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幺儿的科举之路 > 第9章 归家

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9章 归家

作者:花开缓缓归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10-17 03:41:26 来源:转码展示1

发榜后,众人也没在县城逗留。kanshushen离家有段时间了,又是要科考,家里怕是担心的紧。

一路上,因为顾及高师兄,大家也都默契的不提科考之事,高爹经过一晚上也已经接受了儿子落榜的事实,对他们也是极尽周到和热情,还跟他爹说道“这孩子平日里也是太顺了,就得让他吃吃苦头,要不然连自己几分斤两都不知道了。”

而高师兄听到这话,头似乎更往下低了点。其他几人更不好说什么了。

好在到了镇上,大家便分道扬镳。回村的路上还遇到了从镇上回村二爷爷,坐在牛车上,二爷爷看他们心情不错便问起“幺儿这考试咋样啊”

虽然他们家也没跟外面人说起这考试的事儿,但谁让村里就这么大点地儿,谁家有点什么事儿村子里很快就传开了,更何况沈煊跟他爹这一走好多天。

“侥幸过了县试”沈爹嘴上谦虚道,除了发榜那天情绪失控之外,他爹这些天可是完全看不出当初那激动的样子。

不愧是能攒下这般家业的人。

“过了!”二爷爷惊道,又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好事啊!幺儿这么小便能过县试,说不准过两年就能过府试了,可真是出息了”

想想这些天村里传的那些话,还有他婆娘说的“你这大哥家也真是有钱烧的,幺儿才多大,十岁不到能考出个什么,你侄子也是,平常看着挺靠谱的,怎么能跟着你大哥胡闹呢”想他当时没出声还隐隐赞同,这时老脸都有点发红。不过谁能想到,不到十岁的娃儿还真考出来了。

他大哥的想头说不定还真能成。不过想到他大哥,又觉得读书这事还真说不准。不过嘴上却是对他夸了又夸。

然后还问起县城是不是特别大,里面东西贵不贵之类的,跟他爹聊的挺欢。

刚到村口,村里人见到他们回来便七七八八的来问,对于一群没出过镇上的村民,县城消息还是很吸引人的。

还有人直接问到他考试的事,

这时候知道内情他二爷爷当即就大声道“幺儿这可是考中了的,我当初觉得幺儿这么聪明,定是能成的”神情很是骄傲,说的仿佛早有预料。

吃瓜群众的他一脸懵逼,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怕不是有了幻觉,他可不觉得二爷爷真就相信他能考上。

然后看着一脸淡定的老爹,深觉自己入世不够深,道行还浅的很。

他们回来的时候 ,他娘还在灶台上忙活,看见他们进来,还在烧的饭都顾不上了,赶紧跑过来紧搂着他,嘴里还一个劲儿的说着瘦了,瘦了,考试就是辛苦还埋怨他爹没照顾好他。

他爹:兜里的东西都不想给了怎么办?

说实话,他真没觉得自己瘦了,这些天吃的可比平日里好多了,他觉得他还胖了呢,不过有句话叫做你妈觉得你瘦了。

家里的动静自然惊动了爷爷,听到他们回来,便急忙走过来。沈煊赶紧上前扶住他,他爹知道他爷爷着急什么便道“幺儿前些日子县试已经过了,还是第二名类”

“好好好,爷爷的好孙子”竟是激动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只一个劲儿的说好。

他娘听了也是激动不已,想着这些日子那些长舌妇背地里嚼的舌根,真当她不知道呢,她家幺儿这么出息,以后有她们羡慕的呢。

经由二爷爷的各种我早知道,他考过了的事不大一会儿村里人都知道了。他大嫂此时正在河边洗衣服,便听人道“沈大嫂,听说你家小叔考过了嘞,”张氏先是一愣,也顾不上还没洗的衣服了,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路上不停的想她当时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又觉得幸好听了她娘的,要不然这会子回去还不知道怎么被婆婆埋汰呢。复又想到她娘家都说了,就是镇上大户人家都没这么早考中的,那他小叔启不比那些大户人家还厉害。又想到平日里对他态度不是很好,以后要是真考出来了不照应壮壮怎么办,种种想法也是复杂的很。

总之,沈煊便见到了对他大变脸的大嫂“小叔可是回来了,你大哥这两天还在念叨你呢,壮壮这些天没见他叔叔,饭都吃不香了嘞”语气热情的跟换了个人似的。其实还是以前那样他比较适应一些,现在真是感觉怪异极了。又看到胖侄子,汗了汗,壮壮还能吃不香,可别逗他了。

晚上大哥回来,一家人聚在一起总之,对他能考上大家虽是惊大于喜,但总是极高兴的,尤其是他将县城里带给大家的东西拿出来后,气氛更是好了。连他大嫂看到给壮壮和巧姐的小玩意后,对他的笑也真诚了不少。更别说二姐了。

在家里人还沉浸在县试过了的兴奋劲儿里时,沈煊吃完饭回去还是拿起书看了起来,离今年的府试只剩两个月不到了。想到那位比他还小一岁的案首,小小县试便能遇到如此人物,以后府试,院士,才华过人的只会更多。人家那才是真正的天才,再加上教育资源优厚,倘若他不能奋起直追,以后差距恐怕会越来越大。

他最好今年考中童生,院士三年两考,今年恐怕希望不大还是不费那钱了,那么最近的便是后年,还有两年时间准备。只有中了秀才才能到县学甚至府学读书。

他或许有几分天分,却也比不上那些真正的天才们,在他这个小地方还算出类拔萃,但对上那些世家子弟,还是不够看的。早早的接受高层次的教育以后乡试的可能性也会大一些,起码能读到的书也更多些。

古代不比现代,想看什么书,去趟图书馆或者书店大多都能买到,古代很多书籍仅存于世家大族之中,作为一种教育甚至政治资源,轻易不见于外人。要不也么这么多“孤本”呢?

士族的垄断不单是指外在的良田,商铺,更是一种对知识的垄断,对人才的垄断。

那些“士族”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在旧朝气数将近时隐忍蛰伏,新朝便又能入仕以谋求发展。那些传承数代的书香世家他们子弟就真比别人聪明吗?

除了世代累积的人脉与声望外,家中的藏书,先祖留下的批注,教养子女的心得。还有一代代奉行的家规,族规。这才是一个世家真正的灵魂所在。

这也是历朝历代甚至在科举制已发展完善后寒门依旧难出贵子的原因。

朝廷所建立的各种官学,未必不是扶持寒门用以制衡世家的手段。

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抓住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