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作战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沙盘上,红蓝光点交错闪烁,代表着演习区域内双方部队的实时动态。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电子设备散热和一种高度专注下的沉闷气息。顾一野作为侦察连选派的联络参谋,正坐在属于蓝军指挥序列的一台终端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前方侦察小组传回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甄别,转化为可供指挥官决策的情报。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连续三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清亮锐利,如同浸在冰水里的黑曜石,紧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侦察连是蓝军的眼睛和耳朵,他的每一个判断,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突然,一条来自代号“夜鹰”小组的加密信息跳了出来。信息很短,只有一组看似凌乱无序的数字和字母组合,夹杂着几个特定的、代表地形和威胁等级的符号。在旁人看来,这如同天书。但顾一野的瞳孔却猛地一缩。
这组编码,并非标准的侦察连通讯密码。而是……属于他和高粱之间,一个极其私密、甚至有些幼稚的约定。那是新兵连后期,在一次夜间密语通讯训练后,两人躺在操场上,看着满天繁星,由高粱提议、顾一野完善的一套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暗号”。初衷是为了在可能存在的、无法使用标准通讯的极端情况下,还能联系上彼此。
这组代码翻译过来的意思是:“D区,溪流拐弯处,东南向坡地,发现‘红狐’临时补给点,守卫约一个班,有重火力迹象。速来。”
“红狐”,是他们私下给红军一支以狡诈和机动性著称的特战分队起的代号。而这個坐标……顾一野迅速在脑海中调出对应区域的地形图。D区,并非侦察连目前的重点侦察区域,而是更靠近八连突击方向的侧翼!
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又迅速松开,涌上一股带着铁锈味的灼热感。高粱!是他在用这种方式,向他传递情报!他怎么会知道“红狐”的补给点?他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冒着违反通讯纪律的风险,使用了这套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暗号?
无数疑问瞬间涌上心头,但顾一野没有时间去深究。情报本身的价值压倒了一切。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首先,需要验证。他立刻调取了该区域附近其他侦察小组零星的报告,以及无人机此前掠过时拍摄的模糊影像。碎片信息开始拼凑——东南坡地植被异常茂密,有疑似人工伪装痕迹;溪流拐弯处的水流浊度监测数据在特定时段有微小波动,可能与人员活动有关……
可能性在急剧升高。
其次,需要判断意图和高粱的处境。高粱传递这个情报,意味着他认为这个目标价值重大,且凭八连自身力量难以单独啃下,或者……他判断由侦察连出手,效率更高,战果更大。他使用了私密暗号,说明他无法或不愿通过常规渠道上报,这背后可能涉及八连内部的任务冲突、指挥权限,或者更复杂的因素。但无论如何,他将这个“功劳”,或者说这个“风险”,直接递到了自己手上。
信任。这是一种毫无保留的、将后背托付般的信任。
顾一野的手指悬在键盘上,微微颤抖。这不是演习手册上的标准流程,这甚至可能引来质疑——情报来源不明,如何取信?但他了解高粱,那个家伙或许冲动,或许不守规矩,但在正事上,尤其是在这种关乎胜负的关键时刻,绝不会无的放矢。
赌一把。
顾一野眼神一凛,不再犹豫。他迅速将“夜鹰”小组传来的原始加密信息与自己验证后的分析进行整合,编写成一份标准格式的情报报告。在情报来源一栏,他略一沉吟,输入了:“多源信息交叉验证,包括特定电磁信号特征及地形异常分析。” 模糊了具体来源,但强调了可信度。
报告被标为“紧急”,发送至指挥链路。
几分钟后,终端上弹出新的指令——“批准‘利刃’小队前出核实,如情报属实,伺机拔除。” “利刃”是侦察连直属的精锐突击小队。
命令下达,顾一野却并未感到轻松。他紧紧盯着代表“利刃”小队的光点开始向D区移动,感觉自己的呼吸都随着那光点的闪烁而变得急促。他仿佛能透过冰冷的屏幕,看到那片幽暗的山林,看到“利刃”队员无声潜行的身影,也看到了……或许正隐藏在某个角落,紧张关注着局势发展的高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指挥中心里,其他岗位的键盘敲击声、通讯兵的呼叫声似乎都变得遥远。顾一野的整个世界,都聚焦在了D区那个小小的坐标点上。
四十七分钟后。一条来自“利刃”小队的战报刷新在屏幕上——“目标确认。‘红狐’补给点已拔除,缴获弹药、燃料及部分通讯器材。我方无伤亡。”
成功了!
一股巨大的、混杂着 relief(解脱)和难以言喻的激动情绪冲上顾一野的头顶,让他眼前微微发黑,几乎要握不住鼠标。他下意识地抬手,扶住了额头,指尖冰凉。
他做到了。高粱的情报是准确的。他赌对了。
没有人知道,这份看似由侦察连独立获取的辉煌战果背后,藏着怎样一段跨越连队界限、基于绝对信任的无声协作。
他缓缓靠向椅背,感觉后背的军衬已经被冷汗浸透。他闭上眼,眼前浮现的却是高粱那张带着点痞气、却又在关键时刻无比可靠的脸。那家伙……现在应该也松口气了吧?他是不是正躲在某个隐蔽处,看着“利刃”小队顺利撤离,然后咧开嘴,露出他那标志性的、傻乎乎又得意的笑容?
顾一野的嘴角,不受控制地,向上弯起了一个极其细微、却真实存在的弧度。那笑容里,有骄傲,有庆幸,还有一种更深沉的、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温度。
几分钟后,他重新坐直身体,脸上的表情已经恢复了惯常的冷静与淡漠。他清理掉终端上所有与那条加密信息相关的临时文件和操作记录,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
演习还在继续,指挥中心依旧忙碌。
只是在无人注意的间隙,顾一野会偶尔抬起头,望向指挥中心墙壁上那巨大的、代表着整个演习区域的电子屏幕。他的目光,会极其短暂地掠过八连主要活动区域的方向。
那里没有具体的光点代表个人,但他知道,有一个人,正和他一样,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了同一个目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并肩作战。
夜色深沉,电子沙盘上的光点依旧在不停地移动、交锋。
而在这一片由数据和命令构成的冰冷世界里,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一份基于绝对信任的默契,一次跨越界限的无声驰援,已然成为这场宏大演习中,最温暖、也最坚固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