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 第9章 第九章 诛心(下)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 第9章 第九章 诛心(下)

作者:长恨歌行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9-19 23:12:44 来源:文学城

宣武二十六年,京中多事,自各地藩王入京后久不归藩,时局更是暗潮涌动。

这日赵王难得没有出门与诸王兄、王弟往来,而是留在府中。

作为光幕史书认证的继承人,祁元询在父王那里的存在感突然的高了起来。

于是乎,不用进学之后,原本该在府上自行学习、悠闲度过又一天的赵王世子,喜提父王考校。

祁元询进了书房后,赵王并未直接开口,而是让他看了京中近日发生的各件大事,并一些影响很大的奏疏,才开始询问。

“元询我儿,光幕异象后,我家在时局之中,便不可置身事外了。这些个奸佞之徒,一个个,就知道见风使舵,鼓噪削去藩封,你说说,我家该如何做啊?”

如果赵王是纯粹的藩王,作为藩王世子,祁元询当然知道该怎么回答。

管宗室和藩王的存在会对朝廷造成什么影响,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保住自家的权势富贵最重要啦!

可是问题是,现在虽然看不出来,但是依照光幕剧透,祁元询当然是默认自家老爹现在就有不小的“志向”了!

所以他们家这一系,既不可能支持东宫一系削藩,也不可能完全站在纯粹藩王的立场上说话。

要是选择后者的话,那光幕史书上,宗室繁多,国朝难以支撑的难题,就真的得他们这一脉的后代子孙买单了!

“父王,儿子以为,彻底废藩实不可取,然而,空耗财力供养宗室,亦不利于国朝。”

和亲爹说话,也不是讨论自家的家庭问题,祁元询自然没有藏着掖着的道理。

“你说。”

赵王没有插话,示意祁元询把话说完。

“国朝初立,皇祖父分封诸王,实在是为了我祁家千秋万代着想。”

祁元询开了个头,接下来的话说出来就很顺口了。

分封诸侯,屏卫中央,这个习俗,是从先秦之前的周朝就流传下来的。

始用皇帝之号的秦,一统天下后,二世而亡。

而继秦之后的大汉,却享国四百余载。

是以,历朝的开国皇帝,分封宗室子弟为王者,不知凡几。

开国之时,天下不稳,相比于功臣元勋,皇帝们当然会更信任自己的子侄。

封建藩王,相比于为了让子孙后代延续荣华富贵,在军事政治等方面,也是有许多实际考量的。

以本朝为例,前朝乃是异族,被驱离中原后,一直没有放弃反攻的打算。

今上开国的过程很传奇,但是亲族不多,所以难免觉得天下不稳。

是以他广封诸子,便是为了巩固江山。

从统治的稳固性来说,藩王们的存在确实是有必要的。

王莽的新朝、极为防备宗室诸王以至于大权旁落、主政的宗室托孤大臣一个玩脱后就被司马家李代桃僵的曹魏、宗室无人以至于赵匡胤玩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后周,这些都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人家那还是族里有家底的,哪像今上,是真的开局一个碗,登基全靠自己打拼啊!

所以,大周立国以来,天子便广封藩王,这是谁都不能说错的。

别说祁元询他爹是赵王,就是祁元询他爹现在已经是太子了,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就谋划着对藩王们动手。

所以先太子懿文太子还在世的时候,诸王们行事过分,太子还会为弟弟们美言,从无想要打压诸王的心思。

与先太子相比,忌惮叔父、想要削藩的小心思藏都藏不住的太孙,就让藩王们看不过眼了。

这也是为什么诸王们对太孙不甚服气的原因之一。

太孙纵是年少,也是先太子之子——只不过并非纯粹的正嫡,让诸王们心里嘀咕罢了——看在先太子的面子上,藩王们也不会一开始就喊打喊杀。

至不济,老爷子还看顾着太孙呢!

可是,莫说太孙本身行事作风,就显出防备藩王的态势来,现今又有光幕显字,太孙在诸王们心中的形象,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实在是说不准了。

起码,以祁元询本人的角度来说,自从大伯去后,堂兄成了太孙开始,他就越来越不适应与堂兄的相处了。

当然,若他还是那个普通的赵王世子,太孙对他的态度说不定不会有什么变化,情况差就差在,光幕显像,他们家和太孙一系已经有了根本的冲突。

因为秦王、晋王已经被光幕预言了死期,赵王已隐隐成了诸王之长。

逻辑清晰地和藩王代表的老爹说完藩王存在的必要性,祁元询又略略提了现今削藩的不可行性和难度值。

事实上,这种历史问题,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想出解决方法的,古人解决这种问题的成功例子,也不是不管时代背景,就能直接实行的。

祁元询只说了个大概,剩下的要组织好语言说出来,实在是太长了,他爹让他写出来,下次考校的时候带过来。

突然给自己增加了个临时考试任务的祁元询:……

藩王问题是个难题,至于宗室待遇问题,倒是比较好解决。

如果不是太孙借机发难,将这两个问题相提并论,宗室如何,倒是不用怎么费心的。

天子出身穷苦,亲族凋零,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也看顾异常。

看顾的同时,又看重嫡庶,宗室待遇的改革,势必会牵扯到现今藩王与其后代们的待遇。

《祖训录》已经颁布了,宗室待遇是明明白白记录于其上的。

贸然改革,相差过大,必会令人生怨,做得不彻底,见效慢不说,也不见得会有多少效果。

只说那汉时的推恩令,若谈到削藩,少不得提这道政令,可推恩令能有效,还不是吴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将一众藩王都打服了?

如今的天子是藩王们的亲爹,不用朝廷打藩王也能让他们听话,可是宗室待遇如何安排,到底还要斟酌。

天子是要斟酌的,朝廷处理这个问题也需要时间,这么一斟酌,便给了有心人机会。

藩王与宗室处置有所关联不假,但是完全可以看做两个问题来处理,可是现在的风向,明明是要将这两件事在一起论了。

最称太孙心意的想法,自然是削藩,宗藩们有荣华富贵可享,只是做个闲人便罢。

能享几辈的荣华富贵,也得另议。

虽然赵王没说,但是祁元询还是知道他这些天都在京中干什么的。

九月十六是天子的圣寿,诸王们现在还聚在京城,还打着为天子祝寿的名头。

过了圣寿他们再不走,就惹眼了。

可是没有个说法就走,实在是让他们不甘心。

尤其是已经就藩的藩王,人不在京师,等朝廷的决议,那不是等着刀子落在自己身上嘛!

这意味着,天子圣寿前后,此事必要有个说法。

二伯秦王、三伯晋王和他爹赵王是如今年纪最长的三位皇子、宗藩表率,他爹行事一向是众兄弟里最稳妥的,又有光幕为证,未来成就不俗,是以这些天,诸王们频繁接触,他爹在其中还隐隐居长。

考校完祁元询的见识,赵王转而又关心起祁元询的生活起居。

他有记忆后,在京师生活的时间,可能比北地赵王府还要长,他爹和他娘对他孤身一人在京师生活,都颇为愧疚。

只不过,他家的兄弟都是嫡出,没有他,还有他的弟弟们在父母身边,他的爹娘对他是愧疚有余、亲近不足,而且和他娘相比,他爹更理性,养在身边培养的儿子,当然比他这个远在京师的世子儿子,更会让他投入心力。

这回上京,他爹对他倒是亲近不少,祁元询思来想去,也只有光幕显像,他爹知晓日后千挑万选还是他继承了自家基业的缘故吧。

他这个世子是皇祖父封的,若他家还是藩王,弟弟们想和他争抢王位,那是想都别想,有他爷爷这块金字招牌在,夺嫡简直是个笑话。

而若是他爹做了皇帝,那就说不准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未来他爹若是照着历史轨迹成功了,他还得感谢光幕,到那时候,他的继承人之位,应该会稳固得多。

当然,作为一个觉醒了前世记忆的穿越者,就算是没有光幕,他也一样是能成功的。

父子二人难得温情,是以祁元询略微同情起了皇位上的皇祖父。

手心手背都是肉,东宫那边在抑制藩王这件事上鼓噪得厉害,藩王们又留京抱团,想要争出个结果来,皇爷爷怎么选都不合适。

这个生日,天子是过不好了。

祁元询不过是这么一想,没想到,天子圣寿那日,还真是出了幺蛾子。

只不过,难受的不是子孙不和的天子,而是一直在宗藩问题上咄咄逼人的太孙。

天子圣寿那天,光幕也显化了新的文字记载。

记载很长,是光幕从史书上不同的传记篇目里找出来的。

其上记载的,就是太孙登基后对于宗藩们的处置。

太孙初登基,年号都未改——也就是说今上还尸骨未寒——便开始削废藩王。

朝中有大臣建议用改易封地之类的和缓手段削弱藩王的势力,也有大臣主张全面废藩,而初登基、帝位未稳的新帝,便选择了全面废藩,趁着老爷子尸骨未寒便对藩王们动手。

“……八月,吴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周书·恭闵帝纪》

“橚次子汝南王动告变……”——《周书·诸王列传》

第一个被废为庶人的是倒霉的皇五子吴王,依据竟然是吴王次子的告发。

按照帝纪所载,今上驾崩的时间是宣武三十一年,那个时候的吴王次子,只有十岁。

十岁的儿子告亲爹,还被作为宣判对方有罪、废除藩封的依据,如果不是失了智,那就只能说,太孙对自己的叔叔们,还真是忌惮得不得了呢!

“夏四月,湘王柏**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遣赵王世子元询及其弟元谋、元让还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周书·恭闵帝纪》

“夏四月,湘王柏**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柏膂力过人,握刀槊弓矢,驰马若飞。至是有告其反者。帝遣使即讯,柏焚其宫室,弯弓跃马,投火中死。榑累历塞上,以武功喜,时与赵通,为府中人所告;会代郡亦上变,乃废二王为庶人,锢榑京师,幽桂大同。”——《周鉴》

一月之内,连废三王,只凭风言风语就治罪叔王,以至于自白无门的湘王**以证清白。

得亏湘王、岷王都在封地,此次未曾入京,否则的话,场面一定会很好看。

不过……

祁元询看了看圣寿大宴的会场。

啧,这个地方上演的,现在不就已经是一场闹剧了吗?

终于写到这个场面啦!

话说,这个削藩过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以前只知道建文帝做事疯,今天查资料还顺带对了一下时间,才知道这位这么迫不及待。

老爷子尸骨未寒就要对人家亲儿子下毒手,啧啧啧,太不讲究了。

人家汉景帝时期,出现第一次诸侯王叛乱吴楚七国之乱,也是景帝三年那时候的事了,建文帝可是改元之前就开始搞叔叔,改元当年就真的把亲叔逼反——尤其是这叔膝下的三个儿子之前全在京师,还是他自己开始整叔运动的时候把人家儿子给送回去的——真是了不得!

下一章继续公开处刑,这个场面我觉得还不够热闹【认真·jp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九章 诛心(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