的队伍。

谢寒江不经意间回头,整条长街已经被白色淹没,甚至有百姓的车队一身丧白跟在了禁军后面,一时之间,人流逶迤出整条长街,一眼望去,数不清到底有多少百姓自发跟了上来。

谢寒江深吸一口气,回过头去,假装自己什么也没看见。

便也无人看见,城楼上一对男女并肩而立,皆是面无表情地看着队伍长长,消失在路的尽头。一头已经消失,一头还在出城。

这已经不是规格不规格的问题了……皇帝下葬都不会有这个待遇。

那一句句的先生,那一声声的一路走好,好似一道用尽力气的巴掌,抽在脸上。

月临看见身旁人风雨欲来的脸色,心下微叹,这可比上一世的场面,要更加震撼人心。

月临看着那逶迤千里的送葬队伍,想起来那个寒冷的夜,那位先生,从始至终,不曾求饶、不曾呻-吟、不曾挣扎……无声地接受了自己的死亡,唯一的要求,便是保留全尸。

哪怕最终下葬的,终将是一棺骨灰。

月临垂下眼眸,看着自己颤抖不止的双手,自那夜将一个成年男人亲手悬上房梁,她这双手,便再也没静下来过。

哪怕对方被吊上去时,早已停止了呼吸。

月临问过景行柏,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侮辱人的方式,当时如山告诉她,因为他父亲,就曾今险些被石少主吊起来过,只是后来他改成了剑。但是那捆绳子,至今还在皇帝的寝宫放着……

可是……

月临低下头,呼吸一滞。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她的所作所为,当真是……对的吗?

头上搭上一只大手,轻轻揉了揉,身边的人低声道:

“生来立场相对,不过成王败寇罢了。沤珠槿艳,莫多挂怀。”

月临深吸一口气,挽了上去。

“回去吧……”

人影消失在城楼,而送葬的队伍,尚未走完。

……

“驾!”

几匹骏马狂奔在大路上,在道上跑出道道残影。

打头的男子一身墨衣,脸上戴着一只狰狞的鬼面,眼眶泛着红,拽着缰绳的手里还攥着一只已经被捏碎的竹筒,手背上已经爆出了青筋,掌心里头纸张若隐若现。

海东青飞在天空,跟着男人一路疾驰。

马蹄声声催人泪下,赶赴一场未曾约定的“约定”。

心脏狂跳,肺腑痉挛,四肢都在僵硬。

‘等等我,小荒爷,等等……’

队伍冲过一座竹林,一辆马车拦在路中间,马车前站着两个男人,一个青衣若竹,神情憔悴;一个红衣张扬,却抱着手低着头靠在马车上。

余光闯进纵马狂奔的几人,神情落寞的青年抬起头看过来。

“吁——”

马匹被紧急勒停,飞扬的马蹄擦着青年的面目抬起来。

阳光从云层间落下来,偏心似的刚好照在马车上。

朴素的青绸马车,车上挂着白鹿书院的白玉无事牌。

……场面一度陷入寂静。

险些被马蹄踢中的人,是方清平。

而为首的人,是夏取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