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83章 秦始皇本纪(十一)

八卦史记故事 第83章 秦始皇本纪(十一)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2 12:46:27 来源:文学城

二十九年,秦始皇再次东游,在阳武博狼沙,被强盗惊吓,随行车队突然遭到一个一百二十斤重,按现在计算方法算约30公斤的大铁椎撞击,但大铁椎误中了秦始皇车队的其他马车上,行刺失败。结果强盗没追到,于是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大搜捕。

我们作为后人都知道这是张良策划的谋杀。张良曾经是韩国贵族,家里五代相韩 ,韩国被灭,张良散尽家财报仇,结果请的大力士误中副车,秦始皇没事,张良逃到下邺隐姓埋名,真让他逃过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能知道,反对派的势力还是有的,张良真的跑掉了啊。其实还有张耳陈余项梁这些人都在逃,地盘打下来和百姓归附是两回事。

被吓一跳日子也要继续过,这一次秦始皇又登上了之罘山,并且刻石记录。

“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皇帝东游,巡登之罘,临照于海。从臣嘉观,原念休烈,追诵本始。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烹灭□□,振救黔首,周定四极。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群臣诵功,请刻于石,表垂于常式。”

东面台阁处的石碑刻辞说:“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览省远方。逮于海隅,遂登之罘,昭临朝阳。观望广丽,从臣咸念,原道至明。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害绝息,永偃戎兵。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作立大义,昭设备器,咸有章旗。职臣遵分,各知所行,事无嫌疑。黔首改化,远迩同度,临古绝尤。常职既定,後嗣循业,长承圣治。群臣嘉德,祗诵圣烈,请刻之罘。”

说的白一些,主旨还是,第一皇帝很好很厉害天下第一棒;第二,六国之前的君臣很坏很坏,皇帝统一天下是大大的好事,百姓都非常非常听话。第三,皇帝的统治一定会长长久久,皇帝的功业千秋不腐。

人都说缺什么才强调什么,这样看来,这话应该也有一定的道理吧。反正在百姓归附这一点上,起码有些原六国贵族的反抗意识特别强,而他们能隐姓埋名活下来,说明他们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以及秦国统治手段的不足。

当然这一点是受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的——如此宽阔的疆域,如此多的新划入统治下的可能有死仇的民众(战争要死人的,大批大批的死),如此落后的交通条件。秦国人口对比六国人口基数小,即便能派出高中层官员,中下层管理人员依旧是本地土著;即便有社会动荡,信息的及时传递,兵力的调度也是问题;中高层官员也是人,必然考虑自身的绩效和安全,安全基本在绩效之上。

下了之罘山,秦始皇又到琅邪,然后经上党回咸阳。这次东巡又一次到了海边,很难说不是等出海寻仙的结果。秦始皇这时候42岁了,过了一个男性生理的最高峰期,而他又工作超级忙碌,所以对于健康和长寿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是可以理解的。

秦始皇三十年,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

秦始皇三十一年,把腊祭改名叫“嘉平”。这种修改大体就是起个讨口彩的作用,要讨口彩基本上是之前过的可能不太好。这一年赏赐每里的百姓六石米,两只羊。这种赏赐大体是有什么好事,或者之前过的太不好了给个安抚,跟天下大赦一个类型。

也还是这一年秦始皇在咸阳微服私访,身边只跟了四个武士。结果晚上出来的时侯,在兰池遇上盗贼,被人家搞得很窘迫,似乎给人家追杀得屁滚尿流。虽然最终武士杀死了盗贼,这是第三次比较明目张胆的被刺杀了(第一次荆轲;第二次张良;第三次这回),不高兴。于是在关中大肆搜查了二十天。应该也没找到具体谁干的,要不然就有记录了。白色恐/怖下也没找到刺客,很生气,他一生气就好多人流血。咸阳的粮价达到了一石一千六百钱。社会动荡,粮价飞涨。

三十二年,秦始皇到了碣石。关于碣石,比较有名的句子应该就是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其实也是到了海边,干吗呢?让原燕国人卢生寻找神仙羡门、高誓。

关于求仙秦始皇也是多手准备,徐巿不出成果,再给他找个竞争对手。也给自己多一份选择和可能性。在碣石门也做刻了文字。另外摧毁了城郭,挖通了堤防。

碣石门上的刻辞是“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

刨去文采,我们看内容,除了继续夸秦始皇一统天下,恩泽千秋,统治有方,百姓安居乐业以外,还写了他毁坏了原属六国的军事设施,毁坏了城防,还掘开了一些堤坝(有军事目的一旦蓄水开闸可能会淹没城镇或者人员),以达到减少抵抗的目的。既然他要毁掉这些隐患,一定概率是有人利用这些设施要反抗,也有一些概率就是防患于未然。但是但看在首都咸阳都能遇到刺杀,各地的明里暗里的抵抗也不会太少。同时派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药。

现在有记录的寻仙问药的队伍就有三支了,徐巿一队,卢生一队,韩终、侯公、石生一队,每一队都是要给钱给人给粮,都属于纯消耗。秦始皇不过四十五岁,这样极度渴望长生不死,不知道是舍不得千秋伟业,还是身体本能的衰弱让一个极度集权的人的惶恐成倍扩大了。

秦始皇完成了北巡,从上郡(原魏国领地)回到咸阳。燕地人卢生出海寻仙,把自己遇到的神鬼之事都搞成了图书奏报给秦始皇,其中有一条意思模糊不清的谮语叫做“亡秦者胡也”。按照秦始皇的理解,“胡”就是指北边少数民族,所以他派了蒙恬带兵三十万人向北进攻匈奴,夺取了部分黄河以南的地区。

秦始皇三十三年,征发曾经逃亡的罪犯、入赘别人家的赘婿、以及商人攻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把按罪行应当流放的人派去戍守。

关于这一条,征伐曾经逃亡的罪犯是可以理解的,犯罪了嘛。但是赘婿招谁惹谁了呢?家里过不下去了,老婆家有钱,当上门女婿伏低做小讨个生活怎么了?秦始皇不允许。这条不允许是对女人的很大的恶意。

赘婿入赘,家主是女人,孩子姓的是女人的姓(女性的父系),所以抓赘婿是法律上杜绝女性的相对独立性。秦始皇对于女性的恶意出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不立皇后,比如对女性的神灵给予打击,比如不允许女人坐产招夫,一定要把主动权都卡死在男人手里的样子。

他形成这种思维,给他家祖上女性曾参政并有相当的权力的传统(比如宣太后执政几十年)不符合的,大概是女人在统一战争中,无法直接参与战斗以及他娘赵姬给他造成的恶劣影响有关,秦始皇的政策里好多强调男外女内、各司其职、风气清净,一定要让男人把女人压制住,坚决不许红杏出墙的做派。

同年,继续在西北方驱逐匈奴。这就是打仗,打仗是消耗人消耗钱的事,打下地盘来也要治理,从榆中沿着黄河住东,直至阴山,(在这一地区)设置三十四个县,在黄河附近修筑要塞。又派蒙恬渡过黄河攻占高阙、阳山、北假地带,修筑亭障来驱逐戎人。

边疆地区谁都不愿意去怎么办呢?迁徙罪犯,把这些犯人安排到刚刚建立的县邑中。具体是集体管制还是跟平民一样一边开垦一边戍边,我们不清楚。最少罪犯的性别比例不会很均衡,集体管制容易炸营,不集体管制容易出治安状况。但是当时又没有什么人权一说,要是每天都累的要死,能躺下就觉得是恩赐了,要是有战功或者奖励,不知道能不能免罪,甚至提升阶层。按照秦朝法律的苛刻,最少某一段时间里,集体管制的可能性高一些。后续可能会陆陆续续根据年限、表现有所放松。这只是猜测,具体情况我没有资料。

这一年还出了一项禁止民间祭祀的政策。这个政策出现的可能原因是1.有原六国人祭祀自己信奉的神灵祖先(暗地里祭祀原来的君主,所谓心怀旧国)2.民间反对秦国统治的苗头还是很高,秦始皇觉得有必要把思想统一一下,搞舆论控制这一套,从有记载开始我们的老祖宗一直都很擅长。3.可能还有秦始皇本人的野心,你们祭祀我规定的神明,记住我是你们的主宰。

这一年还有个事情是彗星出现在西方。具体出现在哪里有什么意义我讲不准确,基本上彗星出现都算不上好兆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