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在古代育种 > 第46章 第 46 章

在古代育种 第46章 第 46 章

作者:抱雨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3 13:28:54 来源:文学城

现在程媺种的地有一百多亩,赵大田兄弟俩四十亩冬麦收了后种的玉米,后山冈子十六亩种土豆,三头河边六十亩种水稻,郑庄附近三十亩是今年新收的,种的是春小麦。

春小麦是程媺在空间试验的杂交品种,稳定性高,收获期短,三个多月就可以收获,抢在育秧期种下的,七月收获了三十五石。

为了解决这燕北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问题,她除了在现有的作物种类上安排两年三熟,也在研究在同一种作物上实现播一次收两次。

她读研究生的时候参与过再生稻的研究,再生稻就是利用头茬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稻穗再长一季,让割过的稻桩长谷子,所以在给水稻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时候,顺便也给小麦做了试验。

后世的再生稻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小麦的再生一直都是个具有挑战的课题。

小麦与水稻等单子叶植物,存在强烈的基因型依赖性,限制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对优良品种的遗传改良。

水稻可以,她相信小麦也一定可以。因为她有一个绝佳的的空间实验室。

小麦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存在差异,她选了多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筛选出高频再生小麦基因型为受体,导入其它再生能力强(如苜蓿、柳枝稷等饲草)的基因,创造转基因的小麦新品种。

道理很简单,实验不容易,这项研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要是在后世的条件下让她研究,得花上二三十年。

因为研究重点在再生能力上,所以产量比不上冬小麦,六月初收冬小麦的时候,亩产达到了近三石,比第一年翻了近两倍,已达到让上垟乡的庄户们咋舌的地步,他们以为七月初的夏小麦会再创新高,结果表现平平无奇,是的,现在亩产一石余在他们眼中也是平平无奇了。

收割的时候,郑里正就问她为何留那么高的麦茬。不愧是多年的庄稼人,一眼就发现了不同。

想要麦茬再生,就得保留一定长度的植株和根系,程媺说,“晋代有书记载,南方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收,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谓之抱孙谷,咱们这是抱孙麦。”

郑里正闻所未闻,“还能复生,抱上麦孙子?”

程娘子总是能让他们大开眼界,她说,“入冬前还能再收一次。”

稀奇,这可真是稀奇。不用麦种,不用翻地散播,就在割剩的麦茬上,还能再长出一茬来?

因离郑庄近,郑里正非常关注这三十亩麦茬地,日日都要去转上一回,眼看着枯黄的麦茬抽青了,又抽穗了,期间只施过肥而已,长势还不赖。

立秋那日,王府果然安排了人来收购麦种。

程媺卖给了他们一百石的麦种,够他们种近七百亩地。

程媺特别交代,这麦种能亩产三四石,性状优异,抗旱抗病,就是不可留种。明年需要再来找她买,若私自留种,一亩半石都收不了,可与她无关。

王府的府吏震惊这麦种的高产,也对她说的无法留种半信半疑。他们特地问了本地换过麦种的庄户,他们自己也留了种,就是还没看到结果。

被问到的庄户慌了,程娘子说留种会产量低他们深信不疑,程娘子怎么没告诉他们?

而且,为何会留不了种,是不是危言耸听?

倒是有人专程来问她,程媺说,“亩产二石能留种,亩产三石不能留种,你选哪个?”

这就是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比较之下,还是高收益更吸引人,毕竟买种子和卖谷子的钱比起来不值一提。传来传去,不少庄户都来找她买亩产三石的种子。

程媺不卖,理由是全卖给王府了。

程媺在后山冈子那里装模作样地做了几个处理种子的房间,都以为她这样那样处理过的种子能有这样那样的优异性状,不过是做给人看罢了。当然她也从不让人去看,那里常年守着五六个人呢,也没谁能有办法偷看到她的“秘方”。

燕云王府的府吏把麦种运走后不久,上观马场的马场主亲自来访。

程媺还在纳闷上官端怎么会亲自来拜访她,来人身材不如上官端高大,骨廓分明,精瘦有力,自我介绍:“某姓徐,单名一个方字。”

徐方是上观马场的主人?程媺再确认一遍,“靠近山岭那边的上观马场?”

徐方大方承认,“正是,上任马场主复姓上观,程娘子应该认得。他一月前将马场转手,回了老家,如今某管着马场。”

徐方来找程媺源于他与黄县丞的关系,二人有点交情,他掌管马场之后也为饲草发愁,黄县丞建议他找程娘子解决。

上次黄县丞就问她有没有提高苜蓿产量的法子,程媺说这两年她一直在育种,已有眉目。

如今黄县丞介绍新马场主来找她,程媺也不得不给黄县丞面子,她依然卖种子。种子的价格不高,与麦种一样。但她有个要求,玉米的秆叶种粒都可以做饲料,庄户们若用这些换马粪,他们得换。

年初的时候程媺教了各家各户沤肥技术,但实践效果不理想,有的人家不讲究,有的人家没有合适的半开放场地,导致夏天的时候臭气和蚊蝇不少,如今程媺想造一个统一的堆沤区,马场的马粪是很不错的原料。

马场一般都是把马粪搜集起来风干后作为燃料,特别是冬天很好用,用来取暖,程媺连干马粪燃烧后的灰烬也问他要。

这位徐场主为了得到更多的饲料,对程媺的要求无有不应,何况对他都有利。

今年的秋季,实在是忙。

先是收了玉米土豆,所有禾杆马场那边都收,玉米也收,各家各户都在抢着采收,晒场边天天都是满满的人。

为了结善缘,今年程媺都没花钱请人,早就有很多人打听了他们收稻谷的时间,自发无偿来帮忙收。

收完稻谷,收再生麦,再生麦每亩依旧产了近一石,郑里正啧啧称奇,把这件事专门对他在县衙做事的妹夫说了,“程娘子真是个妙人,这种事情都能给她做成。”

程媺每天都很忙,心里一直记着马场的变故,也让徐寡妇联系她三哥打听,但是徐寡妇的三哥再也没了音信。

转眼到了冬天,雪下了一场又一场。

徐寡妇跟程媺报告她三哥还没来的事,“上回做了那样的事,人人喊打,他哪还有脸过来。”

程媺没有这么乐观。

毕竟上官端的事牵扯到徐二公子,相当于整个马场都牵扯进了这件事中,现在马场主换人,马场的人难道不换?程媺猜想他不一定是没脸,很有可能没命。

上官端没命的可能性也很大,他会是转让马场的人吗,这可是他上官家最后崛起的希望,又是在这个希望正有可能实现的时候。

余氏正在问徐寡妇过继的人选挑得怎样了。

徐寡妇摇头笑,“拖了这么久,他们也不傻,不让再拖,冬至祭祖时要一并告祖宗,这之前要定下来。”

余氏问:“你想好了?”

徐寡妇问程媺,“程娘子觉得呢?过继这法子得了你的指点,干脆你一并指个人给我。”

程媺在与小六小七用浆糊贴花玩,头也没抬,“我选人都是看眼缘,给自己选儿子自己来,谁合你眼缘你就选谁。”

“他们几房欺人太甚,我看谁都不合眼缘。”

余氏跟着叹气:“你总得选一个。”

此时小七拿了张花纸过来给徐寡妇,徐寡妇看着他肉乎乎的脸和手,脸上漾出温柔,“那我选最小的吧,小的还可以教。”

最终徐寡妇选了个三岁的小孩,正式过继给赵树,她给他起了个新的名字,赵八斗。

倒不是希望他以后才高八斗什么,纯粹是他家用他换了八斗玉米种子去。

进入腊月,牧云又开始了每年年关前的保守项目,练字。

这回可不是赵家村和郑庄村这附近的人来求对联,十里八乡,只要想见见程娘子这个仙人,想日后有机会种上丰产种子的人家,都赶来求对联。

不怕雪下得大,不怕雪积得厚,日日门庭若市。

程媺只应付了十日八日,实在是累得不行,再说人多也吵得慌,白日脑袋嗡嗡嗡,夜晚脑神经还兴奋着,小六小七晚上都睡不好觉。

程媺终于忍受不了,叫桂儿在后山冈子那里收拾了间屋子出来,她们带着小六小七出门避一避去了。

这边就叫赵大田和赵石头过来照应。

牧云埋头写了一日,程媺和两小只不在,总觉得日子格外地长。

第二日,他搁笔去后山冈子寻他们,后山冈子也安安静静,没有孩童的叫闹声,没有温软盈香的笑靥出来迎接,只有祁伯和骚狐、臭狗、吴用他们三个在。

骚狐说:“日前黄县丞派人来,接程娘子和小六小七他们去上观马场了,桂儿和陈虎、李鱼护送着去的。”

牧云:……

不写了!写什么狗屁对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