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月明 > 第1章 初见

月明 第1章 初见

作者:冠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18:39:58 来源:文学城

顺永四十年,九月初八。

星盏低垂,银辉铺路,高原上的青稞熟了,在蟾宫中翻涌成浪。黄河上游的河水已经开始消退,要入冬了。

夜巡。

河州都督唐骋的虬髯被暗夜染上霜寒,高居马背上道:“吐蕃年初吞并吐谷浑,已经调养生息半年有余,正当兵强马壮之时,不日必有大动作。”

吐蕃与大秦边境连年摩擦不断,将紧临河州的吐谷浑国收入囊中后,一定会把视线望向高原以外。

长子唐铭叹道:“他们的庄稼熟了,咱们的军饷粮草还未到。”

次子唐钧皱眉远眺,“八月就该到的,今年怎的拖延了?父亲,长安可有回复?”

唐骋沉默良久后否认:“兰州,鄯州也尚未收到军饷,长安那面应该是出了事端。”

唐颂跟在父亲、哥哥身后,她的马不安分,带着她往河滩边上跑,马脖子垂下去在河水里蘸了蘸,吃了满嘴盐碱。

她笑着骂了句“活该”。

抬眼望去,一侧是祁连山千里冰峰雪岭,一侧是万座黄土山脊,不远处就是河西,连同长安与西域的一道长廊,过往繁荣,常驻贫瘠。

河水若不加疏浚,河滩上永远白茫茫一片芒硝盐碱,河州的军用屯田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而苍天冷漠无情,绿洲稀薄,水源浑浊,难以填饱河州一万五千名将士的肚子,他们需要京都补给军粮。

唐颂看向面前三人的身影,个个顶天立地却愁眉苦脸,今年的军粮不见任何踪影。

军牒再一次寄出,还没有得到回复,吐蕃的骑兵就冲下了高原,河州最前端的风溪烽堠狼烟火流直上云天,烫坏了寂静的夜。

都督夫人彭氏惊慌失措,“今晚是铭儿守的烽堠……”

烽堠灭了一次,又执着地燃起,那是因为唐铭用命在守,他被吐蕃骑兵俘虏,带至河州城门前逼城。看着不肯下跪的长子活活被砍断双腿,铁蹄践踏至死,唐骋没有丝毫动摇。

城内弹尽粮绝,将士们的冬衣露出败絮,苦守一天一夜,唐骋率领八百骑兵出城迎战,走之前拍了拍唐钧的肩膀,“照顾好母亲还有妹妹,人在城在,不能撤,你们是最后一道防线。”

河州都督这一走再没有回头,他的战马带回了他的尸身,头颈被戮,腰刀证明了他的身份。

八百将士有效地延缓了五千吐蕃军马的侵袭,半日后他们卷土重来,河州等到了兰州,鄯州的出兵增援。

唐颂张臂,在城垛后拉紧弓弦,一箭封敌喉,这是她第一次使用弓箭杀人而非野物。然而,血海深仇终难报。

夜真漫长啊,战局赢得转机后,城门开了,她跟着哥哥驾马冲杀出去,淌出了一条血河,夺回了白溪烽堠。

一轮新月如静女,低沉长河尽头染白兵戈甲胄,默默俯瞰人间厮杀,而她自己被血污染红了脸。

唐颂跪在地上,血水没膝。唐钧重重落膝抱紧她,兄妹两人在混沌中失声痛哭,都督夫人一夜之间白了头。

“……五千吐蕃骑兵几乎全军覆没,河州仅损五百余骑。唐氏一门忠骨,河州都督父子二人身当矢石,以身殉国,家中幼女年仅十五载携弓参战,守大秦边境无缺。此等破家为国之壮举,乃我大秦日月之照!可歌可泣,有口皆碑!”

鄯州、兰州两位都督发送八百里军报回长安,在行文末尾这般叙述。皇帝详阅后,下旨嘉勉,追封河州都督唐骋为“武宁侯”,长子唐铭为“武宁侯世子”,授封次子唐钧“安边侯”之爵,爵位世代罔替。

处理凶仪之事,安葬父兄魂灵后,兄妹两人暂辞家中前往长安领旨谢恩,那天京都下着大雪,长安一片白。

玉阶之上的大明宫沐在风雾中,海市蜃楼一般难以触碰。高居天堑的御容神色疲倦,嗓音沙哑,“武宁侯父子忠烈之魂永不灭,他们英勇之为会载于史册,被世人缅怀传颂。你们二人要保重,节哀顺变。”

唐颂谢恩起身时抬眼看向了皇帝,隔着一张御案,一双皎月从边沿升了起来。天颜接上她的视线,有了笑意,“边境苦寒,姑娘家的应该要娇养一些,留在长安如何?宫中有同你年纪相仿的皇子皇女,你可以和她们一起读书玩耍。”

宸恩浩荡,机遇难得,但唐颂拒绝了这样的补偿,她的野心告诉她要耐心,退一步谈判更具诱惑的交易。经历战场洗礼,龙颜如何,她无畏无惧,只为交涉。

皇帝要借河州一役做表彰,以慰全境将士衷心,父兄皆有犒赏,最好满门荣光,她指星星月亮,圣心可能也要斟酌几分。毕竟,九州四境需要人的命来守,抚恤到位,才有人肯卖命。

那双眼睛尝过血水,伤痛描眉,依旧皎然无杂。皇帝品咂出了这半晌静默后的含义,虎父无犬女,勇哉。

皇帝微咳了两声,清理嗓音道:“年满十八后,可入长安谋职,与吏部商榷供职之事。”

皇帝谈话时,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左右分侍,职掌记言,祇编诏书,这一承诺自然也就成了一纸证明。

唐颂力所能及,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对峙之后,终于俯肩谢恩。

进退有度,心有成算,边境的月把她侵染得过于冷静早熟,倒也不算坏事。出于欣赏,皇帝笑意延续,看向唐钧道:“你这妹妹可议了婚事?”

不知是福是祸,唐钧惊讶不安,但又不能舍命践行欺君之罪,唯有如实作答:“回陛下,未曾。”

皇帝再次看向唐颂,面容清癯但和颜悦色,“朕看,靖王跟你,是同一条命。”

靖王?何意?圣心难测,话锋转折完全超乎意料。

唐颂不明所以,率直发问:“陛下懂得星命之学?”

这一问问的殿中所有人大吃一惊,起居郎和起居舍人难以置信,暗暗相觑,公然质问皇命?何等猖狂!

皇帝不怒反笑,笑声又引来轻咳,愈发暴露出圣躬违和,“朕不懂福祸寿夭,天命八字,随后可以让司天监测算。”

这番话无疑又被左右人手记录在案,只等日后落实。唐颂体会到了帝王权术的高明,字眼中早已设置了圈套,只等她乖乖落入。

匪夷所思,未见过他人,却被迫与他人有了交集,而且避无可避。

不容人多想,殿外由远及近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这场对话。皇帝抬起手边杯盅慢饮一口茶,自言自语般轻喟:“说曹操,曹操便到。”

唐颂暗松一口气,看向了门外。

牖间镶着一方雪色,一人一骑踏得满地玉碎。直至丹墀下,马蹄声才慢了下来,那马两肋淌着血汗,马脖高昂,雪片白沫子从鼻中喷薄而出。

来人几步登高迈过门槛,隔着兜婺面甲,唐颂看不清他的脸,却能感受到他的注视,因为他的热息似在她眉前。

他给人极重的压迫感,到了御案前也并未收敛,摘了头盔携在腋下免冠面圣,开口便是质问:“为什么不给粮?武州差点就被踏平了!”

又来一个狂的。

来人音调不高,但膛音里夹杂千里驰骋的喘息,惊得大殿熏炉里的炭火也要跳上几跳,“你儿子这张脸要花了!”

他侧脸正对着唐颂,几道狼爪印渗着血,压在眉峰上触目惊心。皇帝一阵急咳后,屈指敲了敲御案,“这是刑部的公文,你看了再说。”

为什么不给粮?这也是唐颂的疑问。

皇帝催促他,“看完了,给客人。”

他蹙着眉,看也不看,伸长一臂把那份文书递给唐钧,仍看着皇帝问:“这两位是?”

唐钧拱手行礼:“河州都督府唐钧。”

唐颂跟着哥哥一起见礼:“河州都督府唐颂。”

他循声望了过来,皇帝替他介绍道:“靖王。”他颔首,再道:“秦衍。”

眉眼相照,目光相交,无需言语,她看到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兵戈残影,他看到了她眼底沉积的血水尸身。

河州抵御吐蕃的同时,武州在与突厥厮杀。他们面临同样的困境,因粮草短绌,兵力羸弱不堪。

秦衍上阶前,看到牖间她的影,山涧里独升的一轮月,确是大漠长河上才能生出的景色。

相顾只在一瞬,视线双双斩断。他看向皇帝,目含诘问。她垂眼去看唐钧手中的文书。

为什么不给粮?

刑部调查文书如下:

“户部仓部郎中上官瑾勾结丰德仓仓督左铭璋,录事楚恒,司仓魏远偷运倒卖丰德仓军粮以谋私利,河陇转运使独孤上野转调军粮时,上官等人事迹败露……”

两日后,唐颂和哥哥从兵驿出发回河州,军务怠慢不得,他们需要尽快赶回去戍边。贪墨军粮的大案,必由三法司会审定夺结果,前后调查取证审理,章程繁复。虽然愤恨,但他们耗不起这个时间。

回程途中,唐钧道:“京中人多眼杂,不便细问,颂颂,你为何将来想在长安谋职?”

“因为都督府在京中没有熟人,消息太过滞涩。”唐颂咽下一口雪风道:“以后我充当哥哥的耳目喉舌,了解长安的动向,保证河州上下再也不缺粮吃。”

“长安的人心不好猜,差事不好谋,我舍不得让你去冒这个险,我答应过爹,要照顾好你。”唐钧被寒风吹红了眼。

“哥哥别难过,”唐颂安慰道:“唐家的门楣紧靠你我也撑得起来。”

“我还担心圣上的那番话,”唐钧道:“素闻靖王脾性顽劣,他面圣时都敢没规没矩,怕是给惯坏了。”

“天颜没有我想象中的严厉,”唐颂不以为然地道:“圣上可能只是一时打趣,哥哥不必在意。再者,我不是好欺负的人,不会轻易任人摆布。”

对于擅用长刀弓箭的人来说,即便她是个及笄之年的姑娘,铿锵措辞也并不违和。

“的确,”唐钧望着回家的路,“爹说过,咱们唐家无孬种。”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初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