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囚麟 [GB] > 第2章 第 2 章

囚麟 [GB]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闪光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6 17:07:25 来源:文学城

长公主府中,多为皇兄所遣新人。符瑶旧部则多随大军行动,尚未抵关中,故此番入宫仅携徐兰一人。

符瑶此番归来仓促,按理,她本该半月之后随大军凯旋而归。如此擅自提前,实乃有违诏令、扰乱部署,她心中有数,定要向慕容景主动请罪。

然而和私匿前朝太子相比,此等罪责着实不算什么。

渭水整军作别前夕,她与慕容景于河畔赏月,水声潺潺,银辉泻地。

慕容景长符瑶七岁,虽非长子,却是最有声望的皇子,只因其才干卓绝。无论诗文酬唱,抑或将兵布阵,皆为族中翘楚。符瑶与他并非同母,不过兄妹二人向来彼此赏识,相处和睦。

月色之下,慕容景身着绀青胡服,身姿挺拔,眉目锐利如削,他对符瑶道:

“父皇命你南下追逐败走的梁军,阿瑶……”

迎上慕容景闪烁的眸光,符瑶笑道:“阿兄无需多言,小妹断不会与阿兄抢这头名的。”

彼时,大魏之师分作三路,由父皇慕容盛、慕容景及符瑶各领一路。梁都长安近在咫尺,然慕容盛高龄亲征,已病重多日,恐时日无多,他唯恐符瑶在军中威望胜过慕容景,又熟稔地利,或先一步入主长安,由此徒生争端,这才想将她调离去蜀地,以至后来符瑶亦因此未能亲赴其葬礼。

“阿瑶……”慕容景摇摇头,“为兄自然信你。你我同去恳求父皇如何?有你在军中阿兄也更安心些。”

“不了,阻梁军以蜀地为基、恃剑门天险觊觎关中,追击梁军亦乃小妹份内之责,只是阿兄,小妹唯有一事相求。”符瑶向前踏了一步,凝视慕容景的双目,沉声道:

“大梁太子李怀麟,阿兄可否留他一命?”

“阿瑶!?”慕容景瞳孔骤缩,“你果然对他……”

“小妹只求阿兄这一件事,”符瑶语意坚定:“明日我即挥师南下,阿兄日后若有任何需要,阿瑶任由阿兄调遣。”

此为符瑶和慕容景的渭水之约,唯一内容,便是保李怀麟一命。

符瑶下了辇舆,经宫卫验明符验,方由慕容景近侍宦官引入宫中。

见她候旨通传之际一直望着周边景物发呆,徐兰关心道:“公主?您怎么心神不宁地?”

“没什么,只是这里变化得比我想象中要少一些。”符瑶指着道旁的一片红墙说道:“这面墙,我当初曾翻过好几回。”其中有一回,还带着那位怯懦的小太子,教他初尝了何谓飞檐走壁之趣。

符瑶曾以质子之身,居此大兴宫中两载。若非如此,她与李怀麟也不会有交集。

宦官回禀,陛下此刻正于紫宸殿相候。符瑶将徐兰于殿外,随宦官趋步入内。

殿内,慕容景身着圆领玄袍,玉带束发,丰神俊朗,一如昔日倾倒平城众女之姿。此刻他正俯首凝视案上图卷,似在沉思。符瑶俯身行礼道:“臣妹叩见陛下。”

“阿瑶快起身,半载未见,怎么就与阿兄如此生疏了?”慕容景将她扶起,“你回来的正是时候,为兄目下正有诸多要务,亟需阿瑶你臂助。”

“陛下……”

符瑶自知如今君臣有别,并不直视慕容景的脸,只是走进后方察觉他眼下微现青影,面容亦较半载前清减许多,“阿兄若是有任何需要,小妹定会拼死效劳……毕竟,陛下与臣妹于渭水之畔的‘约定’,言犹在耳。”

她仍垂着头,只是刻意在“约定”二字上略加重音,慕容景何等聪睿,自然明白她的意思。

果不其然,年轻的帝王眉头微蹙,但并未表现出怒意,只是揉着眉心,温言道:“阿瑶……‘他’的身份何其特殊,方一重逢,便要与我论及此事么?”

“若我要呢?”符瑶反诘。

“阿瑶你已经见过‘他’了?”

“陛下召见,时间紧迫,臣妹未及入屋细看……算是见过。”符瑶答道。

慕容景见符瑶唇角微抿,目光低垂触地,知道这是她生气的模样,“是吗?那阿瑶稍后可定要亲自去见见他,朕并未将他毒成痴傻,只不过是延请族中耆宿巫祝,为其梳理记忆罢了,如今他不仅既能忆起与你的往昔,又能忘却种种不堪,岂非两全其美?”

“……”

瑶紧握之拳微微发颤,未料慕容景竟出此策。然一时之间,竟寻不出反驳之辞,唯有敛衽行礼道:“是臣妹错怪陛下圣心,请陛下责罚。”

“无妨,阿兄还以为你定要先见他,而后才见阿兄呢,”慕容景故作无奈,复又揉了揉眉心,道:“阿兄早想召你回京了,只是唯虑蜀地无人坐镇恐怕梁人反叛。如今阿瑶你回来了,那些族老屡屡掣肘朕推行新政,有你助力定当顺遂许多。”

慕容景所推行之新政,符瑶亦略有所闻。概而言之,无非效法梁朝旧俗:习中原语,着梁服,更易官制律令,听闻还他欲办国子学研习儒家经典。此举自然遭到了许多徒河贵族的反对,而慕容景深信若大魏欲问鼎中原,便不能再依循旧日游牧之习,须尽早融入中原耕织之制,方能使国家繁荣。

符瑶于政务本无甚兴致,但她信赖慕容景,相遂应道:“臣妹自当鼎力襄助阿兄。”

二人又叙谈片刻政务细节,见时辰不早,符瑶正欲告退,方才引路的宦官却脚步匆匆闯入殿内:“陛下!拓跋将军求见!”

话音未落,殿门处光线陡然一暗。符瑶转身望去,一位身材身躯巍峨似山岳的般的高大男子立于殿门前,虽穿着胡服也能看出其筋肉虬结。他目光炯如鹰隼,古铜肤色,颔下蓄着浓密虬髯。符瑶认得此人,乃先帝麾下宿将拓跋泓。

“哟,原来是公主殿下回京了,怪道方才那阉人为何说陛下在接见贵客,不容我入内呢。”

此人一开口,瑶便本能地神色一凛。其如此无礼闯殿,遣词粗鲁,对慕容景的藐视显而易见。

不过慕容景并未发怒,反而笑着回道:“拓跋兄今日又有何事?”

“事情嘛,倒也没什么……”拓跋泓捋了捋胸前的胡子,“这鬼地方愈发暑热难耐,近日来越来越热了,弟兄们想弄点消暑的东西,还恳请陛下恩准。”

按制,军中所需物资本该由兵部统筹调拨,拓跋泓直接登殿向慕容景开口,虽所求尚属情理,然此等越级请示之举,可大可小,符瑶一时拿不准情况,并未开口插言。

慕容景颔首道:“将军体恤士卒,自是美事。稍后朕自会着人知会兵部。”

“那就好,那就好。”

拓跋泓所求既得,却未离去,反将目光投向殿中长案。符瑶方才看清案上图卷为何物——乃一幅囊括关中及中原腹地之舆图,其上布有精铁所制兵棋,其意不言自明。

慕容景此时转向二人,开口道:“正巧我朝最有为的二位将军都在,我们就在这殿中论一论行军之术如何?”

符瑶行至案边,见淮水之南,建康之地,被朱笔圈出。此地正是梁室残余南渡后所建伪朝,僭称南梁。

她不由得看向慕容景,他虽对归顺的梁人怀柔,却绝不是心慈手软之人,梁室宗亲,想必已被他尽数铲除。此南梁,不过是些侥幸偷生、略有宗室血脉、又不甘臣服北朝的江南士族所拼凑之物罢了。慕容景志在一统南北,自是要将其荡平的。

“依朕所见,进攻之道有三条,”慕容景指着地图道:“北路,自洛阳出,经彭城,攻寿阳。中路,先攻襄阳,沿淮水东进,直抵合肥。南路,从蜀地循长江水路东下。二位爱卿以为,何为上策?”

符瑶沉吟片刻,应道:“依臣妹之见,当择中路。北路虽直指建康,却易遭梁军激烈抵抗。南路沿长江而下虽航运便利,且上游易攻,可惜我军不善水战,在未占襄阳时应尽力避免才是。”

拓跋泓接口道:“臣倒以为,北路为上。公主既言我军不善水战,自应当扬长避短,但若自襄阳东进,襄樊何其难攻?再深入南梁腹地向建康行军,战线过长,易生变数。”

“但江南一带水路繁杂,有淮河水域阻挡,我军短期难以攻下,若是久战,馈饷当压力倍增,”符瑶思忖道:“况且由北至南中原重镇居多,沿途百姓……”

“何须顾虑此事?公主所忧虑的,不恰是解法么?”拓跋泓手指划过舆图上南朝城镇:“以战养战便是!江南富庶,径直搜掠当地粮秣、钱帛、马匹、军械便可,何须自北方远道调拨辎重?”

“这……”

“北路纵有坚城,然我大魏铁骑,何曾畏惧?黄河至淮河一带,皆为中原腹心,一旦为我军所据,南梁便只余一道长江天险,失半壁矣!”

“此言谬矣!”符瑶蹙眉,语气亦转锐利:“我军伐梁,是为一统南北,平息百年战乱。若如将军所言般掳掠百姓,岂非与贼寇无异?只图一时之利,却失了民心,必为天下人所唾骂!”

拓跋泓却冷笑道:“公主行军仁德,我早有耳闻,可从关中运输粮草辎重路途遥远,若不能自给自足,纵我朝有百万雄师,亦难持久,岂能为妇人之仁所缚?”

符瑶并不为他的遣词所激,只是冷声回道:“若按拓跋将军的法子,势必令梁人视我如虏寇,人心一失,则处处皆敌,寸步难行。”

她此番辩驳,非徒为仁义虚名。一来,魏军经历多年大战,元气未复,若要深入气候截然不同的淮河以南,远非如拓跋泓所言那般所向披靡;二来,确如她所说,慕容景所图为南北统一,成就千古帝业,若要南梁百姓归顺,断不可行此酷烈之策;三来,便是此时的口舌之争,实则并不只是论战军事。

果然,慕容景适时拍手插言道:“阿瑶有一点说得不错,现下我军急需修养,国库亦不充盈,纵使二位均有妙计,但若真要起兵,定当是多路并进。此刻无需着急,到时朕再与众将从长计议便是。”

如此,算是强行了结了此番争论。符瑶见慕容景在暗处朝自己眨眼,便知晓自己答得不错——这位皇兄正是欲借她之口,与拓跋泓相抗、打压急于开战的一派,才故意提起此事,她心下暗叹,与拓跋泓一同躬身告退。

才出紫宸殿,符瑶又撞见几位旧识,都是徒河族老,他们并未穿着朝服或是其他中原服装,仍旧一身传统胡服。她忆及拓跋泓亦是如此装束,看来慕容景的新政推行得并不顺利。

拓跋泓乃先帝旧臣,观其骄横之态,或许如今正是他是朝中的反对新政的代表。但她初至长安,根基未稳,诸多内情尚不明了,还需一些时日才能看清局势如何。

正当符瑶出神之际,迎面走来一位身着朝服、面貌俊朗的中原面孔青年,趋前向她行礼道:

“公主殿下。”

符瑶见他模样有些眼熟,问道:“足下是?”

青年面带微笑道:“公主殿下贵人健忘。臣姓张,名季州。五载前杏花宴上,曾有幸拜见过公主一面。”

五年前的杏花宴,那是她初到长安之时,“你是……那年的探花?”

“不想公主尚记得微臣。”张季州又辑一礼道:“臣尚有公务在身,不敢叨扰公主,先行告退。”言毕,他再施一礼,整了整衣袖,转身匆匆离去。

昔日梁朝探花郎,今日竟为大魏新臣,阿兄倒真是如传闻所言积极任用了不少儒士……

此刻已近酉时,符瑶登上辇舆返回府邸,脑中纷至沓来,皆是今日所历种种。直至徐兰侍奉她更衣完毕,方才退下。

连日奔骑,她早已疲惫不堪,正欲休息,将发钗取下放进妆奁时却看到里面一件陌生又熟悉的坠子:

一枚上等羊脂白玉玉坠,雕的是出一朵盛放的木槿花。花瓣轻薄、栩栩如生,足以见雕刻者的细心精巧。

昔日的话语犹在耳畔:“送你的,我偷闲做了好久,怎样,雕得可还像?”

符瑶拾起玉佩,置于掌心轻轻摩挲。白玉触感温润通透,就像那人一样……

不知怎的,她顿时倦意全无,抓起坠子奔出房间,径直朝着那方僻静小院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