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宫斗宅斗 > 天衡纪——王朝兴衰录 > 第13章 寒灰更燃

天衡纪——王朝兴衰录 第13章 寒灰更燃

作者:二分五的文人 分类:宫斗宅斗 更新时间:2025-11-18 07:26:09 来源:文学城

武平五年的凛冬,挟裹着屈辱与饥饿的刺骨寒意,将北地拖入了前所未有的漫长蛰伏。然而,正如至暗之后必有熹微,武平六年的春意,终究在万民焦灼的望眼中,裹挟着一丝羸弱的暖流,艰难地漫过荒芜的北方。料峭春寒依旧砭人肌骨,但持续数月龟裂大地的干渴,终被几场淅沥而珍贵的微雨悄然润泽。焦渴的土地如久病逢甘霖,贪婪地吮吸着每一滴天赐;枯黄的原野上,点点倔强的新绿,正悄然刺破冻土,昭示着生命不息的顽强。

然,浩劫刻下的疮痍,岂是几场春雨所能轻易抚平?流民虽因「乞活诏」得以星散觅活,但骨肉离散、家业成墟的切肤之痛,已如烙印深镌心髓。太仓几近空竭,府库形同虚设,边关那纸用屈辱换来的「和约」,更像一柄悬于顶门、需年年以血汗供奉的噬魂利刃。朝堂之上,历经巨恸与奇辱的衮衮诸公,气氛沉郁如铅云压城,昔日锐气尽敛,唯余眼底深处尚未散尽的惊惶与深重的迷茫。

项冲——这位曾以雷霆之势廓清朝野的开国雄主,仿佛一夜之间褪尽了所有外露的锋芒。御座上,他变得异常沉默,不再轻易震怒咆哮。然那双深潭般的眼眸里,沉淀下的却是一种更令人心悸的力量:那是被屈辱反复淬炼、冰冷如玄铁的意志,是卧薪尝胆、含垢忍辱方能熔铸的决绝隐忍。他心如明镜,此刻的楚国,需要的绝非意气之争的呐喊,而是精准、高效、乃至必要时冷酷无情的复苏之策。他真切地感受到,国仇家恨已在举国上下心中点燃了不灭的火焰,只待有朝一日燎原复仇。

为驱散笼罩家国的阴霾,项冲颁下了登基以来最为温和、亦最为务实的诏书,其核心唯九字真言:「蠲赋税,劝农桑,省徭役」——休养生息,与民更始。

民生为本,开源节流:灾情最重数州,尽蠲三年钱粮;余者按灾情轻重,酌免一至二年。严令各州府,胆敢以任何名目额外摊派或私征赋税者,立斩不赦!敕令地方官吏,遣专员深入乡野,教民植桑养蚕、精耕细作,以增家资。流民愿归乡者,官府需量力供给口粮、粟种,助修屋舍,组织人力照拂老弱稚子,务求减其重负。务必深察民瘼,切实扶助。

整饬吏治,厉行节俭:紫宸殿的烛火,常与星月争辉。项冲亲执朱笔,审阅冗员名册,以「冗费过巨,于国无益」为刃,雷厉风行地裁撤大量闲散重叠的官署冗员。灾荒中颟顸无能、中饱私囊之辈,更是悉数扫出庙堂,毫不姑息。宫中用度,自君王始,上至皇子嫔妃,下至内侍宫娥,衣食简朴至极。所有非必要庆典、工程一律停罢。省下的每一枚铜钱、每一粒粟米,皆涓滴汇入灾后重建的洪流。

水利兴国,未雨绸缪:痛定思痛,水利被项冲视为国脉所系。工部衙署在丞相赵怀恩的坐镇下,成了最繁忙的所在。他们依据各地灾情呈报的惨痛教训,重新擘画、疏浚关乎命脉的干渠水网,在易旱之地广筑陂塘水库。征调民夫,不再是无偿的苦役,而是「以工代赈」——官府管饭,并付微薄工钱。此举既解流民燃眉之急,又为御未来之灾打下基石。

军屯养兵,商引开源:为解迫在眉睫的粮饷重压,同时不损边军筋骨,项冲果断采纳了龙萧自边关递回的密奏良策。于京畿及相对安稳的南方州府,划拨官田荒地,由边军轮番遣兵卒屯垦(军屯),所产粮秣优先供给边军,盈余则充实国库。另一方面,有限度地放宽东南沿海受灾较轻州府的贸易桎梏(商引),鼓励民间扬帆出海,互通有无。更引入南方耐旱高产的「旱稻」于北方试种推广,既增税源,又丰粮仓,以谋长远。

安民抚心,监察下情:项冲深谙,地方胥吏的阳奉阴违,乃民生复苏之大碍。他打破陈规,不再单凭地方奏报,特简拔朝中一批以「刚直廉介」著称的中层官员(多为六科给事中、各部主事),临时授予「恤民使」之衔,分赴各受灾州县。使命便是深入闾阎巷陌,亲耳倾听黎庶疾苦,严盯死守赈济钱粮的公正发放,稽查流民返乡安置的切实到位,狠治那些趁火打劫、兼并土地、鱼肉百姓的豪强劣绅!恤民使者,手握「直达天听」之密奏大权,所至之处,地方官吏无不股栗胆寒。

慎刑明法,整肃纲纪:借重建之机,项冲再次昭示帝国律法的无上威严。对灾荒中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乃至趁乱劫掠的奸商恶徒,一律从重从快严惩,悬首示众以儆效尤!但对于那些仅为果腹而犯轻微偷盗的流民,则多以训诫、劳役替代重刑,彰显「乱世用重典,亦须存人心」的治理之道。吏部考功,亦将「安抚实效、民生恢复」作为官员升黜的生死线。

文教化育,凝聚人心:物质艰难复苏之际,项冲亦未轻忽人心的凝聚。诏令在条件尚可的州县,复开官学,礼聘贤达为师,对贫寒学子提供廪膳助其向学。礼部则奉命广采博收灾荒年间邻里相携、绝境求生的感人事迹,由官府出面旌表褒扬,任其在民间口耳相传。这些举措,如同在遍布伤痕的焦土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惶惑的人心渐次安定,「家国一体」的信念,在共同的苦难淬炼中悄然滋长。

时光于忙碌与艰辛中悄然流逝。武平八年的金秋,虽远非丰稔之年景,但北方大部分土地,终于捧出了像样的收获。田野间,不再是望不到头的死寂枯黄,代之以翻滚的麦浪——穗头虽欠饱满,却跃动着生机勃勃的金黄;禾苗虽显疏朗,却也铺展着象征复苏的青翠。流民陆续归返故园,荒芜的村落,重新升腾起久违的炊烟。市集巷陌,不再是万人空巷的凄凉,渐次有了人影攒动与交易的市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