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阴暗批也要卖花 > 第35章 良好的环境

阴暗批也要卖花 第35章 良好的环境

作者:步青云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31 02:33:15 来源:文学城

寻的古香古色的特色餐厅,用的午饭。

安皖省的鸡汤炒米很有特色,香醇鲜美。

就是刚端上来温度太高。

花献宜将桌边木窗推开——外面白墙灰瓦的房屋与青螺黛色的山峦,一层一层地从远处荡过来。

“森子说他回国了。”

对面江麦听闻,立马暂停拍照的手,“他前一秒还给我发消息,问我在吃什么。”

手机聊天界面举给他boss,“您看!他这一秒刚跟我说他回国了!太巧了!”

“恩。”花献宜想起江麦之前的电话,杂志一事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回沪城以后,把授权合同、必要文书等寄给Emma。”

“是。”

“还有新公司的注册也及时跟上。”

“是,我安排。”

“法人还是挂你的名字。”

“好的,boss。”

下午韩主任一行人,在村委会集合,带两位老板,前去莲藕大棚参观。

工人们正在挖藕。

夏季挖藕。

一条条粗壮的藕最开始裹着黑色淤泥,工人们原地用塘水简单搓洗,再码放。

“从六月中下旬,我们这的大棚莲藕就开始挖收了。”韩主任面朝正在作业的工人们,对两位老板解释道,“大棚莲藕,实现作物早熟,错开全年莲藕市场集中供应的季节;而且工人们也不用在冰寒刺骨的日子里下塘挖藕。”

他们村的藕分为正常应季藕,和大棚藕。

这样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大棚虽然前期投入大,但由于藕上市时间错开,藕的收购单价也会上升,且棚中作业劳动效率更高,总体利润还好。

正聊着他们村实现大棚作业有什么优势。

有一三轮车明明已经路过,又倒回来,停住。

众人正在热聊,没注意到。

直到闻声,“欸!你们两是不是?”从三轮车上下来的老伯走到花献宜面前,比和戴眼镜戴帽子的手势,“你们两是不是昨天戴了墨镜和帽子的小伙子?!”

花献宜和江麦一愣,笑了,这么巧。

还没说话,就听韩主任及一行人:“姚书记!”“姚书记!”

“哎呀!你们也在啊?”刚才他们几人背对着他,老伯上前才发觉是他们在说话。

“叫啥书记啊?叫老姚。”

又转回去对那两年轻小伙,“是你们对吧?刚,我开着车路过,就觉得两盘亮条顺的身形,像昨天帮我的小伙。我就倒回来,还真是你们!”

认真看了几眼,“摘了墨镜,小伙可帅,可帅啊!哈哈!”

花献宜和江麦依次对面前老伯递手相握。

韩主任在旁介绍:“这是镇里的老书记,也是几十年前本镇的特色农业带头人!”

很自豪他不仅是镇里老书记,还刚好是他们自己村的人,“四十多年前就带镇里种藕,几年前还将大棚技术引进到莲藕的种植生产中,带领的团队不断实验、改良技术,才有了适合本地生产、运行成熟的机制!”

老伯摆摆手:“啥老书记老书记,小伙子,你们别跟着他们叫,我前两年就退休了!叫我老姚就行。”

指着又是新的一车莲蓬,“退休后,就在自己的红花莲田里,搞搞莲蓬去卖!让外地游客们,知道我们的莲子有多好吃!”

江麦:“确实好吃。”

“哈哈!”老伯又要去给他们装,“还有呢还有呢!”

“谢谢谢谢,不用不用!大爷!”江麦拦住,“大爷,退休了还下水摘莲蓬啊?”

老伯俯下身拍拍自己的膝盖,摆手,“都是找家里后辈或者招的小工摘的。我这腿脚,不太能长时间下水咯…”

陪同中的年纪偏大的中年男人,“姚书记以前带领我们镇,藕田发展从零星到规模化,最开始农业器械还没那么发达,许多沟渠都是姚书记带团队,亲自下塘没日没夜地争分夺秒地干!后来镇里条件好了,又不断下水调研什么品种适合怎么种,什么间距最适合作业…长期以往,寒气入骨…”

众年龄稍大的,都在年幼时,见证过曾经也是小伙的姚书记,带领村、带领镇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像现在腿有风湿的老伯。不免眼红落泪,这是一段艰难的发展史,但好在,发展成功!

“搞什么名堂?”老伯指着眼红的几位陪同大肆嘲笑,“村里最近工作多任务重啊?到这里来发泄情绪啊?注意摆正工作态度,听到没了啊?”

众人大笑,气氛正常。

几十年里,上级几次要升老伯职位,可再升就意味着要调走。时间刚好都他们镇的莲藕产业步步台阶之间,老伯放心不下,继续留在家乡。

“任务还好。”韩主任汇报,“上午老板还给村里投了合作项目,把小河里的香蒲棒收走,条件还非常好!”

“那挺好那挺好!”老伯双手握过来,“谢谢你们投项目啊!”

韩主任及众位陪同:“老书记,要不然您也带着两位老板,讲讲咱们的大棚莲藕吧!”

“是啊!”

“是啊!”

姚书记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镇里、村里的吉祥物。虽然韩主任只是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村官,可她听这位传奇书记的故事并不少,也深感敬佩!

老伯:“我都退休了,这些工作上的事,我插手不好。”

韩主任热情:“老书记,您就当我们想偷懒了,您帮帮我们吧!”

老伯为两年轻人讲起大棚结构、温度调节、光照调节各样详情时,富有激情,毕竟最开始大棚的支架从在淤泥中立都立不稳,到现在想搞各种规模、形状、方向如何的淤田大棚,都得心应手,是带着团队一步一步涉水摸来的经验。

随行韩主任和陪同,跟在后。

花献宜很满意此地的自然环境、作风、成熟淤泥大棚技术。

点头,“我不是来投莲藕的。香蒲种植与莲藕种植,同样需要肥沃的淤泥,所以想在村中投大棚,专业化生产香蒲。”

“啊?”韩主任很欣喜淤泥大棚可以被投资,可是,“我们没有专业种植香蒲的经验。”

“我会组建管理团队,派到这来,再对想参与的零工进行技术培训。”花献宜。

零工任何地方都有,而且流水线式作业,一人精通1到2个环节步骤便可,有专业管理团队培训,零工会上手很快。

高标准的种植基地的内核在于管理、在于技术、在于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不单单指向自然环境,还包括更深层。

与前几日的方案不同,本来最初方案是给众农户管理费、采收费,一年多少加分红。

此处换成别的方案。承包,直接建设成自己的长期基地,村民按照工人标准结算薪资。

韩主任:“可以可以。”

江麦:“还有空的淤田么?”

众人乘车来到未投入生产的大片淤田面前。

“这片田,前两年已经下好了足量基肥,腐熟差不多,能直接投入使用!”韩主任。

江麦:“那为何没用作莲藕?”

“考虑到市场。”韩主任看了眼周边陪同,“我们一致想法,不要盲目扩张生产,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产能过剩。”

很满意。

花献宜:“好,到时候我会派专业人士,到村中勘察检测出报告,没问题后,会有人来同你们协商落定承包以及建设基地的相关事项。”

众村干部欢欣:“真的!”

花献宜点头。

这意味着村中又有一产业的诞生,可延申出本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众村干部感谢。

花献宜:“我要香蒲棒能够四季产出,在可控温的智能淤泥大棚内。”

花献宜坐上江麦的奔驰G63后座时。

江麦还没上来。

正与老伯推拒着。

没拗过。

反正回沪城的路上。

后面塞满了莲蓬。

中间有经停,下车于便利店喝水的空隙,花献宜:“江麦,让人去赣昌省专门为赣中的中药厂供给蒲黄的香蒲生产基地,高薪挖几个技术专家。”

“是!”

“丰富香蒲种植品种,去一些水生植物研究机构,筛选不同品种,引过来,扩繁。”

“是!”

“彩南省手上的几个基地,好几位副基地负责人,能力都不错。你去问哪位愿意长期调到安皖省的新基地,当负责人。”

给出条件,“薪资升为负责人薪资。配偶愿意在基地内工作,就留岗位;配偶不愿工作,就给家庭配偶补贴。小孩子在安皖省当地上学会安排好。按当地消费水准提供住房补贴。”

“好的,boss。”江麦在备忘录里迅速敲打,跟上他boss节奏。

到达沪城,直奔【麦语Floral】。

3位派遣法国游学的花艺师,刚好也回店复工了,正与众人分享。

花献宜,江麦进店。

“花总!”

“江总!”

众人招呼。

花献宜简单点头。

江麦让店中男花艺师及男助理们,去把车内的莲蓬都搬进店中,分发众人。

带3位花艺师上阁楼办公室。

手心朝对面沙发,“坐。”

花献宜示意。

江麦把准备好的3份礼袋给花艺师:“辛苦。”

花艺师们本就游学开心,当下更开心!

“不辛苦!不辛苦!谢谢花总,谢谢江总!”

花献宜在喝水。

江麦:“现在叫大家来阁楼办公室,不是为了考核学习成果。各位不用拘谨。”

收到礼物的各位,一点不紧张。

江麦继续,“日后店中花束实操,都是你们成果展示的机会,不用急于一时。学到的技术经验,可以同店中其他花艺师们多交流。”

“是!”众人应道。

江麦:“要写一份对法式花束流行趋势的个人判断,字数自定。以及法国花艺学习中常用花材名称,这个最好详细些。”

“这两样,涉及到判断和统计,写的时候,3位之间不必交流探讨。”

“3日内电子档交给麦语负责人就可。”

“是!”

下楼。

楼下几名花艺师正好和一清秀男生合照。

还在阶梯上的花献宜从略高视角望过去,认出来了,那清秀男生是齐闵。

齐闵的新剧,没想到成绩斐然,正于热播当中。

前段时日齐闵常来店中买花,花艺师们都看熟了他。

中间几天频繁跑场没到店中。

现下剧正热播,他再次出现在店里,好几位花艺师都想合照。

齐闵也很配合。

突然齐闵抬头,看到楼梯下来几个同样戴麦语围裙的花艺师,不过面生——应该就是她们口中法国学习一个月的花艺师们吧。

楼梯中间还有他!

大招着手,雀跃:“你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