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80章 秦始皇本纪(八)

八卦史记故事 第80章 秦始皇本纪(八)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8 11:55:02 来源:文学城

赵王被俘,赵国灭了,赵国的公子嘉带着本宗的几百个人到了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跟燕国的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

这一年又发生了大的饥荒。前一年地震,□□,当年大征兵,然后民间□□。这一年未必是气候问题,很可能是征粮征得比较凶,打仗不差饿兵,光打赵国就三路大军。其余地方驻守也不是不需要兵和粮草。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要以为战胜国的百姓一定就好过。要不怎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战乱的时代,滋润的只有极少数的,更多的是流离困顿甚至死亡。

嬴政二十年,燕国的太子丹担心秦**队会攻打燕国,很恐惧,于是派出了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带着樊於期人头,装着都亢地图,地图里裹着徐夫人的匕首,在秦舞阳陪同下,荆轲见到秦王嬴政。嬴政用超高规格接待荆轲,但是却被荆轲在自己的大殿上追的狼狈逃窜,几乎毙命。《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写的非常精彩,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一看。最后结果是荆轲被杀,嬴政“目眩良久”。

我们看嬴政前三十几年的经历大约可以看出这是个弱小时极能忍,但很记仇报复起来很狂暴的人。被人刺杀到几乎丧命的狼狈,是需要发泄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荆轲死了不算完,王翦的兵还停在燕国边境呢。打,往死里打,王翦和辛胜(资料不详)带兵攻打燕国。

燕国和代地(原赵国的一小批人)也攻击秦**队,最终在易水以西,秦军打败了燕**队。

嬴政二十一年,王翦的儿子王贲攻打楚国。同时给王翦增兵,王翦不负众望打败了太子丹的军队,夺取了蓟城。得到了太子丹的人头。

既然说到太子丹,我们简单说说他的生平。

太子丹小的时候也在赵国作人质,跟嬴政是认识的,可能还是朋友。应该是详细知道嬴政坎坷甚至可能称得上耻辱的幼年童年的。到后来嬴政继位,太子丹又到了秦国作人质。

我们不清楚前期两个人在赵国处的怎么样,但是当时太子丹的境遇很可能比嬴政好。燕国赵国之间的在太子丹作人质期间,燕国败得多胜的少,太子丹也就是容易被嘲笑;而秦国对赵国进攻咄咄逼人,赵国人对秦国人是恨。嬴政以及赵姬受到的很可能是折辱——我打不到你们的军队,但是能折磨你们的王子——要不然嬴政也不会亲眼看着那些人被活埋才解气。

等到嬴政继位,太子丹作人质到了秦国,两个人的关系处的并不好,太子丹觉得压抑想回国,嬴政不放行。后来太子丹是偷着跑回去的。而太子丹的爹燕王喜贪婪又用人不当识人不明,几次三番想占赵国的便宜都被啪啪打脸。后来,太子丹是被自己亲爹干掉的,就为了代王嘉说这样能缓解亲王的愤怒。

事实上这当然不能平息秦始皇的愤怒。燕王喜只好往东边跑,攻取辽东又在辽东称王了。

燕国打的差不多了,嬴政预计大规模攻打楚国,所以就要跟周围的大臣们尤其是武将们要开会研讨一下。王翦是老将,久经沙场,老成持重,他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而李信气盛,则认为用二十万人就可以打败楚国。

中间四十万人的差异,而且不单单是士兵人数的问题,武器兵甲粮草等等一系列的军需军备,这里面差的超级多。刚刚经历了连续的□□的秦国,征兵征粮压力也是很大的。听了李信的话,秦始皇很高兴,认为王翦毕竟年纪大了,可以退休了,就派李信和蒙恬带了二十万兵南下攻打楚国。楚国则派出项燕带四十万兵抵挡秦国的进攻。王翦也因此说自己年纪大了,又老又病,要辞职回老家。秦始皇顺水推舟就答应了。

这一年新郑反了。新郑是原来韩国的首都,所以这一次是原属韩国的属地的反抗。我们带入一下时代,韩国和秦国本身是两个国家,不过是韩国被秦国灭国,所以从上到下都有一些人不想做亡国奴的。

昌平君之前因为同意王翦的战略方案,被免去相位。秦国进攻对上楚国战略性撤退,为了安抚楚国的战区民众,嬴政派昌平君去郢地。这一年普遍性降雪,积雪二尺五寸。又是一年灾害年。

嬴政二十二年,王贲攻打魏国,为了胜利,决堤引黄河水淹了大梁城。魏王没有办法,只能请求投降,秦国占领了整个魏国的原属地。说起来,东方六国的这些王们,是真的骨头看起来比较软的,就没看见谁说殉国。

嬴政二十三年,之前王翦告老还乡,李信出击楚国,结果,楚军故意示弱,且战且退,保留精锐部队从后突袭李信,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

赢政听到这个消息,极其震怒,败得太丢脸了。李信当然得不到好的结果。但是仗还是要打,能打仗的是谁呢?只能是王翦。于是嬴政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很能放低姿态),向王翦致歉,并答应加兵请求,凑足了六十万大军。

这时候王翦也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家的强硬和圆滑。王翦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王翦才说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

王翦领兵抵达楚国国境之后取得陈地以南一直打到平舆。并俘虏了楚王。嬴政于是到了楚国去视察。这时候项燕立了昌平君作为楚王,在淮南造反。

说到昌平君造反,具体是不是真的出于个人意愿?可能性看起来比较低,昌平君是相当了解秦国和秦王的野心和实力的,背叛只能是死路一条。你要说他为了自己的国家“百死无悔”,也不是说不行,只是我个人不太赞同。

嬴政二十四年,王翦和蒙武攻打楚国,打败了楚**队,昌平君死掉了,项燕也自杀了。楚国的部分领土被秦国占领。

嬴政二十五年,大举兴兵,秦始皇派王贲做主将,攻打燕国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然后回军攻打代国,俘虏了代王嘉。在南方王翦平定了楚国长江以南的地区,越国君主投降,秦国在越地设置了会稽郡。到此,只剩下齐国了。这年五月,举国欢庆。

嬴政二十六年,齐王建和相国后胜在边境西方发重兵抗拒秦军,并且跟秦国断交。但是秦国的策略不是跟齐国正面碰,而是从燕国往南打齐国,所以齐国西方屯的那么多兵根本调不过来,建筑工事也没起到作用,齐王建和大臣们也没有极力抵抗,齐王建也被俘。由此,齐国也灭亡了。

这里也有一个隐藏的事实就是齐国和秦国没有那么死磕,所以齐国整体人数和军队并没有遭到致命打击,保存了很多的有生力量。

东方六国都灭了,秦国初并天下,嬴政下令丞相御史说:“之前韩王献上国土交出玉玺,请求成为藩臣,但是很快又违背约定,跟赵国魏国合纵一起背叛挑衅秦国。所以我才出兵灭掉韩国,并且俘虏了他们的国王。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很快就停战了。赵王那里呢,派他们的相国李牧来递交盟约,所以,我才让他们把人质接回去。但是他们也很快就毁约,居然在太原造反,所以我忍无可忍,出兵赵国,并且也俘虏了他们的国王。至于赵国的那个公子嘉是自立为代王,没经我允许,是不合程序的,所以我才派兵灭掉他们。魏王开始的时候亲自到秦国来朝贺,但是很快又跟韩国赵国谋划攻打秦国,所以我派出兵吏打魏国,也攻破了魏国。至于楚王,他曾经答应把青阳以西献给我们秦国,但是很快又毁约,攻打我们的南郡,所以我发兵楚国,最终俘虏楚王,平定了楚国。至于燕国,燕王昏庸乱政,而他的儿子太子丹竟然偷偷让荆轲来刺杀我,所以发兵燕国,灭了燕国。至于齐王,他居然用后胜的计谋,跟秦国绝交,打算作乱,所以出兵齐国,俘虏了齐王,平定了齐国。寡人以微弱渺小的身体,出兵平定这些叛乱。依赖祖先的英灵,东方六国的君主都认罪,天下一统平定。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的话,就不能显扬我的功业,流传后世,你们议一下帝号吧。”

咱们说说嬴政的这篇表白。第一,他出兵都是有缘由的,都是六国的君主太坏了太坏了,所以我才把他们打趴下的啊。这话冠冕堂皇,其实强词夺理断章取义。完完全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就是馋人家的土地人口,你就是想实现自己的千秋功业。偏偏找一堆借口,说人家不听你话,不跟你好,人家凭什么就必须服从你?你给人家饭吃了给人家水喝了给人家娶媳妇盖房了?所以这种政治文章看看就算。重点在第二条。

第二条,我赖祖先英灵,扫灭了六国,实现了一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必须有个可以流传后世的帝号匹配我。任务下达给你们,你们好好夸夸我哈。老子这么厉害,好好夸啊。

老大提出要求,小弟们就要表态,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人说:“从前五帝(三皇五帝的五帝,上古圣人),土地纵横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就算是这五位,诸侯有朝见的,也有不朝见的,这五位天子也不能完全控制下属。现在您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平定了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我们态度端正地跟博士们商议过了:‘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请您称为‘泰皇’。发教令称为‘制书’,下命令称为‘诏书’,天子自称为‘朕’。”反正吧,就是大王您开天辟地以来最伟大,能给的最高尊重我们给您了,您觉得怎么样?

嬴政觉得不怎么样,他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我称为‘皇帝’,其它就按你们议论的办。”然后正式下批文:“准了”。然后追封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然后他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活着的时候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给个谥号。这样做,是子议父,臣议君,以下犯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做法,我就不采用了。从今以后,废除死后加谥的这一做法。我就叫做始皇帝,从我这儿开始,我的后代们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无穷无尽。”

看到这里,我们真的可以参考当初尉缭对秦王的判断。“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处于弱势的时候很能委曲求全,一旦得志,跟虎豹一样凶残不把别人当人看。

首先他把自己的名号尊崇的无以复加,老子天下第一。虽然说起来他有狂傲的资本,但是人狂到自己要尊称,那自视甚高睥睨天下的姿态,跟被吕不韦嫪毐压制的小可怜比差异太明显了。甚至连他死后的事都规定好,老子这么厉害,你们服不服气,就算不服气,老子不允许你们在老子死后评价我。说起来你要是觉得你自己那么牛,害怕什么生前身后名呢?

至于江山永固的幻想也不用多说什么,是人必然的贪心,至于他这么坚信,大概是打出来的信心。秦军横扫天下,所向披靡是事实。掌控着秦国的陛下手里有兵,心里有底气。秦国延续百年的集权重兵政策结果就是一统天下。这一点促使他坚信武力的有效性是说的过去的。

秦王嬴政从此以后就开始成为始皇帝了。秦始皇推崇五德始终的说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