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18章 周朝(一)

八卦史记故事 第18章 周朝(一)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1 15:14:14 来源:文学城

说到周朝,我们要再一次提到帝喾。

帝喾小老婆(《史记》这么说的)生的同父异母的两个儿子挚和尧都当了天子(其实当时的天子并没有后来的那么大权在握,不过名义上是众望所归)。前者被后者干掉了或者说取代了。他的另一个儿子契(他妈妈吃了个鸟蛋就怀孕生了他)是商国的祖先。

帝喾的大老婆姜原是有邰氏(古公檀父的妻子,也就是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也是有邰氏的)的女儿,她也生了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来历比较奇特,是姜原在野外看到巨人的脚印,她特别想去踩一脚,然后她就踩了,然后就心有所感,就怀孕了。

怀孕生下这个孩子以后,姜原觉得很不祥,就想把他扔掉。最开始呢把他扔在一个狭窄的巷子里,但是牛马在通过巷子的时候都不踩这个孩子,所以他命大没死了。然后又把他扔到林子里,但是正好那会儿林子里人多,野兽过不来吃,就又往别的地方扔。然后这次扔到水渠的冰上了,但是呢,周围的鸟飞过来拿羽毛覆盖温暖他。姜原觉得这件事很神奇,于是就把他抱回来抚养。因为曾经几次三番的打算扔掉他,所以给他起名字叫“弃”。

弃很小的时候就很高大,有巨人的志向。他做游戏,喜欢的是栽麻种豆,种下去的麻、豆都长得茁壮茂盛。等他长大成人,也就爱上种庄稼,能根据土地的栽培特性,选择适宜的谷物加以种植培养,人民都仿效他。帝尧听说了,便举用弃为“农师”,天下的人都蒙受其惠,所以弃对民众有功劳。

帝舜说:“弃,百姓们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这个后稷(弃)播种各种谷物。”所以把他封在邰(tai,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这个地方(弃姥姥家门口。所以很可能那个时期部落的联姻制度里包括走婚,女人怀孕生子后孩子归女方。具体是不是男方的儿子,也许也有待考证),号称后稷。另外弃也有了自己的姓“姬”。

我们前面说过,越往前姓越难得,没有什么能力势力的,根本没有姓。后稷这一支兴起,在陶唐(尧)、虞(舜)、夏(禹、启)几代天子之间,都有很好的名声美德。

后稷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不窋即位。不窋末年,夏后氏政治衰败(应该是太康后羿时期),废弃农官,不再劝民务农(大约那时候已经顾不过来了,或者政权分裂的时候他们这一支要么被边缘化,要么自动边缘化了)不窋因而失去官职,逃奔到戎狄中。

不窋去世后,他的儿子鞠即位。鞠去世,他的儿子公刘即位。公刘虽身在戎狄之中,却重新恢复后稷的旧业,致力于农作,按照土地的栽培特性加以耕种。所谓家学渊源,不是吹的。

公刘从漆、沮二水渡渭水,伐木取材,让行路的人有盘缠,居家的人有储备,百姓安居乐业了。人民仰赖他的恩德,百姓爱戴他,很多人因此迁居而投靠他。周国的兴盛是从公刘这里开始的。所以诗人用诗歌赞美他,追怀他的恩德。这时期的继位,其实也就是做个小部落首领的样子。所谓创业,大多起于微末。

公刘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庆节即位,在豳(bin,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他的祖先弃之前的封地)这个地方建立了都城。

庆节去世后,他的儿子皇仆即位。皇仆去世后,他的儿子差弗即位。差弗去世后,他的儿子毁隃即位。毁隃去世后,他的儿子公非即位。公非去世后,他的儿子高圉即位。高圉去世后,他的儿子亚圉即位。亚圉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叔祖类即位。公叔祖类去世后,他的儿子古公亶父即位。到古公亶父之前,这个部落整体的变化不算大,可能还间歇性没落,被迫迁徙。

古公亶父即位后重新恢复后稷、公刘的旧业发展农业生产,积德行义,国都中的人都拥戴他。但是他这边富足了,有人就眼红了,黛盲等戎狄部族攻打他,想得到财物。他就把财物给他们(大约打不过吧?)过了一阵又来攻打,还想得到土地和百姓。百姓都很愤怒,想迎战。

古公亶父说:“百姓之所以要立君主,就是希望君主能带领他们获得好处。现在戎狄之所以来攻打,是为了得到土地和百姓。百姓在我的治下,与在他们的治下,有什么不同?都是百姓,都一样的劳作。百姓如果是为了拥护我的缘故才去打仗,但靠牺牲别人的父亲和孩子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我不忍心这样做。”

因而古公亶父同他的亲近左右离开了豳,渡过漆、沮两条河,翻过梁山,定居在歧山脚下(惹不起你躲得起)。而豳地的百姓举国扶老携幼,也全部重新回到古公身边来到岐山(陕西境内)脚下。连周围国家听说古公仁慈,也多来投奔他。从此古公改变戎狄的习俗(应该是游牧习惯吧),建造城郭和房屋,分成邑落居住,设立(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种官职,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建立起来了,治理国家。百姓都用诗歌赞美他,歌颂他的恩德。

古公亶父的长子叫太伯,次子叫虞仲。太姜生小儿子季历(这里没说太伯和虞仲也是太姜生的),季历娶太任为妻,太姜、太任都是贤惠的妻子。太任生了个儿子叫姬昌,姬昌有圣明之兆。古公亶父说:“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长子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而让位给季历。

如果我们撇开阴谋论,或许,太伯和虞仲就是这种为了家族利益不惜牺牲小我的人。为了不给父亲弟弟增加被反对的可能,跑路了。你们留下来辅佐弟弟不可以吗?不可以,我们就是不给任何人任何借口,我们跑到少数民族那里,我们遵循野蛮人的风俗,不是中原的文化人了,弟弟就名正言顺了。

阴谋论的话,那就是老大老二是前面老婆生的,季历是后面来自大部落的新老婆生的心爱的小儿子,小儿子的老婆还是自己老婆的娘家人,所以,还是偏爱小儿子。大儿子二儿子干不过背景深厚的弟弟,只能跑得远远的。

古公亶父去世以后,在大约商朝祖甲帝28年,季历继位周国。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并且在武乙帝时期与商朝贵族联姻(娶了挚任氏的女孩太任),积极吸收商朝的先进文化,并在商朝的支持下,对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到文丁帝时期,多次于西方的戎族作战,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西方的很多诸侯归顺了他,成了西方的霸主。被太丁帝封为“西伯”。

然而文丁帝看到周国的兴盛又感到不安,他用犒赏的名义召季历入商,找了个理由把他囚禁了,后来又杀死了。然而季历打下的基础并没有被动摇。季历去世后,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姬昌就是周文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