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小户女 > 第14章 第十四章

小户女 第14章 第十四章

作者:两朵小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6-28 00:14:28 来源:文学城

这两单赚了些银钱,更叫徐氏干劲满满,牙行许多经年的房牙还抵不上她呢。

晚间二哥竟回来了一趟

——正是他那些同窗催的。

宝珠送的饭食,除了自家吃的,余下的二哥依言四下分给同窗,他本就是南方人,常打交道的南方人偏多,尝过煲仔饭都说那饭好吃,米饭清甜,锅巴香脆,上头菜也可口,故而特地叫他回来问问,这煲仔饭能不能往国子监里头送。

因想着大哥跟宝珠要赚银钱,他便特地回来一趟问一问。

“那几个同窗多是南方人,汴京多食面食,饭堂也是面食居多,素馒头肉馒头吃的人眼晕,便赶着我回来问问。”

宝珠听了觉得好笑,“去铺子里定的砂锅得七八日才能做好,约莫再得十来天才能对外头卖呢。”

“那我便回一句,待你这头什么时候好了再说。”

甄二郎也是觉得那饭做的香,今儿回来想尝尝香菇滑鸡饭,昨儿这饭是叫恒之表弟吃了去,他没尝到是什么味儿。

大哥这几天一直在练手,这煲仔饭火候最紧要,须得小火慢慢焖。

二哥一早又回学里去了,宝珠跟宝瑢去了一趟街里,她准备收些鸭蛋,自个儿做咸蛋,能省下一笔钱不说,自家做的比外头买的味道也要好许多,回头等摊子支起来,这咸蛋也是用的上的。

甄家上下都有活儿忙碌,连甄阿婆都买了些菜籽,后街有一片地,有人垦出来种些小菜自家吃,甄阿婆跟巷子里几个婆子婶子混熟了,这些天也跟在后头拎着小锄头开荒种菜去了。

开垦这些荒地没什么,若要叫官府拿住了,顶多也有损失些菜籽钱,加上她老人家很是费了一把子力气,旁的也没什么叫人指摘的,横不能将她一把年纪的人捉去坐监。

趁等人家造推车跟陶器铺子里头烧砂锅的功夫,大郎带着阿忠去许州了,算着许州石地主那些田地里头的粮食也该起出来了,下半年自家田地还要打理,农事上耽搁不得,播种收成都得紧着天儿。

麦收过后宝珠叫大哥将地都接茬种上豆,豆种是从汴京带去的粮种,颗颗饱满,掌柜的说这豆磨出来的豆浆即便不加糖都格外甜。

宝珠虽不信,可无论如何豆是好东西,三四个月便长成了,磨豆浆做豆皮压豆腐不说,连豆渣都能卖去喂牲畜。

大哥跟阿忠到了那儿还得先赁房,也幸亏许州不远,甄家大哥还能常去看看。

只是留阿忠一人在许州怕有不便,田地里活儿也多,于是宝珠叫大哥过去在当地找个老实忠厚的人给阿忠帮忙。

上回石地主说想帮着种那些田地,宝珠想着只叫他在指点一二,其余的还是交给阿忠,暂且不算工钱,一亩地待交完各项税务后给石地主一成出息。

大体章程如此,具体还得到了再说。

宝珠这一趟没跟着了,家里事多,等大哥回来要去码头置摊,正得将各项事务筹备起来。

阿娘现下日日都在外头跑,天热起来她整个人都晒的黑了一圈。

也就半旬日的功夫,大郎便回来了,来回走的都是水路,比雇车便宜许多,大哥说那头活儿都安排好了,请了个小子跟在阿忠后头帮忙做活。

这小子今年才十三,大名叫蒋实,家中日子不好过,兄弟姊妹七八个,半大小子吃的也多,早早打发他出来混口饭吃,他便在街里帮闲,只是他年纪不大,找他的人去跑腿的也少,常饱一顿饥一顿,赶巧大郎在饭馆吃饭时他凑上去问,便碰上了。

大郎见他人有些眼色,于是就问能不能做田地里的活计,若是能一个月三百个大钱,包吃也包住。

一个铜板在镇上能买俩窝头,这小子听了立即便应了,只是他家里人怕是甄大郎歹人,跟到田里去看过,见离家不远这才欢欢喜喜应下。

“那蒋小哥儿有些眼色,田地里活计他干的也娴熟,先前农忙也去地里给人干过短工,田地里大小事儿都做的来。”大郎灌了几大口水,复又继续说道,

“赁的房子正是石地主家的,他家虽叫赌坊的人搬空了,但宅子还在,屋造的大,家中下人也遣散了去,屋里正是房子多。”

说着他又叹了声石地主倒霉,

“他老婆当年原是大户人家卖出来的,他见可怜买家来又帮着销了奴籍,这一遭事儿才出来那会儿,面上温言良语说的好听,可转眼一茬粮食收过,才卖得了些银钱,竟叫她卷跑了,仓里粮食交过税,连余下几亩田地的粮种都凑不齐。”

一番家业彻底败了去。

宝珠听得一脸唏嘘,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现下石家只剩石老爷跟那昏胀儿子,横竖他家离田地近,干脆赁了他家房屋,先前你叫我说的田地里出息分他一成,由他看顾些田地,他千恩万谢应下来了,只叫好歹先支他些银钱买粮种,他手里还余下三四亩地,若是这一茬粮食没种下,往后越拖越累,怕真拖累的家破人亡了。”

宝珠自然也同意,“那些田地到底是咱们占了些便宜,也不是支银子去买旁的东西,给人留条活路,支些好叫他将地也种起来罢,明年到收成也能好过些。”

甄家大郎点头,说他也是这般想的,便给他支了五贯钱,横竖石家家宅还在,五贯钱也跑不掉。

兄妹长吁短叹一番,又开始商量起二人的生意来。

“这砂锅都做好了,用来包锅的竹编也做好了,我用热水烫过又晾干了,单这竹编本钱就不少,这锅加上竹编,拢共花费六贯,推车花了四贯钱,加起来是十贯钱。”宝珠扒拉着算盘,记下数儿。

汴京城确实居大不易,姑苏物价已经不算低了,可这汴京城,吃喝拉撒哪里都是钱,何况想做些小生意,还没开张就已经贴出去十贯钱了。

二人正算着账,又听隔壁院里秀才娘子在叫骂,宝瑢想去看,叫宝珠一把拉回来了,想了想去灶间捡了几个鸡蛋敲响了隔壁院门。

里头打骂声歇了,开门的便是阿秀,她眼角还有红痕,见是宝珠,朝里头问了一声,

“娘子,是隔壁姐儿送鸡蛋来了。”

宝珠声音高了几分,好叫秀才娘子听到,“乡下老农卖的鸡蛋,说他家鸡不吃谷,专吃虫儿,等闲买不到,我娘便买了一篮子,送几个来叫你们晚上也添个菜。”

秀才娘子快足月了,行动已经不大便利,一手扶着肚子,一手给自个儿扇风。秀才娘子大腹便便,若要送别的吃食宝珠也是不敢的,鸡蛋没破没烂的就要好些。

秀才娘子叫阿秀接下,阿秀接过来,感激地看了宝珠一眼。

“姐儿进来喝口茶?”无论是那位赵秀才,还是这位秀才娘子,待外人都是一副客气的样子。

宝珠摇头,“不喝了,家里还有活儿,得先回去忙。”

有宝珠来打了个断,那秀才娘子没再继续骂下去,到底是人家的事儿,最多也只能这样帮一把,否则不定说出什么话来。

推车做好过后人家给送上门来了,东西都备齐了,耽搁下去都是少赚。趁着太阳大,砂锅都洗过晒干。

煲仔饭第一要紧的便是米,粗米价儿低,但味道不好,普通的梗米米粒短且圆,口味软烂,若用来煲饭就显得平庸,若是江南产出的碧梗米味道要好许多,但碧梗米价儿十分昂贵,寻常只有高门大户才吃的起。

兄妹俩将粮铺里头的米都试了一遭,要说口味最好的,还是丝苗米,形状细长,口感扎实,自有清香,煲出来的锅巴更是脆香,只是也比寻常米要贵几分。

先时二哥来家说国子监里有学子想买,这回东西都备齐了,等二哥过两日回来再问问,若有订饭便提前说,到时直接送去。

这几日暂时在码头那儿先将摊子支起来。

该备的物事都齐全了,赶着一早,兄妹二人推着车去了码头。

渡口人多,摊子也多,虽赶着早儿来了,还是好不容易才寻个偏僻地儿,边上是卖花的阿婆跟一个卖菜的婶子,两边生意没有冲突,便好心挤出一个位置给兄妹俩,推车前头摆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桌凳都是新打的,价儿不贵,能让客人有个坐的地儿。

头回摆摊,二人心里也没底儿,感激两边的摊贩让了位置,宝珠捡了四个咸鸭蛋,给一人分了二个。

这鸭蛋是自家腌的,卖花的阿婆当即就扒开吃了,里头淌的都是黄油,卖菜的婶子没舍得,小心翼翼收起来,又从篮子里头抓了一把青辣椒给宝珠。

卖花的婆子头上簪了两朵栀子,也送了一把给宝珠,栀子花香,易招些细细的小黑虫,这阿婆都撇干净了 ,闻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二位婶子,我们兄妹俩才来,也不知这渡口摆摊有什么讲究?”

“讲究倒没甚个讲究,只是每日街道司会来收些摊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