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安娜 > 第11章 chapter:10 坦途

安娜 第11章 chapter:10 坦途

作者:脑洞有点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5 12:44:53 来源:文学城

在她大学第四个学期结束的时候,贺知非毕业了,他无愧于他整个大学期间的努力,成功地被分配到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工作,担任技术人员,工资十分可观。

他本来是还想要考上研究生的,先不说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待遇和本科生在读期间的待遇比起来只多不少,助学津贴起码是本科生的两倍,还有其他方面的补贴,这算是直接领工资的,甚至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工作。

不仅如此研究生毕业后,取得硕士学位能分配到更好的职位,起码能做他现在这个职位的上级,工资也会更高,待遇也要比本科生优厚得多。但是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是堪比,甚至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还要严苛的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不足以形容。

所以他自然是没考上,而且他出生普通农村,家里显然是不可能支撑他再去复习一年的,而且即使再复习一年,也未必能考上。他家里是村里的普通农户,父母年岁渐大,自他以下还有弟妹,都是张嘴等着吃饭的,家里急需一个能够挣钱养家的壮劳力,他是家里的顶门立户的大儿子,这是他当仁不让的责任,他必须要有工作,要赚钱养家糊口。

人生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都不可能如意,即使得不到最想要的结果,也不代表真正得到的结果就不好,实际得到的结果也很好,往往也是最好的,人生总有遗憾的。

贺知非这样想着,安慰着自己,欣然接受了现实。临走前行,他与安娜告别,实话说,对于贺知非的离开,她是焦虑的。毕竟她现在所过的生活,她享受到的一切便利,大部分都仰赖于贺知非,可以说,她能有今天,根本离不开贺知非的帮助,她不知道以后没有贺知非,她该怎么办?

可是贺知非毕业了,工作也分配好了,他是一定要离开的,是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挽留的。两人约在国营饭店吃散伙饭,面对一桌菜肴,她却没有吃的心情。

贺知非自然是看出了她心情的低落,他笑着安慰她:“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嘛,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我们以后又不是不联系了,我们可以打电话,还可以写信的,我们以后肯定还有机会见面的。”

“可那毕竟和现在这样天天见面不一样,以后你在北京,我在东营,相隔两地,就是见一面少一面,都说不准以后能不能见面。”

“会见到的,怎么会见不到呢?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交通工具在发展,通讯工具也在发展,以后联系见面肯定不再是难题,再说了,我们也不一定会天各一方呀?你可以考上北京的研究生,在北京读研究生,我们不就又能天天见面了?”

“去北京读研究生?”

“我们学校在北京成立了研究生院,你可以考上本校的研究生之后,来北京读书呀!”

“我……我能行吗?听说研究生……很难考的。”

“有什么不行的,你成绩那么好,现在就开始准备,一定可以的,而且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打算毕业之后直接工作,考研究生的人很少,竞争很小的。”

“那考试题目想必很难了。”

“确实是有点难,毕竟是更上一层楼,这么好的机会,可惜我没考上,你一定要考上呀,现在就抓紧时间准备。研究生待遇很好的,助学津贴起码是现在的两倍,而且被导师领着一起做项目,还有工资拿,就相当于正式上班了,毕业之后取得学位后,分配工作也很占优势,工资待遇高就不说了,还会分房子的,职位起码能直接做我的上司,我在这岗位上干三年,也未必能升职升得上去。”

那可是真的好,被贺知非这么一说,她真的很动心,未来两年的大学生涯,她找到了方向,贺知非从来都是在她迷茫而不知所措的时候,给她指一条明路,而贺知非指的,往往不只是一条明路,而是一条康庄大道,联系着光明的前途。

“你要是准备考研,我可以把我之前的资料全都给你,虽然我没有考上,但是我相信它们能给你带来帮助。你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让你的每门功课都拿到最高绩点,前面学过的那些课程也全都复习起来,英语也不能落下,研究生考试最容易拿英语把人拒之门外了,政治的话,每天记得在收音机收听《新闻联播》,把里面说的东西都记下来,每天抽出空记一记就好,平时多读报纸,报纸是最集中时事政治的资料了,学校报刊的报纸都是免费提供的。研究生考试不想高考那样只看总分,单科成绩也要看的,有一科没考过,就算没考过,其他科目考的再好也是白搭。”

吃过了饭,她跟着贺知非到了男生宿舍楼下,贺知非上楼给她搬下了一大摞学习资料,除了她学过的课程相关资料,还有一些陌生的课程资料,应该都是后来会学到的,还顺便有一个小巧精悍的收音机,只有手掌大。

“资料就是这些了,这个收音机给你,算是留个纪念吧,是我攒了好久的钱买的,你可以拿着它收听每天的新闻联播。”

她欣然接受了这所有的一切,心里又在想,贺知非毕竟没有真的考上研究生,他给的资料,真正能起到的作用能有多少呢?她还是要找更可靠的资料才行,比如找一个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长或者学姐的资料。

“学长,你的同学里,有考上研究生的吗?”

“还真有,考上的就是咱们本校的研究生。”

真是想睡觉就来枕头:“那能介绍我们认识吗?”

“能啊,他刚好今天在学校,后天才走。”

在贺知非的介绍下,她成功地和这位考上了研究生的学长吃上了饭,并在贺知非的说和之下,拿走了这位学长所有的考研复习资料,和这位学长在北京家里的电话以及华东石油学院研究生院在北京的地址。

后来的日子里,她依旧每日忙碌于学习,每天早晨准时起来,在一本考研英语中埋头苦读,接下来的时间,除了上课,就只剩下了学习,眼不停地在看,手不停地在写,每天晚上七点拿着专门的笔记本,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联播》,一边听一边记着自己听到的所有内容,之后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所记下的一切时事政治,全部都牢牢记住,之后又去学校里的报刊拿今天的报纸,将政治板块中的内容,除去新闻联播中已经播到的内容,再记下来,牢牢记住,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1985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即保送研究生,教育部对于推荐免试比例、高校的具体实施与推荐免试公开等制度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的规定,具体规定各个高校的推荐免试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毕业生的5%,各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自行调整具体到各专业的推荐免试人数。

消息一经发布,她立刻意识到,幸运再一次地眷顾了她,上天看不得她这么辛苦,又这么努力,所以给她送来了一个不用努力的机会。

她立马去找了系里负责相关事宜的老师,想要询问相关事宜,他她刚碰到老师,还没来得及开口说明来意,正好赶上了老师也打算来找她。

“正打算来找你,安娜同学,你在学习方面的刻苦是出了名的,你打算读研吗?”

“老师,我想读研,一直在为研究生考试做准备。”

“是这样的,现在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也就是保送研究生,我们学校是有保研资格的。我们专业有两个保研名额,拿到这个名额,可以直升我们学校在北京的研究生院。你的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完全可以称得上品学兼优,除了一开始第一学期的成绩不太行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保送研究生还是很有希望的,你尽管可以试一试。”

不得不感谢贺知非的提醒,让她做到保持住自己的成绩,保证自己的每门功课专业绩点都是居高不下的,不然自己很有可能不会迎来这次谈话。

她回去之后,按照老师的要求,着手准备齐了材料,到了递交材料的那天,她才傻了眼,虽然仅有两个名额,但是来递交保研材料的起码有十个人,其中不乏有比她更优秀的,这不免让她有点紧张,她虽然做过专业第一,但那仅仅只是一次,只是没掉出专业前五罢了,而且最一开始自己的成绩也并不是很好,其他条件来看,她有的大家都有,在众多提交保研资料的人选里,她其实并不起眼,更不出众。

紧张归紧张,她还是安慰自己,自己这一路走来,没有一次不顺的,没道理这次还不顺,就算这次不顺,自己不也还能考试吗?

虽然说是保送研究生,虽然说是学校内部推荐免试,但还是要试一试的,而且是初试和复试,初试是笔试,复试是面试。

这样起码是好的,毕竟研究生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举国上下同时进行,全国上下所有的考生一起竞争,这已经好很多了,竞争对手起码就只是学校里的这几个有数的人。

而且申请材料交上去,初审结束,候选人就剩五个了,已经砍了一半了,这就是件好事呀,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留下的五个人里,自然是最优秀,也最难缠的人选了,自己更不起眼了。

接着就是等学院的通知,准备好初试,她不敢有任何懈怠,全身心的准备着考试,她把这场考试看得像研究生考试一样的重要,只是提前了,可能事实也是如此,推荐免试,也是要试的,只是不是全国统一考试了。

考试终于结束,她长舒了一口气,她的努力似乎是没有白费的,考试没有难住她,之前考试通知发出的时候就说过,这次考试的难度和全国研究生考试难度是一样的。

她自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初试,便开始积极地准备最后的面试,她开始着手准备面试资料,也把自己一半的助学津贴都拿去给那位考上华东石油学院研究生的,远在北京的学长打长途电话,也给对方写信,对方也是被她不厌其烦,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信上清楚地写明了自己考研面试时具体是怎么准备的,究竟是怎么做的,考官们可能会问。什么问题,难缠的问题该怎么应对,还赠送了她自己当初的全部资料,她根据这些资料,按照对方告诉她的一切,做了充分的准备,来迎接之后的面试。

初试的成绩公布了,通过的只有三人,她是名单上最后一个,又惊又喜。成绩单上,第一名远远超过她,另一个比她高不了几分,第一名在她看来很难超过,她应该专心和另一个竞争,把对方比下去。

但是命运似乎并不甘于让她和一个和自己不相上下的人竞争。在面试当天,她前往去面试的路上,她见到了那位笔试的第一名,对方似乎内急,放下手中的一大资料就像厕所的方向冲去,在她走近时,一阵风吹来,资料被吹散,有的被吹到地上,有的被吹到远处,她装模作样地走近,把吹到地上的纸张捡了起来。

之后她像远处走去,捡起那被吹散的纸张,果断将它们扔进了垃圾桶,好像那只是被人随便扔掉的垃圾一样,她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面试结束了,她不知道对方究竟面试情况如何,她只看到了对方在面试完毕后,在走出被当成面试考场的小教室门口时,那垂头丧气的样子,好像脊梁骨都被人打断了一般。

对呀,那个人可是各方面条件最好的那一个,初审的时候,他的材料就是最优越的,比任何人的都厚,那是奖状证书等一系列荣誉堆砌的,初试的成绩也是最佳的,他似乎是注定会被保送研究生的,他一定也是对此志在必得的,却没成想落了这么一个结果。

面试结果也很快就出来了,不出意外,被通过的是他们两个实力不相上下的,办完了拟录取的手续之后,只等正式毕业后,办理最后的录取手续,就只等录取通知书,地址她留了贺知非在北京的地址,毕业之后直接去北京过暑假,等着开学。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她积极地参与实习工作,积极地准备毕业论文,料理所有的毕业相关事宜,被自己的顺利毕业而做着准备。

余下的时间里,她尽可能地去赚钱,虽然大学这些年,学校里面包吃包住,助学金贴完全可以覆盖日常所需,再加上她一到了寒暑假就到处出去找活干,钱她是不缺的,甚至她算同学里面过得富裕的,还有一笔将近六百的积蓄。

她的毕业论文也被指导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毕业论文答辩也顺利通过,她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也办理了最后的研究生录取手续,办理了毕业的最后事宜后,收拾细软,直接买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票。

到了北京之后,她直接住进了贺知非单位分配的宿舍单间,这个暑假,她白天依旧到处找临时工来做,尽可能地多赚点钱,一边等着华东石油学院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

通知书很快到达,邮递员将信封递给她的时候,她迫不及待的打开,她打开那印着华东石油学院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喜极而泣。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拿到录取通知书,这是对她努力的肯定,她以后一定会越过越好的,她这样想着,心里充满了希望,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向往。

1.大哥大在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

2.《新闻联播》于1978年1月1日起开播。

3.1985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即保送研究生,教育部对于推荐免试比例、高校的具体实施与推荐免试公开等制度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的规定,具体规定各个高校的推荐免试人数,不得超过本校毕业生的5%,各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自行调整具体到各专业的推荐免试人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chapter:10 坦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