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短篇合集)猹视记 > 第13章 失败的救赎者

(短篇合集)猹视记 第13章 失败的救赎者

作者:慕明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06 04:05:46 来源:文学城

这是个平静的晚上,星星很多,我又和她在一起散步。尽管我再次告诉她,所谓“异面世界”是不存在的,她仍是平静地问我:“你没有见过,怎么知道不存在呢?”

我说:“你也没见过,那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

她说她见过。她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世界的表象,就像浮动在水上的光一样;她甚至用物理学解释光是如何落入了我们的眼中,其余的光是为何消散的。她想了解的是那些消散的光。

我觉得匪夷所思,“既然光消散了,你又该怎么了解它呢?”

“如果你问的是物理学的问题,我可以用三棱镜回复你。你看不见光中五彩斑斓的颜色,但是三棱镜折射出了彩虹,我觉得消散的光也是同理。人的肉眼永远没办法看清一切,但你可以想办法。”

她聊这些时,会睁着黑白分明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你,像是试图让你明白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她身上杂糅着一种混合的气质,既单纯又复杂,既轻盈又沉重,既带有超然物外的平静,又于平静中透着绝望、虚无和死亡。这种气质,易碎却强大,谁都会好奇她为什么会诞生这些想法,世界又为何诞生了她。

坦白说,我有些喜欢她,因为她的眼神非常干净,思想单纯,似乎对一切都很热情,又似乎对一切都很漠然。出于这种喜欢,我想让她好过一些。世界显然不是她口中的“虚无”。再这么下去,她总有一天会越来越消极,然后陷入绝望,因为人不是虚无。

我决定拯救她。

我说:“可消失的东西一定会消失,执着于它们有什么用呢?人毕竟是存在的物体,而不是消失的物体。”

“你错了。”她反驳着,“消失的另一面是创造,创造是存在的根源。”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研究存在,而一定要研究消失呢?”

她停下了脚步,用古怪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那并不是在思考我的问题,而是她意识到了,我和她的视角有多不同。

“我想你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她敛起了平和的神色,用很清晰的语气对我说,“我不喜欢存在的事情,是因为很多存在的事情是人为圈定的,只有那些不存在的事情中才有出路。我看到的不是单纯的存在,是消失和创造。”

要命。我最讨厌这些争辩。但我既然同情她,并决定拯救她,就不会如此半途而废。我意识到她是想创作一些很“独特”的理念,所以我问她:“那你觉得,你能想出古人没想过的东西吗?任何观点,只要你向上追溯,一定能从某个古人的口中找到出处。你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她被我问住了。她对于现实,正如我所预料的那般一无所知。我见她凝重地皱紧眉,却想不出反驳我的法子时,终于有了种志得意满的感觉。正当我想乘胜追击时,她反问:“如果这件事是我自己推导出来的,在乎古人的观念做什么呢?”

难以理喻。她对于现实的无视,真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程度。

我问她:“那你推导这些是为了什么?”

“什么也没有,仅仅是喜欢。”

“你的喜欢能养活你吗?能让你当饭吃吗?”

她半掩着眼,露出与先前不同的,高高在上的、轻蔑的神色,仿佛她已经被这句话问过无数次,迎战过无数次,回复得疲惫却坚定,“有砝码的喜欢不叫喜欢。我觉得只要到了一定程度,该来的都会来。”

“那它们来了吗?你赚到钱了吗?未来又打算靠这些找什么工作?”

她沉默了,眼神阴郁,跳动着怒火。这些她欠缺考虑的事情果然又激怒了她。

“总有一天。”她试图平静地回话。

“那你要等到什么时候?你怎么确定自己一定能成功?万一你什么都没得到怎么办?”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贫如洗的时候写出来了《罪与罚》,我觉得我也可以。”

“但事实证明,你并没有写出《罪与罚》一样的作品。”

“你一定要用这些来衡量一个人吗?”她终于愤怒了,“指标,指标,到处都是指标!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东西,你们还能看见什么!”

“是你先提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先提到的《罪与罚》。”

她终于说不出话了。我们低着头,在月光下快步走着,我意识到我们走得飞快,因为我的脚有些酸,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像是在利用快走拨弄着脑子里的齿轮,以便更好的反驳我。

终于,她停了下来,很郑重地,严肃地告诉我:“没有必要说下去了。我觉得你们都是没想清楚人为什么要活着的人。”

“那你想清楚了吗?你为什么活着?”

“我一开始就已经说了,为了那些‘无’。”

“人怎么可能是‘无’?你思考这些又能思考出什么?——如果什么都思考不出,你为什么要思考?”

“我要回去休息了。”

她放弃了辩驳,礼貌告别后离开。我知道她并没有累,她走得飞快,也许在离开——或是摆脱我之后——她会闷着气走很长一段时间,思考我抛给她的问题。

这是好事。我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人生气的时候,往往是症结所在。她那么聪明,也许就能想通。

然而我错了。

当我再次询问她时,她依然坚定得像磐石一样,不同的是,她把我当成了傻子,像给幼儿园的孩子解释高数一般重复她那套理论。我尊重她,所以我接受了她所说的一切,与日俱增的是我的同情——我知道她是经历了一些变故,思想才变成得如此消极。她不该成为这样的人,我必须改变她。

我企图用爱来温暖她。我准备好了表白的话,努力把她从图书馆喊出来,把她从那些枯燥的文本中解放。她推辞了两次,终于出于面子答应了。她来的时候显然不太情愿,但语气仍然客气。

我故作轻松地问:“你最近在读什么?”

她说:“《纯粹理性批判》。”

这本书对她的专业没有丝毫用处,但确实符合她的作风。走了一会儿后,我说外面太冷了,问她要不要去附近的小商场。她婉拒了我,因为图书馆的暂离有时间限制,并建议我们去附近的食堂。

我只好放弃脑子里的设想,和她面对面坐在简陋的、透着冬风的食堂门口。我揣着兜,觉得这地方太过寒碜,她却丝毫不觉得冷,认真地问我还有什么想交谈的。

我说:“你有没有看出来我喜欢你?”

她皱起了眉,神情充满疑惑,然后问我:“为什么?”

“因为我觉得你很酷,而且很不容易,我觉得我有必要拯救你。”

她的眉结越拧越紧,在极度疑惑的神情之后,她说:“谢谢,但是不用了。”

这也许是回避型依赖。我心里想着,温柔地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带着那越来越警惕、越来越疑惑的神色回拒我,说:“我要回去看书了。”

我将她送到了图书馆,结束了这场并不成功的表白。可这却成了灾难的开始。

在此后的聊天中,她变得应激,开始针锋相对,反驳我一切观点,甚至怀疑我的智商,语气中一直带着那种不切实际的高高在上。

最终,我被激恼了。她真像一个恶魔,在一条绝路上狂奔,根本不会懂身边人的好心。我知道我再怎么说也是徒劳,抛下一句“不要联系了”后把她拉黑。

然而半个月后,我有些后悔——她已经被恶魔缠绕,这不正是我拯救她的原因吗?我再度和她加上了好友,向她诚挚地道歉,她也平静地回复了我,好像一切都没发生。

但我们不可能有交流的空间了。当我摘录了一句《列子》关于治国理政的话,问她如何作想时,她一概回复“不知道”。当我再次谈到关于虚无的问题时,她再次恼怒了:“为什么一定要用你的观点来限制我?你总是用自己的道德标准规定一切,套用在别人身上,那你有反思过你自己的标准吗?”

我又把她拉黑了。我彻底相信,我们确实不是同一路人。她永远不会理解我的好心,即便所有人都拦着,她也会往南墙上撞。这样的人,非蠢即傻,而我显然不是。

我已经有了我自己的生活,我找了一份好的工作,足够赚钱养活自己,今后的日子也许不会太好,但却是富足且平淡的。至于她,这种单纯且不谙世事的人——就随她去吧。也许当她真的一贫如洗,真的头破血流的时候,她就知道我对她的这段嘱咐有多重要且珍贵了。

2024.07.05 于北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失败的救赎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