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安娜 > 第12章 chapter:11 世面

安娜 第12章 chapter:11 世面

作者:脑洞有点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5 12:44:53 来源:文学城

研究生院开学了,入学报到的前一天,贺知非请了假,带她去置办行头,说她以后进了学校,读了研究生,又是在北京,又是个女孩子,得有些好看衣服,北京人已经不买布做衣服了,而是直接去服装店买衣服,得好好打扮自己,北京的女孩子已经开始用进口的化妆品了。

贺知非带她进了北京友谊商店,说自己也是第一次来这里,男人用不着多好的东西,这次是专门带她来的,买了一身新行头,从头到脚都有,还有一些那女孩子时兴的化妆品之类的东西。

这是她第一次见进友谊商店,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泛着精致的光,晃晕了她的眼,是供销社不能与之媲美的。都是她平时不曾见过的,是要用票证才能买到的,甚至有些东西她根本就不曾听说过,到了这里才算是长了见识。

在这里工作的售货员,个个都是盘亮条顺气质佳,穿着着统一的制服。没有顾客上前时,他们就一直保持着优雅亲和得体的微笑,有顾客上前时,他们立马就开始为顾客介绍商品,热情地提供相应的服务,但依旧保持着那优雅亲和得体的微笑,顾客要离开时,送上温暖热情的送别。

来这里买东西的人,似乎也都不是一般人,顾客大多数是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皮肤格外白皙的外国人,这也是她第一次见到货真价实的外国人,她甚至开始担心,要是外国人和她搭话,她大概一时间不能说出一句顺顺当当的英语,尽管她英语很好。

而似乎在这里工作的售货员,都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向他们介绍商品,明白对方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最后收走他们手中花花绿绿的票子,并没有要什么票证,那大概是洋钱吧。

其他不是外国人的顾客,也大多是穿着得体,气质脱俗,一看就不是一般人,大概是一般人平时接触不到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人吧。

他们买了东西结账时,也是用和外国人一样的洋钱,难道在这里买东西只能用洋钱吗?她不禁有些担心,一会儿结账该怎么办,她不认为贺知非是有洋钱的,还是这里是可以用人民币的,但是既然可以用人民币,那些人为什么也和外国人一样用洋钱呢?

终于到了结账的时候,只见贺知非也拿出和其他人还有外国人一样的“洋钱”,交给收银员结了账,提着刚买的大包小包的东西,伴随着一声“欢迎下次光临”,贺知非带她走出了友谊商店的门。

刚一走出门,她就忍不住问:“你怎么会有洋钱?那是美元还是英镑?”

“什么洋钱?”贺知非一开始很疑惑,顿时反应了过来,“那不是洋钱,那是外汇券。”

“外汇券?那是什么?”

“外汇券和粮票布票一样,也是一种票证。是咱们国家为了方便外国人来中国买东西特意准备的,外国人来咱们中国,先把他们的洋钱换成咱们的外汇券,就能进友谊商店买全国最时兴的东西带回他们的国家。”

“外汇券只能进友谊商店用吗?既然是给外国人用的,怎么我看你也有,友谊商店也不全是外国人来买东西。”

“外汇券虽然是专门方便外国人来中国购物的,但是有外汇券的也不全是外国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外交官,涉外人员,就比如这些在友谊商店或者涉外宾馆的工作人员,公派留学生,还有些国家机关人员,和国家编制人员,国企高层员工偶尔也会有。我虽然偶尔也有,但不多,今天带你来的这一次,用的外汇券已经是我这两年上班攒的所有的外汇券了,以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我平时用不上了,就花在你身上吧。”

好东西总是有限的,她对此深感惋惜,尽管离开友谊商店时听到了一句“欢迎下次光临”,但是显然没有下次了,可暂时也没有办法,既然有人有,那就肯定有办法能搞到手,更何况又不是只有外国人有,她一定能想到办法搞到手。

开学了,她首次进入华东石油学院在北京的研究生院,贺知非依旧陪着她,和她一起,按照流程办理了一系列的入学手续,分配了宿舍,领到了生活用品和助学津贴,助学津贴直接涨到了一个月三十五块钱,还有票证,这次只有粮油肉菜票证了,布票棉花票都没有了,在北京看来只用得上关于吃食的票了。

进了宿舍才发现,宿舍是六人间,互相打了招呼,自报姓名后,就开始各自收拾张罗。但好像只有她一个人拿了学校统一派发的床单被褥,水盆饭盒热水壶,其他人都是自带的自己家里准备的一些东西,显然,自己家里准备的东西,比学校统一派发的东西,要好太多了,可是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学校统一派发的东西虽然没有太好,但确实也不差呀,更何况还不要一分钱,这有什么好在意好坏的,她直接开始收拾东西。

“你怎么拿学校派发的东西呀,又不怎么好,还不如自己准备呢,看你也不像是家里条件差的,你这一身行头一看就是友谊商店买的。”

“毕竟不要钱,也没有差劲到不能用的地步。”

“人也不能什么便宜都占呀,便宜又没好货,不好的东西就算是不要钱也不能要。”

她顿时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可是学校派发的东西,不拿也白不拿,自己虽然有积蓄,虽然可以说不少,但是那并不足以让自己有任性肆意花钱的资本,也没有让她放弃有便宜就占的习惯。

原来有人可以富裕到,有便宜都可以不占,免费的东西可以置之不理,甚至嫌弃它们差劲的,甚至这种嫌弃似乎是与生俱来,理所当然的。安娜具体是怎样的出身,她其实并不怎么清楚,只知道安娜的父母是上一代的大学生,只是早早去世了,算不上什么太好的出身,自己就更别提了,自己人生的十六年,就像一场噩梦一般,她不愿意回想,遥远的就像上辈子一样。

这时候又有一个女生进了宿舍,进来之后却什么也不做,身后跟着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提着两只老式行李箱,一进宿舍门就打开箱子,拿出里面所有的一切,开始忙前忙后地张罗收拾,收拾好一切后,中年妇女问女孩:“小姐,今天回去家住?还是在学校?”

女孩说了句:“回家住,宿舍是以后在学校里事情多忙不完的时候才住的,能回家住当然是要回家住的。”

女孩也没有要和其他人过多来往的意思,没和她们说话,连招呼也没有打,更不要说自我介绍了,就和她的保姆直接离开了。

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然可以这样大,她不是不知道,也不是没有心理准备,读研的人家境大概都不错,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读到大学的,读书只不过是为了有学历好分配工作,有的人只是读了中专,就可以分配到工作了,读大学,只是为了分配更好,更体面的,工资更高的工作,最好是能摆脱农村户口,能把一家子从农村拉到城里来,能和城里人结婚,以后孩子也就是城市户口了,这算是目光长远的。

而读到研究生,只有两类人。要不家境极好,是真的一心一意,想做科研,想做学问,想做出一点名堂来,想给国家做点贡献。要不就是想靠知识,改变命运,把所有能读的书都读完,能取得的学历学位都拿到手,基本上自己的命运也就彻底改写了,她似乎不属于这里的任何一类,毕竟她既没有好家世,也不打算读博。

有的人原来生来就是不知道要学着占便宜,不知人间疾苦的,这些生来就不知道要学着占便宜的人,他们一出生可是占尽了便宜了,既然他们一出生就占尽了便宜,就该让她这个从小学着占便宜的人,占一占便宜了。

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可以借助贺知非以及他介绍的一众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整个大学生活过得风生水起不说,还顺利保送了研究生。那如今自己完全可以故技重施,和身边家境优渥的同学们搞好关系,说不定以后就可以借助他们的帮助,让自己在毕业分配的时候混到体面工作和好职位,甚至可以在以后的参加工作后混得风生水起,步步高升。

不过她也知道,出生优渥家境的人,不会轻易和不如自己的人来往,就拿她自己来说,她也不会和不如自己的人来往,这再正常不过了。所以要结交这些人,混入他们的内部,就要先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也是他们的同类,同时提升自我的价值,不能放弃学习,能力的提升,只能依靠于学习,当她的价值不容忽视时,即使她出身不佳,也很难被排挤在外。

自己也不要先急着混在他们身边,先学习他们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包装好自己,把自己包装成和他们一眼看上去似乎差不多的人。首先是最表面的,他们的穿着打扮,贺知非送她的行头算是送对了,之前一位室友不就误以为她的家境很好了吗?判断依据就是看出她的一身行头都是在友谊商店买的。

所以自己得想办法搞到更多外汇券,维持住自己在穿着打扮上的形象,至于其他方面,要尽可能用好的,但是要节约一些,毕竟她的钱是有限的。再者说话谈吐,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他们一定有特别的讲究,和普通人不一样,她就看着学,她当年能看着学会其他人的生活习惯,没有什么是她看着学不会的,今天她不就知道了他们不会贪小便宜,这样来看,他们买东西大概率也不会去供销社,应该都是拿外汇券进友谊商店,也不会计较价格,合适喜欢就行。

她这样想着,另一位室友问她:“安娜,你家里条件应该也不错吧,看你这一身,可是友谊商店才有的最时兴的衣服,你的化妆品什么的好像也是进口货,这也是友谊商店才有卖的。”

“我家是深圳的,家里做点小生意罢了。”

“那你家一定有和外国人做生意,那可就不算小生意了。”

“还好吧,外国人而已,也没什么了。”

“那你怎么家里不给你准备生活用品什么的,还要拿学校统一派发的。”

“我家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好起来的,爸爸妈妈还是让我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能省的钱该省就省。”

“这样啊……”

1.友谊商店为国营商店,为我国对外开放时的一个作为友谊的象征,主要出售进口商品以及中国特产工艺品,专门服务于外国人、外交官、涉外人员等,以只接受以外汇券为货币进行支付,在友谊商店购物不需要票证。

2.外汇券由中国银行发行,主要使用于友谊商店及涉外宾馆等特定场所,于1980年开始流通,1995年停止流通,1996年丧失价值,仅剩收藏价值。主要使用方式为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券,在特定场所使用,但并非法定货币。使用外汇券在友谊商店可以不需要票证购买到但是需要票证才能购买的商品,因其当时在我国经济上的特殊地位,被当成特权货币,“黄牛”职业应运而生,但是当时属于非法行为。

3.改革开放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

4.八十年代研究生待遇包括但不限于文中提及部分,总体来讲比本科生优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chapter:11 世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