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八卦史记故事 > 第15章 商朝(四)

八卦史记故事 第15章 商朝(四)

作者:布衣小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1 15:14:14 来源:文学城

遗憾的是盘庚的复兴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盘庚去世后,他的弟弟小辛登了帝位。小辛登基后,殷商又一次衰落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小辛太让人失望了,百姓格外想念盘庚,于是有人做了《盘庚》三篇。这里又一次“兄终弟及”。我们干脆说说“兄终弟及”的话题吧。

说到兄终弟及,谁是始作俑者呢?据某些资料说,黄帝其实是炎帝的弟弟,他干掉了哥哥自立,但是这种说法缺乏有力的证据。我们还是从《史记》里有原文记载的故事来说吧。我想有人可能已经想起来了,对,帝尧怼掉了他的哥哥挚,登基为天子。

在这之后,还有无数次的成功的或者没有成功的“兄终弟及”。成功的例子,大家比较熟悉的可能是宋太祖宋太宗一对兄弟,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他弟弟的赵光义登了基。不成功的例子,有名的算是郑庄公与叔带兄弟吧,郑庄公隐忍多年,最终消灭了弟弟的势力,顺带削了他那偏心眼的娘一顿。

那“兄终弟及”一般什么情况下出现呢?

第一,天子没儿子。没儿子的原因可能很多,虽然三宫六院七十二美人可能都具备生孩子的硬件,但是天子本人的硬件不够的情况也是有的。比如皇帝登基太早,从刚出生到十三四岁之间基本是不可能。一般来讲朝代的末期这种硬件不够的小皇帝尤其多(比如东汉末年)。

即便到了可以生育的年龄,天子的身体条件突然变坏了的,不敢生孩子怕被权臣弄死让儿子登基的也是有的。而且即便天子本人条件够,娘娘们的身体也不错,但是呢,天子喜欢的娘娘不能生,天子又专情坚决不跟别人生的。

还有就是天子和娘娘们都没问题,也怀了,也生了,但是呢,就是保不住孩子的。保不住的原因也很多,比如说最心爱的娘娘,或者各种势力的娘娘及其后台伸出黑手对付非自己势力的皇子;比如说前朝余孽作乱,要后代皇帝断子绝孙;比如说宗室、大臣里面有人要夺权,期待天子最好没有继承人的;再比如说小孩子是很脆弱的生物啊,一场不参杂阴谋的感冒、落水都可能收割掉一条小命。还有什么父子相残啦、兄弟阋墙啦,火灾地震啦,皇朝末期动荡不安啦。

总之,天子没儿子,可能会想在宗室里找继承人,能从小培养当然好,但是孩子太小担不起事也是有的,那就只能是年龄相对大一点,阅历相对丰富一点,手段稍微有一点,性子稍微温和一点(对元后宫最好不要太坏)血缘关系更亲近一点的弟弟。

第二,天子有儿子,但是儿子太小或者太不成器,“主少国疑”,传给儿子说不定要被其他人(包括但不仅限于后宫、大臣、宗室、叛乱百姓)给灭了,或者对外军事和外交上太劣势,还是以国事为重,传给弟弟吧。孙权据说是这么获得权力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后宫(比如吕太后和赵匡胤他娘)和大臣甚至宦官的意愿(东汉后期)。

第三,天子不太争气,不得人心,而弟弟很能干(提名尧)或者弟弟身后的实力太强大了(这里提名东汉末年的董卓与汉少帝汉献帝的故事),身不由己,让改立谁就改立谁,二话不说。主要是说了也没用,甚至没有机会说。话说被人废掉的天子没有人权,能保命都是运气。

第四,天子比较争气,或者比较有潜力,执政权臣啊,执政太后啊很有危机感,就给换个威胁力小的,这其中可能是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也可能是没几岁或者性子软的弟弟。

大家基本可以看到,非常和平的兄弟间的政权交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先不谈制度的事,血缘里也是自己的后代往往比兄弟更亲近。这是人性。而很多来位不那么正性子又不那么强的弟弟,往往不能理直气壮,有可能就得了位子就趴起来了——百姓可能不知道内幕,各诸侯大臣可是知道跟脚,给你宣扬宣扬,你就没脸见人;就算想有所成就,还得有足够的身体素质和政治智慧,否则政令不出王宫也不是新鲜事。

“王垂拱而天下治”。其实很可能是诸侯大臣早就暗搓搓分配妥协好了。如今天下太平,都是因为大王修心养性的缘故啊,你一定要继续这么做,杂事都归我们吧。

性子强而且有足够的政治智慧的弟弟也不少见,比如有名的尧,再比如刚刚讲的盘庚。才华并不会特别挑剔你在兄弟间的排位,而制度保障的往往是的稳定。当智慧、武力与制度冲突了,就看谁能得“天时地利人和”了。反正只要往上翻,历史上是什么事都有的,都可以拿来作为先例。

“兄终弟及”的话题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殷商的传承。

小辛帝去世以后,小辛帝的弟弟小乙帝继位。小乙帝去世后,他的儿子武丁继位。武丁继位以后,想着复兴,但是呢,找不到合适的助手——很有意思啊,满朝大臣没有一个合适的。于是他登基前三年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管,国家与王宫内的大事都让塚宰管理,自己则审慎的进行观察,了解国家的风气(运作方法、各种势力分布等等)。

三年过去了,有一天夜里武丁做了个梦,梦到天帝说要赐给他一个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圣人,圣人的名字叫“说”(yue)。祖丁早上起来看看周围的大臣,连一个跟梦中的圣人像的没有。于是就让“百工”到都城以外去寻找。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信息,第一,武丁可能在这三年里,取得了或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祭司的支持,不然这种梦很容易被大祭司斥为无稽之谈,毕竟跟天神沟通是祭祀的事,当然也不排除因为这三年他啥都不干,他的话并没有被人放在眼里,大家当笑话似的传出去了。

第二,武丁对于“説”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的,不然不会让掌管“工事”的“百工”去找人——行业很对口。那么如果说武丁就是天赋异禀,能跟天帝沟通,天帝就是喜欢他,所以就派人个他用,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不能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毕竟我不是武丁,而历史上根据梦来找人的记载很多很多。

武丁派的人在傅险找到了“説”,当时“説”还是个奴隶,正在夯筑城墙。把“説”领回来,武丁一看,就是梦里的那个人。跟他交谈起来,发现果然是个圣人,然后就让他当相国。殷国再一次被治理得很好。因为“説”在傅险那个地方被找到然后发达起来了,所以,他就把“傅险”当做自己的姓。人们称呼他做“傅説”。

武丁与傅説的故事在《史记》里只有84个字。这八十四个字后面的故事想起来只怕也惊心动魄。一个万事不管的天子,一个没有自主权的在城墙上干苦力的奴隶,联手撸掉了原来的宰相,很好地治理了国家,这绝不是动动嘴就能完成的事。

武丁有个儿子叫祖己,据说是他的嫡长子。有一天武丁祭祀自己的祖先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过来站到鼎耳上叫。武丁感到很恐惧。据说殷商时代的人是很信奉鬼神的,祭祀祖先的时候出现异相,足以让人不安。

祖己就劝他说:“大王不要害怕忧虑,先处理好政事。”他接着劝说武丁:“上天考察天下的臣民,考察的标准这些人是不是遵循道义,这样来决定这些天子、诸侯、百姓的(国家和家族的传承)是长久还是短暂。并不是说上天有意伤害百姓,不让他们长寿。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认自己的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来纠正他的德行的时候,才想起来说怎么办。大王你继承王位,治理百姓,并没有不符合上天的标准。你还是按照常规继续祭祀,不要举行些不是正道的礼仪。”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修行德政,全国上下都很高兴,殷国的国势又兴盛了。

下面我引用一段话。“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说武丁去世后,他的儿子祖庚继位。他的儿子祖己赞赏武丁因为象征吉凶的野鸡出现而行德政,给他立庙,称为高宗,写下了《高宗肜(róng荣)日》和《高宗之训》。

这里面的事感觉指的推敲一下。武丁去世了,祖己给武丁立庙,定谥号,写文章,而天子却是祖庚。于是我翻了一下其余的资料,大体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武丁去世后,祖己登基,祖己去世后,他的弟弟祖庚继位。这里有漏掉的句子或者句子顺序有问题。另一种就是祖己虽然是嫡子,但是他母亲去世得早,继母不大喜欢他,就跟他父亲武丁诋毁他,他后来被流放死掉了,他的弟弟祖庚继位。

至于写表彰信,也可以在流放地一边憎恨后妈坏弟弟,一边怀念亲爹呀。

做好了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毕竟纯小白,0阅读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今天看到居然有一个收藏,意外之喜。谢谢你,亲爱的姑娘。祝福你健康如意。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商朝(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