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无夜乡 > 第2章 (二)断崖·离别(2)

无夜乡 第2章 (二)断崖·离别(2)

作者:冰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7 17:36:52 来源:文学城

崖壁上依旧挂着昨夜的水帘。

溪流从山涧缓缓滑落,潺潺的水声在夜色中回荡,清脆如丝,如琴弦拨动,仿佛有看不见的手指,一下一下地,拨在子墨心头那根最细的弦上。

夜深,月光洒满山岭,铺成一地银霜,冰凉而清澈。光从云缝间透下来,照得溪石生光,苔痕微闪。

她没有自讨无趣,去那间冷寂的茅屋里等他。那屋子虽小,却藏着太多回忆。她知道,只要再踏进去,心中那一点残留的温柔,恐怕再也藏不住。

于是,她只独自走到溪边。

那水映着月色,静得几乎能照出人心。她伸出手,将指尖浸入水中,清冷的触感仿佛有意地提醒她:梦已散,情已凉。寒意顺着掌心一路蔓延,像一根无形的丝线,从皮肤到骨髓,一寸寸牵扯,将她那一点点残存的柔软与依恋都洗净。

昨夜,他还在笑。

笑得温柔,低声哄她,说着那些能融雪的情话。

而这一日之间,那笑意竟成了刀锋。锋刃藏在回忆里,时时刻刻割裂她的心。

子墨闭上眼,唇角微微发白。风从山隙间掠过,吹起她鬓边的发丝,那一缕黑发轻轻扫过颊侧,像极了他曾温柔触碰的指尖。她不自觉地侧头,却只有风。

忽而,背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在想什么呢?”

那声音低沉又熟悉,带着温度,也带着几不可察的疏离。

子墨猛地一怔,回身,月色空寂,四野无人。只有山风穿过林梢,卷起片片落叶。

她怔立许久,耳畔却仿佛又响起昨夜那低语缠绵的絮语。

那时的刘承泽,正蹲在她身旁,月光映在他微弯的脊背上,他用指尖拨动溪水,水珠被弹起,又落在她的腕上,冰凉清透。

他笑着说:“昌瑞山是四象齐聚、五行相朝的地脉之地。夜观星宿,可窥天命。”他的声音低低的,带着一种少年人的自负,又似在自语。

子墨轻轻笑,目光盈盈:“那你的天命是什么?”

刘承泽叹了口气,笑意淡去,低声道:“不过是守着这山,拿些银饷罢了。”

子墨抬头望他。月光在他眉间打下一道淡淡的光,她看见了他眼底的一抹倦意,也看见那隐秘的、不甘的影。

“即便这就是天命又何妨?”她语气柔软而坚定,“以你的才智,总有一日会被世人看见。”

那时的他,眼底闪过一抹柔意,似有笑意在浮动,却又极快地收敛,化成一抹深沉的冷静。

风过,水面晃动,一只飞鼠掠过夜色。她惊呼一声,身体一僵,条件反射般地躲进他怀里。

他失笑,伸手在她背上轻拍:“不过是飞鼠。”

她伏在他胸前,听着他急促的心跳。那一刻,她真的以为,自己听见的是一种安稳。那是她愿意去信、去依靠的声音。

刘承泽推开她,从怀中取出一支银簪。

簪首雕着海棠花枝,花瓣温润如玉。月光照上去,反射出一层朦胧的光。

“这簪子……?”子墨眼中闪过疑惑。

“去镇上换来的。”他语气平静,像是在叙述一件寻常之事,“你喜欢海棠,戴着它,怕比喝下去更合适。”

他笑得得意,又带着一点少年心气。

子墨却看见了他腰间空空。那枚玉佩——那枚他父母临别时交给他的护身物——已然不见。

她的心微微一颤。伸手轻抚簪花,声问:“那你的玉佩呢?”

刘承泽目光微移,轻声道:“只是旧物罢了。”

“那不是旧物。”她的声音极轻,像怕惊碎了什么,“那是你所有的过去。”

他抬手,将簪子插入她发间。指尖轻轻一碰,她只觉一阵凉意顺着发丝滑下。

“人总该多着眼于日后。”

他笑,语气轻得似风,轻飘飘的,却落在她心上,掀起一阵不安的波澜。

她没有再问。只是望着水中倒影。那簪在倒影里闪烁着银光,冷得像月。风一过,簪花轻轻晃动,月色中满是未说出口的情愫。

“我怕你在山里受苦。”他忽然开口,语气轻柔,“等过了这阵子,我陪你回京看看吧。”

子墨怔了怔,声音几乎微不可闻:“我不想回。”

刘承泽微微诧异,目光一转:“为何?”

子墨垂眸,指尖拨弄着水面,波纹一圈圈散开:“京中早非故地,阿玛被贬,额娘即焦虑又恐惧,我只求他们安稳,少些长途跋涉,安稳度日。何况,京城的繁华,对我早已是旧梦。”她抬起头,眼神澄澈而坚定:“这昌瑞山虽清苦,却容得下我。你呢,不也一样么?”

刘承泽沉默良久,似在权衡什么,终只是伸手替她拨开鬓发,语气温和:“可你终究不该困在山里。”

子墨轻轻一笑,声音像风:“我倒觉得,这山比京城更真。”

簪花轻颤,晃出一点冷光。夜色沉静,二人相对无言。那沉默中,藏着一种未言的分岔。

洗了衣裳,子墨收了袖口,刘承泽替她提着木盆,两人并肩往家走。虫鸣如织,砂石无声。

“这是哪家的簪子?”子墨问。

刘承泽答:“是从贾文升和李三娘的‘锡麓阁’换的。”

子墨点头。

他又道:“既然贾文升和李三娘有这一处店铺,咱们自该多多照应。”

顿了顿,他语气里似有一丝恼意:“……怎么?你不喜欢?”

他刚到无夜乡时,风餐露宿,命如枯叶。

子墨见他勤奋,不计出身,终愿与他相守。她从未催促成婚,不求聘礼,不提行礼,只说等他准备好了,一切水到渠成。

她的体贴,本是柔情。可在他心里,却像一面镜,照出自己的卑微。

越是她不言不提,他越无法心安。

每当她沉默,他心里便起疑。那种疑,像暗生的藤蔓,缠绕着他所有的自尊。

子墨抬手抚过簪花,神情微颤:“你送我簪子,我欢喜。但那玉佩,是你所有的过去。你护得极紧,却为簪子舍了它,这让我怎么心安?”

刘承泽的目光暗了下去,声音淡淡:“我不需要它了。”

他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却在那一瞬间,子墨仿佛看见了他眼底闪过的一点算计。

回到茅屋。

火石乍亮,烛焰跃起,光影摇曳。屋内陈设素朴,几件旧木器、两张竹椅,皆被岁月磨得泛出柔光。

刘承泽坐在桌旁,神色沉着。

“你阿玛对我不满。”他缓缓开口,“回京这事,不能再拖。”

子墨垂下眼,语气平静:“若他不满,你多用心在差事上,终有转机。否则回去,仍是被数落。”

刘承泽指尖在桌上轻轻叩着,声音极轻:“你怎就不明白?若不谋求回京,我们就永远困在昌瑞山。”

他顿了顿,抬眼望她:“我只想给你更好的生活。若是我眼下的俸禄能多一倍,就不会是现在的光景了。”

烛火摇曳,影子斜落在墙上,将两人的距离拉得更长。

子墨的眼神渐渐柔和。她轻声道:“嗯。”

她以为,他大概只是急了,想担起两人的未来。她信他的志向,也信他的温柔。那是她所信的“责任”,也是她心甘情愿的执迷。

夜更深了。

山风从窗缝里钻入,带着露气,吹得烛焰一颤。簪花在光影间微微晃动,映出两道重叠的影子——一个清晰,一个模糊。

子墨不知,此刻的刘承泽,目光正落在那枚簪上。

烛火的微光里,他眸底的暗色一闪而逝。

他在盘算——离开昌瑞山之后,要如何以她为梯,步入更高的路。而她,还在固执的相信,那份野心,是他为两人谋的未来。

烛火“啪”的一声,断裂。

火星溅起,又归于寂静。

夜色沉沉,坠落无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