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刚过,大学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返校的学生们拖着行李箱,三三两两走在还有些萧瑟的校园里,空气中还残留着年节的气息,但更多的是新学期的忙碌感。
沈酌的博士录取通知在开学第一周就正式下来了,导师是他本科阶段就很敬重的一位教授,研究方向也正好契合他之前的项目经验。一切都在预定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秦屿这学期课表排得满,还有两个课程设计要忙。但他每天雷打不动地会出现在沈酌的实验室外,等着一起去食堂吃饭。
初春的天气反复无常,昨天还暖阳高照,今天就刮起了大风,温度骤降。沈酌从实验室出来,看见秦屿等在教学楼门口,正踩着脚取暖,鼻尖冻得通红。
“怎么不进去等?”沈酌把围巾解下来递给他。
秦屿接过围巾胡乱裹上,咧嘴一笑:“刚下课就跑过来了,没觉得多冷。学长你实验室那边忙完了?”
“嗯。”沈酌看着他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头发,“下次在里面等。”
两人并肩往食堂走。风很大,吹得路旁刚冒新芽的树枝乱晃。秦屿很自然地把沈酌让到靠里的位置,自己走在迎风的那一侧。
“这鬼天气,说变就变。”秦屿缩了缩脖子,把半张脸埋进还带着沈酌体温的围巾里,“学长,你博士那边什么时候正式开始?”
“下个月。最近在熟悉实验室和文献。”
“真好。”秦屿语气里带着羡慕,随即又振奋起来,“我这学期也要加油,不能再吊车尾了。”
食堂里热气腾腾,挤满了刚下课的学生。他们找到角落的位置,秦屿让沈酌占座,自己挤进人群去打饭。没过多久,他端着两个餐盘回来,熟练地把其中一份放在沈酌面前。
“今天有红烧排骨,我给你打了一份。”他坐下,掰开一次性筷子,“还有这个清炒豆苗,看着挺新鲜的。”
沈酌看着餐盘里的菜色,都是他偏好的口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秦屿已经清楚地记得他所有的饮食喜好。
“你自己呢?”沈酌看见秦屿餐盘里只有两个素菜。
“我最近胖了,得控制一下。”秦屿扒了口饭,含糊地说,“奶奶天天做好吃的,一个寒假重了五斤。”
沈酌没说什么,把自己餐盘里的排骨夹了一半给他。
“学长我不吃......”
“吃完。”沈酌打断他,语气不容拒绝。
秦屿眨眨眼,乖乖低头啃起排骨,嘴角却悄悄扬了起来。
吃完饭,秦屿要去上下午的课。他把围巾解下来还给沈酌,又从背包里掏出个保温杯。
“给你泡了红茶,下午喝点暖的。”他把杯子塞到沈酌手里,转身跑进教学楼,“晚上图书馆见!”
沈酌握着还带着温度的保温杯,看着那个消失在楼梯口的背影,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回到实验室,学弟学妹们正在讨论刚接的项目。沈酌打开电脑,手边的保温杯散发着淡淡茶香。他拧开喝了一口,温度刚好,是他习惯的浓度。
“沈哥,这杯子新买的?”同组的师妹好奇地问,“以前没见你用过。”
沈酌看着那个深蓝色的保温杯,杯身没有任何图案,简洁得就像他之前用的所有东西。但只有他知道,这是秦屿挑了很久才选中的,说这个颜色最配他。
“嗯。”他淡淡应了一声,继续看向屏幕。
下午的工作效率很高。四点多,沈酌收到秦屿的消息,说课设小组要讨论,晚上不能去图书馆了,语气里满是遗憾。
沈酌回复了“知道了”,继续处理数据。但到了五点半,他还是保存好文件,关了电脑。
走出实验楼,风比中午小了些,但寒意更重。沈酌拐到校外的甜品店,买了份秦屿最近很喜欢的双皮奶,又去便利店买了两个饭团。
到秦屿常去的教学楼时,他们小组的讨论还没结束。沈酌在走廊的长椅上坐下,能听见教室里传来激烈的争论声,其中秦屿的嗓音最清晰。
“这个方案不行,能耗太高了......”
过了大概二十分钟,教室门终于开了。几个学生陆续走出来,个个面带疲惫。秦屿是最后一个出来的,一边走还在一边看手里的资料,眉头紧锁。
“秦屿。”沈酌站起身。
秦屿猛地抬头,看见他时眼睛瞬间亮了:“学长?你怎么来了?不是说不用等我吗?”
“顺路。”沈酌把手中的袋子递给他,“吃点东西。”
秦屿接过袋子,看到里面的双皮奶和饭团,愣了一下,随即笑容绽开:“谢谢学长!我们正好快饿死了。”
他拉着沈酌往教室走:“你来帮我们看看这个方案呗,卡了半天了。”
小组的其他成员还没走,正围着白板争论。看见沈酌,都愣了一下。秦屿自然地介绍:“这是我学长,沈酌,博士刚录取,之前做过类似的项目。”
学生们立刻投来敬佩的目光,纷纷让出位置。
沈酌站在白板前,听他们简单讲解了问题。他拿起笔,在几个关键参数上画了圈:“这里,计算方式有问题。还有这个模块,可以优化。”
他说话简洁,但每句都切中要害。原本争执不下的几个方案,经他点拨,立刻显出了优劣。
秦屿站在他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在白板上写写画画,眼神里的崇拜几乎要溢出来。
问题解决后,小组成员们如释重负,纷纷道谢离开。教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秦屿挖了一大口双皮奶,满足地眯起眼:“学长你太厉害了,我们吵了一下午都没结果,你几句话就搞定了。”
“基础问题。”沈酌收拾着桌上的资料,“以后遇到这种问题,先检查基础假设。”
“知道啦。”秦屿凑近些,压低声音,“学长,你刚才特别帅。”
沈酌动作顿了顿,没接话,耳根却微微发热。
窗外,天色已经暗透。教学楼里的灯一盏盏亮起,在渐浓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回去的路上,秦屿还在兴奋地讨论着课设的新思路。夜风很凉,但他似乎完全不觉得冷,说得手舞足蹈。
到出租屋楼下时,秦屿突然停下脚步。
“学长,”他转过身,表情很认真,“谢谢你今天来找我。”
路灯的光线落在他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他的眼睛很亮,像盛着星光。
沈酌看着他,想起第一次在这里分别的情景。那时他们还是疏离的学长学弟,现在却已经能自然地分享同一份甜品,在寒冷的夜晚并肩同行。
“嗯。”他轻声回应。
秦屿笑起来,朝他挥挥手:“那我上去了!明天见!”
沈酌站在原地,看着那个身影蹦跳着跑进楼道,直到某一层的灯光亮起,才转身离开。
春寒依旧料峭,但有些东西,已经在悄然改变。
像枝头的新芽,像拂面的微风,像这个平凡夜晚里,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暖。
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