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误发坑勿入 > 第14章 存

误发坑勿入 第14章 存

作者:柯染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9-17 14:27:58 来源:文学城

此地不宜久留。

宁五宁九压下心里的激动和崇拜,飞快地清点分配了马匹,基本上一马带两人,孩子还好说,被救后什么都听大人安排,有对中年夫妇想把一牛车的财物,连带五六头羊都带走。

他两人想拿,其他原本顾着要逃命的三五人也动了念头,争执间平白耽搁时间,阿娇知道多说无用,连发三箭,辎车上的米粮袋扎破了洞,烧起了大火,宁小五几人会意,收起刀落,不能骑的牲畜全倒在地上了。

虽然惹来了些怨怼,但毕竟还只是少数,大多人还分得清轻重缓急,主动把捡来的器件也扔了,减轻马匹的负担。

“出发。”

郅都对这一代的地形路线很熟悉,一行人快马加鞭,路过璕县后分成了两路,郅都抄近道先去晋阳,阿娇带着救回来的孤孩原路返回,乘夜潜回了车队中。

这两天两夜有苏云假扮着待在马车里休息,并没有人察觉异样,阿娇进了马车便撑不住昏睡了过去,苏青苏云圆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并不慌乱,找医工来看过没大问题,一直提着的心神也放松了不少,打水来给阿娇洗漱,上药。

圆月想办法去做一些粥食,苏云给主上检查身体,“腿摔伤了。”

膝盖和脚踝肿胀得像鼓一样,先前遇刺还留有未退的疤痕,现在又添了新的,苏青苏云刀口舔血上过来的,看着都觉得疼,那中行说的名声她们也听过,除了对汉庭耀武扬威,还常以折磨妇孺为乐,越是靠近边关,越能听到这位奸诈小人的名声,往河水中扔病畜更是丧尽天良,死了实在是大快人心。

苏云道,“我们是护卫,武功却还不如主上,以后勤加练习罢。”

一开始她们很强,这才一年多,就被追上了,苏青点头,“好。”

中行说被诛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西北边境,再加上李广驻守燕地,斩杀匈奴数百人,汉军士气高涨,一举将匈奴兵赶出了燕地,百姓们欢欣鼓舞,郅都和李广威名赫赫,匈奴人闻风逃散,不敢来犯。

只消息传回长安城,就变成了另外一番定论。

一月内并州晋、代两国的官员前前后后共九人往长安城递了奏疏,皆弹劾郅都不顾边关百姓的安危,自作主张斩杀了中行说、王贵等忠诚,请令罢免郅都,论罪下狱。

“中行说是先帝信任的臣子,这些年人虽在匈奴,心却是向着汉庭的,如果不是他从中斡旋,匈奴大军的铁骑早已踏入中原,郅都嗜杀成性,匈奴这一月频频侵扰边境,就是郅都惹来的祸事,他身为晋阳太守,未得圣令私自跑到关外,完全不把陛下放在眼里,目无法纪,罪当诛。”

朝中以赤之谈为首的官员应和得铿锵有力,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便派兵将郅都捉起来腰斩于东市,刘彻冷眼看着,等他们颠倒够了黑白,这才将中行说当年在长安城犯下的罪证、璕县百姓的联名书扔到赤之谈脚边,淡声道,“中行说当年便罪该万死,皆因欺瞒孝文帝,逃亡匈奴才摇身一变成了匈奴重臣,漳水发了涝灾,代国水深火热,中行说在漳水上游投放病死的牲畜,祸害下游百姓,又月月南下,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太常替人喊冤,也睁大眼睛先辨一辨忠奸,免得落下个欺上瞒下的罪名。”刘彻又让杨芳将竹简告词递给赤之谈,王周,似笑非笑,“倒是前日去霸陵祭祖,有个小官上前喊冤,贵府郎君欺男霸女,闹出了好几条人命,东陵城怨声载道,太常未见苛责,可见这黑白,太常是辨不明的。”

朝堂一片哗然,赤之谈先是胀青了脸,后头又变成了蜡黄色,接过竹简的手都在发抖,看上头赤朱字来龙去脉写得清楚,想喊冤都难喊出口,心知自己完了,膝盖一软跪在了地上,“陛下饶命……”

刘启不知个中原委如何,但郅都为酷吏,对付的正是作奸犯科的权贵,是难得的正臣,哪一个权贵来说要杀郅都,他心里都明镜似的。

再者这三五人收没收郡县诸侯王的好处刘启不知,但赤之谈与皇弟刘武私交最好,当年是郅都负责审理皇弟刺杀大臣的重案,皇弟自然是怀恨在心,抓住机会要置郅都于死地,消减敌对势力。

碍着太后,刘启不好动弟弟,但儿子动得这样有理有据,天下人无法反驳,谅母后也说不出一个不字,就很好。

刘启心里暗暗赞赏了儿子一下,面上还是一片肃正,接过那文简看了,啪地一声扔到案几上,“廷尉,带下去严查,严惩!”

张释之应声出列,大理寺属臣唤了两个禁卫进来,把还在哭天喊地的五人拉出去了。

廷议上肃然一静,宗正禀告了匈奴使臣来朝的事,做了一番安排,刘启心知此番匈奴是要来和亲的,下朝回了寝殿,便交代了皇后,“上次那蛮人来信斥责我们送了假公主,这次你从宗室子弟里面挑选一个,册封为公主,若是匈奴人没说什么,便送这个……”

刘启沉默了一会儿,心有不忍,却无法,“再从公主里挑一个准备着,如若蛮夷依然不同意,便只好割爱了。”

刘启脸上也有郁色,他近来常感精力不济,脱了朝服、松垮下肩膀后,浑身都倦怠,许多事有心无力。

王娡对朝堂政务也不是一无所知,知道陛下的难处,也未多话,点头应了,起身给他按捏着肩膀,又用温热的巾帕给他暖手,见分明是酷暑夏夜,入手却是冰凉的,忍不住劝道,“陛下当心身体。”

刘启神色微缓,“老十很好,你教得很好,给朕生了个好儿子。”

他这个儿子从小就与众不同的聪慧,不似他谨慎守成,也不似老大敦厚老实,锋芒毕露,锐意难挡。

敢做,也沉得下心做事,识人辨人,也能用人,被他揽在周边的,个个都是可用的良臣,也知道耳聪目明对一个储君如何重要,五岁就知道让韩嫣伪装起来,给他宫里宫外地跑,打听消息,分析这件事,分析那件事。

那时他看两个小孩一本正经地过家家,觉得惊讶又好笑,放任着没管,如今儿子耳目都比他灵通了。

刘启心中喟叹,略有些骄傲,其他诸侯王忌惮太子位太高,权太大,但刘启不这样想,他就喜欢这样锐意进取的儿子,只要他敢做,对汉庭有利,再胆大,他也给儿子兜着底。

刘彻回了长年殿用膳,恰好洛三见完并州来的斥候,过来禀告消息。

“公主腿受了伤,但不是很严重,已经好了,这几月接纳了许多孤孩游侠,教他们舆图测绘,秘密打听匈奴内部的消息。”

刘彻听得入神,游牧一族哪里水草丰盛走哪里,行踪难以琢磨,要做这件事不容易,没有十年八年出不了成效,但哪怕只要绘制出匈奴的地界舆图,打听清楚周边邦国的情况关系,对汉庭来说都是一大助力。

她的心,比他想象中还要广阔得多。

陶七公主参与了诛杀中行说的行动,洛三心中很佩服尊敬,“公主进入并州也没有去晋阳公主府,而是直接赶往周县,每日上山下山,不到半个月,便踩出了一条盐脉,两处矿脉,被她沿途收拢的两千流民,种过地的成了农工,打过铁的接着打铁,煮过盐的去盐田,连种过桑树织过布的农妇也入了布籍,如果什么都不会,公主手底下也有专门的人教授技艺,只要肯学,就算是八[九岁大的孩童,也能在桑蚕司找到一些可以领米粮的活计。”

“因为跟着公主府做事能吃饱饭,也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所以非但有代国的流民跟着她干活,本地村民忙完自家的活计,也会去上工补贴家用,如若有人生病,亲人可以去干活帮工,偿还医药的费用。”

刘彻听得出神,她这收拢人心的办法倒也稀奇,直接将各郡县的官员晾到一边,上山下地,和百姓混成一团,开出的条件又足够诱惑大部分穷苦人,可谓釜底抽薪。

民可为兵,这两千流民入了她的籍,拿起武器来就是兵,且这‘兵’的队伍只会越来越强大,假以时日,并州的权贵想管,那也是管不了了。

大概那些官员也未想到,来的是一个撒钱童子,又是个脑袋思想与众不同的,忍得了气,上山采得了矿,卷起袖子栽得起秧,是个亲和百姓的贵公主。

权贵们想要桎梏架空诸侯王,无非是通过官员任免,兵权、赋税,说细了就是涉及百姓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农桑耕种、盐、铁,这几样她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给能自足,又有富甲天下的馆陶公主兜着底,权贵们捞不到好处,被反制是迟早的事。

“查到她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技艺了么?”她大婚那日遭了难,性情大变无可厚非,但技艺和学识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哪怕她确实读了一些农书,手底下招募了许多匠人,她身上的谜团越来越多了。

“尚未。”洛三头低下去了一些,忍不住摇了摇头,“公主好似天生就会一样。”

刘彻沉默,又问道,“她可是瘦了,有没有长高些……”

洛三被问住,好一会儿才回禀道,“来报信的斥候没有说,下次属下会交代清楚的……再者公主才去了半年,长不了多少罢。”

半年也是十三岁了。

刘彻嗯了一声,将自己近来攒下的钱财、新得的蜜、糖豆一并交给洛三,“她该是很缺钱,尽快送到罢。”

虽然没有信件,但罐子外头刻着一句,愿岁并谢,与长友存。

这句话洛三专门和洛九洛一几个研究过,意思是我愿与那同心并志的橘树一样,和你一起度过众卉俱谢的年月,做知己朋友,天长地久。

洛三听完,酸得倒牙,这时候再看陶罐上那深沉似金戈铁马的笔迹,还有自家主上眼下饭食不香频频走神的模样,私以为一日不见如三秋,更贴合主上此时的心境,委婉道,“其实主上想公主了,可以直接写封信告诉她。”

他们自小到大还未曾分开这么久过,思念是正常的,刘彻摆手让他快些去,用完膳去书房看书,拿着文籍半天也没动,脑子里全是她的模样,有时候是马上英姿飒爽,有时是案几前奋笔疾书,有时候背着小背篓上山下地,又想成日在外奔波,是不是脸又晒黑了,估计给她带去滋养头发的药膏也顾不上用,整个人还是走之前的模样。

也不知道这次送去的蜜她喜不喜欢……

刘彻反应过来自己又在想她,有些懊恼地用竹简敲了下脑门,想着过段时间起程巡查州郡百官,从雍州开始,接下来是并州,做完正事便可去探望她,那些按捺不住的想念又蛰伏了一些,沉下心做事了。

时间又过了两月,巡查的事准备得差不多,没几日便要启程,恰好碰到匈奴使臣来朝,紫宫开了廷议,文武百官到了,刘彻虽不耐应对北蛮,但知道这是了解匈奴人的机会,便一如往年那样,换上常服,去了正殿。

匈奴人长得人高马壮,穿皮衣胡服,腰上斜挎腰刀,五人都满脸络腮胡,当前一人膘肥体胖,浓眉,长眼,许是学了些汉礼,谈吐得体,说一口流利的中原话,“祝福陛下福寿绵延,龙体安康。”

必狐朝旁边让了让,身后跟着的随官捧着两颗拳头大小的宝石上前,行礼道,“这是大单于攻占大月氏时缴纳的月氏族国宝月光石,另有五千匹骏马,还在路上,将献给陛下,代我王单于向陛下问好。”

刘彻立在皇帝下首,听得眉头微蹙,往常匈奴来使,多趾高气昂,便是献礼,也多是些敷衍物,李广这次边关御敌虽小有收获,却并未动到匈奴根本,必狐却先威吓一番,再送宝石和战马,必有所图。

必狐又恭敬行了一礼,“必狐此番入庭,实是有事相求。”

刘启心里生了警惕,也不看那宝石一眼,只颔首道,“你说。”

必狐一笑,“听闻汉庭有一异姓陶七公主名为阿娇,貌美无双,愿为我东野王子东它求娶公主为妻,万望陛下恩准这一桩金玉良缘。”

必狐陶七公主四字字正腔圆,群臣哗然,刘彻心中翻起了滔天的愤怒,握着佩剑的手指收紧,几乎用上了一辈子所有的自制力,才压住要拔剑砍了这北戎人的冲动,凭他也配提阿娇的名讳!

刘彻硬压住了怒气杀意,陶七公主领并州诸地,匈奴人想吞三郡,也得看汉庭给不给。

果然必狐话音一洛,臣将里包括周亚夫、卫绾、窦婴等朝臣皆出列说不可,未言明缘由,但事关汉庭疆域,大臣们皆一点就通,纷纷对匈奴使臣怒目而视。

匈奴人欺人太甚,刘启心中恼怒,笑道,“使臣可能是差听了谣言,我朝确有一异姓公主,但此公主肤色漆黑,样貌古怪,是天下公认的貌丑之女,我汉庭还有旁的宗室女亦是异姓公主,才貌双馨,不若指与东野王子为妻,结两国同世之好。”

“陛下谦虚了。”

必狐哈哈大笑,自身后一随官手里接过一幅卷轴,连连道,“是吾王子六月前前往圣山祭拜,得一女子画像,见之忘俗,思之心切,竟是辗转反侧难以忘怀,着人打听后方知是汉庭公主,王大喜过望,连说是天定的姻缘,这才派了臣下前来求亲,若非开春军务繁忙,吾王子必然亲往,吾王无意公主封邑,也无它求,愿重金求娶公主与王子结亲,共谢圣山恩赐的神意。”

刘彻脸色大变,待杨芳展开那画像,刘启亦变了脸,肤色和头发虽有差异,但画上之人确实是阿娇没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