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平安 > 第12章 第十二章

小平安 第12章 第十二章

作者:发电姬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3 23:23:20 来源:文学城

知行殿。

自大盛定都盛京,建立朝廷以来,知行殿承担教育皇子、皇孙的职责,可惜到先帝这一代,膝下无子女,本以为传给万宣帝就好了,不成想造化弄人,万宣帝的孙辈,也都是女子。

因此如今知行殿中,没有皇子,只有皇女皇孙女,倒也不必隔开男女。

至于豫王裴诠,他从未居在宫中,不入知行殿,但他的开蒙教导,师从文渊阁大学士,属大盛独一份。

也难怪元太妃会以“论迹不论心”,来评价万宣帝。

眼下,薛静安站在门口,她着急地来回转,平安被皇后叫去了后,都过了一炷香了,怎的还没回来?

薛常安比姐姐冷静些,她脱下自己挂着的手钏,想着把它给宫女,让宫女打听下到底怎么回事,如果平安在宫里出事,她都不敢想象,家里会如何责怪她和静安。

徐敏儿宽慰:“再如何,都是在宫里,许是迷路了呢?”

自然,宁国公府在宫里有点门路,她却没提,总不必要为此动这点门路,这点宽慰,便显得不痛不痒。

这时,却是太监抬着八公主的轿辇来了。

薛静安、薛常安和徐敏儿依宫规,福身行礼,道:“公主金安。”

八公主:“免礼。”

八公主裴敏君年十三,不是皇后所出,她母妃分位不低,四岁后,她养在皇后宫里。

她是万宣帝最后一个孩子,颇得帝后喜爱,早上随皇后在凤仪宫见各宫嫔妃,耽搁了些时候,比往日来得晚。

她看着三人,疑惑:“只有三人么?”

薛常安说:“家姐乃家中行二的平安,方才被皇后娘娘叫走……”

裴敏君:“平安?我从母后那过来的,没见过生面孔。”

薛静安和薛常安一惊,坏了,不是皇后叫人,那定是有人要整平安!

却听玉慧郡主笑了:“姑母,那薛平安许是没见过宫中富贵,连宫女的衣裳都觉得是好东西,迷了眼呢。”

这是在嘲讽平安自乡下来,气度再好,见识也是有局限的。

薛常安从她那句“宫女的衣裳”里,就猜测到,平安十有八.九,是被郡主安排的人诓去换了身宫女衣裳。

一个公府千金,进宫当伴读本是荣耀,却去换宫女衣裳,反成莫大的侮辱,传出去,薛家也面上无光。

薛静安没薛常安敏锐,也有种不好的预感,情急之下,她对八公主说:“殿下,还请殿下找找家妹。”

裴敏君瞥了眼玉慧郡主。

她年纪是所有人里最小的,但辈分高,久居宫中,多少见过一些腌臜手段,如何猜不到,是玉慧使了绊子。

到底是薛家的千金,她便叫身边的宫女:“去附近找找薛二……”

话语未落,便看一位尚衣局的大宫女,跨过知行殿的大门,看衣裳制式,也是宫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她身后,领着一位高挑隽秀的少女,

打前的大宫女到八公主跟前几步,行礼:“公主殿下,薛二姑娘来了。”

知行殿内几人朝来人看去,皆是一愣。

便看少女头上梳着朝云髻,簪着白玉琉璃折股拆,一身鹅黄地海棠纹闪缎半袖,一条翠色彩绣蝶纹织金裙裳,嫩得像初长的花蕊,分明殊丽,却也淡然出尘,气质清贵。

徐敏儿突的后悔穿这身衣裳了,平白像东施效颦,而玉慧的讥笑,僵在唇角。

裴敏君见过不少美人,还是眼前一新,她笑了下:“这位就是薛家平安了,来了就好,刚要去找呢。”

平安心里还惦记着那条红绸发带,它是她最喜欢的发饰。

最后,还是被豫王抽走了。

不止,他还拿走两片金叶子。

以前她听周氏说,谁谁家连吃带拿,还不大能懂,现在,她有点恍然——她好像被连吃带拿了。

八公主的话,让平安眨了下眼,回过神来。

她知道宫中礼仪繁复,福了一下身。

薛静安大松口气:“回来就好!”

薛常安也放心了,明眼人都看得出平安是换了身衣裳,只是,并非宫女裙袍,还是宫中上好的料子,完全不掉身份。

徐敏儿好奇,问大宫女:“二姑娘换了身衣裳,这是怎么了?”

大宫女笑道:“宫人粗鲁,倒茶时弄湿了二姑娘的衣裳,姑娘腰细,尚衣局缝改了一套成衣,这才来迟了。”

在宫里,聪明人说话只说五分,余下五分,自有聪明人猜得到。

玉慧郡主神情微变,冷笑了下,这个薛平安运气不错,竟然遇到人帮忙解困,她想大抵是哪宫的妃嫔,想息事宁人。

不过玉慧并不怕,就算告到皇祖母那儿,皇祖母疼爱她,断不会为了个外人罚她,顶多两句训斥,不痛不痒。

何况她之所为,到底是为了东宫。

只可惜,没见薛平安出丑。

大宫女事先被叮嘱过,便拿出一个包袱,对薛静安、薛常安说:“这里头,是姑娘本来的衣服,与另一套宫里赏赐的衣服。”

薛静安接过包袱,说:“多谢姑姑。”

掂量着重量不对,她打开包袱,却是一惊,里面不止有平安本来的衣服,还有一套宫女的衣服。

这时,女官也到了,薛静安不好再问,等终于得了空,她私底下问平安:“二妹妹,早上是怎么了?你换过两次衣裳?”

平安:“对呀。”

薛静安再想起玉慧无端说宫女衣服,总算明白了。

她再看向平安。

今早女官讲的是诗经,书里有细墨皴法的景致图,平安捧着脸颊,眼儿明亮,看得入神。

薛静安心内一酸,从前玉慧那样对她,她这样的命忍了便算了,可二妹妹……二妹妹不该受如此对待!

……

未时末,八公主生母染了风寒,她要去侍疾,伴读各自归家。

徐敏儿和薛家三安,在宫门口告别。

薛静安憋着一口气,待回到永国公府,她随平安去春蘅院。

春蘅院碧纱橱隔间中,彩芝给平安擦脸洗手,青莲拿来一身柔软的常服,给平安换上。

隔间外,薛静安才说完宫里的事,冯夫人声音骤地拔高:“你说什么?”

平安将脑袋探出隔间,疑惑地看着薛静安和冯夫人。

冯夫人回过头,揉揉她的脑瓜子,一改方才的怒火,她笑着对平安说:“小厨房温着莲子甜汤,彩芝,带二姑娘去吃。”

彩芝诶了一声。

平安乖乖跟着彩芝,去舀甜汤吃。

而冯夫人又气又急,本以为既在宫中,顾虑到皇后与各世家的平衡,玉慧再嚣张也该收敛,却是她大错特错!

当即,冯夫人抓着那套宫女衣裳,去了怡德院。

怡德院内,秦老夫人命雪芝,将誊写的佛经收起来,闭目养神。

外头,老夫人房中大丫鬟绿菊来报:“老太太,大太太来了。”

秦老夫人皱眉,自打中馈交由冯氏后,若无大事,她不轻易来怡德院,她沉声问雪芝:“今日是平安第一次入宫当伴读?”

雪芝:“是,才刚三位姑娘都回来了。”

秦老夫人心里有了底,挥挥手,让丫鬟领着冯夫人进来。

冯夫人把宫女的衣裳,递给秦老夫人,自个儿已目中含泪:“母亲,早上东宫那玉慧郡主,让人骗走平安,换宫女衣裳,平安才来京城,哪知道衣裳的门道呢?”

“好在,那尚衣局是有眼色的,带平安换了身好的,不然她只怕沦为京中笑话!”

秦老夫人明白了:“我叫姑娘们给玉慧赔罪,你是不是添油加醋了。”

这话一针见血,冯夫人的确指导了薛静安,她找补:“再如何,这都只限于口角,哪有这样损人名声的!”

秦老夫人心想,人无完人,冯氏纵有千般好,也犯了关心则乱之错。

她肃着脸,问冯夫人:“你现在想怎么做?”

冯夫人总算将目的道来:“母亲,我想明日就进宫去,让皇后娘娘评评理……”

这回,秦老夫人沉声:“让娘娘评理,你以为她会罚自个儿孙女么,不过说说两句,全了个面子就罢了。”

往日秦老夫人一用这个语气,冯夫人定会束手站到一旁听骂。

然今日,她竟也吃了熊心豹子胆,道:“那就这么息事宁人?平安也是母亲的孙女,娘娘护着孙女,您为何不护着孙女?”

秦老夫人一拍案几,拿出积威:“糊涂!”

冯夫人赶紧低头,她那话过头了,合该挨训。

秦老夫人:“你怎么这么沉不住气!目下仅有一件衣裳,却没有人证,你逞一时之快,闹开了,公府能占到什么便宜?”

冯夫人自知理亏,道:“儿媳,儿媳……”

没成想,秦老夫人没有继续训斥她,而是话锋一转:“你明天,还是要进宫。”

冯夫人抬头,不解:“这?”

秦老夫人:“你进宫去,谢皇后娘娘、郡主殿下赏赐衣服,便说:宫女衣裳是宫中制式,本不该带出宫,若流落市井,公府是千万个不是,公府便将衣裳剪了供起来,万望娘娘不要怪罪。”

冯夫人细细品来,险些要拊掌!

这话真是恭敬到家,礼数半分不失,但其中藏的暗话,才是门道,直指中宫命脉:

宫女衣裳会出宫,就是各宫调度有误!今日只是一件衣裳,来日,人人都往宫外搬东西,成何体统?

皇后娘娘掌管六宫,竟出了这般错误,还是公府暗中处理掉的,她不好太护着玉慧,多少得惩罚她,还得感激公府做事牢靠。

冯夫人一喜,回:“果真是儿媳糊涂了,母亲教导得是!”

她又想,老太太先前还说怕平安在乡下养出坏习惯,但眼下看,她对平安,至少是满意的。

从前在各种场合,永国公府的姑娘不是没吃过暗亏,但老太太从没给姑娘们出过主意。

倒也不是因为静安、常安庶出,大族之中,嫡庶子女一样要好好养的,像郡主之前讲的嫡女欺负庶女,是小门小户的做派。

冯夫人再想想前几次,老太太竟还读经给平安,平安在这睡着了,她也没气呢!

她总算察觉,该是平安入了老太太的眼。

想起刚刚自己驳了老太太,冯夫人有些自责,还好老太太没追究,否则她是不好受的。

隔日,平安去宫里没多久,冯夫人换上金绣云霞孔雀纹袍服,戴上累丝金诰命冠,往宫里递拜帖。

张皇后比冯夫人大十岁,二人从前很是聊得来。

十几年前,万宣帝自封王后,一直在江西,甚少进京,张皇后也只在和万宣帝大婚时来过京城。

等先帝无嗣,万宣帝受召进京,张皇后在陌生的盛京,束手束脚。

京中贵妇们人前毕恭毕敬,尊她太子妃,人后又暗中耻笑张皇后,不过是运道好,一朝飞上枝头,只可惜拿不出凤凰的派头。

冯夫人却慨然大方,带张皇后融入京中贵妇圈,免了很多丢份子的丑事。

因此,二人情投意合,有如忘年之交,直到七八年前,太子传嗣无望,还政豫王之传闻纷纷扬扬,二人间方冷了下来。

等待召见时,冯夫人忆起这些年的种种,不由唏嘘,到底是权势弄人。

不多时,张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出门,唤了声:“冯恭人,皇后娘娘传召。”

进了凤仪宫,张皇后还在漱口。

她年纪五十又七,头发花白了一半,全绾起来,压着一顶凤冠,眉目间倒是慈和,瞧着还不到这个岁数似的。

冯夫人见礼,张皇后赐座,二人寒暄几句,冯夫人学昨日秦老夫人的话,说了出来。

这话本就没有缺点,加上她拿三分火气演真情,其中忧虑,竟好似做不得假。

张皇后先是讶然,后又怒道:“衣裳是玉慧给的?她着实不懂规矩,真真叫本宫给惯坏了。”

冯夫人劝慰几句莫要生气,张皇后又说:“我便罚她抄一百遍宫规,切莫叫她再犯了。”

冯夫人脸色倏地不好。

这宫里最不值当的惩罚,就是抄宫规,别看次数多,来头好似很大,但只要张皇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玉慧就可以找几个会写字的太监宫女,随意抄抄。

张皇后果然护着玉慧,只想着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目下,张皇后吃了口茶,反过来劝冯夫人:“都是小孩子家家的,难免不懂事,你别太往心上去。”

冯夫人简直想呕血,玉慧是小孩,平安就不是小孩了?平安年纪比她还小呢!

凭什么玉慧欺负平安,就这么轻轻揭过?

她张张嘴,又哑口无言,难不成她还能和皇后娘娘争个是非?过去多少人家的好姑娘被玉慧欺辱,也只能咽下这口气不提,永国公府,恐怕也不能例外。

却在这时,大宫女匆匆进了屋,失了规矩:“娘娘,豫王爷……”

见冯夫人还没走,她赶紧闭嘴,张皇后听是和豫王有关,头个想到了他的身体,若他身体不好了……

她心里一喜,又想豫王府与永国公府的婚事,她看了眼冯夫人,对大宫女说:“冯夫人不是外人,说罢。”

既是豫王,便事关平安,冯夫人也赶紧竖起耳朵。

大宫女声音微颤:“豫、豫王爷早上递了折子,斥玉慧郡主藐视宫规,当禁足一个月,罚俸半年,郡主身边的奶嬷嬷与大宫女各打二十板子,以儆效尤。”

张皇后大惊失色:“什么?”

别说张皇后了,冯夫人都呆住了,这些年,豫王深居简出,万宣帝几次让他去户部历练,都被他以身体不好为由推拒。

他身份摆在那,从没插手皇家家事,这回,却将手伸向东宫!

张皇后嘴角一抽,赶忙又问:“陛下如何说?”

大宫女:“陛下……准奏。”

冯夫人:“……”

感谢读者 一禾 扔了2个地雷,感谢10月15以来,灌溉营养液的读者:天津逗秋雨 4;一禾 61;今天也是追更媛 4;guomo25 8;猫猫拯救全世界 10;JSS 5;安安 2;画画 5;我想回家 5:咔咔苏打 26;moon. 50;鱼飞游 10;Jasmine 1;**和MM 2;Achen 10;顾晔辞 42;心软软呀 1~~~~

我会好好加油哒!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十二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