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17章 商朝(终)

八卦史记故事 第17章 商朝(终)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1 15:14:14 来源:文学城

纣任用西伯昌(就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九侯、鄂侯为三公——你不能说他不知人善任。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酱。因为跟后宫感情不好而怒杀三公,还是很少见的。

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听见这件事,暗暗叹息,所谓物伤其类。崇侯虎得知以后,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据说西伯在被囚禁期间,演绎出了文王八卦。

主公被囚禁了,西伯昌的僚臣闳(hóng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烙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

这里说到了政治有意思的地方,西伯侯献地的借口是废除炮烙之刑,而纣王答应了。所以,大家都觉得西伯侯真好啊。纣王就是个脑残。

假如根本没有炮烙之刑这件事呢?纣王得了美人奇物好马,心里可能很喜欢,但是他的顾忌会变少吗?哪怕一时头脑晕了,再找个借口反悔也不是没可能。我觉得真正让纣王动心的应该是洛水之西(没有查到详细资料,大约山西,河南西部)的那块地。有地就有民,有民就有产出,就有兵员。

而周割舍了一片经营成熟的领土,必然被削弱,被削弱的周国反不了中央政权,但是可以让他去跟不听话的其他小国去打,去跟宿敌犬戎去打,还不消耗纣王的兵力。

说什么?不打?周国不打人,人家还不会攻击它吗?它的领土也是一代代人一点点征讨开拓出来的,宿敌少的了吗?至于弓箭斧头,象征性的东西罢了,很值钱吗?就算再值钱,斧头一把箭一束,能比洛水以西的地值吗?

而如果不放姬昌回去杀掉他,姬昌有儿子,说不定更希望姬昌回不去呢。姬昌就是季历去世后登的位啊,也没跟商朝讲给他爹报仇雪恨的事。姬昌儿子即了位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继续战争的话,未必比现在划算,想抢一片地而不死人哪里容易了?

纣灭掉了九候和鄂候,囚禁了西伯侯,政事谁来辅助呢?费仲出场了。据说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讲周朝的时候这个人还会出场)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越发疏远了。

西伯姬昌回到自己的属国,偷偷地修德行善,诸侯们好多就背叛商纣,归附西伯。附属的势力多了,实力也加强了,商纣王的权威被挑战了。

纣王的叔叔比干,也是当朝的宰相,他对商纣用谏言,纣王不听。商容是一个很贤良的人,百姓很喜欢他,但是纣王罢免了他。

等到西伯出兵黎国(商朝的属国今山西境内,会不会挨着所谓的“洛西之地”?据说比较强盛,对周国威胁很大),并把它消灭掉以后,祖伊(祖己的后代,祖己就是虽然是嫡子,但是被后妈诬陷,被流放而死的那位),听说后很怨恨(怨恨这个词不是很理解,也许出于血缘天然觉得天下都该是自己家的)周国,同时也很害怕(害怕可以理解,周国扩张了,会威胁到商朝的统治),于是跑到纣王那里说:“上天已经要断绝我们商朝的国运了。不管是能和天地鬼神祖先沟通的祭司预测,还是用大的龟甲(有寿命越长,龟壳越大,占卜越灵验的说法)来占卜,都没有一点好的兆头。我想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不帮助我们,而是大王您荒淫残暴,以至于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得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能了解上天的意图,又不遵循常法,这是不对的。如今我们国内的民众没有不希望我们的政权倒掉,他们说:“老天为什么不显示他的威严?天命为什么还没有下来?”大王如今你想怎么办呢?”。

也算是忠言逆耳。但是逆耳的话谁愿意听呢?

纣王说:“我生下来并了做了天子,这不就是天命吗?”

祖伊回到自己属国后说:“天子已经无法规劝了。”

西伯姬昌在位五十年,他被囚禁释放以后,出兵征讨了很多国家,扩大了不少领土,又过了十年姬昌去世,他的儿子姬发继位东伐——打的是商国的属国,到盟津时,诸侯背叛纣王前来和武王会师的八百国。诸侯们都说,是时候讨伐纣王了,周武王说:“你们都不了解天命。”班师回国了。

过了两年,纣王更加□□,毫无止息。微子(纣王同母的哥哥)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这里有个词“遂去”,有人翻译成 “就离开了殷国”而事实上微子并没有离开,他在牧野之战时做了统领,然后牧野的军队叛变了。

太师是箕子(箕子是纣王的叔叔),箕子装疯,后来去朝鲜那里了(被周武王释放以后)。

少师就是叔叔比干,比干说:“做人家臣子的不能不拼死进谏。”于是极力进谏,纣王大怒,就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大约是进谏的次数太多,纣王屡屡没有面子,恼羞成怒了——你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我,我看看你是不是圣人啊?你是不是来做天子更好啊?当然挖心的故事春秋时代也是没有的,之前的史书记载的是杀了比干。有人说这是司马迁演绎的。

箕子见比干被杀很害怕,就装疯去做别人的奴隶。纣王不安心,就把他囚禁了。这样太师少师又换了新人。

但是新换的太师疵,少师疆,拿着殷朝的祭乐器跑到了周国。祭乐器不是什么闹着玩的东西,是用在国家祖庙祭祀用的,代表着天命,虽然纣王看起来只相信自己就代表天命,但是管理祭祀和政事的人和其他的人未必不会相信祭乐器代表着天命。

周武王在登基九年后在孟津会师,第十一年发兵伐纣(据说纣王当时发兵在东方打仗,周武王属于攻其不备),纣王也发兵牧野,组织了七十万的奴隶,领兵的就是微子,然而微子并没有誓死抵抗,而是阵前倒戈一击。然后牧野之战商朝败了。

纣王逃掉,他登上鹿台,穿上宝衣,**了。周武王斩掉了纣王的头,悬挂在白色的旗子上(已经烧死了还分得出来么?)。又杀了妲己。释放了箕子,然后对死去的比干和被贬的商容进行了表彰。

另外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武庚禄父大约就是《封神榜》里殷郊殷洪的原型吧。亲妈死了,后妈不待见,连带的亲爹不待见,然后各种磨难。从舜到武庚禄父人性真是一点没变),让他延续殷朝的香火。

殷朝的遗民很高兴——其实很高兴是不可能的,成了亡国之人,谁能高兴得起来?不过是有一部分人没有变成了奴隶,对比悲惨的境遇,相对安慰吧。

而对周朝来说,殷朝原有势力不可能全部消灭,怀柔政策下逐渐削弱才是上策,在它周围安排好自己的势力监视住,一有不对再动作就名正言顺了。另外同当初商汤面临的问题一样,殷朝的同姓诸侯国不少,也要注意影响。

最后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一个因素,就是周武王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武王的父亲周文王登基五十年,武王自己登基了十五年,武王的年龄不会很年轻了。像《封神榜》里那年轻英俊的少年郎绝不可能的。而灭商后不过两年,武王就去世了。

殷朝既然已经消灭,周武王变成了天子。但是周国的天子并没有称帝,只称了王。这算是一种改制呢?还是出于某种不可言说的原因呢?我们无从知道。毕竟在秦朝以后得了天下改国号是正常的,但是不称皇帝只尊自己为王的还真没有。另外还封了殷朝为周国的诸侯国。

后来周武王死去,纣王的儿子武庚和起监视他的武王的三个弟弟一起发动叛乱,被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命令周公旦消灭了(也有一种说法北逃了),然后立纣王的哥哥微子在宋(河南商丘附近,殷商祖先帝喾的封地)那个地方立国,来延续殷朝的血脉传承。殷国就此完结。

后面我们会开周朝篇。很多在商朝篇里没有详细讲的东西,我们可以相对从容的讲一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