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着意过今春 > 第22章 真心难测

着意过今春 第22章 真心难测

作者:兰棹渡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9 03:02:30 来源:文学城

戏耍对手能给黎昭文带来快感,如果能拥有一直戏耍他们的机会,黎昭文绝不会错漏任何一次。

然而眼下殿试在即,最忌讳的便是因琐事扰乱自己的心神,殿试是决定接下来仕途的关键,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凡事皆分轻重缓急,解决顾景渊等人是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姑且可以暂时搁置。

黎昭文推想,短短几日的时间,他们不可能发现她所做的事。

怀揣着这样自信的心态,黎昭文决定先静心学习,等待殿试的到来。

但在此之前,有一事令她颇为纠结。

皇帝颇关注子女的学业,兄妹三人近乎每月都要参加一次考试,试题多为科考题目,考验文采、学识和书法。

因而前世黎昭文做了不少科考题目,包括今岁的殿试。

还记得当初皇帝批阅他们的文章时,大为夸赞黎昭文的文章,说黎昭文的文采不逊色于往年的状元。

“南枝,你之前有没有看过苏状元的文章?你这篇文章,观点和他有许多相似之处,若是你和他一起参加殿试,爹爹我啊,还真不知道应该选谁当状元呢。”皇帝温和笑道。

这不过是一句戏言,却在今生阴差阳错地实现了。

表面而言,黎昭文只想安然通过这次殿试,不执着于争夺前三甲的名次,能进翰林院便是她最满意的结果了。

为保一切顺利,她应当规避文章观点与苏凌陟相同的情况,以免惹人非议。

“可若当真如此,我又怎能引起爹爹的注意?”一个强烈的念头盘桓在黎昭文的脑海。

她素来果断,遇事不曾犹豫过。当下的境况,却成了她重生至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常言道,人言可畏。即便她的爹爹贵为天子,有时也会畏惧言官无休止的谏言。

她不怕遭人非议,她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以身入局,她顾虑的是,这件事会牵连到苏凌陟。

她不想自己的举动伤害到无辜的人。

怀揣着这份顾虑,她迎来了殿试之日。

这日,皇帝亲临奉天殿,文武百官皆具公服立班于殿内外,黎昭文等一众应试者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进至奉天殿的丹墀内。

这是今生黎昭文初次近处见到皇帝,他戴兽翼冠,着宽领窄袖缎袍,腰系金带,面色威严,正襟危坐于殿中。

在一个失神的瞬间,她忆起和他相处的过所有时刻,都不曾见过他此时的神情。

她初次觉悟到,他是和蔼可亲的父亲,十全十美的夫君,更是坐拥天下的国君。现在他们各据一隅,黎昭文却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远到了极处。只因他是君,她是臣。

鸿胪寺序班把策案置于奉天殿中间的通道上,黎昭文敛去眉间怅惘之色,随诸举人在赞礼官的主持下行稽首礼。皇帝和文武百官先后退朝后,大家各就试桌答卷对策。

身边都是奋笔疾书的摩擦声,黎昭文一手执笔,缓慢书写。

她面上略无表情,心中却早已忐忑不已。

现在参加的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一场豪赌,她书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她压下的赌注,倘若事情没有按照她设想的那般发展,她将会落得满盘皆输的下场。

为了赢得这场豪赌,她不敢掉以轻心。是以在书写上格外专注用心。以往常有举人策内有几字错误,因此错失了入一甲的资格。字画工致这样虔心努力便可做成的事,她自然是不会轻视的。

国朝之例,殿试后仅有两日的阅卷和读卷时间。

两日后,诸举人身着深色蓝罗袍,手执槐木朝笏,列班于丹陛之下,参加传胪大典。

殿试分三甲录取,读卷官集体拟定三甲的名次,一甲三名则由皇帝御批。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待中试举人至丹陛下向东立静候胪唱,皇帝下旨:胪唱开始。

礼部尚书兼胪唱官拆开第一封试卷,高声宣读道:“第一甲第一名黎昭文,授修撰!”

听到自己名字的一瞬,黎昭文颇有些不敢置信。她幻想过自己考进三甲,却未曾料想自己竟会成为状元。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如夜空中漫天绽放的绚烂烟花,令她一时间应接不暇。

她呆愣在原地,始终没有置身事内的实感,若不是身边人多番提醒,她的神思将会一直游离在外。

她到丹陛鳌头处跪拜后,远远地凝望殿内的皇帝,他脸上的笑意清晰可见,她脸上的迷惘他亦清晰可见。

皇帝很疑惑,缘何这个新科状元脸上没有喜悦之色?她的容止可排在历届状元前列,她的资质可称为上乘,她的天赋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她身上的任何一样特质,都是旁人可望不可及的至高终点。

但她本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特质的存在,她平和的神情,似乎在说这些并不重要。

她的淡漠气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静默对视片刻,黎昭文才转身回到队列。

本以为传胪后就能入班翰林院,不想还有恩荣宴、谢恩仪、释菜礼等一应情事。

黎昭文暗暗期盼这些繁琐的事宜快些结束。与此同时,也期待在恩荣宴上和李子璆见面。

尽管这段时日她一直在忙碌自己的事情,却不曾忘记调查杀死李绶之人。可惜这其间的疑团实在太大,调查始终无法推进。

她追查幕后凶手,并不是在为李绶讨公道。苏衍和原身的死是李绶一手促成的,李绶即便身死千百次,都不足以补偿这两条逝去的生命。

他中毒身亡是他应受的惩罚,黎昭文不觉得惋惜。

之所以要追查,是因她敏锐察觉到事件远没有表面简单。杀人之事败露,处死李绶是板上钉钉的事,缘何还要多此一举把他毒死?

他自负且倔强,黎昭文屡次询问都无法让他吐露真相,看样子是决意要守口如瓶至死。

她不明白,他背后的主人,为什么要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将他毒死。

李子璆,是她怀疑的首要对象。李绶幼时由他抚养长大,后来李绶回到池州,他们依旧来往不断,李绶对他的感情更甚于自己的亲生父母。

她难以确定李子璆对李绶是何感情,仅从李绶身死后李子璆的镇定态度来看,他似乎并不重视这个外甥。

黎昭文怀疑,他早就知道李绶会被人害死,故而才会如此冷静淡定。

但无凭无据,这些论断经不起推敲,唯有从李子璆处着手调查,才能有机会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恩荣宴是皇帝赐宴,文武公卿皆会出席,李子璆是位列正二品的高官,自然也要莅临。

前世黎昭文略微知道一些朝臣的名字和经历,也曾听宫人描述过他们的长相。据说李子璆身形矮小,体态肥胖,下巴垂着一绺修长的美须,在一众身形修长的朝臣中甚为突出。

她凭借记忆寻找符合描述的官员,少顷便确认了李子璆所在的席位。

恩荣宴不同于普通应酬,宴间气氛拘谨,各朝臣只是说些场面言语,李子璆在百无聊赖地动箸挑菜。

一直以来,黎昭文以为他是一个精明的人物,否则不会平步高升。然则今日亲眼看见他本人,目中透着几分愚庸之气,俨然和精明干练毫无关系。

她见过有人装深沉,见过有人装机智,却不曾见过有人装愚笨。

看着李子璆这张带着三分和善、七分愚庸的脸,黎昭文陷入了沉思。

她习惯把事情往复杂的方向推想,不相信李子璆会是愚笨之人。她深知不能仅靠外表分辨人品,直觉告诉她,李子璆或许会是一个比林珣和顾景渊更难对付的人物。

正沉吟间,忽听有人唤她和苏凌陟的名字。循声望去,但见那人长着一张狭长的脸,一双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黎昭文,毫无血色的薄唇自顾自说道:“你们二人是不是朋友呀?”

黎昭文一眼便认出他是宫人们常说的“黄老鼠”黄成斌。他走路时眼睛爱左顾右盼,夜间双目会发射出渗人的精光,像极了在黑暗中觅食走的老鼠,宫人们私下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外号。

他和李子璆同属工部,每日散值都是相伴而行。如果说黄成斌是老鼠,李子璆便是能压制他的猫。他们之间没有友情,他对李子璆百般奉承,百般殷勤,全因李子璆是他的天敌。

以前黎昭文常常责怪宫人们随便给人起外号不礼貌,而今才发现,原来他们说的不过是事实罢了。答案显而易见——这只“老鼠”正为他的主人冲锋陷阵。

黎昭文和苏凌陟摇头否认,他又道:“这便奇怪了,我看过你们的策文,观点和行文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还以为你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呢。你们一人是状元,一人是榜眼,彼此互不相识,策文却如此相似,当真巧合。”

在场的官员都是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厉害人物,他此言一出,大家便都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

文章观点相同尚且合理,行文结构相似却是考场上少见的现象,不排除有舞弊的可能。

他本是想意指黎昭文和苏凌陟舞弊,不曾考虑到读卷官也在场。殿试的考卷先由读卷官批阅,后上呈皇帝钦定鼎甲三名的次第。这等重大考试要想成功舞弊,必要通过读卷官这一环。

况且皇帝本人才是最终决定名次的人,他既对黎昭文和苏凌陟的试卷无异议,作为臣子又有何理由置喙?

这番言语,算是把读卷官和皇帝都得罪了。

苏凌陟平日只与诗书打交道,对官场的勾心斗角一窍不通。看当下情况,他只能推断黄成斌是在质疑他和黎昭文的成绩。

他不擅长反驳质疑,也不擅长为自己辩解,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从前,他会选择沉默;但现在,一切都有所不同了,心中有一种冲动令他想要有所行动,这种冲动蕴藏着对同僚的惺惺相惜之意。

他认可黎昭文的文采,断定她不会舞弊,想出言维护她。他觉得自己稍年长,不该让未及弱冠的黎昭文出面和黄成斌对峙。

未待他开口,黎昭文抢先道:“多亏黄大人提醒,若不是大人今日说起,我都不知我和苏公子竟有这么多相似之处。我素知苏公子博闻多识,文章尔雅,今日黄大人既对你我的文章感兴趣,不如我们便在诸位大人的见证下再写一次策文吧?”

苏凌陟会意,说道:“适才我听黄大人说起我们的文章,便觉得你我格外投缘。今日诸位大人都在场,我们若能有幸在大人们面前比赛,也不失为一种殊荣。”

他们二人一唱一和,把场面话说尽,既避开了舞弊这等敏感话题,又借机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日后关于舞弊的谣言,定能不攻自破。

林珣从旁观望了许久,适时为他们解围:“既是比赛,总要先出个题目才是,今日恩荣宴由首辅大人主席,这题目便由首辅大人出吧。”

众人听后纷纷称是,杨宗道亦准许。

在恩荣宴比赛是前所未有的特举,让本就无聊的宴席多了几分趣味。在黎苏二人各就各位后,朝臣立刻缄默噤声,只静静看着他们二人书写,不觉无聊。

殿试有一日时间供考生构思和书写,而现在的比赛为时只有一个时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策文,实非易事。

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黎苏二人的表现却不存半分慌张,他们执笔纵横在白纸间,如行云流水的笔墨颇具韧力,勾画出的一笔一划皆完美无瑕,撰写速度快得惊人,手中笔尖不曾停留过一瞬,仿若挣脱牢笼的快马驰骋平原,不愿失去奔走在广阔天地的自由。

他们虽是各自凝神对策,气氛却渐趋焦灼,似有剑拔弩张之势。

观者在旁受到他们的感染,亦是紧张万分,手心沁汗。

终于,在最后一炷香燃尽之际,他们同时停笔了。

既是杨宗道出题,批卷亦当由他负责。但见他先是拿黎昭文的策文阅览,忽而目光在一处停留良久,期间举目望了望黎昭文,复又快速把策文看完。

批阅苏凌陟的策文时他不曾分心,但依旧是阅览了许久。他的举动,无疑让所有人期待的情绪达到了至高点。

杨宗道平静道:“你们是陛下钦定的进士,实力毋庸置疑,无论今日比赛成败如何,你们都须谨记一点:才华和谋略不是纸上谈兵,他日你们为官为臣,要效忠陛下,抚恤百姓,切勿忘了今日你们笔下的理想和抱负。”

黎昭文和苏凌陟同声道:“是,谨奉大人教诲。”

杨宗道颔首,宣告最终结果:“今日策文,属黎昭文最佳。”

当夜赵循把这个消息告诉皇帝时,说得绘声绘影,皇帝听在耳里,觉得颇有些好笑,“你是不是背着朕偷偷去练说戏了?近来你的嘴上功夫是越发了得了。”

“陛下若是不喜欢,那臣以后就改了这臭毛病。”赵循作势掌了几下嘴,“今科人才辈出,臣是替陛下高兴,一时才得意忘形,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抿唇一笑,拿奏本敲他的头,“朕出个题目给你猜猜,你若猜不出,朕就扣你一年俸禄。”

赵循紧张道:“什么题目?”

皇帝想了想,说道:“你觉得这批进士里朕最喜欢谁?”

赵循嘿嘿一笑,当即便说出答案:“当然是黎状元,他是陛下登基以来第一个连中三元的士子,这等人才,定能辅佐陛下治国安天下。”

皇帝轻哼一声,道:“下次朕要出点难题考你,万不会再让你轻易赢朕。”

赵循恭敬道:“就算输给陛下一万次,臣也心甘情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