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新月偏明落叶时 > 第9章 宣旨

新月偏明落叶时 第9章 宣旨

作者:燎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9 12:24:21 来源:文学城

郑宜秋的心情很复杂,她的脑子里一会想着刚刚母亲说的话,一边想着接既浦回京的谋算,总觉得十分矛盾,也没有心情看周围的景色。

今天,安济司在京城向来最繁华的街道——琼华街上开启了久违的集市。这是异雨之灾后,琼华街第一次重新摆上集市。为了让百姓安心逛街,安济司在整条街区的上方搭起了防护用的油棚,遮挡可能再来的意外。虽然还有不少人心存忌惮,不敢贸然出门,但相比前段时间冷清的街景,已是热闹了许多。

那些因异雨之灾断了家庭收入来源的人们纷纷将家中物件摆出来售卖,求得些许生计。琼华街宽阔而悠长,平日里灯火通明,如今虽少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却依旧有不少摊位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货物:农家新磨的米面、手工编织的竹器、匠人修补过的瓷器,甚至还有些人卖起了自家积存的古玩与书籍。街头巷尾,贩夫走卒各自忙碌,低声吆喝着,偶尔也能听到几声稚气未脱的孩童笑语。

尽管街上大多数行人行色匆匆,还戴着斗笠和蓑衣,脚步间多有防备,但那一顶顶油棚下透出的微光,还是让琼华街恢复了一点久违的人间烟火气息。

任英与沈惜禾以及她的女儿这边看看,那边瞧瞧,手中已提了不少新买的小物件。有玲珑的竹编小篮,有小巧的瓷杯,还有几匹色彩明艳的绢布。沈回茵的女儿笑着将一只 “风铃笼”递给母亲,风铃笼由细密的竹条编成,形似鸟笼,笼内悬着一串玲珑小铃铛,走动间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

沈惜禾接过,笑着说道:“这倒是个有趣的物什,既好看,又能听着动静解闷。”她女儿得意地晃了晃笼子,铃声清脆悦耳,引得摊主也笑着夸了一句:“夫人,您真是好眼光,这可是独一份的巧物!”

反观一旁的郑宜秋,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她步履迟缓,神情恍惚,像是被街上的人声喧闹隔离在另一重世界里似的。摊贩的吆喝声与孩童的嬉闹声擦身而过,她却始终没有太多反应,只是下意识地跟在母亲身后,手指无意识地绞着斗笠的边缘。

任英察觉到女儿的心不在焉,时不时回头瞥她一眼,心道女儿深陷牢笼已久,一时半会怕是很难回到真实的人间。

正当这时,一名随从穿过人群,快步走到郑宜秋身旁,低声唤了一声:“娘娘。”郑宜秋这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提起了点精神。她向母亲打了个招呼,随后示意随从随她到一旁的小巷说话。

巷内安静幽暗,随从单膝跪地,压低声音禀报:“娘娘,皇宫那边连夜下了圣旨,召殷亲王、昭亲王与神医速赴京城。萧将军亲率精兵护送,现已启程。”

郑宜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她沉默片刻,似在揣度其中深意,当初她只求既浦能回来,如今陛下一下召了这么多人回京,声势浩大,像是在防什么。

片刻后,她低声道:“此事我知晓了,你做得很好,继续回去静观其变即可。”说罢,她挥了挥手,随从便起身匆匆离去。

回到母亲身边,郑宜秋面色微凝,当即表明要先行回去。她对任英说道:“陛下看重浦儿,已经派了萧将军亲自护送回京,我得快些去殷亲王府交代一声,好安排迎接浦儿回来的事宜。”

任英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皱眉道:“这么急?荀灵到京城,就算快马加鞭也得八日有余。你急急忙忙回去准备什么,难道怕他们走得比马还快不成?”

郑宜秋却摇了摇头,语气略显急促:“娘,这不是速度快慢的问题。浦儿年纪尚小,虽由萧将军护送,但这一路波折难料。况且陛下既然下了圣旨,想来京中还会有其他安排,不能不留心。现在便要尽早妥当些,以防不时之需。”

任英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只得挥手叫来随行的侍卫,吩咐道:“护着宜秋去殷亲王府,路上务必小心。”

她看着郑宜秋匆匆披上斗笠,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目送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神情愈发复杂。

任英看了许久,终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沈惜禾说道:“她这一生,不知要为别人忙碌到什么时候。”

沈惜禾却安慰她:“贵妃娘娘既不自苦,那便让她受着吧。人的命是既定的,哪怕是至亲,也只能是旁观者,难以改变她的所思所想。你的话对她来说,终究只是一阵风,或许能拂过她的头发,却无法扭转她的轨迹。”

夜市仍在继续,灯火如星河般洒满街道,两旁的摊贩高声叫卖着各式货物。油棚下,点点灯笼随着微风轻晃,映得人影婆娑,熙攘的人群将整个琼华街染上了一层暖意。孩子们追逐着跑过,手中的糖人闪着晶莹的光泽,几声清脆的笑声划破夜空,伴随着远处丝竹乐声悠悠而来。

张明辞与梁霜天立于最高的楼阁上,俯瞰着灯火通明的街市。风从楼阁间穿过,将街道的喧闹送入耳中。

明辞今日着便装,身上只带了一把防身的匕首,对眼下的景象颇为满意,对母亲道:“这琼华街,总算是恢复了些生气,也不妄这些日子的筹备。”

梁霜天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这琼华街重新热闹起来,可不仅仅是搭这油棚便可以的。这些日子,你平定内乱、设立新部、选新臣、重新分派巡城兵力、制定灾后税赋减免政策、恢复漕运、开设灾民义诊,百姓都看得到。这街市的繁荣,表面上看只是异常热闹,底下却需要铺着百姓民心安稳的基石。你知道,百姓们敢在这里笑、在这里买卖,是因为心中知道自己是被看顾着的。这才是真正的根本,远比灯火繁华更为可贵。”

“母妃说的是。”张明辞微微垂首,丝毫不见自大张扬之态,“可凭我一人之力,断不可能做到这般地步。这些平乱赈灾的功臣,日后都是要好好奖赏的。”她顿了顿,眉间闪过一丝忧虑,“只是不知这雨毒究竟能不能解……。”

梁霜天目光笃定,她淡然一笑,道:“明辞,今时莫忧明日之事,尤其是那些尚不确定的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随机应变,走一步稳一步。天降异象,谁人能料?可局势动荡,最终还是靠人来平定。”

说罢,她缓缓伸手,搭上张明辞的手,轻轻拍了拍。

琼华街道上,任英一行人慢慢地往街的另一头走去,手中的小物件随着步伐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人群渐密,摊贩的灯笼下影影绰绰,她们的身影逐渐被熙攘的灯火与喧闹的人潮吞没,只留下一个个模糊的轮廓,隐没在琼华街热闹的夜色中。

七日后,荀灵城。

唐蕖和谢父此刻正诚惶诚恐带着一家老小跪在门前,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连呼吸都放得很低。

眼前的女子身着一袭蓝色官服,剪裁得体,肩上绣着巡霜司的纹饰,腰间系着一条浅银色的束带,袖口纹有如意祥云的暗纹,随着手势轻动,隐隐泛出微光。头上戴着端庄的乌纱冠,显得更添几分威严。手中紧握一卷明黄色的圣旨,顶端的金线垂饰随着动作微微摇曳。

她缓缓展开圣旨,清澈却不失威严的声音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荀灵郡谢清,博学笃志,医术高绝,悬壶济世,济困扶危,实为民间神医之典范。朕闻异雨大乱,百姓苦疾不堪,特命谢清即刻赴京,尽展所学,以解众疾。”

念完圣旨后,她目光微抬,继续高声道:“谢清接旨。”

眼前乌泱泱一大家子人没有一个起身。

“谢清接旨。”

依旧没有动静。

这时,宣旨官放下手中的圣旨,冷眼扫视了一圈,语气冷硬地问道:“谢清呢?”

跪在最前面的唐蕖和谢父这才开始小声嘀咕。

“谢清呢?她这几日都没回过家吗?”唐蕖悄声问。

谢父顿时急了,低声埋怨道:“你女儿你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你这个娘当得真成功啊!”

唐蕖一脸委屈,压低声音回道:“我哪知道,那天她回来了一下就走了,谁知道是不是又出诊去了。”

谢父瞪了他一眼,正想继续数落几句,又注意到宣旨官投来的冷冷目光,只得咽下话语,摆出一副更加谦卑的姿态。场面一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气氛紧张得连风都像被冻住了似的。

“禀大人,谢清怕是出诊或者采药去了。大人可将圣旨交与我,我可代为转交。”一道清丽的声音从跪下的人群中响起,声音清晰有力,瞬间打破了僵局。

谢父一惊,却还是不敢抬头,心中不禁纳闷:“这是谁的声音?”

“你和谢清是什么关系,圣旨不可随意转交。你可知,若是明日谢清未在城门现身,你,可是要替她受罪的。”

“禀大人,民女乃是谢清的舅母柳康岚。民女保证,可将圣旨交到谢清手中。”那声音再次响起,语气里带着几分恭敬,但仔细听,却又微微的颤抖,仿佛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开的口。

谢父想起身代为接旨,但又不想承认自己是个压根不知道自家女儿在何处的父亲,只好和抱着同样想法的唐蕖跪在原地不敢动。

周以眼神微动,看着跪在最前面畏畏缩缩的两个人,思索片刻,向柳康岚的方向说道:“既如此,便由你代为转交吧。记住,此事事关重大,不得有误。明日卯时初刻,令谢清荀灵西城门集合,此行刻不容缓,分秒不可耽搁。”

身着一身水蓝色长袍的柳康岚越过人群向宣旨官走去,她身上的衣料虽不华贵,却干净利落,腰间仅系着一条素色布带。她看上去不过三十许,神色间虽有几分忐忑,却异常坚定。女子上前几步,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圣旨。

“敢问大人官居何职?”柳康岚低头恭敬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些许试探和小心。

“巡霜司副司,周以。”

见柳康岚已接下圣旨,听到这话,谢父和唐蕖一行人这才小心翼翼地起身。谢父堆着笑,凑上前试探道:“小的听闻,巡霜司乃是为应对京城异雨突发的刑事案件而设,职责非凡,事务繁忙。大人身负重责,竟还能拨冗至这千里之外的荀灵宣旨,小的不解,不知大人是否还有其他重任在身,小人是否有幸分担些许琐事,以为大人分忧?”

周以瞥了他一眼:“现京城日渐安定,巡霜司直署于朝辞宫,专职处理与异雨相关的重要事件。此次荀灵接谢清,本就事关解雨毒之事,非同小可。殿下派我来此,自是为了确保此行万无一失。”

谢父闻言,连忙点头哈腰,脸上的笑容堆得更加谄媚:“大人言之极是,小的实在愚钝,未曾想到此事竟如此紧要,真是惭愧!如此重任由大人亲自到来,实在让我等乡野之人深感荣幸……”话还未说完,唐蕖已在他背后默不作声地轻轻打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再多嘴。

唐蕖堆着笑脸,上前一步接过话头,语气中透着几分掩饰不住的忐忑与试探:“未曾料到,小女谢清竟能得陛下与殿下如此青目,实乃谢家之幸。只是犬女年幼识浅,才疏学陋,若有不周之处,还望大人海涵,多加提点。”

她说到此处,顿了顿,目光微转,又带着几分含蓄地说道:“其实,小女常年行医在外,家中两个犬子平日也时常为她跑腿打下手,背药材、记方子,这些琐事颇为熟稔。若是大人不嫌弃,小的斗胆请命,若能让犬子随行京城当个帮手......”

“抱歉,我还有要务在身,无暇奉陪。”说着,周以转身面向柳康岚,仿佛压根没听到唐蕖的请求,只是最后嘱咐道:请务必将圣旨亲自交到谢清手上,不得有误。今晚亥时,我会再登府确认。

周以说完,微微点头示意,便带着一行随从离开了,只留尴尬的唐蕖在原地。

柳康岚连连点头应下,双手依然稳稳地捧着圣旨。

唐蕖站在一旁,脸上的笑意彻底僵住,她此刻也顾不上与往常十分不同的柳康岚,只瞪了一眼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谢父,低声斥道:“没用的东西!”

骂完便气哼哼地回府了。

现在京城和荀灵的人还没汇集,所以写得比较分散。后面会尽量专注写女主视角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宣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